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选取“国立屏东大学教育学硕士培养多元化研究”作为本研究的论文题目(国立屏东大学下文简称屏东大学),以屏东大学教育学硕士的培养为对象进行个案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多元化背景下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
21 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型社会,科技和信息快速地发展,不再有信息的延迟,地域的阻碍,全球已经趋向“一体化”的融合。“一体化”是各个国家间经济、文化的互相交流和融合,形成一种“多元化”的社会时代背景。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人才需求也是“多元化”的。与此同时,人自身的发展也在随社会多元化的影响走向“多元”,以适应这个时代背景中的“优胜劣汰”。基于此,我国高等教育传统的精英式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迫切需要适应社会多元化的要求。因此,以“多元化”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为国家输送“尖端多元化人才”和“高优质多元化人才”尤为重要,可为我国教育大国发展到教育强国奠定基础。
(二)屏东大学教育学硕士培养“多元化”特点突出
台湾地区《大学法》明确规定了台湾地区大学拥有自治权、办学自主权。①台湾高等教育随着教育自主权的落实逐步走向多元化。因而屏东大学教育学硕士培养结合学校和院、系(所)两者特色制定了“多元化”的教育目标,以“硕士班”为基本单位进行教育学硕士多元化培养。首先,屏东大学教育学院在经济文化、教育历史背景多元化条件下,进行了院多元化目标的确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教师多元化的需求。有了多元化时代背景、多元化教育目标以及教师多元化的需求,便有了教育学院教师学历背景和研究方向的多元化表现特点。其次,
教育学硕士培养多元化的过程机制,主要体现在招生方式、教学管理、课程设置与教学重心、培养要求与学位授予等环节中,紧紧围绕“多元化”这一特点展开。招生方式上采取“考招分离”的多元化入学方式,课程设置上注重“高比例”的选修课程、“多样化”的研究方法课程以及跨学科领域课程的学习,学位授予由学院决定是否发放,学生的论文考核根据学生个人的进度决定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屏东大学教育学硕士培养自主权下的“多元化”,真正落实到“以院、系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这对我国大陆教育学硕士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全球化大融合,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冲击,国家也应时朝向“大融合的多元化”发展。在本论文中,“多元化”是针对屏东大学教育学硕士培养这一过程的对象,在培养时代背景、教师的需求“多元化”及具备教师“多元化”等环境条件下,又具体表现在“招生方式多元化”、“教学管理多元化”、“课程设置及教学重心多元化”、“毕业要求多元化”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屏东大学教育学硕士培养“多元化”的本质是“多元化人才培养”以及“多元化人才培养观”,强调的不仅是人才培养“知识的多元化”,更重视“能力素质的多元化”培养。
二、教育学硕士
大陆地区按学位类型的不同,将教育学学科硕士分为学术型教育硕士、专业型教育硕士,简称教育学硕士、教育硕士。学术学位硕士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 专业学位硕士以培养高层次技术与管理实践型人才为主。①而屏东大学的教育学硕士,既培养教育领域研究型人才,也培养实践型人才。此外,屏东大学教育学硕士按学习方式的不同分为日间硕士班和夜间硕士班;按考生身份类别的不同分为硕士班和在职专班,即日间硕士班招生一般考生,夜间硕士班又叫“在职专班”,招收在职人员(日间硕士班等同于大陆的全日制硕士,夜间硕士班类似于大陆的在职硕士②)。
由于屏东大学和大陆高校对教育学硕士定义的不同,为保持与大陆教育学硕士概念的一致,也为了本研究的方便和深入,本文只选取“四系一所”培养教育学硕士的日间班作为研究对象。
............................
