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
一、 选题的缘由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绝大多数民族地区地处边疆和偏远山区,经济、文化生活发展水平滞后,而少数民族地区要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发展教育是根本之道,而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学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它同人的思维,情感和交际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只有学好语文,才能为自己将来步入社会、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打下夯实的基础。而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们受到母语习惯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语文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据《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指出: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约有 6000万人使用本民族语言,使用本民族的母语已成为少数民族的日常习惯。鉴于此,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必定存有很大的特殊性。笔者在云南省新平县嘎洒镇(以花腰傣为主体民族)曾有过 3 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在教学初期,笔者对傣语有过很大的偏见,认为其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和麻烦,甚至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存在较大的障碍。有的专家曾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彻底摒弃少数民族语言,让更多的人掌握标准的语言(普通话)和汉字。笔者最初对该言论也持赞成态度,但在以后几年的实际教学中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彻底地放弃少数民族语言,不但会致使语文教学效果收效甚微,甚至和少数民族学生在感情的沟通交流上也有会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与傣族学生的沟通技巧,最终,经过反复的实地教研摸索思考得出,虽然少数民族语言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少数民族语言又具有其自身的魅力和艺术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大可不必认定少数民族语言就是语文教学(尤其普通话)的障碍,甚至通过总结一些语言相通的地方,我们既可以让少数民族学生学好语文知识,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的民族语言大放异彩。
.......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在目前这种社会文化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一个人,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如果不与外界进行交流和合作,势必会让自身的发展越来越滞后。云南,作为一个有着多种少数民族的高原地区,常年闭塞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是其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而要让少数民族从闭塞走向开放,与外界进行交流合作,语言关首当其冲便是要解决的重点。本文主要从云南新平傣族地区的语文教学入手,着力探讨傣语给普通话教学带来的影响并就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提出采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最终让傣族学生在普通话的学习中有所进步和提高。根据研究主题,通过馆藏书刊和网络电子书刊及各种学报、论文等获取和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思考,初步形成研究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搜集、整理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并利用课余时间对所任教的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之后认真、详尽地做好记录和对比分析,以此来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
........
第二章 新平傣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新平傣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中部,在此地世居的民族主要包括彝族、傣族、汉族、哈尼族、拉祜族和回族等;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 192260 人,占总人口的 71.2%;其中主要以彝族和傣族人口居多1,。嘎洒镇位于新平县西部,属于典型的山区坝子,近年来在新平县政府着力发展地方旅游业的大背景下;在国家要求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和经济的大方针下,嘎洒世代居住着的花腰傣以其独有的魅力和奇特的风情文化吸引着人们对其越来越多的关注,面对着大量民族学专家、学者和外地游客的涌入,位于嘎洒本地的花腰傣世代封闭的状况正逐步被打破,当地的傣族成年人为了获取更多的旅游收入,就必须学会和外来的游客打交道,而在校的傣族学生,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要求,他们必须要学好普通话,因为掌握普通话是学习一切课程科目的基石,所以语文教学首先要面临的难题就是傣族学生的语言关,只有学好了知识,将来自己才能走出去或到外面学好本领再回来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基于这种现实情况。本人的研究主要从傣语对汉语普通话教学的影响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傣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对自己在教学中总结和研究出来的一些方法和理论进行分析思考,从而可以能够在今后的傣族地区语文教学中得出一些经验与策略,为帮助当地傣族学生能有效地掌握汉语的使用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
第二节 新平傣族地区傣语的使用范围与特点
语言在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重要的思维工具。傣语作为嘎洒地区花腰傣进行认知、交流和思维的主要工具,其在傣族生活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嘎洒地区傣族在使用当地傣语的过程中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嘎洒镇地处坝子地区,由于过去受地形、交通等因素的影响,相对来说在嘎洒镇生活的民族相对比较单一,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已习惯了用自己的母语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就导致了绝大多数孩子在入学前几乎没讲过汉语。而入学后立即学汉语,语言障碍使得学生学习汉语的难度增大,学生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和厌学的情绪,从而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直接对语文教学的质量提高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在同民族间使用其共同的母语,会让少数民族学生产生极大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绝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和家长、朋友等交流全部采用的是傣语,这已成为当地傣族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在对傣族学生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上课时和老师的交流显得极为害羞和自卑,而一旦下课时,学生在和自己的本民族同学用傣语进行交谈时似乎像变了一个人,表现得很积极主动,且不大愿意让其他民族的老师或同学参与进去,这时的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那种自豪感和优越感。
......
第三章 傣语对当地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13
第一节 傣语在当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3
第二节 傣语对当地小学语文教学的负面影响.... 15
第四章 针对嘎洒当地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采取的措施..... 16
第一节 认识到民族语文在民族政策中的敏感性......... 16
第二节 了解民族心理特征,运用民族文化认同感实现....... 17
第三节 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具体的民族语文规划....... 20
第四节 熟练掌握“双语教学”模式........ 22
第五节 掌握现代教学理念........ 32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35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35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35
第四章 嘎洒当地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把其作为提高全国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并制定了相关的发展民族教育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推动了各地少数民族教育的长足发展,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笔者在嘎洒任语文教师数年,能切身体会到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对傣族学生和当地傣族小学教育的重视。而面对着傣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性,为了能较好的提高当地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语文教师必须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有效的方法,并针对傣族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
第一节 充分认识民族语文在民族政策中的敏感性
社会主义新时期,民族语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第一、民族语文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语言文字平等原则,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从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出发,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积极、慎重、稳妥地开展民族语文工作。第二、民族语文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语文政策;加强民族语文法制建设;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语文理论、政策的宣传;搞好民族语文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促进民族语文的翻译、出版、教育、新闻、广播、影视、古籍整理事业;推进民族语文的学术研究、协作交流和人才培养;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对于傣族地区的语文老师来讲,民族语文工作是其所要重视的问题,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嘎洒第一小学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做到尊重每一个傣族学生使用自己的傣语,尤其是针对刚入学时的孩子,教师必须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他们的语言习惯。在语文课上,当笔者叫到回答问题的学生完全不能使用汉语时,对学生笔者采取的是鼓励学生可以用傣汉语交替使用或全部用傣语回答,如果笔者没法听懂的傣语可以叫汉语基础好一点的学生帮老师进行翻译,这也有利于傣族地区汉语老师能力的发展和进步,对汉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采取的措施应该是多鼓励、多表扬,而不是一开始就逼着学生全部使用汉语,其实这一过程也是老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可以不断的学习傣语,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们是可以接纳的,并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结论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来说,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新平县嘎洒镇作为花腰傣聚居区,当地的傣族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笔者经过几年在当地的语文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并最终完成了这次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本次论文重在针傣族小学生语文教学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主要涵盖了以下几方面的结论:发现和研究傣语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二、针对傣族地区语文教学的特殊性研究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三、充分认识到现代媒体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学的影响,并能最大化地有效利用媒体的作用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经过了几年在傣族地区的语文教学,笔者一直有着太多的体验和感悟,少数民族地区有着质朴的民风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而教育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少数民族地区的老师只有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特殊性,有效运用“双语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