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接受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3754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一、《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接受理论基础

(一)接受美学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应用1.接受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主要是一种文学理论,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德国,代表学者是沃尔夫冈·伊瑟尔、汉斯·罗伯特·姚斯,主要观点是:“只要作品不被行动的主体接受、获取,它始终只能是未完成的可能的存在。所以,接受是最本质的。”②也就是说,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读者决定一切”③。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认为是读者和作品相互作用才产生文本意义的,文本意义是读者积极、主动参与解读的过程,“期待视野”、“召唤结构”、“视野融合”等这些重要的概念也是在接受理论中提出的。接受美学并不走极端,尽管它极力推崇读者中心论。“首先,它并不完全反对文本中心论。”④如在讲怎么样理解波德莱尔的《烦恼》时,指出要“了解本文与之发生联系的文学传统是什么?历史、社会的条件是什么?作者本人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

...........

(二)《诗经·卫风·氓》的主题在时发表展中的演变

《诗经》距今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很多文人对《诗经·卫风·氓》这首诗的主题进行过阐述,对其艺术形象也进行过分析。但同样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文化的变迁,就会留给我们那个时代的人独有的解读感受。

1.《氓》在先秦《诗学》中的主题释义

在先秦,诗学主要以应用为主,以孔子为例:孔子对他学生诗学的教育就非常重视。虽然他没有直接对《氓》做过具体的分析评价,但是《论语·为政篇第二》: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说,“思”是无意的语音词,本来没有意义,是孔子独创性的将其作“思想”解。清人俞樾《曲园杂撰·说项》中也这样说。“我在注中认同他们的观点,从其说。”从这样的思想内容评价,可以使我们了解孔子对于《诗经》类似于《氓》的爱情的态度。孔子把诗经三百篇一律概括为“无邪”,他并没有对男女爱情关系发表过什么严格的限制。

................

二、《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接受

(一)《氓》在 2000 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解读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的 2000 年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实验)《语文》第三册,选入了《诗经》中的名篇《氓》,选文安排在阅读部分的第二单元第一课。在单元导语中是这样明确教学目的的:“《诗经》广泛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 学习本单元,要在熟读、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②单元导语的设计说明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氓》的时代属性和特征:古代且反应的是实际的社会生活;第二,学习《诗经》的方法:从熟读、背诵入手,体会五言诗的节奏,领悟文中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选录了三篇诗经中的诗,分别是《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课文选录的是《氓》诗全篇,共 240 个字。教参给出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诗经》中的“赋、比、兴”、“叠章复沓”和“叙事、抒情相融合的艺术手法”, 这完全是从语文工具性的角度出发,目的是习得古代诗歌中涉及的写作手法。

............

(二)《氓》在 2003 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解读

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这个单元鉴赏《诗经》《楚辞》和汉魏晋诗歌。诗经广泛地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 《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五言诗比《诗经》的四言诗容量增大了,节奏更鲜明。鉴赏这些诗歌,要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领悟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语言特点。”②与 2000 年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相比,其整体意思大致相同,教学目的也颇一致。但在细节上却有几点改进:第一,在对每首诗歌进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做出指导之前,先统一交代出这个单元学生要学习的内容都有些什么,如“这个单元鉴赏《诗经》《楚辞》和汉魏晋诗歌”;第二,将“学习”这些诗歌改为“鉴赏”这些诗歌,虽然只是两个字的区别,但角度却有了很大的改观;第三,2000 年版一直在强调的是“诗的节奏鲜明。 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2003 年版不但强调要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还让学生了解诗的语言特点,这就是在教学目标上做了调整。鉴赏诗歌不仅要注重节奏,语言的运用同样重要。

.............

三、《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主体受众的接受 ..............14

(一)教师对《氓》的接受 .......................................14

(二)学生对《氓》的接受 .......................................18

四、《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接受中的问题及反思 ............22

(一)《氓》在高中语文教材接受中出现的问题 ......................22

(二)由《氓》的接受引发对于高中语文教材古代诗歌接受的思考 .....23

(三)新课标下对《氓》诗教学的讨论与建议 .......................25

(四)研究《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接受的现实意义 .....27

四、《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接受中的问题及反思

(一)《氓》在高中语文教材接受中出现的问题1.教材的编写只满足部分实际需要

在第二章对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的解读中不难发现,经过时间的积累、实际课堂教学的检验,从 2000 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实验)到 2003 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再到我们现在所用的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由传统思维转向解放思想、由带有主观倾向的语言阐述到多元化的观点解读、再由重视学生对“赋、比、兴”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到注重学生阅读《氓》这首诗的体验与感悟,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紧跟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风向标、也紧贴时代的发展。但通过笔者对于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对于《氓》的教学与阅读的接受的调查问卷显示:在问到“您是否赞同教师参考用书给出的《氓》诗的教学建议”时有 55.6%的教师只是部分赞同;问到“您认为《氓》的课后习题设计是否达到了帮助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时,有接近 40%的教师认为效果“不好说”甚至是坚决地否认没有;在问到学生“你认为《氓》的课后习题设计是否达到了帮助你全面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时,有接近 40%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最不可思议的是竟有高达 26%的学生没有看过课后习题。

..............

结语与展望

本研究由《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接受理论的阐释,到解析《氓》在高中语文教材及教材主体受众的接受,最终探讨《氓》在高中语文教材接受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体现出古典诗歌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主题众多,难抓重点;说法不一,没有定论;历史悠远,涉猎广泛;时差较大,难以体会。要想让学生能够鉴赏好古代诗歌,首先要了解主体的接受情况。针对主体的接受,我提出应该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选文在教材中的解读;二是接受主体也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于选文的接受。教材的编写者要明确教师的需要,设计出能够切实帮助教师授课的教参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思考练习题;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就是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所讲内容,扩展相关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还要通过古典诗歌传承传统文化;作为学生应该不断增加课外阅读量,充实大脑,多读多思考,使自己具有批判性眼光,而不是做知识的收纳袋,毫无选择的接受。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