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困境对企业跨行业转型影响的实证探讨——基于连锁董事特征的调节效应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56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通过对经营困境与企业跨行业转型以及连锁董事在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期望可以对未来企业在应对经营困境时如何选择合理的战略变革决策、改善自身的业绩衰退状态,以及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连锁董事网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跨行业转型的相关研究
一、跨行业转型的内涵
“转型”的本义是“转变”或“变换”,其英文为“Transformation”或“Transition”,即通过对某事物原先的形态或性质进行调整或改变来使其更好地满足新的需要。早在20 世纪 80 年代,“转型”就被引入了经济管理的研究领域,但直到 1993 年才对其作出了一个相对权威的解释,即“转型”对于某一具体组织来说,主要是通过改变组织运行的基本逻辑来对组织行为进行根本性变革。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关注于微观领域的企业战略转型。战略转型是指企业基于产业特质,通过审视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所具备的特征,重新设计企业的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并以此形成新的技术、产品和市场的过程。其主要表现为对企业的目标市场、经营模式、产品结构以及关键技术进行重新规划,以克服企业原有的经营困境并获得新的竞争优势(Hammer & Champy,1993)。
核心业务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企业进行战略转型的重要内容,因此,大部分战略转型依赖于核心业务变迁,也即企业业务转型。李廉水、徐彦武(2004)认为企业业务转型是企业借助本身的资源优势,通过扩大企业经营业务的方式来使企业在新的经营领域获得竞争优势。李烨、李传昭(2006)从两个维度界定了企业业务转型的内涵:从过程来看,业务转型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源进行转移和再配置来实现对自身业务组合的根本性变革;从结果来看,企业业务转型往往伴随着企业核心业务的内容和本质的变化。因此,核心业务作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对其进行风险控制是企业进行业务转型的关键(Delu,2015)。徐伟青、谢亚锋(2011)认为企业进行业务转型必须把握好合适的尺度,转型领域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达到转型的预期效果。
跨行业转型是企业为了摆脱在原产业中的衰退态势,重新获得竞争优势和持续增长能力的战略选择行为,也是企业业务转型最剧烈的形式之一(Robbins,1993)。现有文献中针对企业跨行业转型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全面。吴利华(2004)从企业核心能力、范围经济、进入退出壁垒等角度探讨了企业跨行业转型的概念,认为跨行业转型可以实现企业核心能力的“跃迁”,其实质是企业经营领域或行业的转移,企业将新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陈抗(2007)认为跨行业转型是企业为了应对环境变化而进行的一种较为全面彻底的变革行为,其目的是期望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能力的整合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重塑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社会地位。
..............................

第二节 经营困境的相关研究
企业行为理论的核心内容即为业绩反馈理论,它将企业的经营状况视为企业选择战略决策的基础(Cyert & March,1963),认为有限理性的决策者会以实际业绩与期望绩效之间的差距为决策依据来对企业后续的战略决策行为作出引导。Wiseman 和Gomez-Mejia(2004)在研究中将企业的经营困境定义为实际绩效和期望绩效之间的差距。经营困境的出现,说明企业的绩效水平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来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企业绩效作为企业内部重要的反馈机制,能对企业战略制定是否正确、企业管理目标是否达成等方面进行衡量,可以激发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内外部的环境变化、提高绩效。目前关于经营困境与企业行为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经营困境与企业风险承担
虽然冒险决策存在使企业业绩进一步恶化的潜在风险,但是对于处于经营困境情境中的决策者来说,其为了扭转业绩衰退的态势,往往有能力也有意愿承担更大的风险,冒险决策也不失为一种合理选择。从行为动机视角来看,经营困境的出现表明企业的产品业务和经营模式存在问题,管理层出于规避损失的心理会积极采取措施寻找解决方案。Greve(2003)、Chen(2008)认为,企业实际业绩低于预先设定的期望水平的境况会提高企业的战略决策者为了扭转经营困境的状态而采取高风险的战略行动的动机和意愿;从适应与竞争视角来看,文巧甜和郭蓉(2017)研究认为,如果企业的实际业绩低于期望目标,那么企业的决策者便会为了获取竞争资源和发展机会而提升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和水平,积极采取措施实施冒险变革以适应企业内外部的环境变化;从压力视角来看,Wehrung(1989)、Goldfarb 等(2010)认为,企业决策者在面临主要领域损失时的风险承担能力更强,将更倾向于采取高风险的行动。此外,业绩下滑所带来的技术压力和经营压力也促使企业有能力承担更多的战略风险(贺小刚等,2015)。
.......................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经营困境
根据业绩反馈理论,组织的决策者会根据企业内部的业绩反馈结果将企业经营的好坏简化为成功和失败两种结果,并以此作为后续战略变革决策的依据,引导后续冒险行为(Gaba & Bhattachrya,2011)。企业绩效作为重要的反馈机制,通过对实际业绩与期望水平之间进行差距比对来衡量企业发展是否成功。本文借鉴 Wiseman 和Gomez-Mejia(1998、2004)的观点,将企业经营困境定义为企业实际绩效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经营困境的出现,说明二者之间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企业的绩效水平还有需要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二、跨行业转型
跨行业转型是企业克服产业衰退,重塑竞争优势,获得持续增长能力的战略选择行为(Pearce.J.A.II K.Robbins,1993)。吴利华(2004)认为上市企业的跨行业转型过程也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升级和跃迁过程,其实质是实现企业经营领域或行业的转移,并将新进入的产业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章星和章德(2006)认为上市企业跨行业转型是从市场竞争激烈且利润低下的传统行业中退出,进入利润率较高、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行业。在上市企业中,跨行业转型通常表现为企业所属行业代码的变更,这类企业发生转型后与原行业的相关性较弱,产业转型往往较为彻底。因此,本文将企业的跨行业转型定义为新旧主营业务的更迭过程,在此过程中如果企业所属的行业代码发生了变化,就认为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跨越了不同的行业,也即发生了跨行业转型行为。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业绩反馈理论
业绩反馈理论认为,业绩反馈是企业组织决策的重要参考模式,决策者会根据企业内部的业绩反馈结果将企业经营的好坏简化为成功和失败两种结果,并将其作为企业战略和市场竞争决策的依据(Gaba & Bhattachrya,2011)。同时,该理论还指出,决策者的风险偏好会随着企业业绩反馈结果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Singh(1986)在研究企业绩效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关系时发现,当企业绩效不佳时,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会相对提高,也会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大的战略举措。此外,也有学者探讨了企业业绩反馈对组织变革的影响。连燕玲等(2014)在研究业绩期望差距与企业战略变革的关系中发现,业绩期望差距越大,企业越有动机去扭转衰退和降低损失,做出战略变革决策的意愿和可能性也越大。总结来看,企业业绩反馈作为企业内部最重要的情境因素之一,是企业在进行战略变革决策的过程中所必须要考虑的。为此,本文主要基于业绩反馈理论来分析企业内部业绩反馈结果对企业跨行业转型决策的影响。
二、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资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决定企业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该理论模型的建立以资源异质性和非流动性为基本假设,认为企业的某项资源必须具有稀缺、有价值、可组织以及难以模仿等特性才能成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来源。资源基础理论主要被用来解释企业多元化现象。该理论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具有黏性的且不易被模仿的资源和能力组合而成的,这些资源和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当这些资源和能力在企业内部出现剩余时,企业就会利用这些冗余资源去拓展新的经营领域,多元化现象由此产生(Wernerfelt,1984;Barney,1986)。此外,资源基础理论可从资产专用性和产业关联两个方面来解释企业转型问题:其中,资产专用性限制了企业将资源转移到新的领域的能力(Montgomery & Wernerfelt,1988),而产业关联则是指企业在实施转型时倾向于选择与自身在研发密集度、广告密集度和资本支出密集度等方面都相似的产业。因此,该理论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29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29
一、样本选择.....................................29
二、数据来源......................................29
第四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37
第一节 样本企业行业特征统计分析....................................37
一、大类行业分布特征.....................................37
二、细分行业分布特征.............................38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2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管理建议...........................52
一、研究结论............................................52
二、管理建议..................................54

