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高段学生英语口语综合表达能力的行动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3022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研究,在运用思维导图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英语语言交际活动的研究活动持续了两个学年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知识的清晰掌握和结构梳理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语言的生成更加流畅、准确,丰富程度也有了更好的发展。同时,因为“思维导图”中较多地运用了色彩以及图片,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也有了明显改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与其它没有使用思维导图工具的常态英语语言交际活动课相比较,运用“思维导图”,聚焦主题,并贯穿整堂课的教学,提供了相关话题的语言支架,交际主线明确,主线上又为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出了启示。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课堂形式吸引注意力,内容充实、有秩序,充分激发了他们用英语交流的潜能。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有了“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辅助,语言交际课不再是启而不发的哑巴英语,不再只是局限于读课文,而是真正能看到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体现学生思维的活动。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随着今年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提升的提出,一线英语教师越来越多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研究及优化的探索与实践中,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因为受到的考试成绩压力相对较小,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及学生基础语言素养的提高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尝试。然而在各式各样的语音课、词汇教学课、句型教学课、读写教学课盛行的大形势下,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虽然被大家认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缺乏对如何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如何让口语交际活动更有效果的研究与实践。

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教育部,2012;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①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基于五维目标(即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的建立和达成。在五维目标中,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的建立是基础,听、读作为语言的输入,与说、写的输出,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融合。按照《课标》的总目标要求,对五维目标也进行了级别的划分,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应达到二级标准。《课标》在对语言技能的二级目标描述中提出“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能在教师或图片的辅助、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②”。这一目标的提出,对小学阶段的“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语言输出与交流也是小学阶段需要培养的学生语言能力。口语交际活动,在小学阶段英语学习中是练习听说,增强语言输入与输出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活动形式。有效开展的口语交际活动,为学生英语口语综合表达能力、整体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同时,《课标》中明确了英语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原则,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英语素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及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文化知识打下基础。


........................

第二节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方面非常重视,将每个单元的口语训练板块都作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板块进行。但是,实际教学中,英语口语交际活动中却一直存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口语表达交流的碎片化
“碎片化”(Fragmentation),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英语口语交际活动中的“碎片化”,表现为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与交流时,学到的单词和句子不能很有效地组合起来进行表达或交流,学生在看到具体形象的事物时可以跳出一些相应的信息,想到并说出相应的个别单词,但是在构成完整的句,或者是形成整段话对事物进行描述或与人交流时,说不好,或者是不知道说什么好。说出来的英语往往是一个一个单词蹦出来,很难形成连贯与完整的意思表达。

暑假过后,学生重新回到学校,在开学的第一节英语课,笔者让学生们尝试用英语说一说自己的假期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本以为学生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假期活动(譬如旅游、阅读等方面)的单词和英语表达的语句,应该可以用来说一说自己的暑假生活,结果学生的表现却是出乎意料的。大多数学生说的只是自己去了哪里旅游,当被问及旅游途中进行了哪些活动,只是蹦出几个毫无关联性的词句,整体表达很散乱,原本计划的很好的“暑假主题”,也只好草草收场。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碎片化的英语语言交流,直接影响到意思的表达,进而影响交流的效果。追根溯源,还是因为思维的散乱,缺乏条理,导致语言表达的不完整。
.....................

第二章 研究基础
第一节 口语表达能力的概念及相关研究表
达能力是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情绪、诉求等通过某种形式,清晰准确地表现出来,让他人理解、掌握的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的结构由表及里可分为语言层面、知识技能层面、思维层面和心理层面。(陈育林,2006)
英语口语综合表达能力从外在表现上来讲属于语言层面的语音表现形式,通过口头形式的语言来呈现,但在实现其外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需要其他三个层面的内在支撑。语言的学习者需要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并掌握相应的学习技能,通过思维对语言内容的有序整合,自信、完整地表达。
笔者在中国知网进行了以口语表达能力为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为主题的检索,共得到 101 个结果,在检索的结果中,有 6 篇文献对小学阶段的英语口语教学进行了研究。在检索到的文献中,研究者普遍关注到了在口语教学中情境创设与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性。曾瓴(2004)在其研究中引入了“描绘情景,看图说话”的教学形式,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和生动、风趣的简笔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口语表达氛围。笔者以小学英语口语为关键词再次检索,得到 12 个结果。通过检索得到的数据看出,小学阶段的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已经引发了一定的关注,但已经形成研究成果的并不多。喻桂芳(2014)在其研究中关注到了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流能力中要注重英语思维的培养,并提出根据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的习惯积极运用肢体语言、图画等手段进行口语教学。
...........................

