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体育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十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39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体育论文,体育可分为大众体育、专业体育、学校体育等种类。包括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设施、体育组织、体育科学技术等诸多要素。(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体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专业体育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院长高小军曾说过,武术进学校是国家文化战略和全民健身战略长期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将武术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当中去,是中国教育界非常重视的一件大事,是国家不断强大的重要措施。国务院领导始终把武术进校园放在心上,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和方针,提出建设武术进校园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主管部门非常重视,积极指导武术进校园的改革和调研,有力地推动了武术段位制教学的发展。这样即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又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特别是武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①。在全国第二期武术段位制考评员培训班上,高小军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应充分认识和发挥武馆武校在段位制普及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全国高等体育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地方,不仅要重视德智技能方面的教学,而且学生的运动技能、健康体魄的塑造也不容忽视。学校教育是武术教育的第一线,是武术段位制推广、普及的第一线,学校培养的武术学子来自全国各地,武术段位制的培养可以为武术事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为武术事业的传承带来不可估量的功效。在高校普及武术段位制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武术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高校武术教学事业不断创新,达到双赢的效果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建设、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到了一定高度,提出要使中华文化走大繁荣大发展的道路。武术界也逐渐强调树立和实践大武术观,它是中华武术文化提出大繁荣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信心,增强开拓进取的精神,从武术段位制的基本制度出发,在实践中发展武术,以武术段位制的形式来培养更多的人认识武术文化,为武术文化的传承增添一道亮丽的色彩。

.......

1.2 中国武术段位制概况

公元武则天在位时,首先开展了武举制度,从此中国就有了练武人技术高低之分。武举制度的推行,促进唐朝体育事业的发展,使后来的盛唐兴起了练武热潮,同时也促进了枪术、剑术、刀术乃至弓箭的飞速发展。大部分武术人士性格豪爽,希望自己的武术技能及水平得到认可②。中国武术段位制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颁布的一种考试制度,为了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也为了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专门建立的规范人们武术技术的制度,这样可以全面评价练习者的武术技术水平。它是一种多等级的考试制度,其目的是通过段位考试,带动全体群众参加武术锻炼活动,发挥武术增强中国人民身体素质的作用,培育爱国民族精神,更好的推动武术事业发展,以及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①。《中国武术段位制》规定:根据个人学习武术文化、技能及锻炼时间的长短,对武德修养、武术技能及理论水平的掌握,研究出创新成果和对武术推广发展贡献的多少,客观评价练习者武术技术水平的考试制度。为了增强人民的身体素质,提高武术技术和理论水平,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建立规范的武术等级考试及评价标准,专门在1998年1月1日制定中国武术段位制(以下简称段位制)②。根据《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的规定,可以知道武术段位考试内容有理论教程和技术教程两类。理论教程有《武术概论》、《武术史教程》、《中国武术段位制理论题解》和《武德与武术礼仪教程》③。技术教程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各种拳类、器械类等的训练方法,首先编写的有咏春拳、长拳、形意拳、通臂拳、太极拳(陈、杨、和、武、吴、孙六式)、翻子拳、少林拳、八卦掌、螳螂拳、戳脚、五祖拳、八极拳等等,共有12个拳种17册教程,以及其他教程如《武术功法教程》、《自卫防身术教程》、《趣味武术(武术段前级教程)》和短棍、剑术、二节棍三种器械教程④。

.......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武术是中华民族遗留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是中国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中外人士的喜爱。在长期的发展中,武术吸纳了中国多种文化思想和观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养生理念、健身机理,成为我国群众喜欢的民族传统健身项目之一。河南是武术大省,武术在河南省的开展极为普遍,武术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中国武术协会和教育局联合推出了以“解放和转变我们的思想观念,立足未来发展,方而不乱”为指导而进行的中国武术段位制改革,其改革方向与武术教育发展方向一致。通过 CNKI、万方等资料库查阅的数据资料中,可以看出个别地方段位制的推广比较积极,河南省高校武术教学中普及段位制的还很少,还有很多高等体育院校武术教学中没有普及段位制。该部分从高校武术教学改革、高校武术段位制教学普及情况及河南省高校武术教学中关于段位制情况等方面的研究展开论述,主要表现如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教育事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高校作为教育机构,是培养祖国需要人才的地方,更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其目标之一。自2002年教育部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后,各大高校根据纲要的精神进行全面的改革,武术教学改革也日益凸显。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博士硕士论文、期刊等,发现近年来武术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并将这些研究情况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总结和归纳。

.......

2.2 对国外的研究现状

2003 年,中国武协原主席李杰说,段位制评审工作的开展,不仅成为广大武术爱好者评价技术性水平高低的标准,同时还聚集了社会各阶层的高水平武术人才。他称,中国武术段位制经过不断改善后,还将在全社会乃至世界范围内推广普及。2004 年 10 月,中国武术协会主席王筱麟在一次讲话中特别提到中国武协向海外推广武术段位制的工作。他指出,在爱尔兰、澳大利亚已经结束了中国武术段位制海外培训班,目前已经与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谈妥了举办段位制培训班的事宜。这件事情如果做好了,对武术段位制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2004 年 6 月,《中国武术段位制海外人员考段班补充通知》产生了,它是由中国武术协会颁布与发表,并于当年的 8 月和 10 月举办了两次武术段位考试班。此后每年都会举行不同形式的海外人员考试培训班,中国武术段位制正在以迅猛的发展之势向全世界武术界普及⑤。国外发展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时间很晚,从 2004 年才开始向国外推广武术段位制度,外国人中很少有人知道和了解中国武术段位制是一种什么制度,也很少有学者研究中国武术段位制在国外的普及情况。因此,很少有人研究出国外有关武术段位制教学的课程研究,对武术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也很少。邱丕相是上海体育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他曾说过“需要加快解决关于海外的段位制推广问题。国外很多朋友都非常关注段位制,跟我打听如何回国考取段位的人也很多。武术发展非常好的一些国家如日本、加拿大等,段位制的推广也靠当地的武术联合会进行实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本国的武术考试等级评审制度,国际武联应颁布国际之间段位考试的相关制度①。”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最近几十年来,经过政府部门不断开展活动、社会各界武术爱好者的积极参与、海外华侨华人的刻苦努力和与武术有关的各类影视剧的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武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的开展起来,并得到了一定的传播,为中国武术在国外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中华民族武术成为国际化发展的产物。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

3.1 研究对象.... 14

3.2 研究方法.... 14)

4 结果与分析.... 17

4.1 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武术段位制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 17

4.2 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武术教学中普及段位制存在问题分析.... 30

4.3 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普及武术段位制教学发展对策.... 34

5 结论与建议.... 37

5.1 结论.... 37

5.2 建议.... 38

4 结果与分析

4.1 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武术段位制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

近年来,国家武术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非常重视武术段位制的发展,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宣传活动,目的是使武术段位制更好更广的在全国普及,传承武术民族精神。武术段位制教学的发展不仅要靠自身的内部力量,还要通过外部力量实现其普及。高校普及武术段位制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武术教学模式,运用创新理念、创新思想,将武术段位制的一系列内容加入武术教学中,是武术教学新颖化,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武术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信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的表现出来。通过学校教学大纲的规划、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更好的促进武术段位制教学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根据调查河南省部分高等体育院校武术教学情况可知,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如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境等方面,目前河南省大部分高校对普及武术段位制教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而只有少部分高校普及了段位制教学。对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武术教学中段位制普及情况进行分析,找到适合段位制教学的方法,为进一步促进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武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

结论

河南省只有部分高等体育院校的部分专业普及了武术段位制教学,普及武术段位制教学的高等体育院校只有武术专业的学生接触到武术段位制教学,还有很多非武术专业的部分高等体育院校没有普及这种教学制度。这和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高密切相关,若政府重视武术段位制的普及,会督促下级机关和政府积极组织开展武术段位制教学活动,形成系统教学体系,使段位制教学的普及落到实处。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武术教师的段位大部分处于中等水平,高段位武术教师比较少,有的教师对段位的需求不是很大,武术教师整体水平不高。学生对武术段位制教学的了解参差不齐,有的非常了解,而且还取得了武术段位;有的了解一点,对武术段位制比较感兴趣,想考段位,但还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还有一些学生根本不知道武术段位制。学生对武术段位制教学了解单一,武术的文化价值、内涵及民族精神根本没有体现出来。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的武术段位制教学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学生考取武术段位只是自己单纯的喜欢,学校没有相应的政策使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也没有对拿到段位的学生进行鼓励,以增加学生习考段的兴趣;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没有创新,教学形式普遍化,没有与武术段位制有关的教材应用于课堂,学生习武情趣不高是段位制教学得不到普及的一个重要方面。

............

