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奚若劳动教育观探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498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关于劳动教育有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习近平同志的领导下,我国的劳动教育工作针在总结前人劳动教育观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了新的进展和创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我们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也需要培养爱迪生,还需要培养鲁班。”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劳动教育逐渐从边缘化拉回到教育工作的重心上来,脱离教育的劳动制度,以及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制度必须彻底改造,逐渐建立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制度。

1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1.1.1 选题缘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文化领域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并且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到了国家兴衰存亡的战略高度,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既面临难得的重大机遇又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必须不断开拓学科视野、拓展研究领域、完善内容体系、提升学术含量、回应现实关切。开展杰出人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而这方面目前总体上看还相对薄弱、明显不足。
张奚若作为我国近代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政治学家,于 1952 年 11 月担任新中国第二任教育部部长,在其担任教育部长期间,他结合当时的教育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的教育观念。
张奚若任教育部长期间(1952 年 11 月一 1958 年初),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张奚若主持教育部门有计划有方法地对旧中国的学校进行了接管和改革。教育部组织所属学校,展开了消除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影响,并积极学习苏联先进的教育经验,使教育风气为之一新,依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从而拟定和调整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组织编写和出版了各类学科教材,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张奚若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广泛宣传,积极引导群众,让学生对生产劳动形成正确的认识,针对当时所处的大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劳动教育的论述,关注并主持了当时学生的劳动教育工作。
...........................

1.2 研究综述
目前,从查阅、整理的相关资料来看,国内一些专家和学者对张奚若和张奚若教育观点的相关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的进展,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挖掘张奚若劳动教育观精髓有着宝贵的借鉴价值,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1.2.1 关于张奚若生平研究
为纪念张奚若诞辰一百周年,由清华大学孙敦恒主编的《张奚若文集》是研究张奚若生平及观点最为重要的材料,书中收录了张奚若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大量的时事评议文章以及书信记录,还包括早年出版过的《辛亥革命回忆录》一书。书中还有众多友人对于张奚若的回忆记述,并单列一文对其生平事略加以梳理,提供了许多关于张奚若研究的第一手资料。2019 年 5 月清华大学出版社整理出版了“中国现代政治学经典”系列文集,其中由张小劲,谈火生主编的《张奚若文集》,从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和附录三部分更加详细地整理了张奚若先生现存的所有著述、包括他一生中的重要学术论文,还有一系列对于中国问题的评论和对策,可谓其学术精华,以期展示他一生学术的脉络,展现其对于中国政治和社会的思考。书中所整理的内容,保持文章原貌,反应出当时的背景和特点,对有关张奚若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研究张奚若思想上的变化和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关于张奚若的生平事迹研究,《中共党史人物传精选本》第七卷中收有黄中岩所写的《张奚若》,何兆武的《上学记》和何炳棣的《读史阅世六十年》中也专门谈到对张奚若的回忆。金岳霖作为张奚若的老友撰写了《我的最老的朋友是张奚若》一文,

提供了很多难得的珍贵材料。端木正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曾经与张奚若有过师生情谊,在其文《忆张奚若教授》中写到张奚若为人师表的一面。

戈洪伟的《音容宛在—张奚若的生平与思想》,以张奚若的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辅以其各时期思想变化。并以张奚若之子张文朴的口述史料为据,更正了一些过去张奚若研究中的谬误之处。但该文如作者自己所言并不是思想史的研究,也不是一本完全的传记文学式的阐述,而是把张奚若的生平与他所发表的言论、学术相结合进行分析,看他的行为、思想以及言论是如何在晚清、民国以及共和国时代进行互动的研究。①因此此篇文章对于张奚若教育上的研究还有所欠缺,但其中很多内容可以作为参考文献。

智效民《漫话张奚若》,金富军《学者 志士——纪念张奚若先生》,史飞翔《“硬人”张奚若》等等,大多数文章都写到了张奚若的生平轶事,包括“请蒋介石下野”“确定国家名称”“十六字名言”等事迹,描绘出张奚若是一个既有学问又有独立人格的“棱角先生”的形象。
..............................

