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体育硕士论文,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38种专业学位中的一种, 2005年成立并开始招生;共有4个培养领域,分别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全国除香港、澳门和台湾外,共有63所院校开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目前有全日制攻读、在职攻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2种形式。(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体育硕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优秀体育硕士专业论文范文篇一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各省、地、市体育运动学校肩负着为各训练中心输送高水平后备体育人才的重任。作为必学文化课之一的数学课是最令体育生和体校数学教师头疼的课程,体育生不仅数学基础薄弱,而且数学学习积极性较差。由此可见,如何提高体育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每一位体校数学教师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2012 年 8 月 7 日出版的《北京日报》题名《国青赛明年起全面加试文化课》的文章中清晰透露:自 2013 年起,国家体育总局计划内的全国青少年比赛将全面加试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文化课考试排名垫底的十人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管理中心羽毛球一部副部长陈跃说,2012 年已经在羽毛球、田径、举重等项目的青少年比赛中,开展加试文化课试点。他表示,此举考查运动员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引导各单位培养运动员全面发展。基于上述现状,通过三年教育硕士数学教育的系统理论学习及近十几年教学实践经验,坚定了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上改变体育生数学学习的状况,提高他们的数学积极性。并希望通过本论文对自己以后的数学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从而达到真正提高体育生数学的学习质量。为各省队乃至国家队输送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人才尽一份微薄之力。
……..
1.2 研究的现状
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认真与勤奋、主动与顽强的能动的心理状态。所谓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基于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而产生的认真的态度、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毅力和主动进取精神。因此,学生在学习中才会表现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通常体现在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态、情绪倾向和毅力等方面。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心理状态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社会和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由于好奇心、求知欲的驱使和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学习需要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产生认真与勤奋、主动与顽强的能动的心理状态。18 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认为,青少年在学习文化知识的问题上,应该将培养兴趣和提高能力放在首位,并注意通过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当然,不论是培养兴趣还是提高能力,前提是都要有积极性做铺垫。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 427 年-公元前 347 年)曾说:“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数学学习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自然就不会主动去学习。即使老师要求认真听课,也只是摆出样子,敷衍了事,不能做到真正学会记牢。这也充分指出了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性。[2]我国古代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也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经过他们的提炼、概括和总结,在学习过程、影响学习的心理条件、学习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品德学习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这些理论观点不仅对我国历代教育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对我国现代教育仍然有深刻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
2 影响体育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要素分析
2.1 影响体育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内因分析
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积极性高,就能发挥其 80%-90%的才能;反之,他的才能只能发挥 20%-30%。也正如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所说:“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把障碍物炸得干干净净。”[10]大部分体育生之所以热衷于他们各自的专项训练,不仅仅是教练的权威性所在,更主要的是他们对自己的专项训练产生着浓厚的兴趣。相反,调查问卷显示 90%以上体育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他们绝大部分属于普通中学的数学学困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内容逐渐增加,难度也逐步增大,日渐加速的变化使这些原本基础就薄弱的体育生,感到对数学学习很不适应。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体育生不是迎难而上,而是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有学好数学的希望了。因此,他们不仅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反而选择了回避的态度和做法。久而久之,数学成绩越来越差,逐渐产生放弃数学学习的念头,彻底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要想改变这种局面,使体育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向上迈进一个台阶,首要任务是让他们重新对这门课感兴趣,才能提高积极性,才会有持久的动力。
………
2.2 影响体育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外因分析
体育生目前数学学习状况的形成原因不是一朝一夕的,这是在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多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它除了受内部因素影响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外部因素。当今,我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上各种思潮、舆论、媒体、网络等等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尤其是体育生经常外出打比赛,接触社会的机会也相对较多,因此,受到外界的影响也比较大。其中一些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却受到了他们的推崇,如“拜金主义”、“生活攀比”、“一切向钱看”等思想观念在头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使他们无法全心投入甚至无心顾及自己的学习。近年来校园里悄然出现了许多这样的现象: 很多学生都用上了 iphone 手机,课堂上也出现了 ipad 平板电脑,不可否认目前许多家庭经济条件较以前有了明显好转,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了,家长给孩子换个手机,买个电脑也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从学生角度来讲,本身自己就是纯消费者,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衣食住行、学费全要家长来负担。如果纯粹为了满足虚荣心,盲目的追赶潮流,赶时髦,编造谎言向家长要钱买这些名牌产品,的确不是一个合格中学生的举动。这种现象久而久之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如不加以正确引导,还有可能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越深,学校教师的教育就显得越重要,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生活,通过对他们的无私关爱,潜移默化的让他们在学习上树立信心,摆脱头脑中那些错误的观念和思想。让学生彻底明白只有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将来才能立身、立业,才能有所成就。[14]
……….
3 提高体育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教学策略........ 12
3.1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机 .....12
3.2 灵活运用引导机智,确保课堂教学活泼有序 .......17
3.3 恰当运用幽默语言,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18
3.4 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20
3.5 正确引导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2
3.6 合理处理教材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信“我能行” ....25
4 提高体育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教学实践及结果分析..... 27
4.1 个案实施效果及分析 ......27
4.2 群体实施效果及分析 ......28
4 提高体育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教学实践及结果分析
4.1 个案实施效果及分析
邢亮亮(化名),男,高一乙班学生,武术队。该生平时总是迟到早退,一学期旷课 20 多节,上数学课时不认真听讲,除了玩手机就是睡觉。平时从来不做作业,进入省体校后第一学期期末数学成绩只考了 15 分。武术专项成绩比较优异,日常生活中只害怕教练一个人,对老师不尊敬,和其它队的同学也不友好,总感觉自以为是。邢亮亮(化名)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父母经商,三个兄弟姐妹中他是最小,两个姐姐都已参加工作。父母都将全部希望寄托到他身上,但由于经商常年在外,对他的学习一直疏于关心和指导。因此,在初中文化课成绩就日渐下降,对数学学习更是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对学习变得没有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通过分析他的数学成绩以及他的学习情况,为他量身制定学习计划,改进学习方法。由于他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上课时只要求他先听懂、弄明白老师讲的一部分简单基础的知识就可以,至于深入拓宽的那部分知识可以放弃,从基础知识开始一点一滴的积累。课下做作业时,应先将课上老师讲的知识点在脑海中回放一遍,做到自己真正明白之后再下手做题,以便更加巩固所学知识。从而逐步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由于体育专项成绩优秀,多次武术散打比赛都获得冠军,平时表现总是趾高气扬,和其他队员的关系不融洽,对于老师的要求也是置之不理。多次利用晚自习时间和他交谈,谈学习、谈训练、谈将来升学就业问题,然后引出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和同学友好相处,如何尊敬师长等等。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不能总拿别人的短处和自己的长处比较,这样就永远都不会进步。
………
结 论
1、通过对体育生实施本论文中的教学策略,发现他们对数学学习积极性发生了明显改观,数学成绩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大部分学生由原来“逼迫学”变为“自觉学”,“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且还可以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体育专项训练中,这说明他们对数学学习有着一定的热情,对于积极性的提高还存在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教师能够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观念,对体校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足够的耐心和真正的爱心,做到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教师的真诚,从而整体改变体育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局面。
2、体校自成立以来就存在着“学训矛盾”的客观事实,要彻底改变体育生数学学习现状,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这不仅需要立足于教育和体育事业的教师、教练们长期共同努力、共同协作,还要依靠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级体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来完成这项任务。
3、该教学实践由于条件所限,实施时间较短,范围相对也比较狭小,仅河北省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加之本人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学经验尚浅。因此,存在的问题和考虑不周的地方在所难免,敬请广大一线教师和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
参考文献(略)
优秀体育硕士专业论文范文篇二
1前言
1.1选题依据
上世纪八十年代幵始,我国已经开始对中小学的体育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党与国家领导人都较为重视,对于学校的教育开始加大改革的力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并且逐渐转变应试体制,朝着素质教育改变,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慢慢的向素质教育接轨,学校体育体系的结构也在逐渐改变。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教育方针所规定的,以全体学生为教学对象,提高教育群体的素质,有效的促进社会长远发展,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素质的均衡发展。作为基本特征,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板块是体育教育,如何应对体育教育是一个难点,应当开展全面而深入的研究⑴。体育素养反映了学生的个人素质,也#响着学生未来的走向,基于此,现代体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就在于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这不仅促进学生体育知识、身体素质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还在教育教学中推动学生树立信念,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建立了良好的社交平台,鼓励了学生,使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发展。“体育”作为一门课程,它不仅担负着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提高小学生的体育素养。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小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体育把身体练习作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的身心,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能力、和习惯为目的,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文化教育活动。它有着鲜明的教育性,以人为本,以育体为己任,使学生全面发展。然而,现如今有许多人对体育教育缺乏应有的认识,把“育体”理解得很肤浅,认为“育体”就是“培养身体”或“增强体质”,这就把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混淆了 [2]。其实,"育体”不单纯是对学生身体锻炼的考察,督促学生进行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更要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知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使学生发现体育素养的提高才是未来个人发展的核心。
增强学生体质,培育学生健康的体魄,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第一要素,虽然完成的不是很理想,但是,自1952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 、民体质”的方针以后,这一目标还是在学校体育中确立了自己应有的地位,而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一直都没有得到相关的重视。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体育的思想在人群中普及,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学校体育的长远发展的效益,也就是说,学校体育不仅要抓住学生在校期间的有利时机,为发展学生身体服务。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保证学生的终身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而服务,这些都与提高学生自身的体育素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应当意识到小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是重中之重。北京奥运会后,胡锦涛主席作出重要指示,要把中国由竞技体育强国转变为体育大国,这就要在大力发展体育人口数量的基础上,提高体育人口的质量,那么,如何提高体育人口的质量?就是要大力发展体育人口的基本体育素养。少年儿童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水平不仅影响着其个人的发展和家庭幸福,也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因此,少年儿童群体体育素养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也关系着我国人才的基本素质,可谓意义重大。只有全面落实少年儿童体育素养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大众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体育强国向体育大国发展[4]。体育素养也就是体育文化素养,人们在长期体育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基本知识以及参与体育运动而形成的各种体育知识、意识、能力、道德和行为的综合表现: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这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该词的出现频率有所增高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词汇,因为它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得到了大家广泛的支持和认同。