参考文献(略)

专业体育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第一章 引 言

一、研究背景

篮球运动是深受广大群众喜欢的球类项目之一,它在我国体育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1]。相对于我国的篮球运动而言,其引进并发展的进程与社会环境、政治因素、经济基础以及文化氛围等诸因素的影响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篮球运动的发展,直接受到社会需求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自身的作用与应用价值只有在良好的需求环境下才能够得以充分的体现。其次,篮球运动作为与人们健身、休闲、观赏、娱乐等活动密切相关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发展取向必须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为基本原则,我国篮球运动在近几年之所以呈现出下滑的状态,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过于强调篮球运动的竞技性,而忽视大众性这一最为基本的特征,这对于营造厚实的篮球群众基础,无疑产生了“釜底抽薪”式的影响。第三,篮球运动的发展需要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个发展环境的核心是:在建立健全有关确保篮球运动普及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主要目的,强化对适宜篮球运动开展的场馆设施的建设。此发展环境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对篮球运动的重视。当前,我国非常重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其核心目的在提升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水平,推动我国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发展。而篮球运动以其突出的健身、休闲、娱乐、时尚以及普遍适用性等特征,完全符合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体育健身运动需求的标准。因此,如何走出“重竞技而轻群体”的发展误区,就成为推动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重要环节。一般认为,现代体育是由学校体育、竞技运动和大众体育三部分构成的[2]。学校体育兼具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双重属性,是链接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重要纽带。一方面,学校体育承载着为我国竞技体育发现、培养与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责任。另一方面,学校体育肩负着培养与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技能,为其未来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职能。因此,有效运用与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与作用,无论是对于竞技体育或是社会体育的发展而言,具有双赢式的功效。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关联最为密切的环节,也是学校体育社会职能最为凸显的重要时期。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应试教育把考试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学模式,这种狭隘的教学模式弊端极大[5]。因此,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应运而生。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人文化篮球教学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其显著特点在于凸显对学生学习行为、思维方式、个性特征以及发展取向的尊重、爱护、关心与重视,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研究的开展凸显出适应性与实效性并存的特色。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正因为不断地发展变化,世界才得以发展进步。而作为世界领域内最具亲和力与感染力的体育活动而言,其发展的步频也必须与社会的发展保持同步,只有如此方能凸显其旺盛与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基于和谐社会理念,对公共篮球教学这一高校体育传统教学科目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有效地预判,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这对于引导与规范公共篮球教学的发展取向、模式构建、方法创新以及内容体系的重组等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以人为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要正确的把握以人为本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是“人”的概念,与人相对的是“神”和“物”。所以说“以人为本”对应的是“以神为本”或者“以物为本”。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历来主张人贵于物,西方的人本思想则强调人的价值,把人的权利放在第一位。近代以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的人本主义更能充分的说明这一点。其次是“本”的概念,“本”在哲学上有两种解释,“事物的根本”和“世界的本源”。显然,以人为本的“本”选取第一种解释。意思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人更重要。一般来说,“以人为本”思想是指一种从人自身出发,以人为根本、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和尺度来考虑问题,注重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肯定人的世俗生命的思潮[7]。“人文”在《辞海》中的基本含义为:“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8]。文化是人类在社会的发展中逐步总结出来的知识以及经验,包括人的衣、食、住、行,也包括人的心理、意识和思维等。人文指的是人类文化当中的先进的、健康的部分。中国历来提倡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可见我国非常重视人的价值的研究,这与西方所推崇的人本主义如出一辙。“化”有两种基本含义,一种是性质或形态改变,一种是用再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人文化取第二种解释,意思是把人类最先进、最优秀、最健康的文化展现出来。人文化在本文可以解释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人文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在于人本主义,国外有关人文化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本主义心理学领域。20 世纪中叶,针对当时教育制度弊端,在美国掀起了有关人本主义教学的研究热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1950 年,马斯洛发表了名为《自我实现的人们: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的文章,开启了有关人本主义的研究序幕。到了 1954 年,马斯洛编著并出版了《动机与人格》一书,成为人本主义研究的奠基之作。马斯洛此时的研究还未涉及到教学领域,但《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所提出的需要层次说和自我实现论则成为其教学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在 1971 年出版的《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一书中,马斯洛的教学思想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在此书中,马斯洛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自我实现,即开发潜能,完美人性,完善人格,成为世界公民;同时,他还倡导内在学习,认为内在学习是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人本主义研究的另一代表性人物罗杰斯,将人本主义心理学应用到教学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1951 年,罗杰斯出版《来访者中心治疗》一书,其中所创立的以人为中心疗法之后在教育观中演进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1953年,他提出了 “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著名论断,强烈冲击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1969 年,罗杰斯出版《学习的自由》一书,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即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还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方法:模拟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程序学习法和会心团体(也叫交友小组)。1980 年,罗杰斯在《一种存在的方式》一书中对“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做了全面的剖析,并提出了他的九大教学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此也带动了教育领域的全面变革,大众化、终身化以个性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取向。现如今,在西方发达国家,人文化教学已得到高度的重视并呈现出普及性的发展态势。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一、研究对象.......11

二、研究方法.......11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13

一、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现状人本缺失现象调查分析.........13

(一)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理念的人本缺失.....13

(二)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内容的人本缺失.....14

(三)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方法的人本缺失.....15

(四)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评价的人本缺失.....17

二、影响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人文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因素.........18

三、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人文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途径.....21

第五章 结论.....28

一、结论.........28

二、建议.........28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现状人本缺失现象调查分析

教学理念是制定教学方针和教学目标的基础,统领教学的指导思想。高校篮球选项课的教学理念是通过篮球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体魄,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并促进他们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18]。有关沈阳市高校篮球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人本缺失现象的调查统计情况。在所调查的高校篮球教师当中认为篮球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的人数最多,占了 83.3%;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的为 76.7%;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形成占 53.3%;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心理抵抗力的占 40.0%;消遣娱乐的占 30.0%;传承篮球文化的占 23.3%;选择其它的占 6.7%。不难看出,目前高校篮球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提高学生技战术水平和增强体质者两方面,分别占了 83.3%和 76.7%,而这两点也是前面所说的教学目标当中的显性目标。但是,高校篮球教师对隐性教学目标的关注普遍较少,比如说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提高意志品质只占了 53.3%和 40.0%,而传承篮球文化只有 23.3%。相对来说隐性教学目标的作用远大于显性教学目标,但现在我们的教师大多数还没意识到这一点,这将是未来体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

结论

1.通过对沈阳市 5 所高校进行调查和分析,从篮球教学、篮球教师和学生三方面论证篮球课人文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对实施人文化教学模式的几个重要环节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进行了详细阐述。最终总结出人文化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是可行的。

2.构建人文化篮球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在篮球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体育修养和综合素质,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和自身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自信,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人文化篮球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情感表达。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人文化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学习的态度以及情感的表达。

4.人文化篮球教学模式要本着“评价育人”的宗旨,注重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并为每种评价制定科学的量表。

5.普通高等院校人文化篮球教学模式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前提,融合技能教育、健康教育和人文教育,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

............

参考文献(略)

专业体育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铁人三项标准竞赛距离为游泳 1.5 公里—自行车 40公里—跑步 10 公里,三个项目须连续一次性完成,要求参与者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毅力。铁人三项是进入奥运会最快的竞技体育项目,同时也是一个快乐的全民健身项目,活动形式多样,距离可长可短。铁人三项被人们视为健康阳光的现代户外运动项目,她亲近自然、绿色时尚、富有活力、充满挑战!铁人三项倡导“融入自然,挑战自我”的生活理念,已逐步成为人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载体”。为有效改善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严峻状况,从中央到相关部委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突显了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09 年《全民健身条例》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开展体育竞赛和课外体育活动,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2010 年 7 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颁布为中小学和高等学校教育提出了改革目标,指明了发展方向。2011 年 2 月《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 年)》针对青少年体育工作提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办好各级各类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营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

.......