第二节 思维导图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现实生活中用图来表示或传达信息的范例比比皆是,古老格言中“一图值千字”的说法,更是揭示了图像的重要价值:图像引发广泛的联想,加强了创造性的思维和记忆。(东尼. 伯赞,2014)

“思维导图”(Mind Map)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创立的、基于放射性思维的一种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以其图文并重的特点,通过运用线条、颜色、图片、文字,有效地将文字信息图像化,语言关联层级化,充分调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阅读、理解、记忆的规律,开启人类大脑的潜能,让传统单一的思维丰富化、多元化。
在思维导图的定义上,研究者普遍能够达成共识,即思维导图具有清晰的中央主题,沿与主题相关的主干向外进行发散,各分支上有一个节点,上有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或图形,进而层级向外辐射,是人类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其呈现出来的图形结构也与人类大脑的结构相似。

华东师范大学刘濯源在对思维导图的研究中发现,仅有发散性思维并不能直接适用于学科教学,因为发散性思维虽然可以扩大学习的广度,却难以挖掘其深度。基于学科学习的特点,在考虑头脑风暴式发散的基础上,也要兼顾“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刘濯源的思维团队将概念图、知识树等图示方法的优势融入传统发散性的思维导图,将结构化思考、逻辑关联思考、追问意识等思维方式融合其中,探索出了新型的“学科思维导图”。学科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基于系统思考的知识建构策略”的转基因新型思维导图越来越多地在教学领域被接受,全国五百多所课题实验学校引入应用。本研究中,笔者关注并采用的思维导图,既有传统的思维导图,也有在其基础上发展完善的学科思维导图,采用传统思维导图为表现形式,融入小学英语学科的思维规律、学习内容、应用形式,以实现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呈现更优学习效果
.............................


第三章 研究意义与设计............................................17
第一节 思维导图应用的设想..............................................17
一、思维导图,可以让口语交际更系统........................... 17
二、思维导图,可以让语言内容更丰富.................................. 17
第四章 研究实施......................................21
第一节 探索口语交际中思维导图的形式........................... 21
一、发散式思维导图.....................................22
二、聚合式思维导图.......................................22
第五章 过程操作..............................................42
第一节 实验前学情调查及分析........................................42
一、实验对象及对比对象的情况分析................................. 42
二、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能力分析..................................... 43

第五章 过程操作

第一节 实验前学情调查及分析
一、实验对象及对比对象的情况分析
本研究的对比实验中,随机选取的 SL 实验学校 S401 班为对比班,S402 班为实验班,其中 S401 班学生人数为 36 人,其中男生 22 人,女生 14 人;S402班为 37 人,其中男生 22 人,女生 15 人,两个班男女生比例基本一致。实验班与对比班都由笔者任教英语学科,周课时为每班 5 课时。从日常教学及英语学科课外活动的情况来看,两个班的学生都对英语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兴趣,从英语学科考试成绩来看,两个班均处于同年级平均线以上。笔者首先从自身教学的感受分析,对比班有 3 名男生具备较好的英语学习基础,且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对整个班级有一定的带动作用,整体班级的英语学习氛围良好,学生之间的英语学习能力差距不大,但有时课堂会过于活跃,影响教学的进度。实验班的学生整体自律性较好,且在学习中更能接受教师的建议,学生之间能在英语学习方面相互帮助,但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英语的基础比较弱,听讲习惯也不够好,成绩与班内其他同学有较大差距。

二、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能力分析

在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三年级学期末时,两个班均参加了全区统一命题的英语期末考试,进行听力、书写阅读的书面测试,并参加了全校统一命题的英语口语交际与表达能力测试。考试结束后笔者收集两个班级的全体学生测试成绩,作为本实验研究中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能力前测数据。
本研究的方向为思维导图在口语教学方面的应用,但为了对学生的整体英语基础全面了解,在前测数据的采集中,笔者纳入了听力及读写部分的成绩作为起点辅助参考数据,考试在同一时间进行,学校统一安排监考,听力与读写测试满分为 100 分。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第一节 研究成效
我国古代学者就提出了“学以思为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维能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任务不单单是为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潜能的开放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一切人类活动,包括语言交流的核心。笔者认为,“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很好地将思维活动充分展开,进而辅助语言输出,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一种有力工具。
在运用思维导图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英语语言交际活动的研究活动持续了两个学年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知识的清晰掌握和结构梳理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语言的生成更加流畅、准确,丰富程度也有了更好的发展。同时,因为“思维导图”中较多地运用了色彩以及图片,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也有了明显改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与其它没有使用思维导图工具的常态英语语言交际活动课相比较,运用“思维导图”,聚焦主题,并贯穿整堂课的教学,提供了相关话题的语言支架,交际主线明确,主线上又为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出了启示。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课堂形式吸引注意力,内容充实、有秩序,充分激发了他们用英语交流的潜能。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有了“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辅助,语言交际课不再是启而不发的哑巴英语,不再只是局限于读课文,而是真正能看到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体现学生思维的活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