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置于首位,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明确了我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总体方向,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教育面向全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要关注课堂上的所有学生,为每个孩子的发展考虑。另外,在教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其次,21 世纪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他们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国家的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在教学中融入新知识、新技能,关注学生信息能力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次,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单纯的只是为了完成课本知识的教学,更要让学生学会学,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2]。
(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2018 年 9 月 10 日,是我国的第三十四个教师节,当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他强调了六个“下功夫”: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3]。这六个“下功夫”与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改革的理念巧妙的衔接在了一起。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意义
(一)理论基础
1、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所谓“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布鲁姆认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可以达到的掌握程度,与学习的时间、学习的方式有很大关系,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差异并不是决定因素。也就是说,相同的学习内容,学习能力强的学者在短时间内达到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习者就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或者,因为学习者自身学习特点的不同,相同的学习内容对不同的学习者而言,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所能达到的掌握水平也不同。在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程序中,他将一个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所需的学习时间就相对较少,学习掌握情况也会相对更好。
班级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折是全体学生,相同的教学时间内,不同的学生接受掌握的程度不同,而教师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顾及到所有的学生,就会有部分学生因为学习的时间不够长而没有掌握到课标要求。
微课的特点也是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对某个具体的教学知识点进行突破,这与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的内容不谋而合。微课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方式,时间相对较短,教学内容相对较少,还能让学生自由安排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学习的时间,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整体掌握水平应该会有很大提升。
............................
第二章 概念的界定
一、微课的概念
1、国外相关研究
微课( micro-lecture) 最早由美国北爱荷华大学( University of NoahemIowa) 于 1993年所提出的 60 秒课程( 60-second course)1 2,以及 1995 年英国纳皮尔大学( Napier university) Kee TP 提出的 1 分钟演讲( the one minute lecture,OML)。
2008 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 David Penrose),提出“微课概念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教育方法与理念构建而成,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实质上改变了网络课程的教学形式。”他认为简短的学习内容若有对应的练习加上小组讨论学习,也能达到与传统授课时长相同的效果。
2013 年,在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一文中的研究综述里,美国 Khan Academy (可汗学院)构建了以微课视频为核心资源的完整在线学习系统,在线发布了 4000 多个 10 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其学习点击率超过 MIT、哈佛等名校资源。
2、国内相关研究
在国内,有高校学者、区域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等对微课程进行了研究或实施,在提法上有“微型课程”、“微课程”、“微课”等;随着微课的发展,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和全面,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即使是名称相同,其界定的范围、资源组织模式也不尽相同。
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在国内微课研究领域属于领军人物,他率先提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体。”
...........................
二、农村中学的概念
农村学校特指地处农村的学校。1985 年 5 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中国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把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当作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的大事,突出地提出来,动员全党、全社会和全国各族人民,用最大的努力,积极地、有步骤地予以实施。
1986 年 4 月 12 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 1986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从此成为法定义务,众多的农村学校在“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初中,是中学阶段的初级阶段,初级中学一般是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是向高级中学过渡的一个阶段。一个中学是否属于农村中学范围,它的界定基本上都是基于其所处的直属范围,中学处于乡镇或农村管辖范围,那么就界定它为农村中学。
多数的农村中学的教学设备不够齐全,教学的方法传统单一,信息化教学资源更新较慢,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中的比例也较小,农村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状况也亟待提高。只有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信息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并充分利用好学校已经配备的教学设施和数字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
第三章 微课应用于样本学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 17
一、样本学校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 17
(一)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分析 ................................. 17
(二)学生学习环境分析 ............................ 18
第四章 微课应用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 .................................... 28
一、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 28
二、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29
第五章 微课应用于样本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之后的调查 ............................................... 56
一、调查问卷设计 ......................................... 56
(一)调查对象 ........................................ 56
(二)调查目的 .......................................... 56
第五章 微课应用于样本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之后的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
(一)调查对象
因为在本研究中将微课应用于我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所以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仍然是我校七年级整个年级的 128 名学生。分别是七年级一班 45 人,七年级二班 41 人,七年级三班 42 人。
具体情况如下表:
(二)调查目的
此次问卷调查实,施于将微课应用于我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中的几个教学内容之后,目的是用于了解微课应用于我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所产生的效果,是否能达到本次研究的预期目标,分析微课是否适合继续应用于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
..............................
第六章 总结
一、本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一)从农村中学教育角度
微课应用于农村中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适应了新时代学习者的个性学习需求,有效补充了农村中学在数字教学资源上的不足,为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研究和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它的应用丰富了学科教学过程,革新了农村中学课堂教学的模式,为农村中学一个年级单个学科一个教师多个班级教学,创造了一种可以移动和重复使用的高效率课堂,有效的减轻了学科教师的负担。
(二)从农村中学学生学习的角度
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设计以及应用,改变了学生以往单一的课本和老师课堂中的 PPT 学习资源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不限次数的去使用该资源,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突破了以往那种老师不在教室就难以得到学习指导的格局;激发了学习自主学习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被动学习逐步转向主动学习,从“表皮”学习逐步转向了“深入”学习。
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一种被称为“产婆术”的教育方法,具体方法是: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借鉴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笔者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只是简单的告知学生什么是什么,而是应该注重知识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的引导,帮助他们去思考,并理解其中的内涵,而要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学习者必须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花心思设计去吸引了。微课应用于教学中有效避免了学习内容形式枯燥单一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微课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少,讲授时间短,课堂内容得到了有效的提炼,精且简。学生愿意主动学了,教与学就变得高效,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大幅度提升了。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