1.2 选题目的、意义

开展中小学生校园铁人三项赛事,将为学校体育工作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也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促进铁人三项运动普及与推广的同时,有效地增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促进青少年运动基础的提高,提升青少年的运动能力,培养青少年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锻炼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从身体和精神两个层面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中小学校园铁人三项赛事将作为一个优秀的平台和载体,联接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等主体,共同为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本研究通过对目前北京市开展的中小学校园铁人三项赛进行调查研究,对比赛的基本情况、组织管理、赛事发展的优劣势等进行调查与分析,对比赛的参与者和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将一个新兴的赛事较为完整的呈献给大家,并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了解参与者的动机和态度,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北京市中小学校园铁人三项赛事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市中小学校园铁人三项赛事,调查对象为比赛组织管理者和运动员。研究过程中,在 2014 年第三届北京市中小学校园铁人三项邀请赛和海淀区首届中小学铁人三项赛的比赛现场采取整体抽样的方式,选取各参赛单位运动员共120人,采取随机抽样方式选取赛事组织管理人员 20 人作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家图书馆,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查阅关于铁人三项、校园铁人三项的相关资料与书籍。并根据本研究的需要,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铁人三项进校园”2013——2016年工作规划和 2013 年实施方案》等文件、法规,为本研究做好理论上的准备。

2.2.2 专家访谈法

关于北京市中小学校园铁人三项赛事的开展情况,为了更好的了解情况,采用专家访谈法,设计了访谈提纲,为本研究提供一手资料。

2.2.3 问卷调查法

2.2.3.1 问卷的设计和基本内容

赛事的组织管理人员和参与的运动员是一项赛事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本研究设计了赛事组织管理人员和运动员的调查问卷,从而更加深刻的了解这项赛事。问卷内容涉及组织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运动员的基本情况等。

2.2.3.2 问卷的效度检验

问卷调查前,依据调查方法的实施原则,对问卷进行了效度评定。将问卷向 10 位铁人三项,赛事管理、学校体育等方面的专家发放,请专家分别对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效度检验,评价情况及结果见表 1、表 2。

....

3 结果与分析....... 8

3.1 “校园铁人三项”概念的界定 ..... 8

3.2 北京市中小学校园铁人三项赛事基本情况分析 ...... 9

3.3 北京市中小学校园铁人三项赛事运动员状况 ....... 17

3.4 北京市中小学校园铁人三项赛事管理人员状况...... 22

3.5 北京市中小学校园铁人三项赛事发展的 SWOT 分析... 25

3.6 促进北京市中小学校园铁人三项赛事发展的策略研究..... 28

4 结论....... 30

3 结果与分析

3.1 “校园铁人三项”概念的界定

铁人三项是将游泳、自行车和跑步这三项本身已具备百年以上历史的基础运动结合起来而创造的一项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她具有综合性、挑战性、观赏性、灵活多变性、广泛参与性、公平竞争性等特点[11]。铁人三项运动需要将游泳、自行车和跑步这三个项目在比赛中连续一次完成,标准竞赛距离为游泳 1.5 公里—自行车 40 公里—跑步 10 公里。“铁人三项进校园”工作开展后,北京市铁人三项运动协会举办了“北京首届中小学校园铁人三项邀请赛”;校园铁人三项赛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运动基础和技能水平,灵活设置比赛项目和比赛距离,降低比赛难度,通过游泳馆代替公开水域、小轮车或轮滑代替公路自行车等方式,大大降低了参与门槛、增强了趣味性、提升了安全性,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深受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欢迎,初步探索出了适合在校园开展的铁人三项活动形式和组织模式,为铁人三项运动在校园的全面推广与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因此,将本研究所涉及的“校园铁人三项”界定为:依据铁人三项运动的比赛形式,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运动基础和技能水平,设置适合于学生参与的比赛项目和比赛距离的一项运动。

......

结论

4.1 校园铁人三项赛是为了培养更多复合型青少年人才而推出的新型校园体育运动项目,结合青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理念和体育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更为全面的青少年体育人才而创办的赛事。本文将其界定为:依据铁人三项运动的比赛形式,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运动基础和技能水平,设置适合于学生参与的比赛项目和比赛距离的一项运动。

4.2 北京市中小学校园铁人三项赛事目前共举办了 5 场,分别是北京体育大会暨2012 年北京首届中小学校园铁人三项邀请赛、北京体育大会暨 2013 年北京第二届中小学校园铁人三项邀请赛、2013 年首届全国校园铁人三项邀请赛总决赛、2014 年全国校园铁人三项邀请赛北京预选赛暨北京市第三届中小学校园铁人三项邀请赛、2014 年海淀区首届中小学铁人三项赛;赛事规模较小,但是从 2012 年到 2014 年的参赛队伍和参赛人数都呈现增长的趋势;举办地的场地设施比较完善,但仅局限在北京市第四十七中学和国家环保部北京会议培训中心。

4.3 北京市中小学校园铁人三项赛事设置了校园铁人三项和校园铁人两项,校园铁人三项包括游泳、小轮车和跑步,校园铁人两项包括游泳和跑步,用小轮车代替了铁人三项比赛中的自行车;各组别各项目距离设置在几届比赛中有所变化,目的是为了适应各年龄段学生更好地参与;项目设置具有经济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特性;比赛形式分为个体赛和团体赛;比赛级别只有校园邀请赛和全国联赛两个级别。

4.4 北京市中小学校园铁人三项运动员的训练年限普遍较短,大部分集中在 1—2年;三项中都有各自擅长的项目,其中擅长游泳的运动员最多,缺少综合能力强的运动员;运动员的训练动机积极,但是了解校园铁人三项赛事的途径有限,主要是通过教师和朋友介绍,缺少相关媒体的报道与宣传;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偏少,缺少科学系统的训练指导;装备满足情况不乐观,家长对于校园铁人三项的认知程度有限,对于运动员训练的支持态度有待提高。

............

参考文献(略)

专业体育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四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射箭运动是奥运会比赛的正式项目,也是我国的潜优势项目。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欢射箭项目的成人、青少年数量逐年增加,而且发展潜力巨大。射箭运动是一项技巧性非常强的项目,技术动作分为三个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准备部分包括:审靶、选位、站立、搭箭、推弓、钩弦以及转头;基本部分包括:举弓、开弓、靠弦、继续用力、瞄准以及撒放;结束部分包括:动作暂留和收势。射箭运动中每个技术动作的重要性都不可忽视,动作之间的衔接也很重要,如有脱节,将影响整体射箭技术动作的完成,对于刚开始射箭训练的青少年而言,技术动作的稳定训练、一致性训练是最重要的,只有技术动作准确、稳定,青少年射箭训练才能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对所学内容没有具体形象的认识,没有射箭运动的基础,对于初学射箭的青少年来说仍是一项陌生和新奇的运动形式。因此对体育教师来说,如何根据射箭运动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人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查阅显示视频教学法能够真正起到提高多项体育教学效果的方法,它以呈现的图像、动画和声音为主来吸引青少年选手的注意力,同时视频教学也得到项目教练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1]。此方法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能力以及增强肌肉本体感觉等多种人体感觉记忆。在心理学层面,心理位移过程中,运动反应时间与构成新形象的两种刺激表象之间所呈现距离是成正比。视频教学将可以生动、具体的动作映射在头脑中刺激人脑产生某个动作的形象,可以有效的对比自己参与训练项目的动作,从而得到提高。因此当教练对射箭某个技术动作进行视频教学时,学生虽然没有得到详细指导,但是可以对该动作的整体节奏、技术要点等要求,已经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整体形象。再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就会在头脑中、肌肉记忆中定型。

.......

