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蒲岐镇华一村珊溪水库移民融入农业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171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导论

1 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1.1 选题的背景

水利发展与人类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的水利发展可上溯到公元前四千年前,中国的水利发展也可追溯到商周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满足社会生存和发展需要,我国始终把水利建设与农业生产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把水利建设与农业生产摆到了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据水利部统计,建国至今,我国共建成各类水库 8.6 万座,防灾减灾直接经济效益累计 3.93 万亿元,减淹耕地 1.6 亿公顷,年平均减免粮食损失 1029万吨,累计解决饮水困难农村人口 2.72 亿[1]。水利的发展造就了大量的水利工程移民,截至目前水利工程移民总人数达 1500 多万人,居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之首。温州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安置区包括整个温州范围内的(排除洞头区)10 个县下属的 48个乡镇共 123 个农村,这些农村中包含居民社区、独立行政村以及插村安置点分别为4 个、31 个和 88 个。移民动迁的开始时间为 1996 年,结束时间为 2003 年末。进行移民安置时,主要用到四种不同的方法,也就是自谋出路、定向安置、自愿后靠安置和自谋职业,其对应的具体人数分别为 4136 人、25395 人、1072 人和 5485 人,此外通过另外方式进行移民安置的还有 1582 人,安置移民总数达到 37850 人[2]。其中安置于乐清市的移民有数达到 1280 人。截止目前为止,珊溪水库移民搬迁安置也过去了 12 年之久,部分移民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生活,但是部分移民却在安置地面临着很多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加以引导和解决,为产生诸多连锁反映,严重了甚至会影响了社会和谐的发展。

.........

1.2 选题的意义

通过在经济、政治、文化心理和社会关系等层面融入状况的分析,对外迁至乐清市蒲岐镇华一村的珊溪水库移民进行研究,对目前珊溪水库移民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之后,得出其中仍旧存在的不足之处,提炼出建议,促使珊溪水库移民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生活。今后仍会有成千上万的移民因城乡经济建设、自然灾害等原因迁移。对珊溪水库移民的研究,能够为今后从经济薄弱的山区迁到经济较发达的城镇的工程提供借鉴,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内文献综述

近年来,学者们对移民问题的研究很多。在现有的研究中,有的从政策法规方面入手,有从生态保护方面入手,有的从移民安置条件入手,有的从生产赔偿方面入手等,更多的是从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等学科入手,重点关注移民搬迁过程和这个群众迁入后的社会整合,以及社会适应性方面展开研究的。

2.1.1 移民扶持政策方面的研究

在水库移民政策研究领域,施国庆等[3]基于移民项目实施要求,以组织机构、政策法规和实施过程为切入点,对移民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同时还对移民成功以及失败的经验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得出能够促使移民成功并且全面的应对措施。徐和森[4]认为要保证水库移民政策符合科学合理的原则,就需要参考我国当前的国情。不过,除却这类典型代表著作,另外还有很多论文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崔广平[5]研究了移民补偿标准和补偿政策得到具体效果,认为需要通过立法形式让移民补偿具备多样化特征;通过强制性的法律让水库地区移民能够享有相应的优待。宣刘心[6]评估了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具体的补偿政策,提炼出了这些政策的缺陷部分,具体为:没有全面完善的补偿政策,不具备较高的可操作性;没有较高的补偿标准;政策不具备透明和公正性,没有较强的宣传力度等。针对这类问题,他得到了相应的解决意见,即需要全面完善地落实补偿政策,让政策宣传向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等。

..........

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移民问题主要集中于研究移民的社会融入问题。其最早研究社会融入问题是在工业化起步时期。国外学者以社会吸纳、并入、适应、融合、同化和适应等概念入手,明确移民社会融入情况的定义,站在不一样的层面来对移民社会融入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阐述。安东尼.吉登斯[21]认为,社会同化指代移民迁移到新地区之后,需要对原本生活方式和习惯进行抛弃,适应新地区人们的一致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此来建立起和谐的氛围。这就需要移民对其原本的生活方式、语言、穿衣习惯、文化视角等方面进行改变,让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新社会环境之下。社会同化能够让移民与流入国有着更强的融合性,同时变成特定群体的一部分,让流入国对其市民身份进行认可,正式变成流入国公民的一部分。社会同化主要就是对移民的身份和价值体系进行认同。社会适应的定义为社会主体之间通过互动和沟通进行适应的整个过程,也就是指代流入国和移民两者间的双向性沟通[22]。美国 Goldscheider[23]认为,社会适应能够突出移民针对不同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给出的相应反应。让移民对流入国所有社会活动进行适应,就意味着其对流入国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进行认同并且接纳的全过程。社会融合涉及很广的范围,主要有移民生活在流入国的具体情况,阐释了移民在流入国的整个融入过程。艾林森(W.Ellingsen)[24]提出,社会融合指代流入国社会和移民之间进行双向互动和适应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中,移民必须享有着平等身份,同时这一双向关系也在互动中不断得以加强。站在融入主体层面来分析,主要分成群体和个体两方面融合的过程。站在融入内容层面来分析,分为社会心理、文化、政治和经济四个不同的层面。文化适应的定义为移民在文化背景不同的情况下,在沟通交流之后,对其原本价值观进行改变,融入到流入国社会文化中去的全过程。米尔顿·戈登(Milton Gordon)[25]提出,要保证对国家民族融合进行更深的了解,就需要在创建初级关系过程中,分析其行为或者文化方面融合时有无出现很多结构混合的现象。这一结构有着多元化的特征,且能够跨越一切民族界限,让群体有着更强的和谐性,使内部策略得到一定的加强,让种族之间保持平等的地位,让不同种族之间的利益得以维护。融入过程包括很多不同的方面,其中一部分为文化适应,但是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内容。移民融入过程并不只包含移民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包含流入地采取何种态度来应对移民这一内容。移民融入过程并不是单向的,它需要在互相接纳和适应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移民融入过程中必然涉及对流入国价值观进行认可的阶段,不过这与移民完全摒弃原本价值观不等同。

