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创意美术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528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研究,本研究行动的对象为中班幼儿,而没有选择同时在三个年龄段开展。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年龄与思维特点,同时也顾及到研究者对于小班幼儿教学经验的欠缺,因此只选取了中班幼儿参与研究,所以得出的一些结论和经验具有一定的中班幼儿所特有的一些特点,幼儿园其他年龄阶段若要进行相关活动,还需在实践中结合本年龄段的幼儿的特点灵活调整,并进行推敲和检验。其次,本研究选择了该园的两个中班进行对照研究,由于该园只有两个中班,因此研究结果具有代表性,但不具有普遍性。同时由于研究者人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在关于创意美术教学的教师在职培训的理论依据稍显单薄。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开展创意美术是培养当代幼儿必备素养的有效途径
艺术活动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人类文明诞生之初,艺术表达和审美活动便应运而生,对美的追求和表达是人的天性之一。美术作为人们感受生活与表达内心的一种艺术形式,崇尚真实、自由与个性化。当社会主流文化、知识和教育传统对个人自我抒发产生禁锢时,美术便成为人类情感宣泄的窗口。美术让人们可以停下忙碌的脚步,静下来发现身边的美,如雨后阳光下点点珍珠般的雨水,在城市高楼中点缀的千年古刹,一旦人们产生了这种美的体验,便打开了人类天性中对美好事物感受的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术发展了人类所需要的敏锐感知力,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然而,在艺术教育中过于追求功利和成果,无疑会压抑幼儿天性中对美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抑制了幼儿创造美的潜能,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美术活动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让幼儿在美的创造和体验中,逐渐培养审美意识。使其具有感受美、发现美、表达美的能力,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创意美术的提出,正是基于当下社会快速发展变化,对于现代公民审美要求的适应与发展。里德(H·Read)认为:每个人通过教育,特别是通过艺术教育,一是实现本来的他,另一是成为非本来的他。即个人的独特性与社会的统一性相协调。罗恩菲德(V·Lowenfeld)也提出“如果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未受到来自成人观点的影响而自由发展,那么对于幼儿的创造活动来说,就不需要进行任何形式的引导,每个幼儿都可以自信地、自由地表现出其创造的欲望。”对于美术教育者来说,必须根据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地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创意美术通过分析学前阶段各年龄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开展新颖的美术活动来拓展幼儿的固有知识的框架,利用绘画的表现形式,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独立思考与创作的习惯,从而逐步实现幼儿园艺术教育目标。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以幼儿园中班为切入口,力图通过行动研究来探索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对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和美术能力提升的价值,从而明确幼儿园开展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通过教学实践来总结归纳出一套可以供幼儿园一线工作者借鉴使用的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以便能够更好地开展创意美术活动,丰富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思路和内容。
基于以上目的,本研究确定了以下两个目标:
1.探讨开展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对幼儿美术能力发展的影响。
2.探索开展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策略与方法。即以行动研究的方式,通过计划、实践、反思调整、再计划、再实践的一系列过程,总结探索如何设计幼儿园中班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并为幼儿园如何开展创意美术活动提供建议和实践参考。

1.2.2 研究的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当下国内有关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主要聚焦于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对于美术教学和活动设计方面也都基于理想状态下进行讨论。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开展得十分广泛,但很多地区的学前教育都停留在较为落后的状态。幼儿美术活动的开展并不乐观,很难将现有理论投入到实践中去。因此,充分了解和分析当前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有效解决方案,有助于走出困境。
本研究不仅总结了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幼儿创造力,还为相关研究及实践单位系统地开展创意美术活动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案供其参考借鉴,这对于提高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开展的质量,促进幼儿成长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具有理论意义。

..........................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美术教学活动目标的研究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指南》中以幼儿为教育主体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如何改变传统美术教育的模式,开展内容形式更加丰富的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出来,从而使幼儿能够通过美术活动充分地表达自我,成为越来越多的一线学前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内容。其中,对于设计制定怎样的教育目标,成为能否开展高质量创意美术活动的关键因素。关于美术教育的目标,中外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工具论”美术教育观的代表人物赫伯·里德(H·Read)在其《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 从美育、心理学和哲学角度来重新思考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和开展美术教育。里德认为:每个人通过教育,特别是通过艺术教育,一是实现本来的他,另一是成为非本来的他。1本来的他是指人与生俱来的潜能,需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加以激发与释放,而非人为地压制与改造;非本来的他指一个人的潜能还需通过艺术教育使之与社会达成一种统整的和谐状态,即个人的独特性与社会的统一性协调。这便是恰当的、优质的学前美术教育所应给幼儿带来的内在潜能开发和生理、心理与社会相适应的双重效益。
“本质论”教育观的代表人物艾斯纳(E·W·Eisner)主张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应以成体系的严谨的美术课程来实现美术的价值。他认为,幼儿的美术能力需要经过相关训练和学习方能习得,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因此,他认为:美术学习包含了培养幼儿创造力,对美的鉴别力与感受力,以及美术这种艺术形式的文化属性,是结合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所以,美术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培养来提高的,而无法随幼儿年龄的增长同步发展的2。这一点与“工具论”学派的论点恰恰对立。

........................