1.2 研究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视频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对射箭技术训练的特点研究,并将视频教学法介入到北京市温泉第二中学 12-14 岁学生射箭技术训练中,检验视频教学方法在射箭初期技术训练中的作用和效果。收集教学实验数据,为后续射箭技术训练的研究提供一定数据参考。

1.2.2 研究意义

体育教学内容及要求区别于其他学科,它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在大脑中确立形成基本动作表象,反复刺激肌肉群去感知不同技术动作的力量、动作的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和完整动作的技术要领,尊重形成肌肉记忆[2]。视频教学在其它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部分体育项目教学中,也逐渐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我国在射箭教学中很少采用视频教学。本研究意义在于将体育教学方法与实践研究结合在一起,将射箭技术训练传统教学方法与视频教学法训练的学生,通过考核进行成绩对比,找出适合 12-14 岁学生射箭技术训练的方法,同时为视频教学运用到 12-14岁学生射箭技术训练中提供理论依据。此研究相关内容还可以优化射箭技术训练方法,增加训练手段,为提高射箭运动成绩提供理论支持,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视频教学法介入对 12-14 岁学生射箭技术训练的效果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市温泉第二中学 12-14 岁 20 名男生作为本次实验对象进行研究。其中 10 名同学为实验组,另外 10 名同学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基本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符合进行教学实验的条件。

........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查阅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和中国知网有关视频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情况,射箭运动员技术训练方法的相关文献资料。并查阅了有关直观教学法、视频教学法和射箭项目技术训练的期刊、杂志和书籍,收集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对视频教学的过去和现状有了详细的了解,对青少年射箭训练的状况有了更深的认知,为本文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

2.2.2 实验法

2.2.2.1 实验对象

在报选北京市温泉第二中学射箭项目选修课的 68 名学生中,挑选 12-14 岁 20名男生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在选择实验对象时,为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准确,做到以下几点:(1)通过长跑 1000 米测试基本运动能力,去掉时间超过 4 分 30 秒的学生。(2)通过俯卧撑测试基本力量能力,去掉不能完成 5 个标准动作的学生。(3)由 3 名专业射箭教练对所选学生进行专项测试,包括测量臂展、身高、模仿教师做射箭徒手动作等,去掉身体条件不够和动作特别不协调的学生。(4)将所选的 20 人随机抽取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实验班(A 班)10 人,对照班(B 班)10 人。

........

3 实验研究结果......14

3.1 撒放和技评成绩分布的变化.....14

3.1.1 实验后撒放成绩分布.....14

3.1.2 实验后技评成绩分布.....15

3.2 研究结果.......21

4 分析与讨论.....21

4.1 视频教学的优势.....21

4.1.1 视频教学应用于体育教学.... 21

4.1.2 体育教学观念的改变.....22

4.1.3 提高课堂质量.......22

4.1.4 提高课堂学习效果....22

4.1.5 视频教学在射箭教学中的优势....22

5 结论.......25

4 分析与讨论

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在青少年射箭技术训练教学中,采用视频教学法介入的实验班 A 班和只采用传统射箭教学法的 B 班,训练结果产生了明显差异性,究其是什么原因导致结果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下面就影响成绩的因素加以分析。

4.1 视频教学的优势

视频教学是将教学内容,以图像、声音和文字合成一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在视觉上有了直观感受,结合图像和生音,使学生更加容易形成动作表象[45]。通过此次教学实验,视频教学在北京市温泉第二中学 12-14 岁青少年射箭技术训练中,充分发挥了其特点,展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体育课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如何教,学生就如何学,老师们的“教”才是重心,虽然体育课程大纲上一直谈到学生才是体育课的主体,在现实的体育课上由于安全因素等诸多原因这一要求很难实现。目前学校体育课上教师语言的灌输最多,学生对一些复杂动作理解困难,动作衔接不上,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削减,心理上造成了一定压力,课堂气氛和学习气氛均受到影响,结果体育技术动作的学习变得愈发困难,最基础的动作学习都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稍复杂的动作学习起来就更加困难,这就是体育课上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而现代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观念逐渐改变,多媒体教学方法获得高度认可,尤其是视频教学,解决了体育课上的实际问题,学生学习气氛浓厚,课堂气氛浓烈,积极主动去学习。学生成就感自信心得到了恢复,有效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

结论

1.在北京市温泉第二中学 12-14 岁学生射箭技术教学中介入视频教学,对于初学射箭技术的学生掌握射箭完整技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介入视频教学的实验班,在撒放环值成绩上,高于对照班 11.2%,在撒放密度成绩上,低于对照班 16.2%,视频教学对于初学射箭技术的学生在动作一致性训练上的帮助更大。

3.介入视频教学的实验班,各项技评动作的成绩全部高于对照班,站立动作技评高于0.7%,开弓动作技评高于 10.6%,动作到位技评高于 11.2%,继续用力技评高于24.6%,放箭技评高于 8.1%,收势技评高于 5.9%,视频教学对于初学射箭技术的学生在继续用力动作学习中帮助最大,对站立动作的学习帮助最小。

4.视频教学法的介入使得实验对象获得稳定清晰的动作表象,是促进学生更快更准确掌握射箭完整技术的原因。

............

参考文献(略)

专业体育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五

1 前言

1.1 研究依据

艺术体操又被称为韵律体操,是一项以身体动作与器械动作完美结合,在音乐的伴奏下以自然流畅的韵律性动作为基本动作进行有节奏、连续不断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时,它也是一种艺术性极高的女子竞赛体操项目。[1 ]艺术体操的独特吸引力在于,它不仅吸引了广大女性练习,而且在艺术体操项目开展较好的一些国家曾出现男子练习。艺术体操作为一种竞技项目,动作编排以及难度的展现必须有一定的规则所限制,这样才能在赛场上作为同等难度范围进行比赛。而评分规则同样也是对运动员动作的完成度、动作的表现力以及整体艺术体现的综合评价。伴随着艺术体操项目的迅速发展以及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持续增强,促使国际艺术体操竞赛评分规则不停革新。每届新规则的更新都对艺术体操项目发展和创新有重要影响。规则是编排的标杆,随着规则不断修改和更新,对我国艺术体操规定成套动作的编排水平也在提出了更高规格的要求。迄今,我国已经颁布了 7 版艺术体操等级规定动作及 1986 年版、2002 年版、2006 年版、2008 年版、2009 年版(2008 年版的补充)、2011 年版、2013 年版。艺术体操等级规定动作是奠定我国艺术体操技术发展的基石,而成套规定动作的编排又是奠定艺术体操运动水平的基础,同样也是衡量我国艺术体操水平发展的标志。每一版艺术体操等级规定动作的颁布都是根据规则的导向对旧版等级动作的更新,同时也对艺术体操练习者在身体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为练习者制定具有科学性、超前性尺度,同时对我国艺术体操运动项目发展也起到积极地鞭策影响。那么我国 2011 年版和 2013 年版艺术体操运动员少年组各成套动作编排有什么不同呢?只有通过找出两版的异同点,并预测出当今艺术体操等级规定动作少年组编排发展趋势,进而为今后中国艺术体操项目编排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艺术体操是现代竞技体育的产物并保持飞速的发展,规则的革新对成套动作编排也提出了更高的限制标准,而每版的成套规定动作的制定都是最新国际评分规则精神的体现。我们应重点领悟规则要领编排出适应时代步伐的成套动作,促进艺术体操项目的发展。本文将对 2011 年版和 2013 年版艺术体操等级规定动作少年组一二级成套动作的编排进行分析研究,主要针对各器械成套动作编排进行分析,包括身体难度动作、场地使用情况进行剖析。分析出两版艺术体操等级规定动作少年组编排存在的异同之处,并预测中国艺术体操等级规定动作少年组编排的发展方向,为未来中国艺术体操等级规定动作少年组编排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1.3 研究任务

归纳并整理艺术体操项目动作编排的理论依据及要求; 分析归纳 2013--2016 年版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对艺术体操等级规定动作编排的影响;对 2011 年版和 2013 年版艺术体操少年组一二级各器械成套动作编排进行分析,为今后的艺术体操少年组成套动作编排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中国艺术体操少年组等级规定动作编排为研究对象,以 2011 年版和 2013 年版艺术体操少年组等级规定动作成套动作为分析对象,其中包含绳操 2 套、圈操 2 套、球操 2 套、棒操 2 套,带操 2 套,共 10 套动作。(注:10 套动作的录像光盘可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查阅)。以参加 2013 年全国青少年艺术体操锦标赛教练员及运动员为调查对象。

……..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方向,以“艺术体操”“编排”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查询也相关士论文、学士期刊及会议报告等内容,并对其进行阅览和借鉴,从首都体育学院及国家图书馆查询关于艺术体操技术及编排等方面,结合2009--2012年版和2013--2016年版的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以及 2011 年版和 2013 年版的艺术体操少年组等级规定动作的成套动作视频、难度表和路线图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归纳相关方面的信息,从总体上了解艺术体操现有的研究状况及编排发展趋势,对本文研究提供坚固的理论凭证。

