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尚书》与孔子教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394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一、诗、书与周代的"造士"

从春秋时期开始,整个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势,已经有了本质上变化,政治上周王室的地位逐渐衰微,诸侯和卿大夫的势力不断地上升;社会上封建礼法下的身份等级制,已经慢慢地失去约束力量;经济上封建的田制和税制,不断遭到诸侯和卿大夫们的重新修定。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动,反映在当时的教育情形,主要显现在四个方面:官学的衰落和崩溃;诗教与书教的兴起;教师角色与教学内容产生重大的变化;“学而优则仕”,这四个方面又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在战国时代变成百家争鸣,形成中国教育史上诗教与书教发达、人才辈出,教育理论和实际教学活动多样化的时代。以下将对诗、书与周代的“造士”分别说明。

1、孔子以《诗经》、《尚书》教学的历史渊源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的变化,周王室、各个诸侯国忙于内乱和对外的战争,西周时建立的学校制度,包括中央的国学和地方的乡学就逐渐地衰落和崩溃。根据宋家铉翁《春秋详说》的解释,“所谓夷,非夷狄其人也。言周、鲁俱衰,典章阙坏,而远方小国之君乃知前古官名之沿革。”在西周的封建体系下,官名不仅显示其所负责的政治事务,亦显示其政治地位,政治上的等级秩序是学校制度中的教学内容,孔子的时候,鲁国王室已经不太清楚官名的由来,因此孔子要去跟郯子学习,说明“王官之学”慢慢地衰落,产生“礼失而求诸野”的现象。
从国学中典籍的散失和保管典籍官员的流散民间,说明春秋时期中央官学衰落的情形。由于时代的动乱,保管典籍者纷纷逃难,典籍也就随之流散,如《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王子朝等人逃难的时候,“奉周之典籍以奔楚。”老子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的记载,为“周守藏室之史也”,“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汉书•律历志上》记载,“三代既没,五伯之末史官丧纪,畴人子弟分散”,由于史官也负责历数的记录,故需要计算的学问,畴人即拥有算学学问的人,在当时也都流散民间。官学的衰落到战国时期更剧烈,孟子认为“王者”所要作的事为“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目的在于“明人伦”,使“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

二、《诗经》、《尚书》与孔子的教学活动

1、“夫子施教先以诗、书”

孔子教学,以《六经》为基本教材。六部典籍特点鲜明,《庄子•天下篇》中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六部文献既然各有所重,用之教学必然会有所区别。孰先孰后,孔子自有其考量。关于此点,史册斑斑,多有所述:孔子施教,先以《诗》、《书》,其中所记最为详靠者,见于《孔子家语》:吾闻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诗书,而道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盖入室升堂者,七十有余人,其孰为贤?子贡对以不知。《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亦有相似记载:“吾闻夫子之施教也,先以《诗》。”在《孔丛子•杂训》中也曾说道“夫子之教,必始于《诗》、《书》。”在孔子的教学思想中,竟然对《诗》、《书》是如此的看重,这既与《诗》、《书》其本身所蕴含内容有关,更与它们在道德养成中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分不开。
孔子认为学《诗》可以激发人的情志,可以观察民俗风情的盛衰,可以建立相互之间的谅解,可以讽喻或批评时政的得失。诗之所以有这样的功能,是因为在孔子看来,诗本身就是帮助人升华自己的情感、培养自身的德性的。这个观点与孔子自身经历有关系。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止其纷乱。是以其政虽不足以行于一时,而其教时被于万世,是则《诗》之所以为教然也。由此可见孔子对《诗经》之重视。《论语•八倄第三》有这样一段: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余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孔子认为子夏启发了他,有了这样的理解,就能够开始讨论《诗》了。孔子肯定子夏由绘画引申出在自然情感的基础上文之以礼乐的道德修养方式,说明《诗》在孔子那里主要是通过情感兴起而发挥道德教化的作用。《诗》的功能是兴起人的真实的自然情感,所以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认为《诗》就是使人的情感升华、道德纯正。而在孔子看来,这一点是人成就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的前提。孔子又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味着兴起在《诗》,卓立在礼,完成在乐。只有情志真诚,一心向善,才能学好礼、立于礼,才能达致自由和谐的精神境界,所以学《诗》是立于礼、成于乐的基础,是道德修养、完成人格的第一步,这也正是孔子所说的绘事后素之意。孔子教育弟子先从《诗》开始,其原因即在于此。而在《书》的方面,孔门四科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这是孔子的教育目的之一,其中政事方面理想的典范,有许多是建立在《尚书》的记载中。..................
......................

三、《诗经》、《尚书》与孔子思想 .................................. 18
1、哲学思想 ................................................. 19
(1)天命观 .............................................. 19
(2)中道思想 ............................................ 21
(3)无为思想 ............................................ 23
2、政治思想 ................................................. 24
(1)德治 ................................................ 24
(2)刑法 ................................................ 26
(3)法先哲王 ............................................ 27
3、人格修养观 ............................................... 28
(1)仁 .................................................. 28
(2)恕、忠、信 .......................................... 29
(3)好学 ................................................ 31
(4)孝弟 ................................................ 32
四、孔子的“诗教”、“书教”观 ................................... 32
1、孔子的“诗教”观 ......................................... 33
(1)关于《孔子诗论》 .................................... 33
(2)孔子“诗教”之核心理念——思无邪..................... 33
(3)孔子“诗教”之目的——温柔敦厚....................... 34
(4)孔子“诗教”之手段——兴”、“观”、“群”、“怨”......... 34
(5)孔子“诗教”之社会功用 .............................. 36
2、孔子的“书教”观 ......................................... 36
(1)孔子“书教”之目的——疏通知远.......................... 36
(2)孔子“书教”之内涵 .................................. 37
五、孔子"诗教"、"书教"思想的影响................................ 38

结束

孔子对后世最为深远的影响,莫过于教育,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打破贵族对学问的垄断,让许许多多的平民可以藉由教育翻身,甚至使布衣可以为卿相。其次,孔子严谨的教育观念与教学理论都是无懈可击的,这不仅适用当时的历史背景,还能跨越时空,更应用于千百年后今天的教育环境,影响的范围,更扩及东南亚远至西方国家。孔子虽无特别针对诗教、书教作出一完整的论述,但本研究从《论语》中谈诗、书的部分,仍是可归纳、整理出其以诗、书为教的目的。这一诗教、书教观点,开启了中国诗论兼具精神修养与伦理教化的功能。如此重视文学道德伦理属性,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由唐代的韩愈提出文以载道的文学观,适足以得到最佳的证明。
经由本文的探讨,本研究可以发现孔子的诗教、书教观具有明显的实用目的,最主要的是孔子希望通过《诗经》与《尚书》对其弟子进行品德教育。此外,透过学习《诗经》与《尚书》,还可以了解社会政治,创造其理想社会之和谐,并能加强其门人文学素养,从中体悟做人的道理,继而培养性情之正、品德之纯的理想人才为政治服务,此即为孔子诗教、书教的最终目的。
孔子的教育宗旨是“有教无类”,施教目的在于培养一个成仁成德的君子。孔子的学习宗旨是成为一个人格完备的君子,学习目的在于将所学的理论付诸实现。“学”是为了充实自我,而不是为了博取功名利禄。学习道德伦理的实践,学习将所学的礼乐制度付诸行动,依循礼制的教化,追寻仁义的美好,志在成为仁德健全的仁人。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