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工作坊培训模式之教育研究--基于上外培训坊实践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82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来搭建工作坊培训模式中的学习共同体,并阐述其促成要素和运作机制,总结出工作坊培训模式的特点,最后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实践载体,实施并评估工作坊模式的培训效果。有助于相关研究人员了解工作坊培训模式的基本步骤和实施效果,同时也为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供了一种模式供参考和借鉴。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信息技术的踪影,它已然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对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革命性的。而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已无形渗透于教育管理、教学方式、学生成长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各个方面。作为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执行者、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者、学习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教师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需求,努力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一)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促进教师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诉求,也是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更是信息时代对于教师自身进步的强烈号召。首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专业化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则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于2005年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组织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培训。但是目前对于高校教师这一群体的信息技术能力研究和实践还未尽如人意,尽管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研究制定了《国家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但尚未出台官方指导文件,这并不利于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其次,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信息时代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地位。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先后提出了“大力提高教育技术运用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等重大发展战略。2017年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及要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探索教师培训新模式,努力培养适应未来教育变革的新型教师。《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中提出了“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回应了信息时代对教师教育的新要求,为新时代的教师教育指明了方向。其中重点强调了提升信息素养等内容在教师能力标准体系中的分量,促进教师能力体系向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技术能力三者并重的转型。最后,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信息时代的号召。当今社会各个行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更是革命性的。教师需要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需要适应信息化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擅于借力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教学,增强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
...........................

二、研宄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随着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在教育界如火如荼的进行,本研究聚焦于高校教师这一群体的信息技术能力工作坊培训模式构建,并在上外培训坊中加以实践。再结合对实际培训效果的评估与追踪,对工作坊培训模式进行总结反思。本文旨在提高髙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促进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实现教师发展专业化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二)研究意义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关于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的研究不论是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还是提高未来教师质量无疑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研究期望通过构建工作坊培训模式,并通过上外培训坊实践来对模式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以期找到适合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理想方式。
在理论上,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工作坊培训模式的研究丰富了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为各个高校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供了一种新模式选择,也为其他类型培训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借鉴。在实践上,通过设计和构建适合于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工作坊模式,是探寻培养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良好途径之一,有利于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

第二章研宄综述及理论基础

一、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主要围绕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及国内外关于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这两大部分。
(一)高新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相关研究
目前对于信息技术能力尚未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其内涵也处于不断变化和延伸之中。笔者将本研究中的信息技术能力定义为在特定情境下为完成某目标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态度以及价值观等素质。
本文高校教师是指专门在各高等院校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专任教师。白治堂和国庆坤等人认为教师应具有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理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掌握主要的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教学系统设计、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能力,掌握教学媒体、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等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标准》中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标准定义为:教师运用ICT进行有效教学所应具备的能力,需要教师知晓在何时(或何时不)、何地使用技术来进行课堂教学和知识呈现、管理教学,或者获得支持教师自身专业学习所需的课外学习材料与教学法知识。爱沙尼亚塔里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将其定义为教师为在特定情境下良好表现而需要掌握的个人特征如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它的层级可以在基本的技术熟练水平到表现优秀的水平之间浮动。美国提出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和掌握在教育情境中应用技术的基本意识、基本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态度等各方面的能力。上海外国语大学张文丽在《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中对现有的9个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指标体系进行编译、整理和编码,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五个模块,后经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细化。
目前对于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尚未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其内涵也处于不断变化和延伸之中。本研究中的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指代在各高等院校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专任教师在特定教育情境中为完成某目标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态度以及价值观等素质。
...............................

(二)国内关于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
目前对于髙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相关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分析研究、高校教师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的研究、高校教师信息能力建设研究。如2011年在余胜泉等人关于《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分析》一文中分析了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指南的制定原则和目的,并结合其在教学应用中的经验而列出八个核心模块,为高校开展教师信息能力培训方面的培训提供了参考依据。在实践方面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体系研究、评价指标体验的设计研究以及在线平台的构建等。例如2007年北京交通大学李玉环在文献研宄的基础之上,通过基于设计的研究、德尔菲法、问卷调研等研究方法总结构建了针对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框架体系。框架共包括前言、总纲、能力框架、术语和定义、能力评估等五大模块。这是我国第一次对高校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进行设计的研究。又如在2008年屈洁在前人基础之上将信息通信技术能力定义为: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相关方法、工具和技能的能力。同时构建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并在实践中对其有效性进行检验。
1.培养内容
根据上文对于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定义和评价的研究,笔者有理由认为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培训,还应该包括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理念、新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变革等方面。学者周春红认为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包括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研究能力和信息素养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素养。而广义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四方面的素质,狭义的信息素养通常指信息能力。而信息能力是指对信息的获取、分析、综合、创新、利用、交流和评价的能力。涉及到具体培训内容,现代教育理念又可以分为教育技术导论、学习理论、现代信息环境下的教与学,教育技术研究能力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化教学评价与方法论、合作研宄能力培养等,而信息素养可细分为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网络教育资源获取和利用、教学环境下的知识管理。
...........................
第三章工作坊培训模式的构建................26
一、工作坊培训模式模式图..............26
二、工作坊培训模式的培训步骤...........26
第四章工作坊培训模式的实施...........34
一、培训对象分析..............34
(―)基本信息...............34
(二)上外培训坊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基本情况...............34
第五章培训效果评估与追踪............42
一、培训评估方案设计..............42
二培训过程中的评估.................42


第五章培训效果评估与追踪

一、培训评估方案设计
本次工作坊培训模式效果评估方案如表5所示。方案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反应评估,评估被培训者对于培训本身的满意程度,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训场地等等。方法为问卷调研和学员言语反馈。问卷调研在每个偶数教学周进行,共三次。其中,第2周对应第一模块的培训效果;第4周对应第二模块的培训效果;第6周对应整个培训效果的评估。学员言语反馈是培训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对于本次培训的评价。二是行为评估,考察被培训者的知识运用程度,目的是为了验证被培训者是否在工作中应用了已学知识。访谈法在培训结束半年之后对培训学员进行回访访谈,追踪培训的后续保持效果,总结出培训之后仍存在的问题。学员作品分析是针对培训结束之后参加全国外语微课大赛的12名学员,通过对他们作品的纵向对比分析可以验证此次培训效果。

.....................

第六章总结

一、研究总结
(一)研究贡献
为了更精准地探究工作坊培训模式的设计,本研究采用基于设计与实证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法厘清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及其培养内容、培训模式和培训效果的相关研究。同时吸收ISD模式理论和系统型培训模式理论,并结合学习共同体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以此构建工作坊培训模式。然后从微观宏观两个角度出发,搭建工作坊培训模式中的学习共同体,同时总结出工作坊培训模式的5个特点。最后以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坊为实践载体,按照工作坊培训模式开展为期1个月又1周培训,在实施过程之中和培训结束,结合3次问卷调査法、数位学员反馈、2位学员访谈、及12名学员作品分析这四种方法对工作坊模式进行评估与追踪。

对于高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工作坊培训模式的研究,在实践中促进了教育技术工作者和高校一线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既让教育技术工作者深入了解一线教师的培训需求以及在将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到实际教学中的困难,也让广大一线教师接触学习新教育技术、教学设计理念以及常用的教学工具。在理论上为高校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供了一种培训模式参考,也为其他类型培训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借鉴。具体研究贡献如下:第一,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来搭建工作坊培训模式中的学习共同体,并阐述了其促成要素和运作机制。第二,总结出工作坊培训模式的5个特点。第三,以上海外国语大学培训坊作为实践载体,实施并评估工作坊培训模式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