2.2.2 录像分析法

观看我国艺术体操 2011 年版以及 2013 年版少年组一二级成套规定动作的视频,对少年组一、二级中 5 种器械的成套动作编排在身体难度、移动路线图方面进行研究解析。

2.2.3 问卷调查法

2.2.3.1 问卷的信度检验

为保证该调查问卷中所设置的问题对于本文研究的可靠性与确切性,分别对教练员和运动员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本文采用了小范围内的“测量——再测量”的二次问卷调查方法,相关系数 r=0.95,相关系数大于 0.9,证实本问卷符合统计检验标准,有较高的信度。

………

3 结果与分析 .......9

3.1 成套动作编排的依据 .....9

3.1.1 依据规则变化的前瞻性 .........9

3.1.2 依据艺术体操项目特点 .........9

3.1.3 依据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 .......9

3.1.4 依据技术的发展趋势 .....9

3.2 成套动作编排的要求 ....10

3.3 《2013--2016 年艺术体操评分规则》......13

3.4 两版艺术体操等级规定动作少年组成套动作编排分析 ......15

4 结论与建议 ......35

4.1 结论 ......35

4.2 建议 ......35

3 结果与分析

3.1 成套动作编排的依据

规则是项目发展的基准,是成套动作编排的理论依据,规则不仅为项目的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也制约着、促进着竞赛与训练。进行成套规定动作的创编时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评分规则的精神要领,并合理的依据规则对音乐伴奏、动作难度、器械使用、时间的界定以及舞蹈的要求。设计出一套具有时代气息的完美动作,进而彰显出艺术体操项目的独具特色的个性和魅力。艺术体操项目分为 5 种器械,即绳、圈、球、棒、和带。而每种器械类型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竞赛规则要求成套动作的完成过程中要适终保持器械的运动,说明器械技术运用在成套编排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近些年关于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的发展导向来看,编排中更加强调身体动作与器械动作的紧密结合的设计。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理解和有效的掌握各种器械的特点,并且结合身体动作的选择创编出符合该器械特点的成套动作,达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所谓“竞技能力”,既运动员在参加竞技比赛时所创造出成绩的能力,它是由技术、素质、协调、形态、机能、心理、战术及智能锁决定的。[ 1]在对成套规定动作进行编排时,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竞技能力水平来选择与设计。如果只重视高难动作的编排却忽视了运动员现实中的能力水平,就会造成及实际技术水平的脱节,运动员就不能自信流畅的完成整套动作,进而影响训练和比赛的成绩。所以,使用合理的动作编排能够保证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流畅完成成套规定动作,充分展现出自身的竞技能力水平,取得理想成绩。

……..

结论

4.1.1 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的创编要依据规则前瞻性的变化、项目各自特点、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以及项目技术的发展趋势。

4.1.2 国际评分规则对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动作编排的多样性、动作和音乐配合一致性、动作的连贯性和流动性、动作造型的优美性、动作与编排的独创性。

4.1.3 2013 年版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对成套规定动作编排艺术部分评分内容做出了很大的改进,一套完美的成套动作的创编不单单依赖于音乐和编排的支撑,而且要考虑在限定的时间和空间里使运动员运用良好的身体表现力将成套动作在流畅的展现出来。

4.1.4 新周期评分规则在身体难度类型方面由原来的 4 种改为 3 种,难度分值也由 10个变为 5 个,同时在进行艺术体操少年组成套规定动作创编时对舞步组合、动力性旋转动作和器械熟练性动作都做出了更细致的要求,从整体上提高艺术体操少年成套规定动作编排的艺术性和竞技性。

4.1.5 身体难度编排方面,2011 年版跳步类和转体类难度使用最为频繁,平衡类和柔韧/波浪类使用较少,从这整体上看均衡性不够,不利于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2013年版难度动作数量编排总量有所减少,取消了柔韧/波浪类难度,成套动作整体编排均衡,且有利于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编排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

4.1.6 场地使用编排方面,2011 年版路线设计较为清晰、规范,重复路线较少,不足之处是曲线及弧线的利用几乎没有,呈现不均衡性。2013 年版,路线充满整场地的四个角落及中央区域,几乎没有重复路线,较多的使用对角和弧线等形式,身体动作移动方向呈现多样性变化,使得整套动作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

............

参考文献(略)

专业体育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六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健美操在欧、美、亚等众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国际健美操联合会成立以前,总部设在日本的国际健美操联合会一直是国际上最大的健美操组织。国际体联(FIG)从 1995 年开始举办国际体联(FIG)健美操锦标赛,1995 年底我国首次派队参加了第一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为两年一届,第九届2006 年在中国南京,第十届是 2008 年在德国,到 2014 年为止共举行了 13 届。1881年创立的国际健美操联合会(FIG)于 1994 年成立专门的健美操委员会。现代健美操在我国的发展市 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2002 年起我国健美操在世界锦标赛上实现了突破,至今我国健美操在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上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全国健美操锦标赛,于 1987 年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全国健美操邀请赛,随后 1988、1989、1990、1991 年先后在北京、贵阳、昆明、北京举办了四届邀请赛,1992 年起改名为全国健美操锦标赛,成为每年举办的传统赛事。北京市第一届健美操锦标赛于 2008 年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央民族大学逸夫体育馆举行,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在原有通级赛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规范北京市健美操竞赛活动,扩大健美操运动在各单位的普及而举办的首届市健美操锦标赛,2009 年、2010 年、2012 年、2013年及 2014 年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都由北京市健美操体育舞蹈协会于北京市地坛体育馆举行,健美操锦标赛是北京市健美操运动项目最高级别的赛事。第七届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也已经于 2014 年在北京市地坛体育馆举行。而依照此次报名的结果来看,参加本次比赛的队伍与去年相比较有了相对的减少。本文从北京市健美操体育舞蹈协会举办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以及各个比赛队伍的实际情况出发,探析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具体问题提出改进策略与建议,为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的良性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从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赛事现状出发,旨在通过分析现阶段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的发展现状,找出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的问题所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发展策略和意见,为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的完善和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目的是使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制度和规程等方面更加的完善,创造一个更好的、更积极的健美操赛事文化和环境,使健美操在北京市更好、更宽广的发展。

1.2.2 研究意义

本文对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筹划过程及比赛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究和相对策略的分析,为能够使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体制更完善,为别的省市或者别的健美操比赛的筹划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使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可以更加持久更加健全的发展,进而使更多的人参加到健美操锻炼当中,使我国健美操更为宽广的发展,使更多的人从健美操这项运动中得到锻炼获得更好的身体。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现状

………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需要,以“北京市健美操、健美操比赛现状、健美操锦标赛现状”等为关键词查阅近 10 年以来有关资料和体育核心学术期刊的相关文献,收集并阅读了国内有关健美操比赛的相关文献,资料来源主要包括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通过掌握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收集阅读的各类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加以利用,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本文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论文内容,在制定问卷之前阅读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和科研方法方面的书籍,打好了充分的理论基础。根据研究内容与目的的需要,遵循体育科研方法的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关于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情况的三份调查问卷,即《运动员问卷》、《教练员问卷》、《裁判员问卷》,向参加此次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的运动员、教练员及裁判员按比例随机发放了问卷。

2.2.2.1 问卷的效度检验

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邀请了对本论文研究较为熟悉的首都体育学院有关教师、专家全面审核评定问卷,进行逻辑有效性分析后作出“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非常差”五级程度的定性评价。根据逻辑分析要求,为提高评价经验的可靠准确性,在征询了专家的意见后对此问卷进行了修改,并进行了问卷的评定调查。通过回收的问卷可以看出问卷均有较高的效度。(见表 1)

2.2.2.2 问卷的信度检验

采用重测法对问卷信度进行检验。相隔 12 天后,再次向同一群体中发放问卷。通过计算前后两次结果的相关性系数为 r=0.80(P>0.05),信度较高。

……….

