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向人们全面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有关的重大问题具有独特的立场与观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非常丰富,不仅是人类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站在更高层次审视教育现象,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从主观上讲是让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客观上讲是通过科学方法实现主观预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途径是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对象则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群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统是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平台,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切学科的灵魂。新形势下,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以便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实践的现实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向人们全面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有关的重大问题具有独特的立场与观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非常丰富,不仅是人类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站在更高层次审视教育现象,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从主观上讲是让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客观上讲是通过科学方法实现主观预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途径是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对象则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群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统是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平台,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切学科的灵魂。新形势下,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以便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实践的现实指导作用。
一、当代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新特点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环境以及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当代马克思主义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从当前马克思主义教育在高校的开展情况来看,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首先,马克思主义教育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体现人的主体性。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对人的价值的关注与重视。马克思主义以追求人的自由与发展为目标,马克思主义教育也越来越关注人的成长。当代意识形态呈多元化趋向,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接受动机,有助于学生将其作为精神主体成长的内在素质。
其次,马克思主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受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当前马克思主义教育已经由原来的注重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转移到学生思维方式上,从被动接受为主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从教育的角度讲,教育不是将既定的结论给学生,而是通过引导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态度和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更不是教条的理论,而是需要与时俱进的理论。[1]
再次,马克思主义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性教育原则。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而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具有明确的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教育一旦脱离实践,变成了无根之水,教育也会流于形式。马克思主义教育应成为“为了实践的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能否真正实现回归实践这一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科学维度
科学维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维度之一,强调主体实践的条件性原则。所谓科学维度是指,依照世界的本真面目认识世界,遵照客观规律改造世界。为提高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生命力和持久力,我们要以遵照规律为前提,强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科学维度。具体而言,以时间为节点,回顾历史,系统分析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历史规律;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掌握事物的过程发展规律;把握当下,以实事求是为原则,遵循实践规律。
(一)、尊重历史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史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当下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科学维度必须深刻分析历史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抗战期间,马克思主义教育提高了青年学生的觉悟,为我党取得革命的胜利培养了大批后备力量。[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马克思主义教育承担着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要历史任务。文化大革命期间,马克思主义教育受到严重挫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演化成了阶级斗争。直至文革结束,我国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教育继续承担其育人的责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马克思主义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历史前进的车轮说明,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以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相符合,教育目标的设定需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更不能用违背规律的方式进行教育。
(二)、尊重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教育以批判性和革命性为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处于变化、发展中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失去。[3]我们对待事物也要不断地进行批判,在批判中前进。这一规律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本身同样适用,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是不断的变化与发展的,是与社会发展的步伐相一致的。革命时期,我们通过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习革命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指导获取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依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世界一体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卓越进步,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网络信息向人们传递了更多信息,尤其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去辩伪存真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依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便会达不到教育效果。反而,我们应该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使其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改进马克思主义教育手段与方法,使其与社会和学校发展的规律相适应。
(三)、尊重实践规律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教育本质上应是实事求是的教育,实事求是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活的灵魂。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有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违反这一原则,便会导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挫折,甚至失败。马克思主义教育切勿生搬硬套,只停留于表层的说教实际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精神,真理与谬误在相互斗争中才有发展。[4]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教育具有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不是本本主义,更不是教条主义,而是立足时代和实践,不断创新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教育应植根于实践,与时俱进,在创新中求发展。当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已经逐渐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这是因为,脱离实践就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便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去指导实践。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价值维度
马克思主义教育除了坚持科学维度外,还需注重价值维度。价值维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又一基本维度,强调主体实践的目的性原则。所谓价值维度是指人们需依据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是懂得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生产的,同时也懂得如何将价值需要运用于对象。
(一)价值维度的三个层面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价值维度可从三个层面进行阐述: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体层面。
