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企业两权分离度对绩效的影响机理探讨——以董事会知识多样性为调节变量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51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文认为该种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上市公司的高管大多是由董事会来任命,代表全体股东的意志,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有研究表明高管与董事会会出现“共谋”的倾向和行为,由于其长时间的相处和磨合,久而久之,利益相通,一旦开始共谋,董事会对高管及管理层就丧失了监管的效力;其次,本文认为当前公司治理对于董事会多样性的研究与应用还不够完备,董事会知识的多样性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专业的咨询建议未得到高管的有效利用,更有甚者,对于两权分离度极高的企业来说,公司高管手中极高的控制权会弱化董事会的监督建议职能,导致代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并购发展现状
当前中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通过并购来扩大企业规模,进而完善企业的资源配置,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谋求发展的主流方式之一。而在频繁的并购事件下,企业股东的利益却不断降低。这背后的内在逻辑及影响机理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成为当下并购企业的热点问题。在 2009-2013 年间,中国企业并购发展迅速,并购数量和交易额都居高不下,当前国内并购现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借壳上市”转变为产业并购。回顾以往的并购交易,因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准入门槛较高,导致一些企业实行并购的主要因素是为了获得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在当下经济全流通的时代,退市机制和证券发行制度越来完善,企业实行并购的目标也逐渐由“壳”资源的获取向被并企业的主营业务以及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转变。
第二,上市公司进行海外并购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全球并购浪潮风靡的背景之下,不难发现很多上市公司之间往往会选择“强强联合”,以此来实现优势互补。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更多的企业选择踏出国门,抢占国际市场。然而,海外并购虽然能带来一系列的发展优势和资源,却始终会存在风险,况且并购的成功与成功的并购不可混为一谈,并购后的资源、文化等的整合也是重中之重,无疑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企业并购的规模和数量,都在飞速增长。虽然近几年全球的并购趋势开始放缓,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并购活动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成为全球并购市场的后起之秀。
第四,多种并购方式并存。目前我国企业主要采用四种并购方式。第一是债务承担式。并购企业在接收被并购企业产权时要一并承担其债务,我国国有企业并购中债务承担式约占总数的 70%;第二种是通过购买的方式,即并购企业通过出资来购买被并购企业的产权,跨地区或者所有制结构不同的企业间大多采用这种购买的并购方式;第三种是控股并购,即通过购买被并企业的多数股权来实现并购的目的;最后是采取股份吸收的方式,并购企业会将被并企业的净资产作为其股本投入,使其成为股东之一。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并购在资本市场发展中所占有的地位愈加重要,而国外学者对于有关并购理论的研究也比较成熟。相对而言,我国对并购及并购企业的研究起步稍晚,主要是关于并购的动因、方式及成功准则的研究。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市场体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陈静,2011),所以国外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很难直接在我国得到运用。据此,结合我国的经济社会体制和市场发展状况,来研究我国并购企业绩效、两权分离度和董事会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治理,充分发挥董事会的职能效用,减少企业无效或者低效的并购活动,促进并购效率的提升,改善企业绩效,具有较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首先,本文运用文献研究以及多变量的定量分析方法,以我国并购成功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并购企业两权分离度对绩效影响的内在深层机理。高管是企业并购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在并购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相对而言拥有足够大的权力来做出并购决策,从而对企业价值发展产生影响,因此高管及两权分离度的高低对并购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此基础上,引入并购规模的中介,试图探究两权分离度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深层机理,丰富了现有研究视角,随后加入董事会知识经验获取的多样性作为调节进行研究,并购试图挖掘企业两权分离度对绩效影响的深层内在机理,观察其对企业绩效产生的是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是对高管代理掏空问题的辅助作用。
同时,本文还对并购企业两权分离度所影响的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企业价值进行区分,高管出于机会主义倾向进行的并购,往往对企业的短期财务指标来说有所提升,利于扩大企业规模,获取多样性资源;而长期来看,企业对于并购难以做到有效整合利用,不利于本身长期的发展,长此以往,反而会降低企业价值。
........................