………
2文献综述
2. 1相关概念的界定
素养就是素质和修养。素质中“素”是原本的意思是本质的东西;而“质”是品质、质量的意思;素质就是指事物原有的性质。修养中的“修”是学习、探索、研究的意思;而“养”是培养、培育、教养的意思;修养就是知识、理论、思想的能力和水平。是在原有的素质的基础上再加修养,主要包括人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天生条件等诸多因素。而领导者的素养是指在个人原有的生理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学习与修炼而形成的素质和修养,由此可见素养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体育素养:对于素质与素养,《辞海》、《汉语大词典》中都有一定的解释:素养包含修养、涵养的意思,且素养也可以指素质[8]。现如今我国大力推进均衡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前体育教育在中小学中的重点任务与目标是既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又要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各种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形成自觉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意识,通过自觉参加体育运动,全面发展自身的各项体育技能与能力,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体育个性,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体育素养”这一概念是本文研究中所提出的,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与研究,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文章对于素质教育的阐述为:体育素养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锻炼以及学习可以获得。一般来说掌握技能、锻炼素质、理解知识、培养品格等方面都是重要的因素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2. 2体育素养的要素
体育素养是个人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所有体育行为、品质及个性的综合素质。体育素养的基本内容包括:体育常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术、体育品行、体育特征六个方面。体育常识: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其教材应该尽可能生动、丰富、全面,对于学生的知识需求要尽可能加以满足,促使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有重新的认识,并从中体会到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养成坚朝不拔的意志力,对体育的理解更进一步。从而全面的理解体育,真正的从体育锻炼中获得健身强体、身心养护、卫生保健等多元化的知识体系。总之,教师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讲解后,学生能够理解运用,在具体实践环节中,对于遇到的问题能利用所学加以解决,充分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体育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打下基础,同时,体育意识也是由体育知识作为理论支撑的。体育意识:广义的体育意识是指人们从事(参与)体育实践的产物,使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内容、体育实践、形式、方法、手段以及各种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动的总和。狭义的体育意识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觉认识体育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所产生的能力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大家对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和对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对体育活动情感的体验和对体育活动价值的判断是影响体育参与意识的两个重要因素。体育意识在体育素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影响着人们的体育行为的发展,体育基础知识是体育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依据,体育实践活动和体育意识有着重要的联系。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15
3.1研究对象........... 15
3.2研究的方法........... 15
4结果与分析...........17
4.1小学生体育行为素养调查结果与分析........... 17
4.2小学生体育技术与知识素养调查结果与分析........... 20
4.3小学生体育意识素养调查结果与分析........... 23
4.4调查结果综合分析........... 25
5对策...........28
5.1提高学生自身体育素养........... 28
5.2提升教师自身业务素养 ...........28
5.3加强学校对体育课的管理........... 30
5.4营造家庭及社会体育氛围........... 31
5.5改善体育素养培养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32
5对策
5.1提高学生自身体育素养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身心发展还不是很健全。所以,针对于现在我国小学生的发展现状,他们对于体育的概念还是模糊不清,我们必须注重学生体育行为和体育技能的培养,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初步形成。学校应当对体育运动的开展加大力度,保证执行力,督促学生自觉的参与体育运动,接触不同的运动项目,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运动所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有助于学生体育行为、技能的合理发展,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使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同时学生要自觉进行学习,认识到体育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努力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采用形式多样化的课堂评价。现今,在上完一堂体育课之后,对于本节课进行多样化的评估或评价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本次课堂内容的认识以及形成正确体育意识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对每个细节的印象,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多注意对学生的鼓励,让学生对下次课充满信心,勇于接受新的挑战。除此之外,体育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应当启发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新的问题,在以后的课中加以解决。这样,就会吸引学生上体育课的欲望,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
………
结论
(1)小学生体育技能要以全面掌握基础技能为主要培养目标。更多地发展利用各种简单的器材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发展小学生的协调、灵敏、柔韧、速度、耐力等基本素质,不可偏废。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要点面具到。
(2)小学生进行兴趣特长课程学习值得尝试,但不可过早专项化。
(3)小学生体育意识弱,跟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学校家庭的体育氛围有极大的关系。希望学校、家庭、社会都来关注。
(4)小学生的体育行为素养中的运动参与次数、持续时间还有不小提升的空间。
(5)小学生的体育服务意识不强,需要从小培养。
............
参考文献(略)
优秀体育硕士专业论文范文篇三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师资为本。本研究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科学、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新形势下教育改革为背景,调查山东省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倦怠的状况,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体育工作者能否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青少年,关键在于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的工作变得日益复杂,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全球新一轮教育改革向纵深处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教师角色的转变,教育变革的频繁化,教师职业价值认识变化使得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已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教师专业发展虽然经历过了从理论探讨到实践研究的漫长发展过程,并正从感性逐步走向成熟,其发展之路依然漫长,因为发展永远是持续的、永恒的。教师作为一种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专门性质也有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社会、家长、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逐年提升,这使得教师群体中出现越来越多的职业倦怠者。“职业倦怠”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视为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普遍发生于各种助人的职业当中。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行业,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造成了体育教师职业热情下降,不能很好的调适工作中的压力与焦虑。进而造成了对工作的消极应付,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中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产生工作中无能为力的挫折感及自卑感。中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面对的学生群体年龄较小,更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乃至生活中投入更多地关注和精力,职业倦怠对中小学教师的影响更应该值得关注。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下教育改革中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基础体育教育的质量,但是目前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并不高。虽然大都是通过“师范”渠道培养出的正规军,但是随着教师教育的日益复杂,并不能很好地完全满足现阶段的教育发展形式;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作为一种隐形的伤害,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目前国内出现诸多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但多数研究仅仅局限于对专业发展本身的理论探讨,缺乏相应的现实意义及实用价值。本研究选取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作为切入角度,对职业倦怠和专业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职业倦怠进行实证研究,探讨目前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整体状况及影响因素,提出预防职业倦怠的相应对策,减少职业倦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同时为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相应的实证研究依据。填补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角度下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空白,因此本研究选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研究内容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
2 文献综述
2.1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概述
我国学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并就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林崇德、申继亮等研究者在借鉴了国外认知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心理学的研究视角进行实验设计探讨了教师知识、教育观念、教师监控能力等教师内在心理结构及过程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教师素质结构的相关理论,这一研究成果提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学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良好开端。在心理学视角研究的基础上,叶澜提出了在教育学以及伦理学视角下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构想,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构建教师专业化理论框架研究的可能,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进行专业成长或教师个体内部专业结构不断进行更新、演化以及自我丰富的过程。在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宋广文和魏淑华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个体的人生价值和人格价值在发展过程中的实现。研究指出,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主体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组成教师专业结构的各项因素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发展意识三方面之间应该是有机统一的,三者的共同发展才能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平衡。从目前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看来,教师专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阐释。基于个体视角研究的理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通过系统的努力来改变专业实践以及信念,加深对学校以及学生的理解,强调从教师个人成长的角度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基于群体视角的研究者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整个群体不断专业化的过程,强调的是教师整个职业群体的专业化。随着对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不断探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无论是从个人视角还是群体视角进行研究,其主要目是能够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成长和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进而促进专业学习达到专业成熟的专家型教师的境界。教师专业发展在个体层面上表现为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学习,完善职业生涯中的知识、专业技能的体系,获得情感和心理上的成熟成长,在群体层面上就表现为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与学校以及社会的互动,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进行专业的成长,这其中又蕴含有宏观层面的政治和道德因素。
………
2.2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概述
学术界对于职业倦怠的研究最早开始于 1974 年。美国学者 Freudenberger首先提出了职业倦怠的概念(burnout)。职业倦怠这一概念被用来描述工作在助人行业的人们由于工作强度过高,工作压力过大而造成的一种心理上的疲惫状态。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不同助人行业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其中,对教师这一行业职业倦怠状况的研究尤其引人注意。欧美国家研究者对职业倦怠以及教师职业倦怠进了较早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研究者更多地关注影响职业倦怠产生的因素,研究侧重于探讨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于个体试图努力达到来自个体或社会的期望,但由于期望过高以及自身能力所限无法达到目标,由此产生了对自我的否定以及身心疲惫的状态。Freudenberger 认为,产生职业倦怠最主要的外部原因是工作强度过高造成了对个人需求的忽视。Schnob认为教师在工作中产生的压力以及教师本身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是职业倦怠产生的内部原因,教师工作压力过大造成其无法很好地胜任职业角色,而这一胜任不能又将会成为工作压力的来源。Cherniss认为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工作提供的所得与工作人员的付出不一致,工作者无法维持心理平衡,进而产生被消耗的倦怠感。耶鲁大学的Sarason从社会历史的研究角度出发,提出职业倦怠的产生不仅受到来自个体以及工作环境的影响,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业倦怠的产生,职业倦怠不仅表现为个体方面的特征,同时也是社会整体现状在个人心理状态上的体现,职业倦怠是社会对个体心理的投射。
………..
