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视角下股权激励、盈余管理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38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然后通过分析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激励理论,构建出股权激励、盈余管理、投资效率三者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研宄假设。其次选取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12-2016年共5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构建模型,研究盈余管理、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并研究股权激励在盈余管理对投资效率影响中的调节作用。再通过STATA13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最后通过分析实证结果得出研宄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并说明本文的局限性。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投资在GDP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投资大多是由这个国家中的企业投资组成,每个企业的投资效率都对国家经济有很大影响,研究影响投资效率的因素就显得非常重要。
会计信息质量是影响投资效率的重要因素,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不一致,管理层会为了获得更多的薪酬、公司上市、融资需求等原因进行盈余管理,使会计信息失真。对于重大投资决策,由管理层制定,需要股东大会批准,但因为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利益相互冲突,不能形成对双方都有利的决策,这就是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历来是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股东的利益是公司的剩余利益,而管理层是拿薪酬。因此管理层会因为自身利益损害公司的利益,这就涉及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以投资为例,管理层为了做出投资决策,就需要考虑与投资有关的各种信息,做可行性分析等各项工作,最后得出结论,选择投资或不投资。选择投资之后,一个投资项目的盈利状况在几年后才会显现出来,因此管理层在付出劳动后并不能获得因决策正确而应该得到的收益,而股东是公司剩余收益的所有者,剩余收益会被股东得到,这就会产生成本效益不匹配问题。管理层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选择不认真分析投资效率,选择短期收益较大而长期收益不明显的项目,降低公司的投资效率。为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国外学者首先提出将部分剩余收益权给管理层的方法,使管理层与股东利益一致,这就是股权激励。
........................

1.2研究思路和内容
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然后通过分析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激励理论构建出股权激励、盈余管理和投资效率三者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研宄假设。其次选取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12-2016年共5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构建模型,研究股权激励、盈余管理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再通过STATA13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最后通过分析实证结果得出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并说明本文的局限性。
本文的研究框架按照“绪论——相关文献综述一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一一研究设计一一实证检验与分析一一研究结论与建议”层层展开,全文共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并简要介绍了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提出研宄方法以及研究创新点。
第二部分,相关文献综述。该部分从盈余管理对投资效率的影响、股权激励对投资效率的影响、股权激励的调节作用三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并评述,指出其不足之处,引出本文的研究问题。
第三部分,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该部分阐述了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激励理论,通过进行理论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设。
第四部分,研究设计。该部分主要介绍研宄的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变量设计与构建模型。
第五部分,实证检验与分析。该部分根据提出的假设与所选取的模型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稳健型检验。
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建议。该部分根据前文的实证结果,结合相应理论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归纳,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同时对研究局限性进行分析,指出未来可进行改进的地方。
..........................

2相关文献综述

2.1盈余管理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盈余管理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具有相关关系。盈余管理分为两个方面,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学者们大都对应计盈余管理进行研究,较少对真实盈余管理进行研究,通过整理现有研究成果,发现公司无论是进行应计盈余管理还是真实盈余管理,都会降低投资效率。而且盈余管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密切相关,盈余管理会降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可以通过分析会计信息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间接得出盈余管理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孙稗等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对投资效率有显著影响,盈余管理使公司的投资水平下降,盈余管理程度越深,投资效率越低。任春发现应计盈余管理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实证结果表明应计盈余管理与非投资效率有正向关系,公司实行应计盈余管理,投资效率降低,而且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这种现象更加显著。李蓉等以中国沪深A股企业为样本,研宄盈余管理对投资不足的影响,将盈余管理分为轻微盈余管理与过度盈余管理,实证结果为过度的盈余管理会导致投资不足,投资不足为非效率投资,也证明了盈余管理程度越深,投资效率越低。齐明霞通过现实分析和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发现应计盈余管理会加剧上市公司的投资过度行为,造成我国上市公司投资低效率的现象,降低投资效率。
国内外学者对真实盈余管理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较少,但通过整理现有研究成果,可以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会使公司的投资效率下降。王闻达实证研究了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得出真实盈余管理对投资效率有显著影响,将真实盈余管理分手段进行研究,发现销售操纵手段会导致企业投资过度,生产操纵手段会导致企业投资不足,说明公司不论进行何种手段的真实盈余管理都会导致公司非效率投资,降低公司的投资效率。顾鸣润研究表明,真实盈余管理会直接导致企业投资过度,造成投资非效率,降低投资效率。罗晓光和付洋将生命周期理论引入研究真实盈余管理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之中,发现在公司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中,真实盈余管理对非效率投资影响不同,在导入期时,上市公司实行真实盈余管理会造成投资不足,在成长期,影响不显著,在成熟期和衰退期,都会造成投资过度,说明真实盈余管理会造成公司非效率投资,降低投资效率。
..............................