第四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第一节 样本企业行业特征统计分析
一、大类行业分布特征
本文首先对样本企业的大类行业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结果见下表 4-1。从中可以看出,制造业在我国上市企业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了样本量总数的63.95%,说明我国的经济重心仍然以制造业为主。此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本文 8525 个研究样本中,有 551 个隶属此行业,占比达 6.46%,继制造业后位居第二位。在 2013-2017 年间,制造业(C)、农林渔业(A)、房地产业(K)、综合业(S)的企业数量略有下降,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D)、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卫生和社会工作(Q)、文化、体育和娱乐业(R)的企业数量略有上升,说明不同行业的行业发展前景和增速存在着差异,行业利润水平的下降或者其他行业的具有吸引力的利润水平都会导致企业的退出和进入,进而出现企业的跨行业转型行为。


表 4-1 样本企业大类行业分布表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管理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 Stata14.0 软件对 2013-2017 年度 1705 家中国 A 股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共计 8525 个观测值)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了经营困境与企业跨行业转型的关系以及连锁董事的关联性特征、结构性特征以及行业性特征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机制。实证检验结果如下表 5-1 所示:



表 5-1 假设检验结果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可概括如下:
1、经营困境与企业跨行业转型决策的关系为显著正相关
该结果表明,当企业面临经营困境情境时,经营困境程度越高,企业做出跨行业转型决策的可能性越大。这是因为,首先,当企业的实际绩效与期望绩效出现差距时,管理者会意识到当前的组织行为模式出现“危机”,继而会启动“问题搜寻”模式来寻求改善绩效的方式,以探索出更多的可以解决问题的战略方案。其次,根据前景理论的内容,管理者在面临收益时是风险厌恶的,但是在未实现组织期望时,管理者会转变为积极的风险追求者,能够采纳创新或高风险的方案。最后,经营困境的出现往往会向市场传达出企业经营不善的信号,继而引发企业股东或相关债权人的质疑。管理者为了重新建立组织的合法性和社会声誉,打消利益相关者的质疑、重树市场信心,也会提高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和水平,通过跨行业转型等方式来实现组织的战略变革。因此,在经营困境程度较高时,管理者更有可能为了改变衰退状态而做出跨行业转型的战略决策。
2、连锁董事网络规模正向调节经营困境与企业跨行业转型之间的关系
该结果表明,若由目标企业董事会中的连锁董事兼任而产生关联的公司数量越多,企业在经营困境状态下做出跨行业转型决策的可能性越大。这是因为,连锁董事网络规模越大,联结的董事个体和公司数量就越多,网络中蕴含的资源、信息、机会等要素的含量就越高,公司获取资源的能力和效率也越强;此外,连锁董事通过联结企业董事会能够为目标企业带来有关外部商业环境和来自其他行业企业的成功案例和运作经验,可以为处于经营困境状态下的企业带来新的战略变革思路,使目标企业在战略决策时能够有新的商业发展模式和思路作为参考,降低了企业在战略决策过程中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也降低了其在经营战略方向上失误的风险和可能性,进而使得目标企业为了改变衰退状态而通过跨行业转型进入新行业的可能性增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