3 研究设计 ........... 19
3.1 研究对象............. 19
3.2 研究工具............. 20
3.3 研究方法............. 21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23
4.1 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23
4.2 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 25
4.3 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 32
5 讨论............. 39
5.1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及表现 .......... 39
5.2 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对专业发展的影响 ....... 43
6 建议及策略
6.1 正确认识职业倦怠问题
作为体育教师本身,如果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征兆时,应勇于面对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现象,反思倦怠的来源,主动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主动适应社会意识,增强心里能了学会放松,自己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克服倦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更好的发展。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意识应对来自社会的偏见。部分教师在面临社会偏见带来的压力时,一味地将希望寄托于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学校领导的重视等,更多地将责任归咎于社会环境,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所能带来的改变。切实调整好心态,增强自身心理弹性,提高心理免疫水平,从自身出发,改变自身内部小环境,适应社会大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认识到,教师与学生是发展的共同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课业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发展的。教师并不是在一味地牺牲自己换取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是在于学生的互动中不断实现自己。教师的发展寓于学生的发展之中,学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个人成长。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过程蕴含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
结论
1、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呈现良好态势;体育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男女教师比例较为合理。
2、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呈现一般水平,职业倦怠程度尚不严重。
3、在对职业倦怠三个维度水平进行研究后发现,不同性别教师在情绪衰竭以及低成就感方面呈现差异,女性教师较男性教师更易感受到职业倦怠。
4、不同年龄教师在职业倦怠水平上呈现较大差异。情绪衰竭方面 31-40 岁年龄阶段的教师更容易感受到职业倦怠的影响;在去个性化方面,51 岁以上的教师更容易感受到职业倦怠的影响;在低成就感方面,20-30 岁年龄阶段的教师更容易感受到较低的成就感进而产生职业倦怠。
5、不同职称的教师在职业倦怠水平上呈现一定的差异。在情绪衰竭方面,初级职称的教师更多地感受到职业倦怠的困扰。
6、不同课时量的教师在职业倦怠水平上差异显著,在情绪衰竭方面,每周课时在 10-12 节的教师感受到更多职业倦怠;在去个性化方面,每周课时在 10-12 节的教师感受到更多的职业倦怠,课时量在 10-12 节的教师需要更多的关注。
7、目前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途径与过程认识较为模糊,尚未形成明确的发展路线。访谈结果显示,多数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状况评价较低,认为在专业发张方面无论是形式还是程度都比较欠缺。
8、职业倦怠是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之一,职业倦怠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需要更多地关注。
............
参考文献(略)
优秀体育硕士专业论文范文篇四
1.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
从 2007 年实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来,地方政府与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体育与健康。2007 年 5 月,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②。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革(即“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形式下,强调更加重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需要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及角色的转变,特别是要树立“终身体育 ”和“健康第一课”的思想。随后,在 2010 年发布《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为了满足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内容是对全体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共同要求”。就其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活动而言,在现在的体育教学活动当中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运用体育游戏的人的数量和体育游戏被运用的时间也在不断增长,体育游戏的运用范围也在从儿童不断扩大,体育游戏受重视的程度也在增长。体育游戏作为游戏的一个分支,是体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存在的一部分,体育游戏具有传授体育知识、锻炼身体、学习教育、体育娱乐等特性,能够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十分适合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需要。以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既是游戏的组成部分,又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
1.2 选题的意义
自 2010 年新课改在全国实施以来,中共中央对新课改的开展全面重视,各地也非常投入这次改革,在很多地方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尤其是大部分中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新课改课程标准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随着升学和就业压力的逐年加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又“卷土重来”,试着在体育课上以体育游戏教学的方式来锻炼学生们的身体,结合目前中学生心理、生理健康特点,进行体育游戏教学有其重要的意义。在中学阶段,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这个特殊发展过程的时期,是学习阶段的关键期,生理发育迅速,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期,随着升学压力的紧张加剧,课业负担的加重,当代中学生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学校体育的发展不无关系。由于应试教育的升学因素学校体育发展滞后导致了一定程度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没有得到同步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达不到正常良好的心理状态,发现学习动力不足,精神上萎靡不振,压力无形中越来越大,进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厌学情绪,考试焦虑,甚至出现了与教师关系,同学关系,父母关系的格格不入等一系列问题。青少年学生对于体育游戏是十分喜爱的,体育活动是一种学与练、动与静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是身体与思维相结合的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游戏,能激发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对于中学阶段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可尝试将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的游戏教学过程中,建立体育心理健康教学的科学体系,改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常识。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贵州省息烽县 5 所中学(息烽一中、息烽二中、底寨中学、乌江复旦学校初中部和高中部、石硐中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利用数字图书馆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资源,查找并认真研读国内外有关中学体育游戏教学的相关文献及其相关文章,吸取前人宝贵经验,开阔思路,归纳总结出对本研究有用的相关文章,丰富研究资料,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奠定理论基础。
2.2.2.访谈法
就在中学开展体育游戏教学所具备的条件、欠缺的条件,及其教学现状等问题通过访谈法向贵阳市息烽县中学的学校管理人员、体育老师及学生进行咨询和交流,对中学的体育游戏教学现存的问题、价值和作用及其进一步完善发展等有初步了解,结合文献资料,设计出问卷。然后把初步设计出的访谈问卷给相关领域的专家评审并确定最终访谈问卷。
2.2.3.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阅有关的文献与专著,结合访谈的内容,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遵循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有关贵州省息烽县中学体育游戏课开展状况的调查问卷,并咨询了 8 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反复修改后,最后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形成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所列的各种问题基本能反映要调查的内容。问卷以贵州省息烽县中学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调查,客观有效的反映出体育游戏在贵州息烽县中学开展的状况和应该采取的对策,力求调查的结果更加全面和准确。其中,抽查了息烽县的 5 所中学,主要包括息烽一中、息烽二中、底寨中学、乌江复旦学校初、高中部和石硐中学。样本的抽样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
3.研究结果与分析 ...........13
3.1 息烽县中学对体育游戏运用的现状分析 .....13
3.2 影响息烽县中学体育游戏开展的因素 .........23
3.3 对息烽县中学体育游戏开展的对策.....26
3.4.. 利用息烽县的自然资源,运用体育游戏丰富课余生活 ...........29
4 结论........30
5 建议........31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息烽县中学对体育游戏运用的现状分析
被调查的息烽县中学体育教师一共 29 名,30 岁以下年龄段的有 7 人,占总数的 24%,31-45 岁的体育老师一共有 21 人,占总数的73%,46-55 岁的体育教师为 1 人,占总数的 3%,而 56 岁以上的体育教师则为0。这种情况反映了息烽县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偏老龄化,缺乏年轻教师,可能会导致教学的观念趋于陈旧,缺少活力,不能很快的更新教学观念,让体育游戏课无法很好的发展。在所调查的中学体育教师 29 人中,中专和其他学历的均为 0,大专学历人数为 8 人,占总数的 28%,本科及以上学历共 21 人,占总数的 72%,比例较高,这说明息烽县中学的体育教师学历较高,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息烽县是贵州省省会城市的一个县份,离贵阳不远,生活条件较好,能吸引高学历的教师来任教,同时也能留住学校水平高的教师。学历是体育教师知识层面体现的手段之一,渊博的知识能让体育教师的思维清晰,视野开阔,也是创编体育游戏的重要条件。对息烽县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年限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年限在五年及以下占 28%,工作 6-15 年的体育教师占 62%,教龄在 16-25岁占 7%,26-35 年占 3%,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息烽县体育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教龄高于 5 年,有较多的教学经验,师资队伍结构稳定。
…………
结论
(1)学校能认识到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对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充足的提供体育游戏开展所需的设施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游戏的开展。
(2)息烽县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和专业水平有一定稳定性和高度性,能及时更新教学知识,丰富教学手段,能把体育游戏灵活的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提升学生对体育游戏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达到新课改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思想。
(3)息烽县中学多数学校课余时间较少开展体育游戏,对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学生来说,无法满足对体育游戏的需求,对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了一定影响。