...........

第三章 珊溪水库移民融入存在的典型问题分析............. 19

1 珊溪水库移民融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9

1.1 经济发展问题.........19

1.2 政治参与问题.........20

1.3 社会关系问题.........20

1.4 文化心理问题.........21

2 影响珊溪水库移民融入的原因分析..............21

2.1 社会经济的原因.....21

2.2 政策制度的原因.....21

2.3 移民自身的原因.....22

2.4 安置地对移民的态度.........22

第四章 促进珊溪水库移民融入的对策........23

1 落实政策,加强后扶工作......23

1.1 加大对移民的政策扶持力度.........23

1.2 完善移民的政治参与机制.............23

2 加快推进移民创业致富步伐..............23

2.1 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24

2.2 鼓励移民自主创业.............24

3 加强文化教育,提高移民综合素质...............24

3.1 提高移民的文化技能水平.............24

3.2 加强对安置地的引导.........24

3.3 引入专业移民社会工作者.............25

4 加大政策法律的宣传和引导力度..........25

4.1 加大法律宣传、教育力度.............25

4.2 严格执法、依法处理.........25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26

4 加大政策法律的宣传和引导力度,提高移民、当地人、司法人员法律意识

法治社会的建设,是公民有序生活的一个保障。通过调查发现,移民法律意识淡薄,聚众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加大政策法律的宣传和引导很有必要。

4.1 加大法律宣传、教育力度

政府应把移民所在村纳入普法的重点对象,利用多种载体宣传政策法律知识,如在移民与当地居民聚集地的宣传栏张贴宣传画报、开办普法讲座、上门宣传等。同时,把普法与公民的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移民与当地居民的守法意识和观念逐步增强。有一些司法人员为了避免承担政治责任,这主要是因为忌惮移民的身份,对于这些案件的处理,司法机关应抛弃顾虑,转变思想,依法办理。移民是不允许聚众闹事的,一旦发现,是要承担其责任的,若有犯罪的行为,就要依法处置。因此,对这一行为是要禁止和杜绝的。与此同时,宣传移民学法守法的先进典型。

.......

结论

移民融入是一个缓慢、复杂而又艰难的过程。1999 年珊溪水库移民开始启动搬迁到华一村,如今已经十几年过去了,生活要继续,大部分移民在为融入调适自己,而且有许多融入的标志已经体现。表现上移民大部分已经适应了当地生活,但是,这种现象并不稳定,很多移民自身的问题、当地村民与移民的问题、移民与政府的问题像掩埋的地雷,一旦触发,便会撕裂移民与安置地的情感,让融入的进程停止或者倒退。华一村的移民真正融入当地还需要时间。本研究中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因为是跨县近迁,珊溪水库移民与安置地的生产方式、习俗方面区别不大,这降低了移民融入当地的门槛;在政治参与上移民与当地村民享有同等的权力,但是移民缺乏参与的积极性,这需要转换移民的社会角色认知和自我定位,只要树立主人翁的意识,移民就有了融入的动力;同时移民在土地、住房等因素上满意度较高,这些都是移民很好地融入当地的基础。

二、移民与当地人的经济差异和移民与本地人的交往有着一定的联系,月收入在3000 元以上的移民在与当地人交往的程度比较频繁,月收入在 1000 元以下的移民与当地人交往一般和不交往,而与当地人交往是移民适应当地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可见经济收入在移民融入的过程里有着重要影响。提高移民的经济收入,减少移民与当地居民收入差距是现阶段移民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三、政府在移民后扶工作中不仅仅是提供政策和经济的扶持,更应重视移民的心理疏导。采取措施在移民社区营造出健康、积极、友好的氛围;开展活动促进移民与安置地村民沟通交流。影响移民融入,原因很多,其中有外界的原因,也有移民自身的原因,但是,要实现融入,政策法规是条件,经济发展是基础,社会稳定是保障。政府部门和全社会都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与移民形成一条心,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首要目标实现的漂亮。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