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初中生学习投入与父母教育期望、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75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1 文献综述

1.1 学习投入
1.1.1 学习投入的概念
1.1.1.1 学习投入的提出

20 世纪 30 年代,教育心理学家 Ralph Tyler 指出,“学生投入学习中的时间越长,学到的知识就越多”,并首次提出“任务时间”的概念。自此学习投入的一系列实证研究开始。“学生卷入”这一概念,是由 USA 著名教育学者 Jackson提出的,其详细探讨了学生卷入与非卷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1982 年,Pace 指出我们仅仅关注学生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是不够的,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度,即“努力的质量(quality of effort)”,并因此编制了《大学生学习经验问卷》。Natriello(1984)在其研究中首次使用了“投入(engagement)”这一概念,认为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参与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但他只是从“非投入(disengagement)”的角度探讨了中学生的学习投入及其影响因素,并没有直接研究学习投入。直到 1992 年,Newmann 明确提出学习投入是指在掌握知识、技能或工艺的过程中,个人作出的所有心理努力和投资。其实,学习投入除了指上课、完成作业等显现的学习行为,还包含个人在学习中所感受的情绪,例如:因为掌握的知识而感到自豪、喜悦等。Newman 等对本国中学生学习投入进行了多项研究,其结论得到了广泛学者的认可,这对今后有关中学生学习投入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1.2 学习投入的概念结构

关于学习投入概念的结构,目前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即单因素理论、三因素理论和四因素理论。单因素理论是对学习投入概念的早期理解,即学习投入是单维度的,即只包含一个因素(如参与、学业投入或归属等)。在早期的研究中,人们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显现的行为表现形式,例如: McKinne 等人(1975)主要采用学生的学习时间来衡量小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而 Smyth(1980)则利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来推测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Finn(1989)研究学生在学校的归属感对其学习行为和成绩所产生的影响。Ainley(1993)提出,关于学生的学习投入的研究应该更深入,并首次针对学习投入的认知成分进行研究。随着对学习投入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以前的关注点过于单一。他们一致认为,学习投入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它不能从单一的维度来研究。Fredricks 等(2004)认为学习投入包括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并因此提出了学习投入的三因素模型说,这一观点得到了学者们的认可。 他们认为:行为投入(behavioral engagement)是指个体在参加学业活动时的高度投入;情感投入(affectifve engagement)是个体对学业任务和他人的情感反映,是个体对班级或学校产生的归属感;认知投入(cognitive engagement)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心理参与、认知策略等等。此外,Schaufeli(2002)也提出了三因素模型,包括奉献、活力、专注。

...............................