(4)由于场地、器材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的选择都比较偏重田径类和球类,对抗性,体操类等对场地设施要求较高的体育游戏的运用选择较少,体育游戏内容形式上比较单一。
(5)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于体育的基础知识,体育游戏的技巧技能和体育卫生知识的讲解较少,使得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无法满足需求。同时没有达到新课改中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目标要求。
(6)体育教师不能灵活因地制宜,根据息烽县的人文、自然等条件,对体育游戏的新颖度、趣味性进行创新,体育游戏缺乏创新性,不能达到运用体育游戏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
参考文献(略)
优秀体育硕士专业论文范文篇五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自 20 世纪 70 年代合作学习于美国兴起,至 80 年代得到实质性进展。合作学习由于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自信心、自尊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品质和与人交往的合作能力及技巧。一直以来被称为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成果最多的教学模式之一。合作学习被许多国家广泛的引用到教学中,进而得到了教育专家的高度关注。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合作学习才开始被我国引入并研究,因此起步比较晚,有关的理论及实践研究都不够深入,推广和应用都比较受限。2001 年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迎来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行,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改变原来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单一的传授知识,学生机械的记忆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个性被压抑,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新课程主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是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在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与新课程提倡的其它模式相比更易操作,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合作教学以群体动力理论、社会凝聚理论、动机理论、发展理论等多种理论为依据,在教学互动、师生关系、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情境、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独特、鲜明的理念,并设计出了大量的合作学习方法,成为近期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影响最大以及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被誉为是“近十几年来最主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所以合作学习对新课程实施与推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合作学习已经被积极的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沉闷的课堂氛围,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讨论,为完成学习任务互帮互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气盎然。在看到教学中这些可喜的变化,对合作学习实质性的运用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更多的是“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如教学目标不明,课堂秩序控制不好,教学效率不高,对教学评价运用的不合理。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丰富健美操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兴趣,一定程度奠定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通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交往技能、责任感及团队意识,有利于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学生学会知识技能,也要注重对学生社会交往技能的培养,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新挑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合作学习将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主张把课堂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学习与交流,加强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在动机,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改善健美操课堂气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理念。
…………..
2 理论背景与研究现状
2.1 概念界定
在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我国体育教学全面展开,但只是一些以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为基础,直至 80 年代末期,出现了与体育教学思想和手段相结合的体育教学过程结构的研究,这也就是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开端。体育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体育教学模式的要素组成分别是,教学指导思想体现了教学模式的理论性,是教学模式指挥和协调作用的神经系统;教学过成结构,支撑体育教学模式的骨架,贯穿着整个模式的始终;教学方法体系是填充在教学方法体系中的肌肉,两者相互依从。学者们对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界定主要有:乔伊斯和威尔认为: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揭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德山提出: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与实施方法①。《体育科学词典》给教学模式下的定义为:按照一定的体育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设计,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理论或教学活动模型。它包括教学理论或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操作程序和师生组合 5 大因素②。毛振明把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③综上所述本文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引用《体育教学词典》中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定义。
………
2.2 合作学习理论
查阅合作学习的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合作学习在各国的实践差异比较大,并且代表人物较多,不同的合作学习类型所强调的理论基础侧重点不同,形成了各自比较鲜明的特色,以下是合作学习理论的几种观点:合作学习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社会互赖理论。在 20 世纪初,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创始人考夫卡提出,群体是成员之间互赖的动力整体,并且各成员之间的互赖是有差异的。后来理论不断的发展,最终约翰逊将理论扩展称为社会互赖理论,认为社会互赖的结构形式决定个体互动方式,同时也决定了整体的活动结构,积极互赖产生积极的互动,也就是个体之间如果相互鼓励将促进彼此的学习;而消极互赖(没有竞争)一般会产生不好的互动,个体之间将会产生妨碍并影响相互取得成功;没有互赖则会出现无相互作用。社会互赖性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何建立积极的互赖关系并在心理上调整自己,有利于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更有利得获得知识。所以在合作学习活动中,一定要在课堂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积极的合作关系建立并将促进小组成员互相鼓励更好的进行学习。在 1996 年美国的哥拉斯将控制理论改称选择理论指出:我们是被内在的动力所推动的,是被我们的各种需要所驱使的。选择理论实际是一种满足需要理论。②人有四种被潜伏在基因中的心理需要分别是:归属的需要、力量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和快乐的需要。对于学生学校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这里是他们满足需要的主要场所,主要是自尊和归属的需要。所以哥拉斯说,“学校的失败不是反映在学生成绩不好,而是体现在培育温暖和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上的。”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2
3.1 研究对象 ....12
3.2 研究方法 ....12
3.3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健美操教学的实验过程 .....15
4 实验结果呈现 ....23
4.1 健美操学习兴趣的比较 ......23
4.2 学生合作能力的比较 ........24
4.3 健美操课相关指标测试对比 .........27
4.4 健美操课成绩测试对比 ......28
5 实验结果分析 ....30
5.1 实验前后健美操学习兴趣水平的分析 ........30
5.2 实验前后学生合作能力水平的分析 ..........30
5.3 健美操课相关测试指标的分析 .......31
5.4 健美操课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32
5 实验结果分析
5.1 实验前后健美操学习兴趣水平的分析
通过健美操课学习兴趣水平的统计结果表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运用到健美操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有很显著的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测得健美操学习兴趣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的基础上,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干预,实验组在喜爱健美操课程度、课外自主学习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有所提高;厌恶健美操学习程度和参与健美操活动两组水平相同。这一结果说明:第一,在实验组,本研究运用合作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了课堂内的教学氛围,课堂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一种主动参与荣辱与共的形式呈现,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健美操课的喜爱程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第二,健美操课程的学习过程有很强的连贯性,所有内容是一环扣一环,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直接影响小组的成绩,学生为了更好的学习每节课的内容,在课余时间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主动学习,实验组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水平明显会高于对照组。第三,由于教学实验的客观环境和学生的自身原因,西北师范大学健美操课程的设置为选项课,学生对健美操课本身就有一定的兴趣,实验组对照组在厌恶健美操学习程度没有明显的区别。
…….
结论
6.1.1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实验后,改善了课堂氛围,学生形成荣辱与共的思想,主动的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健美操,实验组比对照组健美操学习兴趣水平有所提高,实验组喜爱健美操课和课外自主学习维度都要比对照组的水平有所提高。
6.1.2 健美操课引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后,实验组大学生合作能力测试,合作意识各因素中合作意向和合作情感水平好于对照组,合作技能各因素中人际互动、冲突管理能力好于对照组。由于担任小组长是个别学生,所以两组结果不明显,情绪控制及组织领导能力没有太大差别。
6.1.3 实验组和对照组课堂的相关测试指标中实验组在练习时间、心率水平要高于对照组,练习中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主动练习参与程度增强,练习密度增大、练习时间变长、运动强度变大,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课堂的运动负荷水平。
6.1.4 实验前两组学生健美操技能水平相当的情况下,经过一学期教学实验,实验组、对照组的健美操技术水平考核统计显示,实验组健美操各因素成绩测试水平要好于对照组。
6.1.5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比较全面,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通过不同阶段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有利于弥补和完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做出调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合作能力水平。
6.1.6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平台,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自主的环境里,有助于发挥个人的能力,积极进取精神得到培养,毕业后走向社会能更好的适应群体生活。
............