2.2 创意美术教学活动主题来源的研究
在设计创意美术教学活动时,如何筛选活动主题和内容作为媒介开展创意美术活动,关系到活动开展的质量和幼儿的参与程度,是教师对于幼儿所要达到的教育效果的预先设计,因此,如何设计活动主题成为众多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陆玉认为,创意美术教学活动主题的产生应来源于幼儿和生活,切合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来展开。通过教学实践,她总结出活动主题来源的几个有效途径。首先,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找寻创作灵感。其次,可以将五大领域的知识交融,让幼儿在多种知识领域中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同时,可以将各个班级的特色的全面融入,体现出各自不同的创意点。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区角游戏和家长资源,将课程延伸至课外,拓展幼儿的创意来源。最后,在班级进行艺术氛围的环境创设,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艺术的熏陶。让幼儿可以时刻感受到美的享受,也能够从环境中启发新的灵感。她强调活动主题的真实性与恰当性,即必须是幼儿能够接受和理解的,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调整方案。

陆丽莉通过实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制定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主题设计原则。她通过开展“我是中国娃”活动,试图让幼儿了解到一些我国少数民族的特色服饰,来自主进行服装设计,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可以见到少数民族,因而无法产生较为清晰的概念,因此她认为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应选择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者幼儿感受到美的体验的事物,因为幼儿天生对美的事物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同时,主题还应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只有充分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最后,在设计主题时还要突出创意性,表现在活动中,我们应尊重幼儿的创造性想法和自由表达。
.............................

3 研究设计.........................................19
3.1 研究内容........................................19
3.2 研究方法..................................20
4 研究过程........................................27
4.1 行动研究准备工作........................................27
4.2 第一阶段创意美术教学的行动研究.............................30
5.研究结果与分析..................................................71
5.1 创意美术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72
5.2 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可能存在的问题....................................77

6 策略与建议

6.1 创意美术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6.1.1 活动目标的设计
活动目标合适与否决定了创意美术活动开展的质量优劣,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目标会使活动的开展更加有效。因此,在活动目标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目标制定时应突出美术活动的特点和主体地位。即在活动目标中应以美术活动和对应的知识技能培养为主体,在目标中明确本次活动想要达到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维度。目前在我国的美术活动中,为了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环节更加紧凑,通常会在活动目标设计时涵盖多领域的不同目标,使得美术活动成为多领域的综合活动,这种活动模式固然可以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但对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不具备针对性,多领域教学目标的渗透必然会渗透到活动的方方面面,削弱美术活动的主体价值。美术活动无法突出美术活动的特点,就不能称其为美术活动。因此,在每次活动目标设计时,应有明确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每次活动对应幼儿思维中的哪个维度进行培养和开发都要明确突出,并选择合适的活动作为载体来贯彻,如此以来,活动的环节精简了,内容要求明确了,幼儿对于活动任务认识到位了,作品创作也才有的放矢。

(2)活动目标制定应保持连贯性和一致性。由于学前阶段幼儿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知识经验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对于新鲜事物的认识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达到效果的,因此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应从全局进行设计,保持各活动间共同的目标导向。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可以以一学期,一季度等具有一定时间跨度的教育周期作为活动目标制定的依据,进行成体系的连贯的活动设计。根据幼儿目前的思维和绘画的水平状况,进行阶段化目标设计,让幼儿的思维一步一步坚实地向更高程度前进,各阶段之间是互相关联,互为基础的,让幼儿的思维可以螺旋式地稳步提升。

...............................

7 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 研究的不足
7.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行动的对象为中班幼儿,而没有选择同时在三个年龄段开展。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年龄与思维特点,同时也顾及到研究者对于小班幼儿教学经验的欠缺,因此只选取了中班幼儿参与研究,所以得出的一些结论和经验具有一定的中班幼儿所特有的一些特点,幼儿园其他年龄阶段若要进行相关活动,还需在实践中结合本年龄段的幼儿的特点灵活调整,并进行推敲和检验。
其次,本研究选择了该园的两个中班进行对照研究,由于该园只有两个中班,因此研究结果具有代表性,但不具有普遍性。同时由于研究者人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在关于创意美术教学的教师在职培训的理论依据稍显单薄。

7.1.2 研究时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需要长期教育培养才能具有显著效果的过程。在前期活动设计过程中,由于研究者对于如何在短期内对幼儿创造性思维产生有效影响没有找到有效的途径,且没有可供参考和借鉴的课程模式,在研究准备阶段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使得原本计划开展一学期的创意美术活动只得压缩至两个半月左右,因此,在进行行动研究和分析反思时不免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