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
自文艺复兴以来,“文明”开始成为与“野蛮”相对立的形容词,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进步的标志。20 世纪以来,西方工业化国家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严重,甚至危及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从 1862 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尔逊(Rachel Carson)《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开始,到 1972 年罗马俱乐部(The Club of Rome)发布经济增长与环境相结合进行分析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从 1972 年 6 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次国际会议到 1992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从 1997 年在纽约举行的第十九届特别联大到 2002 年 8 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第一届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国际社会一直期望能够找到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我国,生态文明作为新的文明形态正伴随着“中国梦”而逐渐崛起。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今天,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与教育密不可分,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文明发展必然对教育提出特定时期的特殊要求,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时代有着内在的、直接的、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关联”。面对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冲突,高等教育必须要与时代发展同步,顺应人类社会自身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融入当代高等教育发展是提高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高等教育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需要。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功能的再定位,涉及到教育形式改革、教育内容调整等,反映出教育改革的创新发展。如果用现代生态文明观来审视生态文明的三个层次,即制度层次、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在制度层次上,尚未形成适合生态文明的系统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在物质层次上,忽视了创业教育的内在生态属性,忽视了内外生态因子的协调作用对其功能发挥的多重影响;在精神层次上,存在“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偏向,而对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创业教育价值观尚未确立。因此,以生态文明的视野观察和分析创业教育,构建适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创业教育“本土化”发展策略成为当前我国创业教育改革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要素和生态是推进创业教育的两种不同思维方式。要素思维方式强调以部分为中心,主张从部分到整体;生态思维方式强调整体,特别注意系统的平衡与联动。虽然基于要素的创业教育推进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突破,能够显现出问题解决的集中表征,但却割裂了要素的内在逻辑性,容易造成短视性行为和后续的次生性弊病。教育系统是一个复杂、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研究创业教育必须要树立一种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和动态性的思维,构建具有生态特性的创业教育系统,研究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体制和机制,从顶层设计到中间界面规划到运作层面的操作,提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是提高创业教育实效,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
本研究拟引入生态哲学和教育生态系统等理论为指导,将生态学的思维和方法运用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用生态视域认知和审视高校创业教育,对创业教育各要素进行生态学分析,对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特征、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改进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种种生态失衡现状,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一种思维和方法论的转型尝试,为创业教育的学科化发展提供一种研究范式,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有型有效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
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按照篇名含有“创业教育”关键词精确检索 2007—2018年的研究成果共有 18586 条记录,其中核心期刊以上 2904 条,总体呈逐年上升之势,并且涨幅程度较高。伴随着 2010 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和 2015 年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2011 年和 2016 年出现两次涨幅高峰。如图 2-1 所示。
同时,以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2007—2018 年的外文研究成果 374 篇,并呈逐年上升之势,其中关键词前五位分别为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ducation,Entrepreneurialism,Entrepreneurship,Higher education。如图 2-2,图 2-3 所示。
.............................
