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学师生冲突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62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硕士论文范文,根据社会冲突理论的观点,冲突是普遍存在的,不可能完全避免。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中小学师生冲突现象。冲突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良性的冲突有利于促进教师反思,提升自身素质;促进学校规章制度的完善;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有利于学生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研究中小学师生冲突问题并不是为了消除冲突,而是为了将恶性冲突转变为良性冲突,将冲突控制在一般性冲突的范围内,减少师生间对抗性冲突的发生。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引言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选题缘由
(1)目前中小学师生冲突现象普遍存在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成败,影响着学校功能的实现。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有关系就会有冲突。从大量的教育事实来看,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既有和谐、一致的一面,也存在着分歧、对抗和冲突的一面。中国历来是尊师重教的国度,但近些年来,“尊师重教”的传统正在慢慢地丢失。当前从媒体曝光的大量中小学师生冲突的事件来看,越来越多的冲突已经超越了心理伤害的层面,出现了一种伤害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甚至发生多起弑师事件。种种事件无不揭露了当前师生关系的紧张现状。笔者虽然没有看到比较详尽的全国性师生冲突的调查统计数据,但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来看,中小学师生冲突现象在当下确实有明显增长的趋势。因此,中小学师生冲突现象应成为一个引发社会关注和思考的“教育问题”。
当前中小学师生冲突事件频发,这些事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蜇痛了人们的心;同时,也折射出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的种种弊端。师生冲突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才的培养及教育质量的提高,阻碍了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影响了我国校园环境的稳定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这些现象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困扰和担忧。师生之间到底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会发生冲突?这种冲突会对教育工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能否采取措施预防和消解那些危害严重的恶性和对抗性的师生冲突?这是我对师生冲突现象进行研究的最直接原因。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者主要从师生冲突的类型、功能、原因和对策四个方面对师生冲突问题进行研究。
1.师生冲突的类型划分
在对师生冲突的已有研究中,将师生冲突的类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根据冲突发生的地点,可以将冲突分为课内冲突与课外冲突。课内冲突是指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发生的冲突,如学生故意不守纪律,扰乱课堂秩序等。课外冲突则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时间之外的冲突。
(2)按照冲突的表现形式将师生冲突分为显性冲突和隐性冲突。显性冲突即师生之间矛盾激化,双方通过公开或直接的行动表现出来,如师生之间的言语辱骂、人身攻击甚至殴打、残杀等。隐性冲突则是指师生之间冲突的一方通过隐蔽的方式表现出来。
(3)依据冲突对组织和群体的影响,可以把师生冲突分为建设性师生冲突与破坏性师生冲突,或称为正面功能冲突和负面功能冲突。建设性冲突是指对组织、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冲突;破坏性冲突是指对组织、群体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和破坏性作用的冲突。
(4)根据师生之间对抗的程度,将冲突分为一般性冲突和对抗性冲突。主要以教师是否可控做为区分标准。一般性行为冲突其表现不严重,烈度不高,程度较低,在教师的可控范围之内,对教学秩序影响不大。如: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讲话,做小动作等。而对抗性行为冲突其表现较严重,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失控,如出现辱骂、殴打等。
(5)根据引发师生冲突的主体划分,可以将冲突分为教师过错冲突与学生过错冲突。比如由于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变相体罚学生等引起学生的反抗而导致的冲突属于教师过错冲突。而有些学生不尊重教师、随意顶撞教师,故意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等,这也可能引发冲突,这种属于学生过错冲突。
.............................

二、师生冲突的内涵分析

(一)师生冲突的概念界定

众所周知,教育学中的“冲突”概念是从社会学领域引入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因而,我们有必要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以便更加明确本文所涉及的研究问题。
冲突是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要探讨师生冲突,首先应明确师生冲突概念的核心构成——冲突是什么。冲突论中一个争论最大的问题就是冲突的定义问题。《新华字典》中对“冲突”的解释是“有矛盾;争斗;争执”。《辞海》关于“冲突”的解释有三项:①急奔猛闯;②抵触、争执、争斗。③文艺用语,指现实生活中人们由于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要求愿望等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在文艺作品中的反映。可见,词典中认为“冲突”是一种公开化的矛盾,是一种可能会产生斗争的矛盾形式,是一种对和谐状态的破坏和否定。

国外研究者们对“冲突”一词给出了不同的界定。社会学家对于冲突概念的研究基本上存在着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冲突不仅包括不同主体之间存在的对抗、纠纷、争夺等比较激烈的斗争,而且包括不同主体在一般意义上存在的竞争、分歧、意见不一、缺乏协调等不激烈的状态。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刘易斯·A·科塞(Lewis·A·Coser)对冲突的概念持一种比较宽泛的认识,他认为冲突是“对有关价值、稀有地位、权力以及资源的斗争,在这种斗争中,对立双方的目的是要破坏甚至伤害对方。”①另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克·芬克对冲突也持比较广义的认识,

他提出,“冲突指双方由于目标不一致、利益存在对立、对对方怀有敌意、观点不同,以及对对方的干涉等造成双方相互抵触的状态。”②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乔·H·特纳对上述比较宽泛的定义持不同态度,他认为:“冲突是双方之间公开与直接的互动,在冲突的每一方的行动都是力图阻止对方达到目标。”③这种狭义的冲突定义坚持冲突是各方之间公开的、直接的互动。这些社会学家是最早一批对社会冲突现象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人,在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

