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由此可以看出,改善职业教育现状、全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并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教育政策予以支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文件,方案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开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征程,提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今后 5 年的工作重点,大大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在学历社会的压力下,多数初中毕业生选择进入普通高中而不愿报考升大学机会较少的中职学校。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比较缓慢,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中职学校在大众的认知里竞争力不强,认同感低,导致中职学生缺乏自信,学习动力不足。大众对中职学校缺乏深入的了解,即使是中职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认识也不够全面,造成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下降。所以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提升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水平就显得更加重要,只有不断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策略解决问题,才能为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输送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从而加快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步伐。
中职学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与当下市场需求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标志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知名实体企业还是虚拟网络商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注册标志,标志设计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标志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元素难以替代的,尤其是在塑造品牌特征和增强品牌的识别性方面。中职学校的《标志设计》课堂教学中,应该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思维的训练,在传统的《标志设计》课堂教学中,对于班级人数过多的实际情况而言,能注重学生个体思维差异性的去开展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这种特征容易被教师忽略。
.............................
1.2 特征分析理论现状
特征分析理论模型应用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果比较明显,现阶段各种模式识别方式快速发展,人脸识别是模式识别的最为典型的一种,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取人脸的特征信息,将采集到的信息与原有信息进行比较或检验 ,从而实现对身份的记录验证或对人员进行追踪定位。人脸识别的实现过程:采集图像——特征提取——与数据库进行对比。将特征分析理论与《标志设计》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近年来,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标志设计实践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与之对应的理论研究也较为深入、透彻。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著作、资料的收集与研究, 从现有理论研究与资料分析结果来看,国外对设计标志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国内,各阶段院校的《标志设计》课堂教学和发展理念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特征分析理论视角下,《标志设计》课程作为一门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与其他艺术相关专业课程有着十分紧密地联系。作为一名中职学校学生,不仅要掌握实现标志设计的方法技能,还要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将设计方法灵活运用到实际的设计项目中,所以学好《标志设计》这门课程的基础是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方法,关键之处在于学生能提取到教师授课过程中的重点知识内容,理解标志设计,掌握标志造型设计、色彩设计,发散创造性思维。学生对不同信息模式的提取方式、教师的授课方法以及课堂环节的设计都是特征分析理论下课堂关注的问题。目前在开展《标志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标志设计》课堂的教学设计较少,并没有结合学生的提取知识特征、学生的知识水平、方案的可操作程度来制定教学方案,只是依照基本课堂环节甚至省略导入等环节来进行课堂教学。本文主要从中职学校《标志设计》课堂的教学现状入手,重点研究色彩模块教学部分,探讨如何做好该模块的课堂教学环节设计。
..........................
第 2 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中等职业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定义是: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方案》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由此可知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中职学生毕业后,很受就业市场的欢迎,近 70%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县市就近就业。在当前的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加的 70%以上就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毕业生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产业生力军。我们还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重点面向发展中国家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培训、学校援建项目,分享我国职业教育的经验和成果,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主要以中职学校(技工学校除外)为研究范围,以标志设计课堂教学为主体进行色彩模块教学环节的分析研究。
..........................
2.2 特征分析理论
2.2.1 特征分析理论基本内涵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是最初级的认知,同时也是为更高级的认知提供原材料,它本身具有复杂的机制。研究认为,知觉至少包括三方面的特征:第一,知觉是人对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第二,知觉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第三,知觉过程可能与过去经验有关。认知心理学对于知觉的研究,许多是围绕着模式识别这个课题进行的。所谓模式是指由若干个刺激或刺激特征组成的整体性刺激结构。如四条直线构成的封闭图形,以及标志、物体等。模式识别就是人把当前的环境刺激看成他已存贮在记忆中的某种东西。要识别当前的知觉对象是什么,必须将当前的刺激信息和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比较才可能得出结论。5特征分析理论认为,模式可以分解成一些刺激,这些刺激称为特征,其间的关系也可以称为特征。比如大写字母 A 可以分解成一条横线、两条斜线和三个锐角。不同的字母,特征分布不同。Gigson(1969)曾经对英文字母的重要特征进行了归类,部分如图 2-1 所示。
..............................
第 3 章 特征分析理论视角下的中职学校“标志设计”课堂教学设计问题分析..... 14
3.1 调研目的与对象................................... 14
3.2 调研问卷设计........................... 14
第 4 章 标志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优化.....................................26
4.1 教学设计原则.................................... 26
4.1.1 实效性原则.......................................26
4.1.2 参与性原则...................................27
第 5 章 标志色彩设计的课堂教学设计................................. 44
5.1 导入环节......................................44
5.1.1 导入形式.......................................44
5.1.2 导入内容..................................44
第 5 章 标志色彩设计的课堂教学实践
5.1 导入环节
导入是课堂教学首先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否顺利开始,在最重要的短暂时间内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迅速带入课堂,并使学生处于对新课的好奇状态,吸引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发问,使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开展并按照计划进行下去。依据当下最流行的话题,找到与教学内容贴近的切入点,引起学生注意。
5.1.1 导入形式
要保证导入的有效性,成为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导入的形式要具有参与性。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性别特征、学习能力特征,可以将游戏、美妆话题引入课堂,并兼顾全体学生的兴趣需求,尤其关注是有影响力能带动更多同学学习的标杆,形成“以点带线、以线成面”的课堂教学节奏。
5.1.2 导入内容
导入的内容要具有符合学生兴趣特征。根据教案设计,以网络直播段视频的方式或当下流行的游戏内容作为导入内容,可以吸引学生围观,能够让他们消除抗拒心理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避免寻常的导入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学生对热门话题的关注度,
结合生动的形式,导入本课内容的学习,轻松顺利的进行教学。比如当下口红流行颜色、某些热门广告的主题色彩、品牌周边产品的色彩、游戏技能色彩寓意等,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图 5-1 所示。
..................................
第 6 章 结论
通过特征分析理论的视角,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三者各自存在的特征问题进行整合,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策略,从教材、教案等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部分着手有效改善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建立自身色彩识别的思维体系,结合较强的操作技能优势形成中职学生的竞争力。通过对标志设计中的色彩设计模块教学过程的特征提取,结合教师授课与教学环节之间的特征、学生实际学习的特征习惯,将教学策略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学生学习的获得感明显提升,教材的应用率得到有效改善。通过教材的调整,将知识点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先建立起对知识的感性特征认识,其次,根据典型的标志色彩案例进行巩固这种特征印象,接下来,当教师发出教学问题这种“刺激”信号时,学生迅速与自身头脑中的特征进行模式匹配筛选,找到最佳匹配特征,实现教学目标任务。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