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溯

2.1 概念界定
2.1.1 并购的概念界定
近些年来,并购理论在公司治理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其伴随着资源基础理论、行为经济学理论、战略管理学等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企业并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它包含复杂的规章程序和并购双方的谈判过程,往往涉及大量的资金,是一个企业重大的投资发展决策,会对企业的战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公司并购一直是媒体和市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也因此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2.1.1.1 企业并购
并购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兼并收购或者合并等一系列概念的总称,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扩大规模、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关于企业并购,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指兼并,狭义的兼并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进行合并知识后,保留其中一个企业的法人地位,其余企业不再拥有法人资格;广义的兼并不仅包含收购、兼并等企业行为,还涵盖了联合接管的产权变更行为,被并购企业的法人资格可能会继续保留下来,也可能会消失。其二是合并,由两个及两哥以上的企业以法定方式合并出一个新的企业,伴随产权关系的转移,合并后原有的企业将不再具有法人资格是其主要的特征,由多个法人变为单一法人。第三是收购,收购是指并购企业购买被并购企业的资产或股票,被并企业的法人资格不变,但是控制权将发生转移变更。
2.1.1.2 并购相对规模
并购相对规模以并购的收购价格占公司总资产的比值来表示。并购规模越大,企业进行并购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高,同时要占用的企业资源越多,其引起高管利用控制权谋私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不仅不利于并购后绩效的改善,企业并购的交易金额同时也会在侧面反映出企业的议价能力和经济实力。
...................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Berle 和 Means 在最早提出的委托代理理论中主张两权分离,提出将上市公司的索取权与经营权分置开,企业的所有者拥有剩余索取权,管理者则享有公司的经营权,即实际控制权,Marris(1964)、Williamson(1964)等国外学者也认同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即让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该委托代理关系强调的是企业资源提供者与资源使用者间的契约关系,企业的委托人是经济资源的所有者,而使用并且实际控制这些资源的管理者即为代理人。但是这种代理关系会使得双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代理成本。Jensen & Meckling(1976)提出企业所有者和代理人会由于目标不一致而引起代理冲突,为了让代理人更好的服务于公司,为公司及委托人创造更大的利益价值,就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由此产生代理成本。
我国经济学家林毅夫(1997)进一步详细阐释了上市公司两权分离引发的代理问题:首先关于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之于委托人,代理人掌握着更加充分的信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发展及自身资源能力等信息了解更为全面,而委托人受制于技术和成本等,有着天然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代理人占据着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使得委托人无法有效监督店里人,可能会导致激励不相容的问题存在;其次存在着责任的不对称,委托人系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盈亏负终极责任,代理人仅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对最终的盈亏负责,这种责任的不对等也会引起管理层的懈怠心理和投机行为;再次,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并不一致,委托人的目标是寻求企业和大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代理人享有企业资源的控制权,但是并不具备剩余索取权,因而追求更高的薪酬福利、职位权力等个人利益,是其主要目标。由此可见,控制权引发的私有收益是驱使上市公司进行无效甚至低效并购的主要因素,因而企业的两权分离度越高,高管利用控制权所获取的私人收益就越高,因而高管通过并购攫取私人收益的动机也越强,在这种情况下并购极有可能会沦为其谋取私利的手段与工具。
委托代理理论也是本文假设的理论基础之一,正是由于代理问题的存在,才会使得高管为了攫取控制权私利,发起机会主义并购,试图通过并购来达到快速扩张的目的,因而可能会采取过激的并购方式和定价决策,长期来看并不利于企业的价值提升,有效运用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此类代理问题,从而抑制高管的机会主义自利行为,提升企业并购效率,改善绩效。


企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

第 3 章 假设提出与研究设计 .................................... 21
3.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21
3.1.1 并购企业两权分离度对绩效的影响 ............................... 21
3.1.2 企业并购规模的中介效应 ................................ 23
第 4 章 数据统计和实证结果分析 ........................ 33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3
4.2 相关性分析 ...................................... 33
4.3 回归结果分析 .............................................. 35
第 5 章 结论与建议 .................................. 42
5.1 研究结论 ........................................... 42
5.1.1 并购企业两权分离度对企业长短期绩效影响不同 ......................... 42
5.1.2 董事会外部知识多样性对并购企业长期发展的调节作用显著 ..... 42

第 4 章 数据统计和实证结果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 4.1 总结了本文研究所用的重要变量,由此描述性统计可知,并购后的企业绩效平均值都为正值。从总体样本来看,无论是企业并购后的短期财务绩效,还是长期企业价值,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净资产收益率存在负值,说明从一开始的并购动机到并购并购完成后的资源战略整合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资产收益率(ROE),而负值的存在也恰恰证明了从企业绩效角度看,我国企业的并购交易有许多并未对企业长期发展带来价值,但是股东和管理层却甘愿为负的绩效采取并购,从侧面说明了掏空与投机行为的存在,为本文接下来的研究做铺垫。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

..............................

第 5 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并购企业两权分离度对企业长短期绩效影响不同
通过上述实分析发现,在并购企业两权分离度对绩效的影响研究中,其对企业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绩效的作用截然相反。在实证研究结果中,并购企业两权分离程度与其企业短期财务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关系,也就是说,在并购企业中,其两权分离程度越高,企业的短期财务绩效表现越好,经营业绩短期内会得到迅速提升;然而从长期来看,对企业的长期绩效确实存在负向影响,即企业的两权分离度越高,长期发展绩效越会降低。究其原因,本文认为由于代理及掏空等现实问题的存在,高管在进行并购活动时,难免会出现机会主义倾向,两权分离度越高,高管及经理层责权利不对等的程度就越高,较高的实际控制权使得高管会产生利用控制权谋取私利或者通过盲目并购来追逐短期经营效益的投机行为,在并购过程中会愈加倾向于选择对自己有利而对企业无意义的并购目标或者并购方式,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极为不利。盲目无效的并购活动浪费了企业大量的资源,满足了高管的控制权私利动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和企业的长期市场价值。
5.1.2 董事会外部知识多样性对并购企业长期发展的调节作用显著
在两权分离度影响并购企业绩效的过程中,处于核心高管连锁网络核心位置和结构洞的高管,有机会获得丰富的外部并购的信息与资源。高管一方面拥有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控制权,另一方面又可利用网络优势去获取充足的知识信息和资源,并购目标和模式的选择更加多样化,综合来看,较高的控制权加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得高管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与预期来做出决策,不同的并购选择带给企业和高管个人的并购收益也有所不同,具有投机目的高管更倾向于利用自身的优势去做出有利于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决策。长期来看,由于并购的一系列协同问题,使得并购后企业的资战略、文化难以得到有效整合,虽然短期内企业规模及财务绩效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并购后这些复杂的问题会降低企业的长期价值,在后续的公司治理中,处于社会网络核心位置的高管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加丰富的市场行业信息、资源及专业人士的帮助,迫于自身的声誉及职业发展前景,高管将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改善企业经营,提质增效,促进企业长期发展,因而在此过程中,由外部社会网络所带来的董事会知识多样性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