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需要同时面临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全球经济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深度调整期,经济复兴步履曲折艰难。于是兴起了新一轮的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德国的“工业 4.0 战略”、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等,各国纷纷重视和强化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但是,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加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迅猛增强,肆意地向大自然索取物质资源,无限延伸和拓展自己的活动规模与空间,使得自然资源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稀缺资源与制约瓶颈。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人类的生态足迹(Eological Footprint)已经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的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事件、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威胁。于是,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绿色增长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国家发展战略,而绿色创新(Green Innovation)因其能为实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可能,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学术界与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中国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天气一直困扰着当地居民,2013年1月的首都北京,雾霾预警信号竟然高达 30 次,雾霾笼罩的天气持续 29 天(程磊,2013)。雾霾天气严重威胁着公众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迫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人类活动水平已超过自然环境的生态承载能力,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遭受着不可逆转的破坏,人们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自然资源的制约必将导致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中国迫切需要实现人与自然资源环境的低碳共生与和谐统一,保护环境与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分析是建立在文献检索基础上的,借助于中国知网、百度学术、Google scholar、ProQuest、JSTOR 等献检索工具和数据库平台,以“资源型企业”、“资源型经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绿色创新(Green innovation)”、“生态创新(Eco-innovation)”、“环境战略(Environmental strategy)”、“绿色管理(Green management)”、“可持续创新(Sustainable innovation)”、“环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竞争优势”等关键词和主题进行捡索,参考国际国内有较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进行文献筛选。国际期刊主要是 A 类以上管理学期刊,以及一些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管理研究邻域影响力较高的专业期刊,如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等等;国内主要参考经济管理领域内顶级期刊,如《管理世界》、《经济研究》、《南开管理评论》、《中国工业经济》等等。具体从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相关研究、绿色创新驱动因素相关研究、绿色创新与竞争优势关系相关研究三方面梳理分析,进而揭示现有研究的缺口,得出对本文的启示,如图1.1所示。
1.2.1 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相关研究
资源型企业是指以对自然资源开发与加工为主营业务,以对资源的独占为优势,主要依托资源经营实现企业经济增长的企业,主要包括以煤炭、矿产、石油、电力等资源加工为主的资源垄断型企业(严良等,2014)。国外与资源型企业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产业转型问题,资源型经济问题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 80年代,继 Gelb(1988)关于“荷兰病”现象的研究之后,Auty(1993) 提出了“资源诅咒”的概念,Auty 认为资源丰裕对区域经济增长并非充分有利的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一石激起千层浪,特别是当面对陷入“资源优势陷阱”的现实时,人们开始转变了对资源丰裕过度依赖的态度,学术界和实业界对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向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第2 章 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与竞争优势的理论分析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资源型企业”和“绿色创新”这两个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对于本文而言这是两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因此本章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资源”、“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进行准确的概念界定,然后应用循环经济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最后基于资源基础观、动态能力观、自然资源基础观和绿色创新理论等多种理论视角剖析资源型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2.1 资源型企业的概念界定
2.1.1 资源的内涵与性质
对“资源型企业”概念界定的逻辑起点首先是对“资源(Resources)”的认识与定义。资源是一个涵盖内容非常丰富的集合名词,“资源”的概念有“广义资源”概念与“狭义资源”概念之分。
一般意义上的“资”乃物产、钱财的总称,“源”是来源、根源,故资源是“资财之源”,是人类创造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保障。《现代汉语辞海》(2002)中对资源的解释有两种,其一是指:“人类借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如土地、江河、矿藏、动植物等”;其二是指:“一国或一定区域内拥有的人、财、物等物质要素的总称”。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劳动和土地是财富形成的两个原始要素,自然界为劳动提供原材料,劳动把原材料转化为财富,劳动和自然界加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马克思,1995)。”故“广义资源”概念正如现代经济学中的界定,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曲福田,2001),其中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气候、矿产、生物等等;社会资源包括人力、信息、技术、知识等等。
而“狭义资源”概念就是指自然资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FP)给自然资源下的定义是:“自然资源是在特定时间和场域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刘书楷,1989)”。自然资源是自然产生的天然生成物,但现代自然资源中又或多或少浸染了人类世世代代的劳动,因而自然资源的概念和范畴会随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规模不断演进(赵国浩,2008)。根据自然资源的赋存条件将自然资源分为地表资源和地壳资源,地表资源主要包括水、大气、土地、生物等资源,地壳资源主要包括矿物原料、矿物质能源等。本文的研究对象资源型企业中的“资源”锁定在后者,即重点研究矿物原料和矿物质能源这些资源,而不涉及地表资源和广义资源概念中的其他资源。