国家价值维度。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国家价值维度体现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和阐释国家制度的功能上。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一个人生活的社会包含社会和国家两部分,这里的社会突出的是市民社会的含义,国家则突出的是政治社会。马克思主义教育体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的是国家意志和价值诉求。高校通过马克思主义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产生影响,发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力,建立社会共识和马克思主义信仰,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发展。从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科学维度分析中,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反映了客观规律的,因而具备道德性资格和价值。尤其在我国转型期间,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我们需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掌握大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社会价值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既包含人类解放与发展的学说,还包含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追求社会进步的价值。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通过马克思主义教育为革命事业培养接班人,坚定广大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教育能够为社会进步提供精神支撑,促进社会这一有机体的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价值取向,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准则,原因在于:一是,马克思主义教育通过塑造社会主体促进和谐。开展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道德认知水平,构建社会主义理念,使其自觉维护道德规范秩序。二是,马克思主义教育通过传播和谐文化促进和谐。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道德基础,马克思主义以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倡导和谐思维,传播和谐精神,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个体价值维度。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关于关于人解放与全面发展的教育,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还是其教育的对象,都是围绕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展开的。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终身奋斗目标就是人的解放与发展问题。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理想社会的衡量标准。我国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丰富了这一内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目标最大化的追求。[5]当今社会背景下,青年学生更需要具有一定的判断力和选择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将其精神对象化,通过社会价值实现自身价值。马克思主义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有助于青年学生践行马克思主义,弘扬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
(二)、价值维度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价值维度的加强也要从三个层面出发,首先,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发展应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教育更加突意识形态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教育应始终谨记其历史责任和重要使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力量。其次,马克思主义教育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转变,社会更为需要综合素质和能力较高,富有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的人才。马克思主义教育应以转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提高人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教育改革应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建立学生共同的思想基础,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个人成长与“中国梦”的实现密切相连。再次,马克思主义教育应符合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需求。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以尊重学生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为学生的成长创造空间。具体而言,一是,要尊重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重要地位。改变长期以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模式,变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师生应处于平等关系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不成熟心理等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主体人格,提高主体能力。二是,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前提。尊重个体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不同需要,为其提供满足其发展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三是,注重学生创造性的挖掘和培养。创造性体现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是青少年该有的思维创新模式。马克思主义教育拒绝刻板,而是应灵活的教育学生,活跃其思想,对学生的新奇想法予以支持。当然,如果学生思想中存在误区依然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
四、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统一
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是两个基本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二者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同时也只有将二者统一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实践之中,才能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才能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价值。为促进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统一,践行马克思主义教育,需做到以下两点:
其一,以尊重规律为前提,强化科学维度。马克思主义教育发展史证明我们应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个体发展规律。为提高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应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如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更加多元化,马克思主义教育也应顺应这种潮流,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更多的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而不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不仅不能实现教育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青年学生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对象,我们还应充分考虑不同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在不断丰富,学生更喜欢丰富多彩的感受与体验,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增加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体验教学等内容,将原本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以便学生理解。
其二,以个体和社会需求为依据,强化价值维度。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原则,满足个体和社会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责任,在社会主义转型期,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从教育对象上来看,马克思主义教育更应关注精神主体的培养。关怀学生的生命价值是马克思主以教育的归宿,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教育的重点不应停留在防范学生思想问题上面,而是应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使马克思主义教育真正成为学生在寻求发展中的需要。[6]如,学生需要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应更加突出方法论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将马克思主义方法运用到学习和工作的实际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三,以实践为第一原则,推动教育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是相统一的,为促进真理与价值的实现,实践是检验标准和推动力量。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与实践密切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生活化,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联结,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贡献力量。教育源于实践需要,同时教育的效果依然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和创新,实践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教育实现的动力源泉。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社会、学校、学生等各主体,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新时期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从科学维度讲,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尊重社会发展规律、高校教育规律以及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规律;从价值维度讲,马克思主义教育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当然,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是统一的关系,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基本内容。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补充的。价值维度的加强离不开科学维度的指导,科学维度的实现与离不开价值原则的推动。为促进马克思主义教育真理与价值的共同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双重契合,以实践为检验标准和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74-80.
[2] 李萍,童建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返本归真[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5):139-143.
[3] 郑俏,张富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6):9-11.
[4] 戴兆匡.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伦理价值维度[J].哲学动态,2007(5):16-20.
[5] 糜海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价值维度探析[J].长白学刊,2011(5):43-47.
[6] 曹富雄.毛泽东学习观的价值维度考量基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3):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