1.2 流动初中生
1.2.1 流动初中生的界定
目前,由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我国城乡结合的经济结构特点,人们的收入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涌入城市,他们在这里工作、生活,随迁子女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流动儿童”这一新名词就应运而生。范先佐在其研究中明确指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是相对应的,流动儿童是指外来进城就业的农民工的子女。有人认为流动儿童是指流动人口的孩子,并把他们称为“打工子弟”等。在 2010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内容中,明确将流动儿童定义为:“流动到乡镇街道且居住半年以上,户籍非本地乡镇街道上”或者是“在所流动到乡镇街道居住时间不足半年,但其离开户籍所在地已在半年之上”的儿童。为了更好地研究影响流动中学生的学习投入的相关因素,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在前辈界定的基础上,从四个角度界定了“流动初中生”的概念:(1)年龄方面,11-15 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初中生;(2)地域来源上,相对于城市而言,他们是来自于农村,目前在所流入城市居住、生活和学习的人口;(3)社会地位方面,属于农村户口,户籍在农村;(4)城市居住时间上,在所流入城市居住的时间不低于半年。
1.2.2 流动初中生的特点
1.2.2.1 流动初中生的学习状况
研究流动学生学习状况的文献主要集中在随迁子弟学校环境、流动中学生享受教育的平等权和流动学生学习现状分析等方面。针对这些情况,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流动学生上学难的尴尬局面。目前关注流动学生的学者已将研究重心从“是否有学上”转移至“提高学习成绩”这一更高层次上来,重点研究流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投入程度,探究提高流动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的方法,以帮助他们实现“把学上好”的目标。
结合先前相关研究,流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要特点如下:
(1)流动学生的成绩相对较差。 对于这种现象,学者们认为有三种原因:第一、由于不同地区学校所采用的教材版本不同,这就造成所教授的内容和考试的要求存在地域差别,导致流动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存在断层现象;第二、部分流动学生放学后须帮父母做家务、照看弟弟妹妹,致使他们的学习时间不充足;第三、父母迫于生计,忙于工作,导致陪伴和监管流动学生不到位。
(2)辍学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众多研究者认为是由于知识学习的断层和间断性,导致流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动力不足,才会出现辍学行为。
............................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2.1 问题提出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关于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因素(如教师支持、同伴关系、课堂学习氛围、学校环境等)的影响上,而在家庭因素上的讨论较少。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用“流动初中学生”进行检索,查找到 38 条相关记录;用“学习投入”进行检索,查找到 1565 条相关记录;用“父母教育期望”进行检索,查找到 181 条相关记录;用“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检索,查找到 4767 条相关记录;用“流动初中生学习投入”进行检索,查找到仅 4 条相关记录;用“流动初中生学习投入与父母教育期望、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检索,竟没有记录。通过检索发现,虽然有许多对“学习投入”“父母教育期望”“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但在流动初学生的学习投入与父母教育期望、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却相当匮乏。家庭是孩子的起始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环境作为教育环境的基础,对孩子的发展具有导向性:孩子如果在批评中生活,于是学会谴责;如果在敌视中生活,则学会好斗;如果在鼓励中生活,便学会自信;如果在受欢迎的环境中生活,他们就学会喜欢别人。父母教育期望传达了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要求;父母的教养方式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生活态度。父母的教育期望及教养方式都对学生的学习投入存在一定的影响,但目前关于流动初中生学习投入与父母教育期望、教养方式的研究很少。这为本次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和创新处——从流动初中生的学习投入与父母教育期望、教养方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

2.2 研究意义
2.2.1 理论意义
拓展深化流动初中生学习投入的相关研究,丰富学习心理理论。
2.2.2 现实意义
(1)有利于了解流动初中学生学习投入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教学指导干预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为提高初中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2)学习投入是学生学习质量的体现。通过对流动初中学生学习投入的调查,找出影响流动初中学生学习投入的家庭因素,为提高流动初中学生学习投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
3 研究方法....................................... 16

3.1 研究目的......................................16
3.2 研究假设..........................................16
3.3 研究对象........................................16
4 研究结果.........................................19
4.1 流动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基本特点.............................19
4.1.1 流动初中生学习投入的总体状况......................................19
4.1.2 流动初中生与非流动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差异比较......... 19
5 讨论....................................25
5.1 流动初中生学习投入水平的总体状况.......................................25
5.2 父母学历与流动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关系...................................25

5 讨论

5.1 流动初中生学习投入水平的总体状况
流动初中学生学习投入总体上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而学习投入与各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认知参与得分最高,情感参与得分次之,行为参与得分最低。这一现象表明,流动初中学生在学习参与中需要加强执行能力。
流动初中学生的学习投入与非流动初中学生的学习投入在总体问卷和学习参与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这与之前的许多研究不一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1、经过多年在城区打拼,流动初中生的父母生活日趋稳定,生活质量逐渐提升,他们不再只关注自身的发展,更多地开始关注孩子的成长。在城区多年生活的耳濡目染和切身经历,流动初中生的父母开始意识到教育对于孩子未来成长的帮助,他们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努力学习,拥有更好的未来。
2、问卷调查对象均来自本人工作地的两所民办中学。无论是流动初中学生还是非流动初中学生,家长对其学科教育都有更高的期望和投入。因此,流动初中学生与非流动初中学生的学习投入没有显著差异,这与所选科目相同。
............................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