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246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431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研究的紧迫性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在现代教育理念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学方式、队伍建设及高校招生等各方面的重大调整和变革。我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将于2012年全面推进。作为一线教师,笔者更多的思考新课程理念下,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教师应如何推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在《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学习手册(综合木)》中指出,一节好课的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有效的教学应该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从一节好课的标准,可以发现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高度重视。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就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强调个体与人际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在20世纪中期美国反种族隔离运动高涨的背景下,合作学习产生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机构广泛开展合作学习,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研究生院都有合作学习的影子,这些教育实践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

(二)合作学习教学的现状
在我校近两年举行的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中,大部分教师都意识到了要加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也试图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尝试,但是绝大部分的合作学习只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经常会出现以下现象:一是小组内部假讨论现象。对问题的讨论只局限于对问题表面的争论,看似很热闹,却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解决问题。二是小组成员各自埋头苦干。小组成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对对答案,谁对谁错也无法判断,或者听成绩好的同学的,或者等老师宣布答案,设置的小组成了虚设。三是小组讨论中,只有个别学生发言,成为主角,而其他成员只是旁观者等。
就目前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实际上离真正的合作学习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这不仅是因为我们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及它的具体实施方法知之不多,还因为我们很多中小学教师只是将合作学习仅仅看作是一种学习方式表面的转变,只是在偶尔遇到有人听课的情况下,才热闹一下,平时教学中总是以时间不够为借口,无暇顾及。
合作学习的研究己经有很多,但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有效地或真正地运用合作教学,我们必须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合作学习是否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合作学习是否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合作学习中应该如何进行分组?
不同的课型是否可以遵循相应的教学模式?
本文试图通过教学实验,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

二相关理论及综述

在《企业文化》c3(刘关明,2001)一书中详细介绍了美籍德国人库尔特·卢因(KurtLewin)提出了“群体动力理论”(Group Dynamics Theory)。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B),是个体内在需要(P)和环境外力(E)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用函数式B=1' (P, E)来表示。
所谓群体动力理论,就是要论述群体中的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卢因及其后继者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以下群体动力的存在和作用:
(I)群体领导方式动力。该研究对若干名10岁左右的男孩进行的实验表明:在专制型群体中,成员的攻击性言行、引人注目的出风头行为,使用“我”而不“我们”的频率、推卸责任、做给领导看的行为、对群体活动缺乏满足感,都显得很突出:在民主型群体中的表现则相反,而且同一个成员一旦从专制型群体调入民主型群体,其行为就立即起变化。
(2)群体组织形式动力。卢因及其追随者发现,在欧洲战场上被德国俘虏的美国士兵,反抗情绪和逃跑率都很高;而在朝鲜战场被中国俘虏的美国士兵,反抗情绪和逃跑率都很低。心理学家薛恩(E. Schein)于1956年对此进行研究,认为这种行为反差是由中国战俘营与纳税德国战俘营对战俘的管理模式即群体组织形式造成的。
(3)群体结构性质动力。威尔逊等人将36名大学生分成了两组进行试验,甲组成员都是以安全需要为优势需要,而自尊需要较低的学生。乙组则是注重自尊需要、而安全需要较低的人。结果表明,甲组在平等型群体中的生产率低,而在层次型群体中的生产率高;乙组的生产率的高低则正好相反。可见,成员行为取决于个人需要类型和群体领导方式如何搭配。
(4)群体公约动力。卢因40年代曾就公约改变人们行为态度的有效性做过一系列的试验,如怎样改变美国家庭主妇不喜欢用动物内脏做菜的习惯。试验结果表明,群体的公约规则,比一般性的宣传说服,更能改变群体成员的行为。
(5)群体多数动力。社会心理学家阿奇(S. E. Asch)于50年代通过多次试验证明:对于用来做实验的问题,如群体中只有一个成员故意给出错误答案,就会产生群体压力,被试者接受错误答案的次数达13. 6;若由3个成员故意答错,被试者接受错误答案的比率就上升为31. 80loa
群体动力论启发我们要从内部去研究群体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从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去把握群体行为的变化过程;促进小群体研究重点的转化。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不受到教师的灌输影响。合作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若能采用科学的评价制度,成员之间就会更有凝聚力,更容易形成团队力量。

(二) 文献综述14-18
1、国外对合作学...........................14-15
2、国内对合作学.............15-18
三 “246学习小组”合作学..............18-40
(一) “246学习小组”的分.............18-19
(二) “246学习小组”合作学习..............19-22
(三) “246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22-26
1、新授课...............22-23
2、习题课..................23-24
3、复习课...............24-25
4、研究性学习课......................25-26
(四) “246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26-40
1、案例一:《集合》新授课27-30
2、案例二:《等差数列的通..................30-31
3、案例三:《数列求和的.....................31-36
4、案例四:《数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36-40
四 高中数学“246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40-46
..................................................
  
五结论
"246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形成并非是凭空想象而来的,它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大背景下,在合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建构而成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到“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本文研究的“246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有些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拼命灌输的弊端,让学生将学习当作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