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动员培养模式变迁下河南省乒乓球传统小学发展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181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体育论文,笔者认为“体教融合”模式下,多重政策有力推动,要求促进全体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双向发展,同时强调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回归,更加优质平等的教育资源进入到各个学校,河南省乒乓球传统小学迎来了发展的全新机遇,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1绪论
1.1研究背景
自河南省首所乒乓球传统项目小学(以下简称乒乓球传统小学)成立以来,河南省乒乓球传统小学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体教分离”的培养模式到“体教结合”,再到2020年4月的深化“体教融合”,要将青少年的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进行协同发展,由发展竞技体育人才转变为全体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经历了从体育系统单独培养到“体教结合”共同培养,到最后要想实现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体教融合”才是唯一的出路。
从调查研究来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存在长期性,复杂性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拥有战略性,重点性和全局性的规划。在21世纪初所提出的“体教结合”是为了让学校培养出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而现在我们所提出的“体教融合”有了更深的一层目标,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在青少年拥有健康体质的基础上,选拔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与此同时,学校体育的价值也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同年龄阶段的学校体育有着不同的目标,近几年我国对学校体育建设做出了政策调整,学生必须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正是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意义所在。
由于我国拥有高质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梯队,才使得乒乓球这项运动一直在国际舞台上长盛不衰,但是我们回顾过去的几十年里,在所有乒乓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中,乒乓球传统学校发展缓慢甚至停滞。新时期国家又提出了体教融合新政策,这无疑是为乒乓球高质量竞技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契机,为借助乒乓球这项运动促进全体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带来了机会。
.......................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针对乒乓球传统学校在不同运动员培养模式下的发展现状、具体问题、解决路径等方面,具体调查“体教分离”、“体教结合”、“体教融合”模式下河南省乒乓球传统小学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发展的内在问题症结,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对策路径,旨在加快落实“体教融合”模式下乒乓球传统项目小学的发展新政策,提高乒乓球项目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推进河南省乒乓球项目可持续发展。
1.2.2研究意义
本文以三种培养模式变迁下,河南省乒乓球传统小学的发展为主体框架,深入调查河南省乒乓球传统小学在“体教分离”、“体教结合”、“体教融合”三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在各个时期发展问题,总结发展经验,为新时代“体教融合”模式下河南省乒乓球传统小学提出发展对策提供理论参考。


体育论文参考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综述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期刊、报纸、年鉴、专著等文献资料进行查阅、收集,整理网球训练研究的前沿成果,并通过中国体育信息网、中国知网、论文库、体育期刊以及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等平台,全面搜集、整合以“我国运动员培养模式”“河南省乒乓球后备人才”“乒乓球传统小学发展”等关键词为主题的文献资料及政策文本,为我国运动员培养模式变迁下河南省乒乓球传统小学发展论文的撰写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拟定出关于河南省乒乓球传统小学发展现状的原始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出“我国运动员培养模式变迁下河南省乒乓球传统小学发展研究”的问卷调查表。以2021年7月在河南省济源市举办的“河南省传统项目学校暨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小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为契机,通过与赛事工作人员的协商,向参加乒乓球传统小学比赛的教练员,领队,运动员以及一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两轮的问卷调查(具体问卷调查学校及教练员、领队信息如表2-1所示),以第二次的问卷调查筛选结果为最终结果。


