第一章 部编本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编写依据
第一节 编写背景比较
语文教科书作为在语文学科课程中使用的教学用书,是国家意识形态和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直接关系着教育的质量,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过程和导向,关系着国家意志和意识的传达,也是语文教育的载体。每个时期的语文教科书编写都呈现出不同的特性,与当时所处时代的背景、发展阶段、思想认知、人文环境密切相关。人教版教科书的应用早于部编本教科书,但是无论是部编本教科书还是人教版教科书,都能够折射出所处时代的国家意识形态要求、社会背景及教育理念导向。
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隶属于教育部的一家大型专业出版社,先后研究出版了 10 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科书,并在超过 30 个地区使用,其使用时间较长且受众广泛,影响深刻,我们将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且出版的教科书统称为“人教版”教科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腾飞发展,各种外来思潮引进,教育行业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新的教育理念被引进,教育大纲也在不断的被修订,1978 年发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在经过 7 次大的补充、修订之后终在 2001 年发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进入 21 世纪,科技迅猛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的时代也对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
2001 版实验稿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语文课本出现“一纲多本”的审定制现象,自1989 年至 1997 年间,全国先后审查通过了 13 套初中语文教科书,其中“人教版”、“苏教版”、“语文本”最具有代表性。2001 版课程标准打破了以前的教学大纲模式,不再单独设立“教学内容”模块,也没有设立专门的“语文知识”讲解模块,并明确提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为了改善之前的语文知识体系僵化、教学单一的情况,教科书不再坚持语文知识体系建设,且在语文知识讲解方面进行了明显的淡化。这一时期的语文课本知识自身的系统性被消解,知识内容零散存在,且没有阶梯性和层次性,降低了修辞等语言鉴赏知识的学习,识字写字练习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且优秀诗文背诵和课外读物篇幅大幅增加,搭配分析、联想、积累、运用等实践体系为特色,贯穿了当时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
...........................
第二节 指导新旧两版教科书的课标比较
现在,中考的考试大纲已取消,中考要求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由原来的不得超纲命题变为现在的不得超标命题。所以部编本教科书的编写就要高度适应课标,把课标的内容落实到语文教科书中,让教师和学生不要因为失去了中考“指挥棒”而无所适从。因此对比部编本和人教版编写依据的课标非常有必要。
虽然刚退出教育舞台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进行修改的,但是最初版本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旧课标)编写的,教科书虽然进行了修订和改进,但是主要框架内容依然是根据旧课标编写的,所以这里对比的部编本和人教版编写依据的课标是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 年版)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一、编写理念比较
两版课标的编写理念均分为四个方面且语言表述一致,分别为: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但是在四个大的方向语言表述一致的前提下,还是存在详述部分文字的不同,因此侧重点不同、要求不同、导向也就不同。
由两者对比可以看出,新课标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的目标增加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句话,这一点超出了之前版本强调的识字、阅读、写作等语文学习的基础运用,而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培养一种习惯,一种优秀的习惯,让学习变得轻松、自主且有效率,帮助学生成长,也体现出“以人为本”和“自主性学习”的教育理念。
在第二个方面“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块增加了要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表述,可以看出这一版课标的立意根本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导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与大的时代背景相契合的,这样的理念导向势必会体现在部编本教科书在文章选取等方面。
同时在新课标的后半部分还分别增加了“自由表达”、“语文与生活的结合”、“语文与现代社会的衔接”等在前版课标中未提到的要点,可以看出新课标更加倾向于关注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作为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他人、认识自我的重要媒介,教科书更应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样的教科书才会是真正有助于学生认知的工具。
...........................
第二章 教师和学生关注语文教科书的情况分析
第一节 教师关注教科书的情况分析
1.教师使用语文教科书各部分频率高低的情况
图 2-1 至 2-3 是针对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对教科书各部分使用频率高低的调查。根据教师在备课阶段、教学阶段、指导学生复习阶段使用教科书各部分的情况可知,课文内容是教师使用频率均较高的部分。当然在不同的阶段也有侧重点,在备课阶段使用单元提示和课前预习会比较多,在指导复习阶段则使用课后习题部分较多。课文内容是教学的主体,教科书的各个部分都是围绕课文内容编写的,教师整个教学过程中较为注重课文内容符合教学实际。
..........................