第二章 屏东大学教育学硕士培养:迈向多元化
第一节 多元化时代背景
台湾地区是一个不断在进行多元化的融合体,经济、文化等多元化更迭交替,也拥有教育历史多元化的动态时代背景,给台湾高等教育走向多元化,给屏东大学教育学硕士培养目标多元化,提供了土壤。
一、经济文化多元化背景
台湾地区的文化主要由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两大源流组成。处在孤海边陲的台湾,成为了历史政治潮流中的“牺牲者”。先后经由荷兰殖民、清政府管理、日据统治、“中华民国”治理四个时期,经济和文化留下来的印记是不可磨灭的。这其中台湾与日本、美国、大陆地区的关系最为密切。日本、美国代表西方文化和经济,中国大陆是传统的中华文化和经济。除此之外,台湾还是个多民族的地区,主要由闽南人和客家人、14 个少数民族、海外旅居者三部分组成,这也构成了台湾经济文化多元化背景的重要部分。②
荷兰时期和清治时期是台湾地区语言文字的开端,教育的启蒙阶段。日本自《马关条约》之后就占据台湾,统治长达 50 年,对台湾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是很大的。为了统治管理好台湾本地人,在经济方面,日本出于将台湾作为日本经济的“后备补充”,开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林业、工业,生产的产品运往日本或是进行出口贸易。这给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奠定了基础。文化方面强制要求改日姓,饮食居住、语言文字等全盘“日化”,在“日化”过程中对西方文化也进行了吸收和接纳。即使战后日本撤离台湾,岛上民众仍然在生活中使用一些日语,同时还保留了一部分日本习俗和礼仪。国民党渡台后,因政治方面的原因,政府开始把传统的中华文化作为维护统治的“精神力量”,使其蜕变成强制、灌输性的“官府文化”。①这一时期文化的影响,使得岛内民众成了一具“躯壳”,有着巨大家园精神失落感,找不到精神的寄托。但此时美国正开始对台实行全方位援助,这对于台湾民众在巨大精神家园缺失下,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被民众大量的接受和吸收,不管是物质生活,还是行为习惯,都开始了西方化。经济自然也跟随在变化,从农业经济转型到进出口贸易经济,成为了海上国家商品进入到亚洲必经的输送口,台湾经济开始繁荣进入了长期、高速增长时期,跻身进入了“亚洲四小龙”的行列。经济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也都在进行新的发展和融合。
...........................
第二节 多元化目标的确立
屏东大学(Pingt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NPTU)最初为台湾总督府屏东师范,日据时期,政府在屏东地区设立专门培养小学师资的师范专科学校。台湾光复后,中华民国依照大陆师范教育办学模式,将其独立为省立屏东师范学校。1949 年国民党迁台,将“教育”作为发展的重心和第一要义,因而省立屏东师范学校被升格为省立屏东师范专科学校,形成了只由师范学校培养师资的一元格局。随着师范教育一元化培养地位的发展巩固,省立屏东师范专科学校再次被升为屏东师范学院。①20 世纪 70 年代,师资培育开始走向多元,因而在 2005 年更名为屏东教育大学。后期随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只培育师资的教育大学显得有些“局限”。根据教育部门公布“师范校院定位与转型发展方案”②,于 2014 年 8 月 1 日屏东教育大学与屏东商业技术学院合并为屏东大学,一所融合型的大学应运而生。
一、“迈向多元化”学院目标转型
合并后的屏东大学形成了一所拥有高教、师培和技职三大体系的“教学与科研融合型大学”,不仅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渠道,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与就业多元化专业实力,也提升了教师教学和研究水平。同时,在此基础上,也让屏东大学教育学院迎来了一个新挑战:随社会变迁和市场的需求积极转型。
大学的办学定位、传统、优势,是学院培养目标设置的重要依据。屏东大学教育学院在以师资培育、各类教育学术和行政人才培育以及在职教师进修为宗旨的特色和优势基础上,对学院定位、教育目标、愿景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即:在保持宗旨的前提下,迈向精致专业的多元化发展、注重交流和学习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人才,更加注重产学结合,抓住教育领域发展的机会,从而积极进行社会和本土教育服务。学院具体定位、教育目标、愿景,如下表。
...........................