2 张奚若劳动教育观的实践基础

2.1 早年革命探索
张奚若(1889.10-1973.7),原名张志明,字熙若,陕西省朝邑县人,是我国著名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政治学家。张奚若出生于一个农村的中医家庭,其祖父在朝邑县开中药铺,其父张绅初子承父业在药铺坐诊治病救人。张奚若自幼接受私塾教育,其父严格告诫他:“为人要正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对张奚若形成刚正不阿的人生品格有很大的影响。1899 年,11 岁的张奚若跟随母亲来到朝邑县城读书。1901 年,适逢中国开始了危机中的新政改革,各地兴建新式学堂,张奚若顺应潮流进入学堂开始接受系统地教育。1906 年张熙若 18 岁时正式考入三原宏道高等学堂,宏道学堂作为早期成立的新式学堂之一,任教老师多是海外归来的留日学生,教授的同时并宣传革命,张奚若在上学期间,受到了多位不同民族教师的文化熏陶,同时阅读了由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和陕西留日学生创办的宣传革命思想的刊物《夏生》等进步期刊,使得张奚若深受革命精神的感染,革命的思想在其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多位教师的言传以及革命刊物的传播下,民主思想已经在张奚若的心里埋下了种子,也正是这时迎来了张奚若人生的第一次转折。1908 年夏天由于日籍教授谢华的恶劣行为而引起众怒,20 岁的张奚若与同学自治会的杨鹤庆等一起组织学生,鼓动学潮,此次学潮最后因张奚若等人的开除而平息,但没有浇灭张奚若心中民主革命的种子,反倒愈加热烈。

离开宏道书院的张奚若来到上海理化专修学堂继续学业,不久后又转入中国公学,胡适此时作为中国公学的学生和兼职英文教员,为张奚若补习英语而相识相交。在上海学习期间,张奚若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多次参加革命活动,在参加革命活动时,结识了同乡于右任、井勿幕、杨西堂等革命志士,后又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自此张奚若正式踏上革命运动的步伐。辛亥年(1911 年)二月,张奚若被派到西安组织陕西革命运动,四月,哥老会想要在西安发动起义,时任陕西同盟会领导的井勿幕和张奚若都认为时机尚未成熟,时局所迫,为了革命的胜利,井勿幕将家中珍藏的字画变卖军火,张奚若几经周转运输武器,当准备将武器秘密运回国内时,同年 10 月武昌起义爆发,张奚若奉命回到陕西策动起义,一路上所经之处,满眼疮痍,无不是革命时期的变乱现象,这让张奚若的革命之心转凉。


...........................

2.2 留学深造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张奚若深感革命是徒有其表,感到失望,而后便决定出国读书,张奚若的革命朋友们认为他出国留学这一行为是不负责的,而张奚若则认为革命成果的巩固在没有现代技术或知识的情况下是办不到的。另外在科目选择上,最初准备学习土木专业的他后改为政治学,一方面是因为张奚若对数学不感兴趣,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亲身体验过革命的他想要以政治学的视角来关注中国的革命,建设国家。基于多种原因,张奚若毅然开启了海外留学的历程。
1913 年张奚若准备赴美留学,由于张奚若英语薄弱,因此补习了一年的英语,7 月考取了公费留学,于 1914 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学习,主攻西方政治思想史,1917 年张奚若获得法学学士学位,攻读硕士期间,张奚若结识了三位对他影响深远的英国教授—拉斯基、瓦拉斯、以及拉斯基的老师巴克,这三位教授引起了张奚若欧洲留学的憧憬,也使他对于欧洲思想史尤其是卢梭的思想萌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改变了张奚若的学术道路风格,为日后张奚若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当时发表的《社约考论》以及《主权论》等文可以看出张奚若更偏重研究国家和主权这类欧洲政治学的研究传统。1919 年,张奚若顺利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并决定欧洲求学,1921年,张奚若辗转法、意、德、英等国学习,考察欧洲各国国情并与中国社会对比。在赴美留学以及欧洲游学期间,张奚若形成自己的学以致用学术思想,这样的严谨态度使得他当时的科研成果并不多,但却并不影响其所学知识的质的改变,并且将所学与当时中国现实所融合,真正做到了浪漫主义诗人所作写实诗,耐人寻味,经久弥漫。

留学岁月中,和很多知识分子一样,张奚若也潜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尤其努力学习西方民主人权思想,研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心怀国家的他,久久不能忘记中国正处于巨大的政治危机。带着这样的一份责任心,他希望赴美留学,乃至欧洲游学,