参考文献(略)
优秀体育硕士专业论文范文篇六
1导言
1.1问题的提出
群众体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全民健身目标的越础,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是全民健身目标实现的关键。群众体育实际就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萌发的,1995年我国制定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该纲要的逐步实施,掀起了一阵全民健身活动热潮,在新的历史时期把全民健身工作又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幵展群众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⑴。同时,《全民健身条例》在2009年10月1 日起实施,不仅使全民健身的顺利进行得到了有效保证,也使人们从法律的高度来认识全民健身。群众体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在幵展群众体育的过程中,除了增强体质的基本功能以外,还可以培养人们勇于拼搏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能力。在过去的几十多年中,我国群众体育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期,并且已成为亚洲以及世界体育军团的领军者。虽然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没有脱离开群众体育这个基础,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相对于国内竞技体育的一片凯歌,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发展步伐还略显缓慢。特别是后奥运时代,在我国体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已经意识到不能再将金牌作为衡量体育发展的唯一标准,要逐步把重点转到群众体育上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新疆昌吉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也是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卫星城市,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昌吉市一直依托首府乌鲁木齐市较强的福射能力,以及昌吉市所特有的产业、经济、文化等深厚资源基础,使得昌吉市的社会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态势。近年来,昌吉市的群众体育工作在昌吉市体育总会的领导下,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同时,认真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组织开展了太极拳、游泳、户外徒步、羽毛球、武术、兵兵球、篮球、围棋、健身气功、体育舞蹈等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在群众体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群众篮球运动作为篮球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运动强度的可控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等显著特点,是区别于竞技篮球,面向广大群众健身娱乐服务的一种体育运动方式,同时也是群众体育运动的一种重要形式⑴。篮球运动的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娱乐、健身需求,釆用“三对三”、“四对四"等不同的活动形式调控运动负荷。任何一项运动项目的传播与发展都离不幵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群众的枳极参与是运动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纵观新疆各个地区篮球运动的发展,昌告地区群众篮球的幵展较好,从较高的普及率可以看出昌吉市有一个良好的群众篮球基础,所以一直引领和带动着全疆其他地市群众篮球的幵展,也与近几年新疆竞技篮球运动在全国大型比赛中不断创造佳绩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也为新疆培养优秀篮球运动员提供了基础。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体育运动逐渐进入了众多人的生活,运动也在悄悄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现在城市中的居民参与体育运动被认为是时尚健康的事情,包括参与程度很广、受众面积最大的群众篮球活动,也正在以这种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积极的和关键的作用。本文在昌吉市群众篮球活动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昌吉市群众篮球活动的组织、开展以及竞赛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调查,重点调查影响昌吉市群众篮球运动快速发展的因素和群众篮球快速发展的背后还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调研结果提出促进昌吉市群众篮球运动快速发展的对策。以期这一研究不仅为昌吉地区群众篮球运动的发展与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调研信息,而且也为新疆其它地区群众篮球的开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昌吉市群众篮球运动参与者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近十五年来国内外出版的群众体育方面以及篮球方面的专著、各种有关于群众篮球方面的期刊论文近百篇,并通过互联网查阅了新疆及昌吉市群众体育和篮球运动开展的相关信息,通过对《全民健身导论》、《体育社会学》、《体育科研方法》、《社会体育学概论》以及《篮球运动高级教程》等相关的书籍和论文中有关群众体育和群众篮球活动的观点进行学习和借鉴,明确了本论文的构思、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为本论文的写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2.2.2专家访谈法
本次研究在初始阶段向陕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昌吉学院等3所高校群众体育和篮球方面的教授进行访谈,听取专家对本次群众篮球运动研究的一些积极建议。在论文研究的进行过程中,本文还与昌吉市文体局群体科的管理者以及昌吉市一线长期从事篮球项目的体育指导员进行咨询与访谈。
2.2.3问卷调查法
1) 问卷的设计与控制
本研究从选题幵始,在2013年4月起,根据研究的内容,先后走访了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昌吉学院等高校体育院系的领导、教授,并请相关专家对调查问卷进行屯核,以便能使其更好地符合新疆昌吉群众篮球运动的发展实际;问卷设计尽量便于量化,避免重复,力求简洁、明晰、准确。此外,为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明确说明本调查只供研究使用,以便于正确填写,保证回收后调查问卷的有效率。
………..
3昌吉市群众篮球运动的现状分析.......... 11
3.1新疆昌吉市群众篮球运动参与者基本情况 .......... 11
3.2新疆昌吉市群众篮球运动参与者活动的特征.......... 14
3.3昌吉市群众篮球运动的竞赛情况 .......... 21
3.4昌吉市群众篮球运动的指导情况.......... 22
4昌吉市群众篮球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3
4.1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23
4.2篮球场地设施因素.......... 24
4.3政府管理体制因素.......... 24
4.4社会篮球氛围因素.......... 25
4.5环境气候地理因素.......... 26
5 结论与建议.......... 27
5.1结论.......... 27
5.2建议.......... 28
4昌吉市群众篮球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4.1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对群众篮球运动的经费投入越有保障。通常来讲,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幵展水平,包括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因此,昌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昌吉市篮球运动经费的投入。昌吉市经济发展可以说是新疆的上游城市,不过相比全国内陆城市,昌吉的经济状况稍显落后。但近些年来,随着乌昌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推进,昌吉地区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快速的发展,昌吉地区的经济增长总量将会越来越高,政府以及城市居民自己在体育休闲方面的投入意识也会越来越强,参与篮球运动的人群也会越来越多。从本次在昌吉市群众篮球的实地调研情况来看(请参见表4-1),.经统计发现昌吉市将近91.4%参与篮球运动的人认为昌吉市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是,球运动进行好与不好的第一要素,昌吉市在群众体育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昌吉地区近年来经济水平的长足发展是离不幵的。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不继续往前发展,那么昌吉群众篮球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也将成为制约昌吉群众篮球发展的瓶颈。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影响群众篮球的宣传发动、前期筹备、再到组织表彰这一个过程,因为整个过程都离不幵经费的支持。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越好,那么篮球场地设施就会有保障,组织群众篮球活动和进行篮球锻炼就会有更好的条件。此外,人们对篮球运动消费能力主要受限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为消费就要考虑到自身的收入,而收入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有着紧密的关系,当地群众有高收入的时候,才有可能在篮球运动方面有高的消费投入,群众收入水平制约居民的篮球消费水平⑴。昌吉市群众篮球运动的开展,主力军是学生,但是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因此,在篮球消费方面受到制约。
………..
结论
5.1.1昌告市参加群众篮球运动人群的年龄结构比例呈先增后减的特征,参加篮球运动的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21-30岁之间这是一个高峰的年龄段,而到41-50岁这个年龄段,参与篮球的人群数量出现大幅减少。可见,群众篮球的参与人群与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身体的健康状况是影响昌吉市篮球参与人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5.1.2昌吉市参与群众篮球运动的人群当中,男性参与人数约是女性参与人数的4倍。主要是由篮球运动本身的特点所决定。昌吉市参与篮球运动的人群中有不同的民族结构,参与群众篮球中的汉族人群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回族人群和维吾尔族人群占了绝大多数的比例。
5.1.3昌吉市群众篮球运动参与者具有成分或职业的区分,在参与篮球运动的人群中学生的比例最高,公司职员所占比低排在第二位,自由职业者所占比低排在第三位,公务员参与篮球运动的所占比低排在第四位,事业单位职员参与篮球运动的所占比低排在最后一位。
5.1.4昌吉市群众篮球参与人群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参"^排在第一位,高中或中专学历人群的参与者排在第二位;初中学历人群的参与者排在第三位,;小学学历人群的参与者排在第四位;未上学人群的参与者排在第五位。
5.1.5昌吉市群众篮球运动参与者的动机排在第一位的是强身健体,第二位是消遣娱乐、缓解压力,第三位是提高运动能力,第四位是学生时代爱运动,第五位是交流感情。
............