第三章 屏东大学教育学硕士培养多元化过程机制研究.................... 29
一、“考招分离”的多元化入学方式..................... 29
二、实行“单系招生”的入学自主化............................ 34
第四章 屏东大学教育学硕士培养对大陆的启示.................................56
第一节 走向相对自由的研究生教育.................................56
第二节 重视人才多样化的培育...................................58
第三节 树立多元课程导向培育观....................................59
第四章 屏东大学教育学硕士培养对大陆的启示
第一节 走向相对自由的研究生教育
“放权”是近年来大陆学者专家对高校讨论最多的一个热点话题。目前已有将自主权下放到各高校,如办学自主权、招生自主权、学位授权审核的自主权等,但“放权”的具体内容和规定还不完善。但只有真正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招生自主权、学位授权审核的自主权等,教育学研究生教育才能走向真正的自由,才能跟随社会多元化时代走向多元化的培养,才能发挥高校的主动性,增强其办学的积极性。
教育学研究生教育要走向相对自由,首先是大学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在教育部统一规定的前提下,结合大学自身传统优势和地域经济市场的需求定位办学目标。其次,大学招生自主权的落实。招生自主权,并不只是专业课考试的命题、组织复试的权利、招生名额和招生计划的完成与否,更重要的是高校和院系希望招收到什么样的学生。因而,教育学硕士招生的权利要交给各个高校的教育学院和具体系,院系再根据高校资源和专业特色,结合社会和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制定招生人数、入学要求、考试形式以及考试的内容等,最后只需将这些事项上报备案。
第三,实行弹性的学年制。随着我国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入学方式、培养模式也趋向多元化,导致教育学研究生来源的多元化,这必然会造成生源素质的差异性。对不同素质差异的生源用相同的培养年限和规定来要求,既不不符合人才培养规律,也不利于教育学研究生优质人才的培养。而弹性的学年制,学生和导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进行年限的调整,自主调节学习进度和安排学习计划。不再在规定的年限内,导师对学习能力差点的学生毕业论文需开“绿灯”,降低毕业的要求,导致教育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降低。
...............................
结语
本文在屏东大学教育学硕士培养多元化出现的背景条件下,重点分析了教育学硕士多元化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学院对教师多元化的需求以及教育学硕士培养教师多元化。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教育学硕士“多元化”的教育目标和培养“多元化”的特点,对其招生方式、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及教学重心、培养要求及学位授予四个方面培养过程及“多元化”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这一培养过程正是多元化培养教育目标实行的重要途径,也是多元化教育学硕士培养质量的保证。首先在招生第一环节保证了对多元化学生的选拔,体现多元化的招生方式。其次,为多元化培养的教学管理始终贯穿整个过程,给师生系所合一的服务和学生多元化的弹性学年学分制,这不仅是对多元化教育目标的调控,更是培养多元化整个过程质量的保障。另外课程设置和教学重心,是培养多元化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承载多元经济市场对多元化能力需求的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教育学硕士培养多元化特点的重要体现。最后环节的培养要求和学位授予,便是对培养多元化教育目标和培养多元化整个过程质量的“成果总结”。
因此,屏东大学教育学硕士培养多元化,招生方式中注重多元化人才的选拔的“考招分离”的多元化入学方式、实行“单系招生”入学自主化;在灵活的教学管理体制下,为多元化服务的系所合一、弹性学年学分制,体现系所自主权下的“多元化”以及“多元化”人才观的具体落实。同时,各系所在坚持院和系所培养目标的原则下,及时跟随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进行国际化和前沿性的高比例选修课程、跨学科课程、多样化研究方法课程的设置,以及围绕培养高层次教育领域的科研人才培养目标单独开设的毕业论文课程。此外,在对教育学硕士培养多元化的毕业环节,进行了“严宽相济”的处理,如系所论文考试统一要求下的弹性、多元宽松的学位授予等特点,是值得我们大陆教育学硕士培养的借鉴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