都能够在日后学以致用,为建设新的国家找到一条康庄大道,为当时的民族危机寻一道良方。张奚若的海外留学经历使他的学识更加渊博、视野更加开阔,汲取西方文化的积极方面,张奚若的教育经历中,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民主文化在其思想中交织,在海外留学时,张奚若开始接触到马克思、卢梭等人的先进思想,这段经历为张奚若劳动教育观的形成起到基础性作用,从张奚若的劳动教育观中的部分方面都可以看到马克思劳动教育观和卢梭劳动教育观的影子。
............................

3 张奚若劳动教育观的理论基础................................... 13
3.1 马克思劳动教育观...................................... 13
3.2 卢梭劳动教育观......................................... 13
3.3 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14
4 张奚若劳动教育观......................................... 15
4.1 张奚若提出劳动教育的社会背景..................................... 15
4.1.1 国家政策..............................15
4.1.2 社会风气不良............................... 15
5 张奚若劳动教育观的特点及原则....................................... 23
5.1 张奚若劳动教育观的特点.................................23
5.1.1 体现时代特征....................................... 23
5.1.2 注重生产实践................................. 23

6 张奚若劳动教育观的历史价值与借鉴

6.1 张奚若劳动教育观历史价值
思想是应对时代需求的产物,张奚若所任教育部长期间所提出的一系列有关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都是基于当时我国的社会需求,因此,在评价张奚若劳动教育观的历史价值时力求客观,而非过分夸耀,回归新中国建立初期,张奚若的劳动教育观在当时最大贡献在于提升了劳动教育的地位,并且立足我国国情在提出了劳动教育的新模式。
6.1.1 提升了劳动教育的地位

建国初期,尽管劳动教育在教育工作中始终占据重要的位置,但大众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还未成为我国的基本的教育方针,劳动教育还未在中小学正式列为教学计划。1950 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当前教育建设的方针》中明确提出“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教育方针提出后,效果依旧不理想,具体后续工作一直悬挂着,无人落实。张奚若在任教育部长期间,广泛宣扬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宣传上,更重视实践教育,将劳动教育内容详细写进教育方针、政策等文件中,将劳动教育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历史的新高。此时的劳动教育不仅强调劳动态度、劳动观念的教育,而且开始注意根据工农业发展形势进行生产技术教育,将教育——就业紧密相连,初步建构了系统的生产劳动技术教育体系。

6.1.2 提出了劳动教育的新模式
尽管 1950 年明确提出“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但教育方针的提出后,精神虽传达,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之后几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计划、规程、实施办法等文件中,劳动教育只是单纯地出现在专业技术学校的教学内容中,而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的教育内容中并未体现劳动教育。张奚若就任教育部长后,将劳动教育真正融入教育内容中来,并且提出了劳动教育的新模式。“一五计划”时期,全国上下都致力于服务工业建设,教育方面也不例外,在面对技术人员缺少、升学压力大等问题,教育部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解决当下问题。

............................

结语
张奚若的劳动教育观的提出和落实主要是在“一五计划”时期,面对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为解决当时的升学、就业等问题,张奚若主张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摆正对劳动的态度,转变轻视劳动的错误思想,认识到国家建设缺少不了劳动者,意识到劳动的光荣。在张奚若的主张下劳动教育的普及和重视不仅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坚毅品格,也使学生提前掌握生产劳动技能,为毕业后的就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史的最终目的在于以史为鉴,回归现实。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关于劳动教育有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习近平同志的领导下,我国的劳动教育工作针在总结前人劳动教育观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了新的进展和创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我们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也需要培养爱迪生,还需要培养鲁班。”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劳动教育逐渐从边缘化拉回到教育工作的重心上来,脱离教育的劳动制度,以及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制度必须彻底改造,逐渐建立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制度。2020 年 3月 20 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见》指示要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从基本内涵、总体目标、课程设定、内容要求、评价制度等方面着手,此外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贯穿劳动教育的整个过程,齐力共同发挥推动作用,从实践场所、人才队伍、经费投入、安全保障等方面着力提升劳动教育的保障能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导检查、加强、加强宣传引导。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