二、相关文献的主题综述
(一)创业教育文献研究
创业教育内涵和概念研究。著名的创业教育学者 Bechard 和 Toulouse(1998)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以创业或中小企业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①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还包括美国学者 Colin 和 Jack(2004)对创业教育的认可,他们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学习机会,为个人提供了认知商业机会的能力,也是一种教育模式,帮助个人拥有开展创业活动所需的观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②张德江(2006)在对创业教育与创造教育、就业教育、创新教育和学科教育的区别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创造教育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③赵志军(2006)提出创业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具有开创精神、开拓能力的人,这一教育对各级各类学校都是必要的。④梅伟惠(2009)提出以立体创业教育观指引创业教育发展,这种立体创业教育观反映在战略性、系统性、联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⑤张桂春(2011)提出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企业家精神。⑥冯霞(2016)提出创业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一种价值观教育。⑦纵观国内近年来的创业教育内涵与理念研究,虽然各位学者在表述上各不相同,但核心内容基本一致,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本质与价值研究。现有文献表明,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创业教育对国家和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Kuratko(1999)认为创业教育对市场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它不仅改变了市场结构,而且在促进创新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⑧Richard Lambert(2003)从学生的角度认为,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确保他们有强大的就业能力。⑨罗志敏(2011)提出,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具体地说,它指的是一种在大学里实施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大学生现在或将来发展事业所需要的素质。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必须要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发展的人”为逻辑终点,要实现从起点到终点的转变。⑩肖龙海(2011)认为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会学生具有创业精神,具有企业家的思维方式。①韩力争(2013)认为创业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业精神。②林文伟以“大学创业教育价值研究”为题的博士学位论文对创业教育的价值基础、价值意蕴、价值体系和价值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创业教育的价值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美德与财富同生共长,成就幸福人生和促进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和创业人才培养。③总体看来,研究者普遍认为创业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对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建设、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
一、“生态”理解的三重性 ...................................... 42
(一)作为一种实体描述的“生态” ............................ 42
(二)作为一种分析方法的“生态” ............................ 43
(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的“生态” ............................ 44
第四章 风险规避:创业教育生态分析的限定条件...................... 59
一、创业教育生态分析的基本遵循 ................................ 59
(一)坚守创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 59
(二)坚持生态分析的适应性 .................................. 60
第五章 生态审视:高校创业教育功能要素的实施现状 .................. 69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 69
(一)研究内容 .............................................. 69
(二)研究对象 .............................................. 70
第七章 本土建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一、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界说
(一)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要素
1.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要素厘定
“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本成分或基本单位,或最小的成分单位,它有基本的、实质的、必要的和层次的含义。在研究一些局部问题时,要素可以被看作是独立的系统。当人们理解和掌握系统时,要素将被分解,其划分粗细程度应适当。根据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其系统结构的要素有不同的观点。有三要素、四要素、五要素和六要素等几种代表性的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其中,“三要素”的主要代表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写的《教育学》,认为教育活动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将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分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在《教育原理》一书中,陈桂生先生将教育活动的要素分为教育主体、客体和教育资料;由全国 12所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中认为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中介)。“四要素说”将教育活动的要素分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五要素说”认为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组成的。“六要素说”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途径和教育环境。
从教育学到教育生态学,研究者从承认“教育是一个系统”到“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赋予这一系统整体、动态、关联、和谐等生态性特征。因而,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也成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子。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由许多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有机的、相互关联的,各要素在系统结构中均处于适当的“生态位”,直接决定了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性质和功能。通过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要素的研究,对揭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联系、系统与外部的联系,了解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规律,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根据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和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的理解,可以认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高校创业教育生态主客体与生态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
..........................
结语
一、研究结论
1.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理论前提。本研究从生态理解的“三重性”开始,提出认识创业教育的三种视域:从本体立论,创业教育内含生态特质和生态要求;从方法立论,运用生态学分析方法来研究创业教育;从价值立论,创业教育有利于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当然,学科借鉴在拓展研究视域的同时必然也存在一定风险。本研究提出创业教育生态分析必须坚持本质性、适应性、指向性和超越性原则,遵循作为分析方法或视角的“优先性”,不可改变创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和延续创业教育的既有范畴和学科特性的限定性条件,以确保学科借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高校创业教育各功能要素的生态失衡。本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各功能要素的实施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实施效果非常满意的占 24.5%,总体满意度相比已有文献中的调查结果有所提升,但仍有 31.5%的大学生和 27.2%的创业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对创业教育的效果持不确定或不满意态度。通过对学生问卷的单因素回归分析,确定了目标设置、政策制度、文化组织、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五个维度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总体满意度有显著性影响。学生对各维度满意度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目标维度 3.86,环境维度 3.85,课程维度 3.82,课堂维度 3.77,政策维度 3.58,且不同高校、专业、年级、性别的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总体满意度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对创业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问卷的单因素回归分析,确定了文化组织、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三个维度对教师创业教育总体满意度有显著性影响。创业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对各维度满意度的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政策 4.01,课程 3.98,课堂 3.91,环境 3.81,总体看来,创业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各维度满意度得分普遍高于学生各维度满意度得分。通过对 12 位高校创业教育主管领导的访谈调查,并结合定量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施中主要存在目标的功利性、政策的局限性、环境的封闭性、课程的孤立性和课堂的单向性等生态失衡问题。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