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献综述
1.1 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
1.1.1 亲社会行为概念
1972 年,美国著名学者 Weisberg 发表《社会积极形式考察》,该文章首次提出亲社会行为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明确的界定,认为亲社会行为就是希望社会或他人得到好处的行为,无论实施主体的初衷是同情、分享、捐赠还是自我牺牲等任何心态,均可判定为亲社会行为。Eisenberg 和 Fabes(1998)提出,亲社会行为是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或者对他人有益处的行为。安慰行为、合作行为、予以帮助等均属于该类别。Aronson(2004)提出亲社会行为是对他人有益的所有行为的总称。以上学者对亲社会行为的定义侧重了对亲社会行为接受者的利益关注,忽略了亲社会行为的实施者的利益关怀。国内也有诸如此类的定义,如:白利刚(1997)提出,亲社会行为就是能够使他人获益的行为。张文新(1999)则对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进行如下界定: 能够对现实社会产生积极作用或者使得他人获益的行为。
另一些学者对亲社会行为的界定则同时从亲社会行为实施者和接受者两者角度出发,如: 由美国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认为其定义为:能够使行为接受者获益却并未对行为实施者有明显益处的行为。俞国良(1999)表示亲社会行为是并不会直接对行为主体带来益处,而是让接收方获得一定益处的行为。寇彧(2006)深入研究亲社会行为,认为亲社会行为是使社会或他人获得益处的行为或意愿,实施主体更期望得到来自受益者或社会的称赞。寇彧对亲社会行为的这种定义更加注重在为他人谋利的同时达到双方的和谐。
一般而言自然观察法和自我报告法适用于幼儿或者年龄相对较低的儿童。如:王美芳(2000)对 276 名幼儿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进行直接观察,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这种方法能比较好的研究儿童的某种亲社会行为,但是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特征,还有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偏差。
........................
1.2 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1.2.1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
父母对于每个人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比起其它因素的影响,父母产生的影响最为显著。正如俗语所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至今仍未达到统一,不同学者的研究角度不同,对于父母教养方式概念的界定也不同。
国内外学者大多数从父母教养行为、教养观念、亲子间的情感交流角度进行阐述。Baumrind(1971)提出,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概念界定应当分为两个方面:父母对儿童的要求类别与数量和父母对于儿童行为的反应。Darling 和 Steinberg (1993) 把父母教养方式定义为包含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与方式以及其对孩子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Darling(1993)主张的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的接受程度最高: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行为所表达的情感气氛和对子女的态度的统称,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不易发生改变的行为。
在我国,父母教养方式也被表述为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养育方式、父母抚养方式等。一种定义是从单方面的父母传递的角度来定义父母教养方式,如:张丽华 (1997) 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就是父母通过日常的基本交往过程,将自己持有的价值观、处事态度自然教给子女。张文新(1999)提出所谓父母教养方式就是父母所具有的教育观、教育行为以及对儿童情感表现的综合体现,反映了亲子关系的本质。二是从亲子互动的情感交流角度来界定父母教养方式。陈陈(2002)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平时与孩子进行交往互动时所采用的教育途径,其通常具有较为固定的特征。龚艺华(2005)主张所谓的父母教养方式就是其在平时养育教导孩子的过程中展现出的行为模式和行为意图,反映了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也反映了父母的教育观念。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2.1 问题提出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其中父母教养方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以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还不尽一致:许多研究表明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能够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负向预测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但李丹(2000)发现教养方式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没太明显的影响。Scarr 和 Cartney (1983)发现父母情感温暖与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之间的相关是微弱的,有时仅仅是通过中介作用呈现其显著意义。刘志军等人(2003)所选择的研究群体为高中生,对高中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和自我概念与其所表现出来的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高中生所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与母亲教养中的拒绝否认存在正相关关系,其预测效果也非常显著。父母教养方式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存在不一致,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调节变量?因此本研究从情绪安全假设理论出发,提出负面评价恐惧可能对父母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在我国,亲社会水平下降已经成为越来越显著和普遍的问题,校园中的学生也出现不愿意帮助同学,不愿意履行对集体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等亲社会水平下降的现象。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状态是半幼稚、办成熟的,是心理相对成熟的最后时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但高中阶段也正是学生确立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在当前教育的大环境下,高考对高中生以及他们的父母依然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父母、老师甚至社会都对他们的考试成绩给予了太多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高中生亲社会等优秀品质的培养和塑造。
因此,我们以高中生为对象,进一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负面评价恐惧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亲社会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的数据资料。
...........................
2.2 研究假设
根据上述文献的分析,论文对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负面评价恐惧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提出以下假设:
(1)父母教养方式与亲社会行为密切相关;
(2)父母教养方式同负面评价恐惧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
(3)负面评价恐惧与亲社会行为密切相关;
(4)负面评价恐惧在父母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间可能起调节作用。
......................
3 研究方法........................................ 12
3.1 被试 ......................................... 12
3.2 研究工具 .......................................... 13
3.3 施测程序 .......................................... 13
4 结果 ................................. 14
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14
4.2 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父母教养方式与负面评价恐惧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14
5 讨论 ................................ 24
5.1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负面评价恐惧和亲社会行为的基本特点 .............................. 24
5.1.1 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基本特点 ............................. 24
5.1.2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基本特点 .............................. 25
.......................
6 教育建议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高中生的亲社会行为水平受到了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同时,负面评价恐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父母教养方式对亲社会水平的预测。因此,为了提高高中生的亲社会水平,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
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教养方式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是显著的。作为孩子最为重要的教育者和启蒙者,父母的日常行为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极为明显的,对此父母应该积极的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合理科学的教养方式教育孩子,尽可能的给予孩子一定的温暖,避免过度保护、惩罚拒绝等消极的教养方式,给孩子营造一个富有情感温暖和关怀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的温暖,使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养成富有同情心、助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同时,父母教养方式对负面评价恐惧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父母需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适度降低对孩子的期望,更多的去谅解和包容孩子,认可他们的努力。其次,负面评价恐惧水平高的个体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害怕自己一旦出错后别人对他们的负面评价,因而,当孩子在生活或学习中遭遇困境时,父母应及时做好孩子的情感疏导,正面积极的给予安慰和鼓励,而不是一味的去批评指责,让孩子拥有面对困境的勇气,不害怕失败,从容面对,从而降低其负面评价恐惧水平。
负面评价恐惧是影响高中生亲社会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应对高中生进行必要的关于负面评价恐惧的引导教育。学校的心理机构可以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从降低负面评价恐惧角度入手,引导青少年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岁他人的负面评价应该积极看待,在与人交流的情境中不再畏惧别人的评价,适时对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同时,学校的心理辅导部门要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制定相应心理干预措施,培养学生克服他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恐惧的能力,增强个体解决问题的勇气。最后,教育者应该注意观察性格比较敏感的学生,积极与其沟通,把降低高中生的负面评价恐惧工作落到细致之处。
........................
7 结论
1.高中生的亲社会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亲社会行为在性别、年级和出生地等人口学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情感温暖和父亲情感温暖与高中生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母亲拒绝与高中生亲社会行为呈显著负相关;负面评价恐惧与高中生的亲社会行为显著负相关;母亲过度保护、父亲过度保护与负面评价恐惧呈显著正相关,父亲情感温暖与负面评价恐惧呈显著付相关。
3.负面评价恐惧在母亲情感温暖和父亲情感温暖两个维度上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中具有调节作用,表现为虽然高低负面评价组母亲情感温暖和父亲情感温暖均能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但低负面评价组的预测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