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问题缘起
1.应然之源
基础教育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源十其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中国不平衡的经济发展状况。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的契机,促进基础教育大力发展的同时,新课改之路也同样出现了一些问题。
教师是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确切的是教师的行为是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fn观念是行为的先行因素,只有未落实的观念,没有无观念的行动。对十教师来说,教案是其观念和行为的中间桥梁。所以,要想阐释教师行为的变化和探究其原因,就要深刻明晰其教学观念,连接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直接客观因素就是教案文本。
2.实然之惑
2001年启动的新课程改革,在高歌赞扬和质疑推楼的声音中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但凡改革,都不可能一直唱着高昂的曲调行进下去,必然会走进平缓的全面反思、调整和继续发展的时期,我们的新课改也概莫能外。
经过十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到底有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程度以及原因。新课改所提倡的新的教学观念,教师在价值层面是否立场坚定,在认知层面是否理解到位,在行为层面是否执行到位。通过对教案的文本分析,追踪一位小学教师的课改之路中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揭示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的实然状态,并基十教案视角对如何破解小学教师教学观念困境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为新课改的继续发展和何去何从出一份力。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教师教学观念研究
(1)教师教学观念的内涵
Larsson (1983)认为,“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指教师从实践的经验中逐步形成的对教学的本质和过程的基本看法。”
Richards(1998)认为教学观念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所持的看法以及他们对工作单位和他们在其中的角色的理解。
土传金(2001)从教学观念的内容角度,将教师的教学观念分解为教学本质观、教学价值观、教学过程观、教学交往观、教学方法观、学生观、知识观、教学评价观、自我教学发展观等几部分。
(2)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
关十教学观念的研究资料显示,已有很多研究证明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Johnson (1992;1994)提出对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教师的认知活动是如何影响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要了解教师的观念,我们应该不仅仅从教室的言论中推论,还必须研究教师某种行为方式的动机,以及他们在具体环境中的行为表现。瑞查德1995)认为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教师行为的主要依据。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研究都表明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不是两个孤立的个体,二者紧密相连。但目前研究者对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之间到底有何种关系并不能达成统一意见。主要有两大派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一致,称为一致性理论。布恩斯(1992)对二语教师的写作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观念的不同导致教师的教学行为的不同,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相一致,教学观念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
2.现有研究的不足
通过对教学观念的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1)现有的研究多是对教师群体的教学观念的研究,研究的内容多是集中在有关教学观念的内涵、结构、特征、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培养机制等理论形态的教学观念的问题。(2)对个体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实践形态还比较少。现有的一些对教师个体教学观念的研究多是采用叙事研究展现教学故事来探查教师的教学观念,但这些对研究者个人素质和研究对象的合作都提出很高要求。(3)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观念有比较多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多集中十教师教学观念应然状态的思考与倡导,或是注重理论追求。(4)理论移植多,消化吸收少。最近一段时期,国内学者从国外引入了许多的理论,比如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多兀智能理论等,并试图把这些理论运用十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以克服我们传统教学的不足。但是,在引入这些理论时,常常又缺乏对我国国情的具体分析,结果导致很多理论在国内消化不良,并导致实践中因理论太多无所适从的苦恼。
一、 时间向度中的小学语文教案文本分析 16-28
(一) 课改前与新课改.................. 16-17
(二) 文本呈现的教................... 17-18
(三) 现实场景的................. 18-26
1.教学目标设计.................... 22-23
3.板书设计的比较分析 23-26
4.教学条件准备的比较分析 26
(四) 观念层面的........................ 26-28
二、 “三维目标”下小学教师...................28-39
(一) 知识与技能层面 28-31
1.教师内在................. 28-29
2.教师侧重的能................ 29-30
3.教师赋予的实践................. 30-31
(二) 过程与方法层面 31-33
1. 学习方式变革较模糊 31
2.师生之间交........... 31-32
3.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32-33
(三) 情感、............... 33-36
1. 教师理解不到位 34-35
2. 教学中形神脱节 35-36
(四) 教师.................... 36-39
1. 价值层面的立场摇摆 36
2.认知层面的理解肤浅 36-37
3.行为层面的执行力弱化 37-39
三、 破解小学教师教学观念存在问题的路径策略 39-50
....................................2
结语
基础教育的发展牵动着每一位教育者、家长和关心中国基础教育的人的心,因为其关乎孩子们的发展和中国教育的未来。我们希一望能够尽自己所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给孩子们自由的成长空间。希一望他们可以健康、快乐和幸福的学习和成长。我们的教育家们也在努力的为实现这一目标}fn努力着,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见证。教育改革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教育学者、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基础教育的理想才得以可能实现。
作为课程改革的发生地—学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fn学校的教师则是新课改取得成功的关键。总之,要想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深入发展,教师教育观念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提升。在价值层面,广大教师应有坚定的立场;在认知层面,深化新课改理念和具体操作的理解,知其然并目_知其所以然;在行为层面,在价值立场坚定和认知深刻的前提下,强化执行力。
只有广大教师的观念得到提升,我们的新课改才会在农村广大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对十教师观念的提升,需要一些扎扎实实的功夫。教师作为本之源,通过自身的努力更新观念,学校、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通过打造外在的平台为教师教学观念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尽自己的一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基础教育发展添上色彩分明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