3 结果与分析.....7

3.1 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的发展情况......7

3.2 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参赛队伍的基本情况......10

3.3 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运动员的现状......16

3.4 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教练员的现状......21

3.5 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裁判员的现状......27

3.5.1 裁判员的裁判等级.....27

3.5.2 裁判员的待遇及裁判员对待遇的满意度.....28

3.6 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发展的存在问题和改进对策........28

3.6.1 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发展存在的问题....28

3.6.2 健美操锦标赛的发展对策......30

4 结论.........31

3 结果与分析

3.1 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的发展情况

为推广普及健美操运动项目在北京市的开展,进一步规范北京市健美操竞赛活动的有序开展,经报市体育局批准,2008 年开始正式将原北京市竞技健美操通级赛更名为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已列入北京市竞赛计划。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由北京市健美操体育舞蹈协会主办,中央民族大学体育系和北京体育大学艺术系共同承办,已于 2008 年 3 月 29 日在中央民族大学逸夫体育馆举行。2014 年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也已经于 12 月份举行,由主办单位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体育管理中心、北京市健美操体育舞蹈协会,承办单位北京市健美操体育舞蹈协会健美操专项委员会、协办单位北京地坛体育馆等共同组成。2009 年、2010 年、2011 年、2012年、2013 年及 2014 年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都由北京市健美操体育舞蹈协会于北京市地坛体育馆举行,至今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已经举行了七届,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是北京市健美操运动项目最高级别的赛事。北京市健美操体育舞蹈协会是成立于 1991 年的一级法人社团组织。其宗旨是在北京市体育局和北京市体育总会的领导下,团结全市健美操、体育舞蹈和大众健身操(舞)运动的工作者及爱好者,广泛的发展协会会员,维护协会会员的权益,积极开展健美操、体育舞蹈和大众健美操舞活动,努力提高健美操、体育舞蹈运动项目的水平和普及大众健身操舞的开展。协会于 2004 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市健美操体育舞蹈协会。协会现下设健美操分会和健身舞分会。在北京市健美操比赛的组织以及相应工作、健美操运动和体育舞蹈的推广和改革发展方面,北京市健美操体育舞蹈协会发挥着重要的组织功能,促使健美操和体育舞蹈进一步的快速稳健发展。

………

结论

4.1 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赛事的相关规程已经相对成熟,比赛项目、比赛的奖惩制度设置较为合理,已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且参赛人员对比赛满意度比较高,运动员参赛后对运动员赛后的生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4.2 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参赛队伍所报比赛项目均衡,但参赛区域分布不平衡。

4.3 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参赛运动员的男女比例失调,女运动员多于男运动员,训练年限有限。

4.4 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参赛带队教练学历都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且在校期间大多为学习体育运动等相关专业。

4.5 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裁判员的裁判等级都比较高,能够很好的胜任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的执裁工作。

4.6 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参赛队伍来源区县不均衡,政府和学校的相关政策不全面,参赛队伍在领导支持度、经费、备战比赛等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现有教练的带队经验不足,对判罚尺度不够了解;部分学校还未制定相应的校队训练和管理方案。

............

参考文献(略)

专业体育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七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现状

彼得.哈斯泰在研究中描述了,军校体育课教学环境的变换给教育生态产生的影响。认为体育课教学环境就像是一个生态系统,应不断的去改变这个系统,以使军校学生适应各种环境的需要。在体能教学对军校学生产生的效果研究中论述了,开展体能训练重要的一点是促进士兵们的健康和性格的全面发展,只有完成既定任务才算是成功的执行了命令[2]。

………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对军事体育概念的研究及其定义

李明在研究军事体育概念中论述了军事体育是根据军事需要,对实施的体育项目的一种军体选定。军事体育与竞技、群众体育一样,都是人的体育行为目的。无论何种项目,只要能提升部队战斗力,便可纳入军事体育的范畴。本文对军事体育定义为:参照体育目标,根据军事要求, 为提高军队人员身体素质,提升部队战斗力采取的一系列体育活动, 其中也包括具备体育特征的军事活动[3]。它是采用体育训练的方法为进行军事斗争所做的准备;是国防和部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节部队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官兵身体健康水平的有效捷径。刘德佩为军事体育定义为:是人们为巩固国防建设、进行战争准备,结合战斗技能所采取的身体训练方法,并行成了特殊的体育形式[4]。马巍然把军事体育解释为:军队体育作为体育的一部分,是在军队开展的体育活动,限定了参与的人群,也相应的融合了一些军事技能。所以将军事体育定义为:体育原理与军事技能相融合,为提高军队战斗力所进行的体育训练[5]。

1.2.2 军事体育教学师资队伍的研究

杨杰、陈增辉在研究中认为,军事体育是提高军校大学生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使他们能成为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军体教员在其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所以提高军体教员的素质极其重要[6]。这些素质包括:“身心素质、军事素质、业务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秦键、路迪在研究军校体育教员队伍建设中阐述了:从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以后,对全军学历教育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做出了重新部署,同时也对承担教学工作的军体教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更新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从根本说都依赖于教员队伍的能力[7]。因此,能否实现对学员的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何建省、苏振阳在军体教员队伍建设研究中认为,在未来战争中不但对指战员的体智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为培养指战员的军事教员提出了新的努力方向[8]。本文从军事体育教员应具备的素质和培养方式上进行了研究,从而为军事院校军体教员队伍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石家庄军事院校(学历教育)军事体育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对地处石家庄市辖区的四所部队院校,机械化步兵学院、军械工程学院、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飞行学院进行调查。由于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以学历升级、任职教育为主,所以不列入本次调查研究范围之内。飞行学院学员有飞行任务,学员已分配到各团,所以未进行问卷的发放;但对主管领导和教师进行了访谈。

……..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期刊网 CNKI 数字图书馆和师大图书馆,采用手工查阅和计算机检索系统,以军事体育、军事体育教学、体育教学、警察体育等作为关键词进行一次和二次检索,搜集本课题有关的文献,查阅军事院校编写有关书籍,为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2.2 调查法

2.2.2.1 访谈法

在本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走访对有关体育教学、体育科研和军事体育教学等方面的专家以及一线军事体育课教师进行交流,并制定访谈提纲(附件 1),了解石家庄军事院校(学历教育)军事体育教学和军事体育课的现状,以及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教师对军事体育课的建议;通过与军校学生的交谈,了解他们对军事体育课的态度和认识,并作详细的记录。

2.2.2.2 问卷调查法

由于本研究的信息量较多,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了两份不同的问卷,即教师问卷、学生问卷(见附件 2、3)。为保证问卷的科学性、严谨性,本人学习了《体育统计学》,查阅了有关社会调查方面的书籍。另外征求体育教学、军事体育教学方面专家的意见。后经反复研究修改,最终确定了调查问卷的项目。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1

3.1 石家庄军事院校体育教师调查现状......11

3.2 石家庄军事院校军事体育课程现状研究........15

3.3 石家庄军事院校军事体育教学现状研究........17

3.4 石家庄军事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状况......23

3.4.1 石家庄军事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23

3.4.2 石家庄军事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24

3.4.3 石家庄军事院校学生课外体育竞赛情况....26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石家庄军事院校体育教师调查现状

随着世界军事实力的不断发展,对战争中的武器质量和战人斗员的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军事院校作为培养军事指挥和战斗人员的摇篮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其中教学和训练工作开展的好与坏,取决于是否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所以,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军事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亦是如此。从图1可以看出,在调查的37名军事体育教师中20-29岁的教师占调查总数的5%,只有两人;30-39岁的教师占调查总数的27%,有10人;40-49岁的教师占调查总数的46%,有17人;50-59岁的教师占调查总数的22%,有8人。从年龄整体结构上看,石家庄军事院校的一批中青年教师以承担了主要军事体育教学任务,这为军事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确立了人才保障。但从研究结果发现,军事体育教师的年龄跨度较大,青年教师后备力量不足,军体教师比较缺乏,处于断档期;这也是军校军事体育主管部门所面临的困难之一。由于军事院校的特殊性,在调查的37名教师中有全部为男性教师,这也与军事院校的特殊性相吻合。其中一所军校的体育教师最年轻的 35 岁,45 岁以上的老教师还在任教。由于军事体育教学的特点,要求体育教师除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要参与学员间的实际演练,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下降,必定会影响教学的质量。

……….

结 论

1、在调查的石家庄军事院校中,军体教师年龄跨度较大,年轻教师后备力量不足。军体教师学历以本科为主,军体教师职称结构脱节,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不多。军体教师的科研能力整体水平不高,军体教师工作量不算繁重。中青年军体教师接受在职培训的机会较少。

2、在调查的石家庄军事院校中,在军事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上,对学员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思想方面的培养略显不足。军体课教学大纲为军事院校统一制定,教材的使用以军事体育教材为主,并结合体育教材并用。课程设置符合军事体育的要求。

3、在调查的石家庄军事院校中,军事体育教学内容丰富,能满足军事体育课教学的要求,只是各军校专业不同开设的侧重点不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略显陈旧,教学组织形式以区队和连为单位,军体课教学的授课人数较多。考核与评价以终结性的评价为主。军事体育教学各项设施充足,维护情况良好,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4、在调查的石家庄军事院校中,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员的参与度和热情较高,只是学员们的课余体育活动次数和时间较少。

............