参考文献(略)
优秀体育硕士专业论文范文篇七
1引言
1.1选题依据
大连市羽毛球储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羽毛球是我国在世界比赛中夺冠的重要项目,作为体育大国,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显得极为重要。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拔和培养优秀运动员是体育事业成败的关键。大连市羽毛球储备人才培养是在题选大连羽毛球精英的基础上,另外培养大连羽毛球后备优秀人才,来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羽毛球运动发展至今,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由欧洲发展到亚洲国家,是现在最流行的运动之一。中国羽毛球,从零开始,经过十年的努力,赢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中国羽毛球在悉尼奥运会,雅典奥运会,伦敦奥运会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达到顶峰。为打造一流的运动队伍,培养一流的运动人才,创一流的运动成绩,为国家和市专业运动队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大连市羽毛球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其他城市的羽毛球队成绩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选材的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大连市羽毛球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选材环节是第一步,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
1.2选题目的与意义
为了使大连市羽毛球在国内各市羽坛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就必须采用先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从基层少儿选手中挑选天赋条件优越、适合从事羽毛球项目的优秀苗子进行系统的训练。本文通过对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选材基本情况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大连未来羽毛球运动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如何让大连市羽毛球提高成才率,在以后的全国比赛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并获得更多的荣耀,主要任务是加强大连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目前,全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力量不足,因此.认真研究近几年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队伍的选材和培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的研究为大连市羽毛球提供优秀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1.3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概况:后备人才上升和下降的状态和体育后备力量的来源又是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毫无疑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背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策略来解决备用人才来源的问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美国培训运动员主要通过学校体育俱乐部、学校、企业文化培训;俄罗斯与我国有相似之处,它的训练网络采取“少体校-体育特别少体校,寄宿学校和特殊训练中心一一先进学校体育的国家训练基地”连接的形式,和特别关注的管理和培训的业余体育学校的培训;日本和美国有相似之处,有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俱乐部的两种形式。德国在吸取日本、美国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学校体育团体一一青少年训练点一一专项训练中心一一体育寄宿学校一一俱乐部”的训练体制。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独特的教学体系,周密的训练计划,高科技的应用及庞大的科研团队。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100名大连市青少年业余羽毛球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男生:7-12岁的小学生52人13-15岁的初中生10人,16-18岁的高中生7人;女生:7-12岁的小学生24人,13-15岁的初中生5人,16-18岁的高中生2人。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2.2.1.1调查对象
本文问卷调查的对象是青少年业余羽毛球运动员100人,调查的教练员10人。
2.2.1.2问卷的设计
根据本研宄的需要,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和社会调査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要求,向有关方面的专家和部分资深教练广泛征询意见,在此基础上从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出发,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设计了 “业余运动员调查问卷”,经反复修改,专家请定效度,取得专家一致意见后,面向调查者进行全面调查。
2.2.1.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为保证问卷填写的真实性与回收率,本次问卷调查采用专人当面发放、当面回收与专人负责发放、回收两种形式。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见表1。在样本抽査上,从羽毛球俱乐部球馆以及学校球馆进行训练的运动员随机抽查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8份,除去没有回收的问卷,其有效回收率为98%。依据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要求,本调查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满足调査与研究的需要。
2.2.2文献资料法
在此文件中,文学研究,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并向辽宁省普通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访问权限。以“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发展”、“羽毛球”等关键字,查阅了大量学术论文。根据需要本人研读了羽毛球方面的书籍杂志若干,分析研究了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发展和现状,相关的内容的整理、归纳,这些可以提供的数据和理论基础是对本文的研宄有价值的。
……….
3结果与分析.........5
3.1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发展现状........ 5
3.1.1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年龄结构........ 5
3.1.2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训练动机........ 5
3.1.3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训练年限........ 6
3.1.4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文化学习情况 ........ 7
3.1. 5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训练内容与方法........ 7
3.1. 6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训练费用........9
3. 2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教练员情况........ 10
3. 3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管理系统........ 12
4结论与建议........ 13
4.1 结论........ 13
4. 2建议........ 14
3结果与分析
3.1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从俱乐部球馆以及高校学校球馆抽取的青少年运动员来看,7-12岁的小学生74 人,占总额的75.5%,比例在13?15岁的初中学生15人,占总比例的15.3%, 16?18岁的高中生9人,占总份额的9.2%。可见大连羽毛球后备运动员主要集中在7-12岁的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打基础,对羽毛球产生兴趣的时候,重点培养孩子们对羽毛球这项运动的兴趣并加强他们对羽毛球技术动作的正确理解特别重要。(见表6) 通过调查研宄发现:因为自己感兴趣而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占52%,在所有参与调查的羽毛球青少年运动员中占居第一位;听从父母安排而自己并不感兴趣参加羽毛球运动的占20%;为了以后能当羽毛球专业运动员而去参加训练的占10%;为了提高自身羽毛球技术水平去参加羽毛球运动训练的占9%;而参加羽毛球运动训练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升学的仅仅占总比重的3%,只有3人,所占人数是最少的;没有考虑的则有6人,占所调查对象的6%。从研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运动员是因为自己感兴趣才参与羽毛球这项运动的,以后可以促进其更好的学习羽毛球技术与技能。为了以后能当羽毛球专业运动员以及提高自身羽毛球技术水平而参加羽毛球运动训练的占总比重的19%,从这点可以看出,如果再从感兴趣而参加羽毛球运动训练的运动员中选材,那么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发展将会更加明朗。
……….
结论
4.1.1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运动员的发展目标不明确,教育和培训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
4.1.2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训练方法有待改善,训练时间应当调整。
4.1.3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主要是运动员自己支付,缺乏社会赞助。
4.1.4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相关政策措施不完善,后备运动员数量质量不高,教练员结构不合理,岗位培训不够。
4.1.5大连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管理体制不是很完善,管理方法没有达到更高的标准,与其他城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
参考文献(略)
优秀体育硕士专业论文范文篇八
1前言
1.1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运动员也同样如此,他们要不仅能通过运动成绩来实现自我,更能通过知识的补充来全面的发展自己,使之有更多的社会竞争力,以便加快体育人才的发展。特别是在去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 “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汇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快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一个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的人才工作要求。这就使我们体育工作者有了更大的奋斗目标,那就是如何让高水平运动员全面的发展。这个问题同时也是全球各国竞技体育界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竞技体育界一直探索和践行的体教结合,就是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的一项具体措施。所以,运动员相关文化知识水平培养程度的高低是决定运动员发展到髙级阶段对精细运动的理解,这一理解反映到运动中则是对某一动作的改迸与提高,也是是否能够主动地接受教练员的科学化训练的关键之所在。为了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训练、为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和高水平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国家推出了一项新的重要举措一一 “体教结合”。它是整合体育、教育等资源而实施的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措施,充分体现了体育、教育事业二者最根本的培养目标,符合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体教结合从形成至今20余年以来,顺应了当今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经历了各种办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为国家的竞技体育事业培养出了大批的竞技体育人才。近年来,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其文化知识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高校运动队的建设,而且也会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更进一步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体育行业从业者在文化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文化教育不仅对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还对促进运动水平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言论,我们己经是体育大国,要向体育强国转变。如何变?强国强在哪儿?这些都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应该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中陕西省队员在各运动项目上取得前八名的运动员的调查分析,旨在通过研究运动员认知、创新、智能等特征所反映出的文化水平对其运动训练,乃至运动水平的辅助性作用。
……….
