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问题的缘起
大批刚踏进教坛的青年教师,有着教学随意性大、课堂效率低下的通病。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每堂课应该呈现的教学内容以及如何呈现这些教学内容的策略。因此,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建设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增殖课堂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
一直以来,教育研究者对课堂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其理论成果是丰富的。语感教学理论就是众多教学理论中的一朵奇葩。但一些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奉为圭泉的教师常鄙视或厌弃这些具有实效和创新性的成果。而部分教师虽有学习,但是获得的只是先进教学的外在形式,因为他们仅停留在模仿,并没有对其内涵要领作深入的分析理解,其操作过程不免有邯郸学步之嫌。解决现实中这一捉襟见肘的尴尬,这离不开对理论的指导。因此,对课堂教学进行通透的理论研究势必见得责无旁贷。
语感教学是试图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状、寻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捷径的一条支流。它的进一步扩容和探讨使得语感教学渐渐走进语文课堂。语感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避讳“训练”二字,但这种训练是以遵循学生言语生成规律为前提,是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的言语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归宿,是在以尊重学生作为主体的人的基础二构建起来的训练。因此,语感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工具论”和“人文论”之长,避“工具论”和“人文论”之短,更为接近语文课程的本质。
时代的迅速发展,对人的思维品质提出高要求,即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以及接收、处理语言文字信息的迅速性是现代人所必备的思维品质。这种思维品质,正是语感能力的外化表现。换言之,适应现时快节奏的一言语活动,需要的是语感能力强的人。在过往的语文课堂中,以传授知识为目标,以教师的讲读分析为核心,以学生获得现成的书本知识为满足,教师只讲知识,忽视能力培养,只讲教参标准答案,无视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结论,使教学变成连续不断地积累知识和训练记忆的过程。这种“无内化”“无学生”“无能力”的语文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已不能充分适应和满足时代的要求。因此,从时代对语文课堂的要求看,语文课堂应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语感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教学。课程标准呼唤着语感教学,现在高中语文考试大多注重运用能力的考查,而语感正是语台‘运用能力的核心,是高层次的语文能力。因此,那些在平时读的多、写的多、思考的多的考生往往比那些只会“临时抱佛脚”、死一记硬背的学生得分多。这一比分杠杆的两端,承载的大多是学生们各自的语感能力。所以,即使是从应试的角度而言,语感教学虽不为应试,却可被应试利用,为尽享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妙处,语感教学的开展势在必行。
我们语文老师应当让学生成为语文教材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要牵着以培养学生语感为目标的教学内容的鼻子走。高考的指挥棒无论怎么指,学生都能左右逢源,这就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魅力所在,也是语感教学的魅力所在。
基于时代对人才思维品质的要求、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应试环节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的理解,同时,基于对语感教学本身的科学性的理解,基于对高中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认知发展、个性发展、语文学习的特点的认识,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语感教育,高中的语文课堂更有必要进行语感教育。
高中课堂语感教学是什么,怎样才一能更好进行语感的培养,这些问题困扰着 线教师、准教师们。因此解决这些疑惑,是基于对高中语文课堂、高中学生负责任的思考。其研究价值历久弥新。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
本论文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高中语文语感是什么,二是怎样才能更好进行语感的培养。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作出系统解释:
第一部分:核心概念(语感教学)界定,主要从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哲学等角度,结合前人的结论和自己的思考,形成语感和语感教学的较为确切的概念;
第二部分:高中语感教学的理论基础,从高中生的认知发展的特征、高!一扫生的个性发展特点、高中生语文学习的特点三个维度作出详细阐释;
第三部分:高中语文语感教学的内容,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得出教学内容应为极富有个性化的言语材料,优秀的、语感因素强的言语材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言语材料,贴近学生实际的言语材料;
第四部分:高中语文语感教学的特点,重诵读感知、涵泳品味,重想象、联想、创生,重主体内部参与,此“三重”是语感教学的主要特征;
第五部分:高中语文语感教学的策略,创设情境,调动经验,触发语感-一诵读推敲,形成语感—积累语一言知识,提升语感质量—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本论文的要突破难点是:①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体悟,对语文教学的理论作合}{更为系统、深刻的阐释和补充;②结合教学案例,从实践层面分析语感教学的实施过程,分析归纳总结,形成语感教学的真正策略。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1、文献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前辈的研究成果的借鉴,成为研究本论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调研过程中,需要研读大量的理论书籍,包括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只有在理论上对语感教学、高中生独特的心理特征获得深刻的认识,能为进一步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需要整理和分类众多关于语感教学的片段,广泛关注目前的语文课改的动向与态势,从中积极汲取有益的信息。
2,案例分析法。本论文目的之一是为一线教师提供更为现实的指导,通过案例分析,方便理解语感教学的整个操作和成效。此外,通过案例展示,更加直观地指出语感教学内容、策略等应注意的地方。其中所涉及的教材内容有:王勃的《王阁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的《一剪梅》、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等。
一、语感教..............12-15
(一) 语感 12-13
(二) 语感教学 13-15
二、高中语感教............... 15-20
(一) 高中生的认知发展的特征 15-16
(二) 高中生的个性发展特点 16-17
(三) 高中生语............... 17-20
三、高中语文语感教学的特点 20-22
(一) 重诵............ 20
(二) 重想象、联想、创生 20-21
(三) 重主体内部参与 21-22
四、高中语文语感教学的内容 22-26
..................................
六、结语
有人认为“语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因其总是在我们的言语行为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赴汤蹈火于考场的学生们,也不免有此疑惑,“为什么自己考前辛辛苦苦背下的资料所发挥的作用,还不如同桌看不见摸不着的语感发抨的作用大?”
语感,到底是什么?语感可被定义为是一种不止步于对语音和文字符一号的感觉,更重视感知、理解、情感体验等言语活动的过程,它是一种直觉思维的心理感受力,是对口头言语、书面言语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它是在长久的、反反复复的实践中,不断地有意识地亲身体察,及时地总结,积极反馈、巩固、加强,才得以形成的。
又何为“语感教学”?语感教学是在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言语形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全方位、各层面的语感训练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
语感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工具论”和“人文论”之长,避“工具论”和“人文论”之短。语感教学凸显了语文教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与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因此教学是一种较为接近语文教学实际和教学本质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