体育论文怎么写

........................
2.2“体教结合”模式下河南省乒乓球传统小学发展状况
1952年推行的“体教分离”政策以来,我国在竞技体育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乒羽小球类的隔网对抗项目取得了领先于世界的运动成绩,著名的“乒乓外交”更是为中国打开了新的世界大门,为中国的竞技体育以新的姿态重返奥运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0年北京亚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我们看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不停地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2008年奥运会作为东道主的我们,更是以一个体育大国的身份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最优异的运动成绩,“体教分离”和“举国体制”实现了我国竞技体育的飞跃,为走向体育强国增添信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体教分离”所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逐渐开始不符合这个社会对于人的培养和发展要求,产生的分歧加速了人们对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重新思考。①长期参与训练的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相差甚远,退役之后的运动员又该如何安置?②义务教育阶段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学校体育的普及和提高在此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专业运动员和广大青少年仍旧是两个不相融合的群体。③广大学生家长都认为职业运动员的发展道路艰难,不愿意让孩子冒险,放弃文化课的学习,导致埋没了很多优秀体育人才,造成体育人才断层,体育人才匮乏,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队伍逐年大幅减缩。
................................
3研究结果与分析............................12
3.1建国初期“体教分离”模式下河南省乒乓球传统小学发展状况......................12
3.1.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河南省乒乓球传统小学数量达不到要求................12
3.1.2河南省乒乓球传统小学训练水平达不到要求................................12
4结论与建议...........................41
4.1结论.........................41
4.2建议.................................41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建国初期“体教分离”模式下河南省乒乓球传统小学发展状况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最早参加奥运会和远东运动会的基本都是来自学校的一些运动员,这就说明我国早期的竞技体育和青少年训练还是处于体育存在于教育之中。但是,根据国情,我国青少年的竞技体育水平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发展滞后。
解放初期的新中国,被西方国家封锁和孤立,第一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表示,要通过体育人的不懈努力,获得优异的体育成绩,让西方人彻底摘掉对我们是“东亚病夫”的这顶帽子,然而当时我国的竞技体育可以说是一塌糊涂,根本无法满足新中国对外交往的需要,于是,就有了1952年的“荣马两报告”:①要想打破现在中国竞技体育落后的局面,就需要向苏联以及东欧国家学习。②在中央设立体育运动委员会。③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选拔,选拔出来的优秀运动员迅速集中到国家队进行封闭训练,同时各省按照同样的方法组建体校。④举办高水平国家体育赛事。这就是最初的“体教分离”政策。
3.1.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河南省乒乓球传统小学数量达不到要求
在“体教分离”培养模式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经济基础比较好的省市根据国家体委要求,迅速成立了一大批乒乓球传统小学,同时成立乒乓球传统中学,打通学生持续发展乒乓球运动的路径,这在当时也是业余训练的一种重要形成,并取得了显著的竞技成绩。而相较于河南,河南地处中原,农业大省,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缓慢,在这种体育人才稀缺的情况下,仅仅成立了几所乒乓球传统学校,在1986和1987年度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评选中,河南省每年都仅有一所乒乓球传统小学入选,安阳县白壁集小学和河南省信阳市第十三小学[1][2]。河南省乒乓球传统小学无法快速发展,国家所预期的数量要求则主要是靠北京,上海等城市来完成,河南仅有的乒乓球传统小学根本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也达不到“普及与提高”的程度。
................................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体教分离”模式下,河南省经济文化落后,导致乒乓球传统小学数量,训练水平,内部管理,省级支持达不到国家要求,学校乒乓球运动员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学业负担过重;竞赛系统不完善,比赛成绩差,训练积极性降低;无对口中学,后续发展得不到保证等障碍。
(2)“体教结合”模式下,河南省乒乓球传统小学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①学校和政府高度重视,规范了传校的资格审批和命名,层层把关,筛选,监督和调查。②学校广泛普及乒乓球项目活动,积极开展乒乓球特色项目训练与竞赛。③物质保障力度的同时,完善了奖惩制度,激发学校体育教师的热情。④进一步加强了科学管理,建立健全传校的评估机制。⑤发挥了传校的社会化功能,满足体育的社会化需求。⑥加强了专项教师的师资培训,努力创建乒乓球高水平师资队伍。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①乒乓球传统小学数量偏少,分布不均。②“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贯彻不力。③忽视奥林匹克精神教育。④“应试”教育观念难以转变,学训矛盾严重。⑤缺乏高水平专项教师,教师的运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储备不够。⑥竞赛形式单一。⑦学校风险保障体系缺位等问题。
(3)“体教融合”模式下,多重政策有力推动,要求促进全体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双向发展,同时强调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回归,更加优质平等的教育资源进入到各个学校,河南省乒乓球传统小学迎来了发展的全新机遇,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为国家不断输送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乒乓球后备人才,同时,用乒乓球这项运动促进全省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使“体教融合”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