1.2文献综述
国内对这一课题研究还甚少,大多都在说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现状以及构建文化教育的体系。例如李晨峰在他的博士论文《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中是从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所制定的政策措施和实践效果的社会性,提高运动员进入社会后的价值体现角度入手,借鉴了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经验,提出了适合目前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政策措施,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从而达到提高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目的,使运动员在走向社会的道路上体现出更高的价值。但没有涉及运动训练的角度。又如,吴吉星在他的论文《在役优秀运动员远程教育系统的构建一一以江西省高校为例》中分析讨论了江西省在役优秀运动员入学的考察方法、文化基础以及学籍管理的现状,指出了优秀运动员学训矛盾的现状,并适时地提出了构建远程教育的设想,让那些长期在外训练而耽误课程的运动员得以很好的学习与交流。再如,崔聪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我国激流回旋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研究》里选取了我国部分省级以上从事激流回旋项目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现存的文化教育现状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具体结合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规律特点,总结出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现存问题,并进行客观分析,提出了一定的见解,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的对象是在2013年全国第十二届全运会中,陕西省运动队在各个运动项目中获得前八名的运动员,共计30人。下表列出了队员名单以及所获成绩。走访相关专家进行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同时与专家探讨出这三种测量量表的具体指标,从中筛选出几种对本论文特征明显的分量表予以测验。其中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从语言量表里筛选出常识、算术、理解和类同这4个分量表,从操作量表里蹄选出填图和积木图案两个分量表;从伍德考克一约翰逊认知能力测验修订版中蹄选流体推理能力、理解一知识能力、短时记忆能力和长时提取能力这四个分量表;从托伦斯创造性思维测验中蹄选出言语和声音这两个分量表。
……..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论文的内容要求,从中国知网、西安体育学院图书馆査阅了大量的论文资料和相关书籍,搜集了大量与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料及研究成果,并做了细致的归纳与总结,为本研究课题提供了参考依据。此表是韦克斯勒用于测量10—60岁的个体,他认为智力是个人有目的的行动、理智地思考以及有效地应对环境的整体的或综合的能力,为此他设计了11种分测试,用于系统探寻智力的各个层面。其中分为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两个部分,而每个每个部分又有各种测试题目。在言语量表包含了常识、数字广度、词汇、算术、理解和类同这6个分量表;填图、图片排列、积木图案、物体拼配和数字符号则属于操作量表范畴。如下图为数字字符号测验范表。要求在一定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按顺序填写相应的符号,时间到停止。
………
3研究结果与分析 ...........7
3. 1陕西省前八名运动员的智商能力......... 7
3. 2陕西省前八名运动员的认知能力......... 13
3. 2.1流体推理能力 .........14
3. 2. 2理解一知识能力......... 14
3. 2. 3短时记忆能力......... 15
3. 2.4长时提取能力 .........15
3. 3陕西省前八名运动员对技术训练接受.........15
4结论与建议.........16
4. 1 结论......... 16
4. 2 建议......... 17
5参考文献......... 18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陕西省前八名运动员的智商能力
智商是一个是一个易于理解但却难以定义的概念,对我们来说既好奇又神秘。故而智力研究一直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和独特的地位,它对于我们现实的教育和临床研究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早起的智商研究理论主要有查尔斯?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他认为智商是由一种一般因素和一组特殊因素构成。斯皮尔曼证实智力是一种单一的能力,个体可以把它用于执行任何任务。他称这种一元的能力为G因子一一G代表“一般能力”。研究证实,一名具有高G因子水平的大学生将能显示出对大部分甚至全部课程的高水平理解。吉尔福特认为应从智力活动的操作、内容、成果三个维度去分析,并认为发散思维是其重要因素;卡特尔的层次智力理论把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个因素。约翰?霍恩已经证实了两种智力成分的存在,把多种基本智力能力归入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中。总的来说,就当前智商测验来看,心理测量学角度的智商研究主要以一种智力等级层次模型为主。研究者已普遍认为一种高层次G因素存在于智力之中,并表现在其下属多种智力因素中,同时每一层次都对智力具有一定程度的解释作用。通过对这30名队员进行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验发现,在所测试的几个分量表中,其答对得分者明显高于普通水平。
…………
结论
4.1. 1通过对这30名获得全运会前八名的高水平运动员进行的量表测量分析来看,他们的智商能力略高于普通人的。而智商又对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成绩又有着积极地影响,智商水平较高的能够更好地适应多种训练,在进行高水平训练中更能准确发现自身技术缺陷并随之弥补,在进行激烈紧张的比赛中更能利用智商水平中某些突出的因素去分析对手的情况,从而更大程度地掌握比赛。可以说二者有着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
4. 1. 2通过对这些高水平运动员认知能力的分析总结,了解他们对于精细动作的认知水平,在进行的推理能力测试表现出他们分析综合、空间关系能力都是较高的,在理解其精细动作上比较容易;从记忆以及提取能力看到他们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存储信息的能力还是较好的。这就有助于他们记忆某一动作的要领以及事后动作在脑中的重现。
4.1. 3—个人创造性能力有多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在这个领域站的有多高。中国的好多体育项目亦是如此。所有项目中技术迅速的提高,都离不开运动员、教练员的创造力。同时这些运动员在日常对精细动作的训练中还能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使人精神振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4. 1.4另一方面,他们还是被动的去接受训练,不能主动地去转变运动训练,没有起到文化水平对他们训练的辅助作用。在对一些精细动作的理解上不太能去运用已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去合理地转变。
............
参考文献(略)
优秀体育硕士专业论文范文篇九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近年来,由于我国地掷球项目的楚展突飞猛进,并且也有一小部分运动员挤身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行列,打破了近30年来地掷球运动一直以来的持续低温状态,所以本研究将从在大金属球连续抛击项目上有代表性的运动员入手,对其取得重大比赛胜利的赛前阶段性训练安排进行深度剖析,以期找出科学有效的训练关键环节,为该项目的良性持续发展及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显著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运动员程锡平是中国队大金属球连续抛击项目的领军人物,也是世界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是该项目世界最高水平的典型代表。纵观其多年训练和比赛纪录,其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秀的运动成绩,取决于她所具有的核心竞技能力。所谓核心竞技能力是指对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起着直接作用或直接构成竞技能力的若干要素"。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及赛前训练准备才能使运动员具备核心竞技能力,并在比赛中表现出更高的竞技水平,这也是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本研究将对第七届世界女子大金属球锦标赛中单人连续抛击项目和双人连续抛击项目破纪录夺冠的运动员程锡平的参赛录像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多年训练表现及赛前阶段性训练安排,对大金属球连续抛击项目的技术动作进行剖析,总结出运动员程锡平的竞技能力特点及其训练要点,为地掷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及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还将对大金属球连续抛击项目的项目特征和规律进行深度分析,提炼出科学、系统、具有普适性、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为大金属球连续抛击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完善以及训练安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
……….
1.2文献综述
由于地掷球运动在我国开展较晚,同时又是非奥运项目,国内普及程度相对较低,相关大金属地掷球的文献研究较少,可以参考借鉴的资料十分有限。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络平台检索相关地掷球的文献资料共79篇,其中关于大金属地掷球的文献资料仅有6篇(如图1)。这六篇关于大金属球的文献分别是:《世界青少年金属地掷球公开赛落幕一一我院健儿夺得一金一铜》(高卫,2003年)、《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金属地掷球连续抛击技术分析》(索文涛,2011年)、《第八届世界运动会金属地掷球准确抛击技术分析》(高卫,2011年)、《对金属地掷球世界冠军程锡平连续抛击》(路曼等,2011年)、《第7届世界女子大金属地掷球锦标赛实力分析》(高卫等,2012年》、《浅析核心力量训练在地掷球大金属连续抛击中的作用》(景福兴,2013年)(见表1)。在查阅的国内文献资料中关于(大)金属球的研究仅占8%,关于地掷球心理训练的文献占6%’抛击技术的力学分析研究占3%,仅有1篇文献对地掷球运动员的生理生化特点进行了研宄,而对地掷球的开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前景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多,占10%,关于大赛中失利原因分析和技战术对比分析的文献约占9% (如图2)。程致屏在《FUZZY模式识别在地掷球运动员心理选材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到世界上的优秀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技术和战木水平上的差异日益缩小,因此,训练的效果和比赛的成败与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关系甚大。II文中还提到由于地掷球项目的特殊性,尤其要重视运动员的心理选材,以便更快更好的实现竞技水平的提升。
……….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大金属球连续抛击项目中程锡平的竞技能力及训练要点
2.2研究方法
2.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络平台检索相关地掷球的文献资料,查阅相关书籍,为本研宄提供理论支持。同时通过搜集相关国外来华培训人员的授课资料及整理出来的笔记,以期更大程度的丰富本研究的理论依据,从而也增加了本研究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2.2.2专家访谈法
访谈原国家队教练,获取大金属球连续抛击项目的实战经验及程锡平备战第七届世界女子大金属球锦标赛的阶段性训练安排。对程锡平个人竞技能力的阶段性变化进行技术统计和分析,通过访谈,了解其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竞技水平变化的动向以及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为其他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和借鉴。
2. 2. 3录像分析法
通过对程锡平比赛录像的分析,剖析其技术动作特点。总结出优秀运动员程锡平的技术优势及制胜规律。
2. 2.4个案分析法
对第七届世界女子大金属球锦标赛单连、双连冠军获得者程锡平的技术动作及训练安排进行深度剖析。对程锡平的阶段训练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整合其在训练过程中的身体机能和竞技状态的反应,探究其训练安排的科学化和可行性,总结出其在该项目赛前阶段性训练的手段和要领。
…………
3结果与分析.........15
3.1大金属球连续抛击项目特征分析 ........15
3.2优秀运动员程锡平的竞技能力特点分析........ 19
3. 2.1程锡平体能特点分析........ 19
3. 2. 2程锡平技术特点分析........ 21
3. 2. 3程锡平心理及战术特点分析 ........28
3. 3优秀运动员程锡平备战第七届世锦赛的训练与比赛........ 28
3. 3. 1程锡平备战第七届世锦赛的阶段性训练安排........ 28
3.3.2第七届世锦赛程锡平比赛成绩分析........ 32
3. 3. 3程锡平阶段性训练要点........ 35
4结论与建议........ 37
4. 1结论........ 37
4. 2建议........ 38
3结果与分析
3.1大金属球连续拋击项目特征分析
大金属地掷球国际、国内比赛项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准确抛击,一类是连续抛击。目前设有大金属球连续抛击项目比赛的赛事主要是国际赛事,分别是世界锦标赛和世界运动会。其中,世界锦标赛每两年举办一届,世界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大金属球连续抛击的比赛主要有两种:单人5分钟连续抛击(简称“单连”)、双人5分钟连续抛击接力(简称“双连”)(见表2)。单连是在5分钟内往返规定的距离抛击规定距离点位上的目标球。先以命中数的多,少决定名次,命中数相等则加赛2.5分钟,命中数依然相等则按命中率决定名次。男子按照1至6的点位顺序进行比赛,女子按照1至3的点位顺序进行比赛,双连是在此基础上,规定每名参赛者进行四次抛击技术动作后交替完成比赛,男子比赛的点位顺序为“4点一一2点一一4点一一2点”,女子比赛的点位顺序为“3点——1点——3点——1点”,名次的判定方式同单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在相遇中,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仅持续一个极为一暂短的时间,这类现象就称之为“碰撞”。28大金属地掷球运动是典型的以碰撞为核心的运动项目。大金属球连续抛击是以抛击为主的单一技术,是速度耐力和单一技术相结合在固定距离点上有规律的比赛。在国际比赛中,通常抛击球球柱间的距离至少为19. 50米。目标球的三个点位是:13. 05米、13. 85米、14. 65米。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短时间行进中加力、减力的能力,同时对运动员在发力时动作的稳定性和出手的直线性要求较高。大金属球连续抛击的技术动作主要是抛击球技术,分为上手抛击技术和下手抛击技术。在我国,女子大金属球连续抛击项目中,采用上手抛击技术参赛的运动员较多,通采用4步一一6步的助跑动作。
………
结论
4.1.1大金属球连续抛击项目是在周期性的非匀速跑动中进行掷准的项目,体能是基础,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及无氧能力是在大强度、高密度的比赛中取胜的基本保证。体能是基础,在全面提高和发展竞技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把体能训练放在首位;技术是核心,良好的技术动作是实现较高命中数的保证,是比赛中克敌制胜的法宝;心态是保障,稳定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是实施战术策略的前提,更是竞技水平得以发挥的保证。
4.1.2大金属球连续抛击项目比赛中要密切关注动作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充分利用身体重心的移动及蹬地瞬间身体各部位的角度,有效地发挥人体力学和生物力学的作用,保证出手时的直线性和延伸性是提高命中数的关键,动态起动技术,是提高跑次的关键技术环节,也是影响竞技能力的核心要素。
4.1.3运动员程锡平的技术动作优点表现在:出手的高度是最佳入射角,掷球的抛物线控制能力强;后摆的角度合理,能够充分利用离心力控制前摆的直线性;上体前倾充分,前倾角度在最佳区间,助跑直线性好,掷球准确j生高;摆动臂异侧腿前摆速度快,下压技术好,跑动技术衔接迅速、连贯。体能优势明显,腿部爆发力好,在动态起动技术和最后蹬伸动作有明显的优势。
4.1.4程锡平备战第七届世锦赛阶段性训练主要以速度耐力训练为主,在进行技术动作训练时,始终贯穿体能训练和心理抗干扰能力训练。“高跑速、高命中”是大金属球连续抛击项目的制胜法宝,只有把握住这一技术发展趋势,在提高跑速上下功夫,同时稳定疲劳状态下技术动作的质量,才能最终在大金属球连续抛击项目中立于领先地位。
............