2.2股权激励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相关研究都显示股权激励与投资效率具有相关关系,但是对这种相关关系并没有一致结论,有的学者研究得出股权激励能够提高公司的投资效率,有的学者研究得出股权激励能够降低公司的投资效率。下文分别列举了这两种结论的相关文献。
有的学者经过研宄,发现股权激励能够降低公司的投资效率。邱晓菊实证研究了股权激励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发现实行股权激励后的公司大都存在非效率投资,尤其是投资过度的行为。汪健等以我国中小板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实行股权激励对投资效率及代理成本的影响。发现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更容易进行投资过度行为,且其投资过度的比例与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正相关。陈效东等以股权激励的动机为视角,将股权激励分为了激励型股权投资和非激励型股权投资,实证结果表明非激励型股权投资会加剧公司进行非效率投资,降低投资效率。
股权激励是我国2006年开始真正推行的政策,随着这一政策的推行,国内外学者发现股权激励在许多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开始将股权激励作为调节变量进行研究。学者们经过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在众多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有的学者根据高层梯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股权激励在众多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发现股权激励起正向调节作用。朱晋伟,彭瑾瑾,刘靖以信息技术和生物制药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高层梯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任期的异质性与创新投入为显著负相关关系,但是在公司实行股权激励期间,公司的任期异质性与创新投入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司的任期长度对创新投入关系不显著,但是在股权激励期间,任期长度对创新投入为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公司的股权激励在任期的长度和任期的差异两方面对创新投入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股权激励使高管团队与股东利益一致,使高管更加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创新投入决策。
............................
3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12
3.1关键概念界定..........................12
3.1.1盈余管理..........................12
3.1.2投资效率..........................12
4研究设计.........................19
4.1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19
4.2变量设计.........................19
5实证检验与分析........................25
5.1描述性统计........................25
5.2相关性分析........................25

实证检验与分析

5.1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全样本的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表5.1是全样本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由表5.1可知,总样本数量为11800个。非效率投资最小值为0.00120,最大值为0.409,标准差为0.0811,平均值为0.0979,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较大,表明不同上市公司中,非效率投资情况相差较大,应该研究影响投资效率的因素,来提高公司的投资效率。应计盈余管理最小值为0.0044,最大值为2.113,标准差为0.327,平均值为0.340,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较大,表明不同上市公司利用应计盈余管理操纵财务报表的程度差异较大。真实盈余管理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0.941,标准差为0.189,平均值为0.174,最小值和最大值相差较大,表明不同上市公司利用真实盈余管理操纵财务报表的程度差异较大。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比较分析,发现真实盈余管理的变异系数较大,因为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不利影响较大,且成本较高,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的成本收益情况来选择是否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因此不同上市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情况差异较大。股权激励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标准差为0.320平均值为0.116,这是一个虚拟变量,即实行股权激励的公司为1,不实行股权激励的公司为0,平均值为0.116小于0.5,表明在全部样本中,实行股权激励的公司较少。

.......................

6研究结论与建议

6.1研究结论
本文首先对前人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激励理论进行相关阐述,选取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其2012-016年5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数据,通过实证研究股权激励、盈余管理、投资效率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上市公司如果进行盈余管理,不管是应计盈余管理还是真实盈余管理都会降低投资效率,导致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
应计盈余管理是通过会计估计变更、会计政策变更、推迟收入确认等方法进行,因为应计盈余管理操作比较容易,只对财务信息进行盈余管理,而不对公司真实活动进行操纵,操纵起来较容易且操纵的成本较低,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较小,但是容易被监管机构发现。应计盈余管理导致财务数据失真,加剧了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或管理层与股东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管理层为了获得自身利益而进行投资过度行为;或是因为管理层在审查投资项目中付出的辛苦劳动只能在投资项目获得收益时获得应有的回报,而这项目获得收益时管理层已经升职或跳槽,并不能获得这个收益,管理层就会减少这种付出,许多优秀的投资项目可能并没有识别出来,导致投资不足行为。因此,上市公司进行应计盈余管理会降低投资效率。
第二,股权激励在盈余管理对投资效率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因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产生委托代理问题,即管理层利益与股东利益不一致,管理层会为了个人利益进行盈余管理。进行盈余管理后的会计信息质量很低,而且盈余管理使管理层掌握的信息与财务信息使用者(股东等)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这会降低财务信息使用者对管理层的监督作用,为管理层的自利行为提供方便。管理层会为了得到更多的薪酬进行投资过度行为,也会因为受到了融资约束等困难放弃投资净现值大于0的投资项目。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