因而,本文将“资源(Resources)”界定在更为狭义的范畴内,“资源型企业”中的“资源”特指:在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探索到的或经初级加工且有价值的、稀缺的、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的地下矿物原料或矿物质能源的统称。这些资源通常以自然状态直接进入生产或消费过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的福利。
2.2 绿色创新的概念及维度
绿色创新是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理念与创新理论的有机融合,绿色创新的目标是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绿色创新的实践活动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国家兴起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运动,在罗马俱乐部的资助下,麻省理工学院系统动力学小组对地球生态系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以经典论著《增长的极限》于1972年出版。这项研究唤起了人类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极大关注,引发了轰轰烈烈的环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运动。在全球范围内,企业、产业、国家等不同层面上先后出现了末端治理、清洁生产、产业生态化、以及经济社会系统生态化等不同程度的绿色创新实践活动和绿色发展浪潮。与绿色创新的实践相比,绿色创新相关概念在学术界正式提出相对较晚,关于绿色创新的概念界定和维度划分在学术界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这一逻辑起点的差异导致绿色创新研究的困难与结论的争议。
2.2.1 绿色创新的概念
与绿色创新类似的概念还有环境创新(Environmental Innovation)、可持续创新(Sustainable innovation)和生态创新(Eco-Innovation)等术语。20 世纪 90 年代初,学术界开始关注企业如何减少对环境的消极影响,环境经济学派主要使用环境创新这一概念,从微观层面关注各类环境规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不同的学术流派基于不同的视角将创新引入经济、社会、环境共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从2000年开始,在环境和组织研究中可持续创新概念使用日益增加。2005年以后,以绿色创新和生态创新为主题公开发表的文献数量迅速攀升。几个类似的概念通常被学者们相互替代使用,中国学者使用绿色创新的频率最高。学术界对环境创新、生态创新、可持续创新、绿色创新四个概念相继给出许多不同的表述,表 2.3和表2.4列出来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
第3章 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与竞争优势的概念模型与假设....................................59
3.1 绿色创新驱动力的概念模型 .................... 59
3.1.1 自组织理论 ................... 59
第4章 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与竞争优势实证研究设计............87
4.1 实证研究过程 .............. 87
第5章 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驱动力的实证分析........104
第6 章 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与竞争优势关系的实证分析
本章将根据第 4 章设计的研究方法对第 3 章构建的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绿色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关系的概念模型和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首先对本章中变量的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和模型进行检验;最后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6.1 效度和信度的检验
本章对量表效度和信度检验秉承第4章和第5章中提出的方法和判别准则。量表的效度主要检验量表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内容效度的检验同样采用专家判断法,已经在量表设计和形成过程中经过了两轮的预调研与预测试,内容能涵盖研究问题的理论边界,具有较理想的内容效度,这里不再赘述。下面对本章涉及到的变量量表分别进行结构效度和内部信度的分析检验。
6.1.1 量表的效度检验
首先,检验绿色动态能力量表的结构效度。一方面,我们将绿色动态能力的量表中的所有测量题项放在一起用SPSS19.0 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值为0.958>0.9,表明因素分析适切性极佳,极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s 球形检验2χ值为4305.738,自由度为153,显著性概率P值为0.000,达到0.001的显著性水平,所以拒绝Bartlett’s球形度检验零假设,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再根据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选取最大方差旋转方法提取了三个共同因子,分别对应绿色环境适应能力、绿色资源整合能力、组织学习吸收能力,其中 F1—F5 为绿色环境适应能力,G1—G6 为绿色资源整合能力,J1—J6 为组织学习吸收能力。三个共同因子可解释的总变异量为 75.345%,分析结果见表 6.1 所示。通过上述指标分析发现,绿色动态能力的测量量表结构效度较高。
第7 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当前,全球面临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复苏艰难的压力,资源型企业还需要同时面对资源耗竭和保护环境等多重约束叠加的外部环境,其持续发展困难重重、步履蹒跚。纵观中国资源型企业的成长历程不难发现,很多企业由于过度依赖资源优势,缺乏技术集成和创新的动力与能力,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和洞察能力弱,难以实现战略演化与新环境的协同,绿色创新动力尤为不足,故而绿色创新战略实施与执行不力,导致其竞争优势始终建立在行业结构和市场力量的外部基础上,企业成长主要凭借市场需求的拉动,持续发展陷入被动的僵局。当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时,煤炭需求几乎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反弹,这种局面必然导致煤炭产业链上供需双边不仅陷入发展困境而且复苏曲折艰难。特别是,当公众面临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困扰与资源型区域面临生态衰退和经济低迷叠加时,资源型企业更因为众所周知的生态环境问题饱受诟病。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资源型企业要想跳出现有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唯有走绿色转型升级之路,而绿色转型升级的本质问题就在于绿色创新,绿色创新能使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实现和谐统一。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理论界对于“如何驱动资源型企业的绿色创新?绿色创新到底能否正真给资源型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如果绿色创新能带来竞争优势,那么绿色创新到竞争优势的机制与实现路径如何?”这一系列关键问题尚未解决,而且仍然存在争议,难以为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实践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管理工具和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略)
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与竞争优势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800
Tag: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