第二节 学生关注教科书的情况分析
1.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使用语文教科书各部分频率高低的情况
根据学生在整个学期、预习、上课和复习过程中使用教科书各部分的情况可知,课文内容是学生使用频率均较高的部分。当然在不同的阶段也有侧重点,在整个学期中学生使用阅读性强的课文内容、课外古诗词诵读、名著导读等三部分的频率较高,其次是辅助阅读的提示语和课后习题的使用。在预习过程中则使用课文内容和帮助理解课文的提示语和习题部分较多。在上课过程中则是使用课文内容、课前预习和课后习题较多。在复习过程中则是使用课后习题、课文内容、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文诵读比较多。课文内容是教学的主体,虽然现在教学中在逐步提高写作指导和综合性学习的比例,但是其课时比例依然较少,所以导致教科书中课文内容和与课文内容关系密切的单元提示、课前预习和课后习题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教科书的其他部分。
在语文教学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语文教科书选文数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质量。如果选文过多,那么教师要么对范文进行取舍,有些课文就无法进行课授或者详细讲解,而教科书中的范文都是编者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精心选择的,教师自行取舍必然导致语文知识的讲授片面化,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取量,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要么加快教学进度,这样就无法照顾到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学生学习囫囵吞枣,无形中增加教学压力,不利于达到教学目标。
..........................
第三章 基于教师视域下对比部编本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 19
第一节 选文数量比较............................... 19
一、两版本教科书选文数量情况............................ 19
二、两版本教科书选文数量的异同.............................. 20
第四章 基于学生视域下对比部编本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 30
第一节 教科书提示语的对比..................................... 30
一、两版本教科书提示语的相同之处................................ 30
二、部编本教科书提示语相对人教版的进步之处.............................. 31
第五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应用与编写建议.................................... 41
第一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教学应用建议.......................... 41
一、从教师角度出发................................... 41
二、从学生角度出发................................ 42
第五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应用与编写建议
第一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教学应用建议
通过对比两版教科书,笔者认为,这两版教科书各自拥有较为完整的结构体系,部编本在人教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和完善,以适应新课标和新时代的要求,也体现出了课程改革的追求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总结延续人教版教科书的优秀教学经验,也要发挥部编本教科书的先进之处,具体建议如下:
一、从教师角度出发
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为基础使用最为广泛的学科。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语言文字的使用能力,还承担着审美、思维扩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使命。教科书最终能够带来怎样的效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使用它①。那么对于这套部编本教科书,教师应该如何去使用它,这是值得探讨的。
首先,要深入钻研教科书的编写理念和设计目的。部编本教科书相比之前的其他版本教科书,有很大的改变。所以教师需要借助各类参考文献仔细研读部编本教科书,将新的教科书与新课标进行对比,钻研部编本教科书的编写理念和设计目的,转变教学观念,从而转变教学方式方法。例如,部编本教科书更加明确的将“精读课”和“略读课”区分为“教读课”和“自读课”,在内容结构设计上严格区分教读课与自读课,这就要求教师要将这两种课型区分开来,不能再简单的沿用老思路老办法来教。再比如,部编本教科书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们在教学中,要把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和训练获得的能力迁移到课外,和学生们的语文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
结语
教科书是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研究教科书的变化就要从教师和学生关注的角度出发,去对比新老教科书的编写变化才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了解到教师和学生对教科书的关注情况,并据此从教与学视域下出发对比部编本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通过详细对比研究新旧两版教科书在编写方面的异同,寻找部编本教科书的进步与不足,并据此提出部编本教科书的应用与编写建议。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获悉教师和学生对教科书较为关注的部分。从教师教学的视域下出发详细对比了教师较为关注的教科书选文数量变化、更换课文情况和选文时代变化的情况,笔者发现部编本教科书选文数量变化较大,课文减少 16%,选文更换情况较明显,选文删除率超过 40%,相对来说选文时代变化不大,依然是“厚今薄古”。教科书的选文变化注重为学生减负,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选文的经典性和时代性,但同时也存在着对学生考情照顾不周,题目用语有待进一步加强的问题。从学生学习的视域下出发详细对比了学生较为关注的教科书单元提示和课前预习为主的提示语变化和课后习题变化情况。笔者发现部编本教科书单元提示语语文素养主题突出,课前预习重视问题创设并严格区分教读课与自读课,课后作业主要设置在教读课后,系统性、可操作性增强,重视课外阅读实践。相对于人教版来说,部编本教科书在提示语和课后习题部分进步很大,但是并未做到完全整体进步,存在有些课文、有些课本整体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以及练习系统中听口训练较少的问题。
根据以上情况,本文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使用和编写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教师教学中建议深入研究部编本教科书的编写理念,形成整体备课思路,加强阅读和语文知识积累。在学生学习时教师要建议学生多阅读,充分利用好部编本教科书的助学系统和练习系统。在部编本教科书的编写方面,建议选文分布要考虑学生考情,选文题目要正确用语且具有吸引力,要加强单元主题系统性,自读课建议加上课前预习,课后习题继续增强可操作性,练习系统建议多增加听口训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