参考文献(略)

专业体育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八

1 文献综述

1.1 骨骼肌增龄性萎缩

衰老是我们任何人都无法规避的自然规律,是一种复杂的具体表现为生物体结构与机能的退行性变化的现象。关于衰老的研究早已有之,衰老的自由基理论(Free Radical Theory OfAging)与衰老的程序性理论(Programmed Theory OfAging)是在众多衰老理论中最得到广泛认可的,而后又有学者在总结衰老的自由基理论上加以大量实验研究并提出了衰老线粒体理论(即衰老的自由基-线粒体理论),更加明确的指出了线粒体生成的 ROS 导致了细胞成分的增龄累积性的氧化损伤[4,5]。线粒体是细胞生成 ROS 的基础场所,也是 ROS 进行氧化攻击的主要目标。并且在人类细胞的复制性衰老过程中,伴随着 ROS 生成的增多,会导致线粒体数量上升,此结果又造成线粒体生成了更多的 ROS[6],从而造成细胞氧化损伤程度的进一步加重。衰老线粒体理论指出人体内的 ROS 主要产生自线粒体,而线粒体内的 Mn-SOD 通过歧化反应抑制自由基的链式反应,进而维持体内的自由基平衡。但是,伴随着机体的衰老进程,这个平衡会被打破,导致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的失衡,进而造成细胞损伤。而衰老细胞中的 ROS 又会不断的聚积,直接或间接的导致线粒体 ATP合成的减少、氧化磷酸化障碍以及呼吸链电子传递受阻甚至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等线粒体的功能性障碍[7]。

……….

1.2 去乙酰化酶 3

Sirt3 是在线粒体中发现的具有脱乙酰化作用酶,属于沉默调节因子 2(silentinformation regulator 2,SIR2)家族(表 1),对维持与调节细胞线粒体正常生理功能及缓解细胞氧化应激作用具有重要意义。Sirt3 在肌肉、肾脏、褐色脂肪组织、心脏等代谢活跃组织中分布较多,而在睾丸、卵巢和肺等器官分布较少[23]。人体中的 Sirt3 是 NAD+依赖的脱乙酰基酶,与人类长寿相关。Sirt3 可以通过去乙酰化作用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酶的活性,进而维持机体 ATP 的稳态。在关于 Sirt3基因敲除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肝脏、肾脏和心脏中,其安静状态下的 ATP 水平发生了明显的降低[24]。近来也有研究人员提出 Sirt3 可以通过控制线粒体中 ROS 的产生调节细胞的氧化还原平衡[25](图 1)。Sirt3 基因敲除小鼠和 Sirt3 基因敲除的 C2C12 肌细胞的线粒体氧化作用比正常小鼠及细胞低下,ROS 生成量增加[26]。有研究提出线粒体 Sirt3 能够通过增强 Mn-SOD 的活性来提升机体的线粒体 ROS 的清除能力[27]。ROS 拥有需要获取电子以达到稳定的化学状态的特性,而此特性会对细胞组成成分造成伤害[28]。一些研究人员提出,转录因子(Fork head box O3, Foxo3a)经 Sirt3 去乙酰化作用后,进入细胞核,并提高了依赖于 Foxo3a 的抗氧化基因转录产物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及 Mn-SOD 的mRNA 的表达水平,并抑制了细胞内 ROS 的蓄积[29,30]。当前 Sirt3 对降低细胞内 ROS水平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治疗 ROS 相关疾病(衰老、糖尿病、癌症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中一个很重要的目标[3]。

……….

2 对象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与分组

2.1.1 实验动物

20 只 12 月龄清洁级健康雄性 SD 大鼠(山东鲁抗医药公司),体重为 500±40g,许可证号:SCXK 鲁 20080002。

2.1.2 实验动物

饲养实验大鼠单笼饲养,不限制饮食,每天 12 小时自然光照,动物房内温度平均23℃-28℃,相对湿度为 50%±5%2.1.3 实验动物分组实验大鼠购买后,首先进行适应性饲养,为期一周。待大鼠状况稳定后随机将其分为运动组(exercise group,EG)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CG),每组 10 只。

……….

2.2 动物实验

完成动物分组后,对照组大鼠不进行运动训练,自然生长,常规饮食,运动组大鼠开始进行适应性训练,为期一周。具体方法为逐渐加大跑台运动强度,每两天提速0.1km/h,时间为每天 0.5h,使其最终适应正式训练的运动强度。正式动物实验跑台训练计划如表 2 所示,共训练四周,每周递增训练时间 5min,每周训练 6 天,休息 1 天。训练时随时观察大鼠运动反应(精神状态、运动能力等),运动过程采用毛刷刺激大鼠尾部。大鼠出现卧位跑,反应迟钝等现象时,进行低于 5min 的休息后继续完成预定时间的运动。

……….

3 研究结果 ...... 13

3.1 大鼠体重变化情况 ....... 13

3.2 大鼠腓肠肌切片 ..... 13

3.3 大鼠腓肠肌细胞横截面积统计 ..... 14

3.4 腓肠肌细胞 Mn-SOD、MDA、8-OHdG 结果统计 ......... 14

3.5 Sirt3 与 PGC-1α 蛋白结果 ....... 14

4 讨论 ........ 17

4.1 运动对老年大鼠腓肠肌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 17

4.1.1 老年大鼠腓肠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 17

4.1.2 老年大鼠腓肠肌细胞横截面积的变化 ..... 17

4.2 运动对大鼠腓肠肌细胞 Sirt3 和 PGC-1α 蛋白含量的影响 ........ 18

4.3 运动对腓肠肌细胞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 19

4.3.1 运动对腓肠肌细胞 Mn-SOD 活性的影响 ...... 19

4.3.2 运动对腓肠肌细胞 MDA 含量的影响 ...... 19

4.3.3 运动对腓肠肌细胞 8-OHdG 含量的影响 ....... 20

4 讨论

4.1 运动对老年大鼠腓肠肌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组织病理学认为生物体的衰老源于细胞的衰老。骨骼肌是人体最大的运动器官,肌细胞又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因此针对骨骼肌生理与病理的研究多数要细化到细胞水平,而衰老也会导致骨骼肌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上面的变化。骨骼肌细胞经 HE 染色后,肌纤维呈现粉红色,细胞核则呈现蓝紫色。正常骨骼肌纵切切片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肌纤维排列紧密、横纹清晰、排列整齐且明暗相间,细胞核大小正常,位于肌纤维边缘(肌膜下)。而骨骼肌横切切片在显微镜视野中应观察到多角形的骨骼肌细胞,肌核亦分布于细胞边缘,每个骨骼肌细胞应有 1-3 个细胞核,且大小正常。本次实验结果中,可由横切切片观察到对照组大鼠腓肠肌细胞呈现松散、不规则排列等特点,细胞核明显增多、变大且有内移趋势;而运动组大鼠腓肠肌细胞排列较为整齐、规则,细胞核皆位于细胞边缘,并能观察到骨骼肌细胞由多角形向圆形变化的趋势。经过以上骨骼肌细胞的衰老特征的比较,我们可以推测出运动对骨骼肌细胞的衰老有延缓作用,至少保证了其在形态功能上的完整性,进而有效的预防了骨骼肌增龄性萎缩。

…………

结 论

跑台运动使大鼠腓肠肌Sirt3蛋白表达提高。跑台运动使大鼠腓肠肌Mn-SOD活性提高,降低了MDA和8-OHdG含量,说明运动干预降低了大鼠腓肠肌细胞的氧化损伤。跑台运动使大鼠腓肠肌PGC-1α蛋白表达提高。

............