参考文献(略)
优秀体育硕士专业论文范文篇十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目前,人们对科学健身指导的呼声愈演愈烈。因此,人们选择社会体育指导员科学健身的需求也更加强烈,这给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成长步伐,1993 年 12 月 4 日,国家体委公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1995 年,国家颁布并实施了《全民健身纲要》,并呼吁人们加强体育锻炼实现 2010 年全民健身计划的目标,实现社会事业与体育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水平。《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对加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立基本的中国特色服务提出了总体要求。《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对加强社会体育队伍建设,促进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更加突出明确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地位,并明确划分了等级,这种等级的合理划分更加有利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分工以及管理,以提高全民健身的水平。2001 年,劳动社会保障部公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在《社会体育指导(2011-2015)》发展规划中提出,继续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要求城市最终要达到每 1000 人中至少有 1 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农村地区每 2000 人中至少有 1 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要作用是更好地为社会群众提供健身服务与体育指导,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岗指导率不是很理想,据调查显示,有 22.3%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在现场指导①。一个新兴的职业和具有特殊的群体社会体育指导员,它的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中的专业技术人才,在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指导各种人群科学健身、提高大众体育锻炼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在增强全民健身的体育意识,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指导群众在科学健身与其他方面,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这些年来,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论是在人员数量,培训体系上,还是规范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
1.2 文献综述
《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是在两个不同社会背景下所产生,两者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功能与作用上有着不同程度的认识,所以在社会体育指导员概念界定上,两者也有所差异。《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中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概念定义为: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以外在群众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锻炼者指导以及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①。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中的定义: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从事体育技能教学,健身指导和管理群众体育的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包括:体育知识的掌握,指导和参与体育学习方法和技巧,娱乐和健身组织;康复活动;协助开展体制测定、监测、评价等活动;承担经营、管理以及服务工作②。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在指导群众体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队伍,是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传播者、指导者,在增进群众身心健康发展及社会体育事业等方面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中将规定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分为四个级别:国家级、一级、二级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应地把职业等级分为四个级别:初、中、高级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师。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甘肃省获取国家认定资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650 人调查,其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96 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254 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150 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150 人。
…….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和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等检索相关期刊论文,并对所获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全面了解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操作过程:为了使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具体,且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所在,本人走访了甘肃省体育局、甘肃省社会体育群体处、获得到甘肃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关的培训文件和甘肃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信息的书面材料及每年注册录入信息。在本论文初稿的撰写过程中,本人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文献,在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资料室查阅并精细地阅读了《全民健身概论》、《甘肃省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社会体育导论》《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和《社区体育》等相关主要著作,并且认真检索了中国体育信息网、中国期刊全方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等相关论文及期刊。学习和研究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甘肃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有关文件通知及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借阅了相关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著作五册。以上文献资料及书籍为研究本课题提供了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素材。
………
2.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确定访谈提纲,我走访了甘肃省体育局、甘肃省社会体育群体处,认真详细咨询了两位社会体育方面的专家及西北师范大学大学体育学院相关负责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方面的主管领导及专家。更加深入了解当前甘肃省社会体育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实际指导情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5
3.1 甘肃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整体队伍结构现状分析...... 15
3.1.1 甘肃省各级别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信息......15
3.1.2 年龄结构.........15
3.1.3 性别结构.........16
3.1.4 学历结构.........17
3.1.5 职业结构.........18
3.1.6 区域分布.........19
3.2 甘肃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业现状与分析.... 20
3.3 甘肃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目标研究..... 27
3.4 甘肃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课程设置...... 32
3.4.1甘肃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目标模式..........34
3.4.2专业设置模式........34
3.4.3 课程设置模式....... 35
3.5 甘肃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优势分析........ 36
4 结论与建议........ 39
4.1 结论........... 39
4.2 建议........... 40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甘肃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整体队伍结构现状分析
据甘肃省社体处统计,自 2008 年起,甘肃省共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15907 名。从 2009 年开始,为加强全民健身事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甘肃省社会体育管理中心认真落实上级的要求,对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加大力度,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每年培训人数要达到 4000 人至 6000 人。近几年培训数量得到重大突破。一级指导员培训由过去的几十人,目前增加到 360 人以上;二级指导员的培训人数,由之前的500 人左右,目前已增加到 1300 人以上;三级指导员的培训人数,由过去的 1700 人,增加到 3500 人。截止 2012 年底,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人数为 30728 人,网上录入注册 21215名,健身站点 5551 个(健身气功站点 503 个)。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工作有了新突破。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能够从侧面反映出此群体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后劲作用,在甘肃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调查图表中表示(见表 3-2),甘肃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大体分布为 31 岁以下占总调查人数的 12.6%,31~40 岁之间占总调查人数的 31%,41 岁~50 岁之间占总调查人数的 26.8%,51 岁~60 岁之间占总调查人数的 17%,61 岁以上占总调查人数的 12.6%。从以上数据统计中得出,甘肃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都是在 31 岁~40 岁之间,31 岁~50 岁之间占足够大的比例,而 30岁以下和 61 岁以上年龄段所占比重相当,在总调查人数里面占较少部分人群。
……..
结论
4.1.1 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均不平衡。我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数量、质量和等级结构上,与相应的社会需求差距过大。在全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中,中老年所占比例大,青少年所占比例少,其中,管理干部占主导,一线指导人员较少。
4.1.2 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不够合理。一般比较重视培训、实际服务不到位,管理模式比较传统守旧,对每位社会体育指导员个人信息变化不能及时更新,以及引导群众体育活动等情况不能做到及时精确和全面明了情况,这大大地制约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影响调动与发挥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热情。
4.1.3 部分体育主管领导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不重视,业务部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认识不明确,业务培训较少,工作不积极主动,没有很好地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本质功能,省级管理部门对具体工作检查少,对基层没有深入的调查,缺乏政策性领导。
4.1.4 绝大部分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及活动都是以自发性为主,居民在锻炼场所上选择“就近”的原则,“街道边、公路旁、住宅小区空地处”一般为主要锻炼场所。他们在锻炼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专业指导,影响了锻炼效果。在锻炼者调查中统计,绝大部分人因家务和工作忙没有闲余时间,缺乏基本的体育场地设施和缺少相对的组织指导人员是影响甘肃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所在。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