(二)师生冲突的特征
根据师生冲突的已有研究,从社会冲突理论出发,结合当前我国中小学师生冲突现状,可将师生冲突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师生冲突的必然性。社会学家普遍认为,冲突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师生冲突作为社会互动方式之一,是社会冲突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因此,师生冲突的存在是必然的。师生之间由于价值观、目标、地位、资源多寡等方面存在差异,教育教学活动又使师生有大量的机会面对面接触,直接的、公开的冲突很容易发生。
2、师生冲突的发展性。师生关系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始终处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冲突的方式和强度都会随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而发生变化,这与冲突双方解决矛盾的方式密不可分。如果教师没有对矛盾进行良好的疏导,隐形冲突会演变成显性冲突,一般性行为冲突也会发展成对抗性行为冲突。反之,如果师生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和协商,负向功能冲突可以转化成正向功能冲突,破坏性冲突也能变成建设性冲突。
3、师生冲突的二重性。当前学术界普遍承认冲突的二重性,即师生冲突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不仅仅只有负面功能,同时也存在正面功能。一方面,良性冲突有利于促进教师反思,提升自身素质;促进学校规章制度的完善;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有利于学生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恶性冲突会严重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教师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有效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总之,师生冲突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将冲突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降低其破坏性影响。
4、师生间恶性、极端冲突事件增多。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从 2012 年到 2018年引起社会较为关注的中小学师生冲突案例高达 62 起,其中多起案例中,学生对教师实施暴力手段,使多起命案发生,教师惨死。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采取暴力手段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体罚学生案例从未淡出公众视野,罚站、扇耳光、打手板等案例不胜枚举,甚至发生暴力悲剧。
..............................

三、中小学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分析.................................... 18
(一)家庭因素..................................... 18
1.家庭关系不融洽................................... 18
2.父母教育方式不当.............................. 19
3.家长不恰当的介入............................... 21
四、化解中小学师生冲突的对策与建议.......................... 36
(一)家庭方面......................................... 36
1.优化家庭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36
2.采用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 36
3.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教育能力............................... 37

三、中小学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在儿童行为社会化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国外研究表明,缺乏温暖的家庭、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对儿童缺乏正确的行为指导和活动监督以及对儿童寄予不合理的期望都可能造成儿童以后的高攻击性。
1.家庭关系不融洽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最基本、也是最深刻的,正常情况下,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最长,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相处和互动方式直接对孩子成长产生影响。如果孩子成长在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彼此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孩子从中就学会了以友好和善意的方式对待他人。因此,在和睦、融洽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比较稳定,能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当与教师发生冲突时能够采取更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相反,如果父母每天不停的吵架、打架,甚至把怨气发泄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辱骂甚或殴打,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就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将这种不信任感传递到他人身上,对整个社会充满怨恨和敌意,从而增加了师生冲突发生的概率和可能性。因此,在不和睦、不融洽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当与教师发生冲突时,容易采用暴力甚至极端化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破裂型家庭中,父母感情不和,经常为了生活琐事发生争吵,进而动手打架,甚至会把怒气发泄在孩子身上。从父母感情破裂到离婚的整个过程,孩子心灵上遭受巨大的创伤。家庭关系不和睦,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怀,内心痛苦、精神抑郁,由对父母的不信任扩展到对他人、集体、社会的不信任,使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自我效能感低,对他人缺乏包容和信任,经常旷课、扰乱课堂秩序、打架甚至做出违法犯罪事情。父母离异、家庭破裂给孩子身心造成严重伤害,极易与教师发生对抗。

.............................


四、化解中小学师生冲突的对策与建议

(一)家庭方面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子女接受教育最开始的源泉。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情绪的调节能力。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还要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的发展起良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另外,家长要转变观念,将期望水平定位在合理区间。
1.优化家庭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关系不仅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对孩子性格的养成和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产生很重要影响。如果孩子成长在一个夫妻关系和睦、家庭关系融洽的环境中,孩子从父母的相处方式中学会了尊重和谦让,养成了良好的品行。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中,父母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注重与孩子沟通交流,孩子从中感受到安全和幸福,在这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更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性格温和,行为习惯良好。当与教师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他们能体谅他人,学会通过沟通而非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即使父母感情不和,夫妻关系不太融洽,家长也要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吵,更不能把家长的矛盾转嫁到孩子身上,通过打骂孩子来发泄双方的怨气。家长平时要多关心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破裂家庭子女,对孩子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打骂,帮助他们应对学习和生活的困难,避免因夫妻关系不和造成孩子安全感和爱的缺失,从而使孩子形成冷漠、暴力的性格,使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采用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
由上文分析可知,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包括专制式、溺爱式和放任式三种。这三种教育方式都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使孩子对他人缺乏尊重,心理脆弱,攻击性强。因此,父母要杜绝这三种不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既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简单、粗暴,因为工作原因对孩子放任不管也不可取,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民主型教育。

民主型父母坚持爱而有度、严而有格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名言“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教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强调了家庭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父母应该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免超出儿童的接受能力。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家庭教育的逻辑起点,缺乏爱的教育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爱不等于溺爱。溺爱是没有原则的,只要是孩子的要求,不管合理与否,家长都尽力满足;但爱是有度的,是一种理性的爱,是对孩子的鼓励、欣赏和引导,使孩子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爱而无纵。爱和严是家庭教育的一对姐妹,家长对孩子应该严格要求,从而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做人做事态度。但严格不等于专制,而是在尊重孩子人格尊严、与孩子平等交流和对话的基础上开展的,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为原则,寓情于严,严而有情。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