参考文献(略)

专业体育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九

1 研究综述

1.1 核心力量的研究现状

核心(Core) ,即中心;指事物的主要部分[1]。就人体而言,是指我们的中间环节,即躯干。主要包括脊柱和骨盆以及他们周围的肌群,共 29 对肌肉和 1 块膈肌(表 1)。从解剖学角度讲,核心(Core)是指由腰、骨盆、髋关节组成的人体的中间环节这一整体。具体可表述为肩部以下及髋部以上,包括骨盆所在的区域[2]。其中各主要肌群功能[3]如下所述——腹斜肌:分为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其收缩会引起脊柱前屈或身体体转。腹横肌:肌肉纤维的走向为横向,是腹部肌肉中处于最深层位置的肌肉,故其收缩时压缩内脏,给背部以支持,提高运动中的表现,强劲有力的腹横肌可以有效预防并降低腰背损伤的出现。腹直肌:分布于腹部前壁中线的两侧,鞘内为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可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协助脊柱的屈和旋转。竖脊肌:同时连结了腰、髋及骨盆,主要作用是稳固脊柱和骨盆,与腹肌进行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预备姿势。背阔肌:是由胸背神经支配,位于胸背部区域的下部和腰区浅层,是较为宽大的扁肌,有使上臂的伸展运动、内旋和内收运动的作用。臀大肌:使大腿内收、外展,调控骨盆的旋转和后倾。臀中肌:收缩时引起大腿的外展和内旋;髂腰肌:最强有力的曲髋肌群,可控制脊柱的稳定性和步伐的稳定性。梨状肌:使大腿外展和外旋,调控骨盆的旋转和后倾。

………

1.2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征

初中生(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在读初中的学生。此阶段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显著,身心表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他们开始强烈追求成熟,体会成熟。具体特点如下[12]:身高和外形变化显著,体重迅速增长,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织器官的结构完善快速,功能水平提升较快,具有很大的潜力及可塑性。生理机能逐渐成熟,脑和神经发育达到成人的标准,第二性征出现,性器官与性功能逐渐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且占据优势地位,批判性和独立性思维显著增强,但容易片面化、表面化;兴趣爱好出现性别差异,兴趣广度增加;参与感和表现欲产生;情绪两极性表现明显;间接性、稳定性动机出现;开始出现焦虑、憧憬、性爱倾向等持续性的情感状态,较为强烈地关注自己的相貌、成就、地位等。能够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但缺乏客观性;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出现明显的自我扩张、自我肯定的价值观倾向;伦理道德开始出现,可以运用某些特定的信念、原则和道德观念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功能训练最早应用于康复领域,由国外学者 Gray[13]提出的,随后被引用到了竞技体育中,2010 年引入到我国,但关于功能性训练研究尚少,且研究分析还不够深入系统[14]。功能训练的理念: 更强调多关节、多平面的训练,把平衡控制和本体感受纳入功能训练的重要内容,强调全身动作的可控性和一体化下的动态平衡。现有研究[15]表明功能性训练是通过全面的训练,整体上提高身体运动系统的工作机能,达到更好发挥竞技水平的训练方法体系,包含核心区训练,平衡性训练,速度、柔韧性以及反应训练等。其中功能性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核心力量训练,基础是传统训练,根本目的是专项化的素质。功能性训练重视整体训练,强调身体前后,左右主要肌群力量的整体平衡。功能性训练强调动作的稳定性和平衡性[16],需要一定数量的不平衡练习[17]。和传统的力量训练安排相比,重视人体整体的非对称性训练,倡导身体整体力量均衡[18],强调人体旋转力和爆发力训练,重视多关节肌群的协调、平衡和稳定性和单脚支撑条件下的不稳定性训练,可提高基本运动模式,提高人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19]。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基于核心力量的初中生功能性体育游戏设计及其效果。

………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求,本研究以“核心力量(core strength)”,“初中生”,“功能性训练”,“体育游戏(sport game)”“游戏设计”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博硕士论文数据库、EBSCO(教育学研究文献)等文献库对研究的相关内容前期成果进行查阅和借鉴,并借阅大量与研究相关的书籍,如:《运动解剖学》,《体育游戏 400 例》(初中),《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体育游戏创编和教学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运动生理学》等为本研究探寻功能性体育游戏设计的科学的理论保障和可行的实证支持。

2.2.2 准实验法

准实验设计是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以自然教学班为实验单位,强调对自变量进行操作控制,但对无关变量控制较差,一种介于真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间的研究方法[32]。本研究得到了三河市第四中学校方的支持,为所设计的功能性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环境中得以实施提供保障。考虑到降低班级在整体身体素质,机能水平,年龄比率及男女生配比上的差别,本研究根据学校提供的学生基本情况资料(见表 2)及 2013年学生体质测试的结果,最终选取了三河市第四中学初一年级的两个寄宿制自然班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实验班实施本研究设计的功能性体育游戏进行干预,对照班加入常见的核心力量练习方法进行干预展开本研究的准实验设计。

……..

3 研究内容与结果........12

3.1 功能性体育游戏的设计....12

3.2 功能性体育游戏设计效果比较....19

3.2.1 实验干预实施安排....20

3.2.2 实验干预效果比较....22

4 讨论与分析......37

5 功能性体育游戏实施建议......39

5.1 游戏人员的组织管理方面........39

5.2 游戏的开展方面....39

5 功能性体育游戏实施建议

5.1 游戏人员的组织管理方面

为了便于功能性体育游戏的组织管理,建议在和游戏对象的接触及了解过程中,充分利用他们中组织能力强,威望高或表现欲强的特点,以小组长或者带头标兵的名义协助游戏的组织实施,缩短游戏实施者和对象的熟知时间,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5.2 游戏的开展方面

功能性体育游戏开展时可采用组间比赛等带有合作竞争氛围的形式,来调动游戏对象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加大队友和组间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功能性体育游戏开展时可在学生休息时可以通过增加个人能力挑战赛或个人秀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锻炼其胆量和勇气。功能性体育游戏的使用要遵循力量练习循序渐进原则、间歇性原则等,根据需要可以对体育游戏自由组合使用,以调控实施过程中的强度和趣味性。功能性体育游戏开展时可在游戏胜负分出后采取奖惩制度,增加他们的荣辱感和进取心,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增强其竞争与合作意识。功能性体育游戏开展时可以合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物品和现有的场地和设施,为游戏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功能性体育游戏开展时可要注重在游戏开始前的热身和游戏结束后的放松,避免或降低运动损伤及乳酸堆积。

………..

结 论

本研究设计的基于核心力量的功能性体育游戏,可以提高初中生的核心力量和身体素质;可以促进初中生体质测试成绩的提升,有利于增强初中生体质;功能性体育游戏设计可以提高初中生的积极幸福感,降低初中生心理烦恼的程度,提高初中生对体育锻炼效果的自我外貌效果,健康效果,能力效果及锻炼乐趣方面的自评。基于核心力量设计的初中生功能性体育游戏具有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基于核心力量的初中生功能性体育游戏的设计效果验证是在 2013-2014 学年下学期,于三河市第四中学初一年级的两个寄宿制自然班中进行的,故实验受到了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导致实验的连续性不能得到完全保障。功能性体育游戏部分设计中对瑞士球、平衡垫、灵敏圈等器械的需求,在实验学校实施时未能得到很好的满足。虽然实验是在寄宿制学校进行的,学生的作息时间较为统一,但是实验对象的身体活动行为不能完全受控。

............

参考文献(略)

专业体育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十

引 言

跆拳道的英文名是(TAEKWONDO)。它起源于朝鲜民族的搏击运动。跆拳道主要是在朝鲜人民生产和实际的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项运动。它是主要运用手和脚的技术和身体素质的能力,具有锻炼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进行搏击格斗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朝鲜民族史上,跆拳道这个项目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朝鲜人视为“国技”,并以此为荣,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跆拳道”这个词的基本解释是踢的技术与拳法技术相结合的武艺。跆(TAE)的意思是用脚鞭打;“拳”(KWON)的意思是指用拳头击打;“道”(DO)是指拳的技术与脚的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方法、一种能力和做人的道理,同时也是一门艺术。由此看来,跆拳道这一项目主要是以腿法为主,以拳法为辅,拳和脚相结合,内练健康的体魄,外练格斗气势的国术。跆拳道主要分为传统的跆拳道和竞技的跆拳道。传统跆拳道的内容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包括品势表演、搏斗击打、功力的检验。竞技跆拳道的定义:即在一定规则条件限制下,双方各自以对方击打动作为转移,以双方互相较量、增加双方感情、提高竞技能力水平为主要目的的体育竞赛对抗性体育项目[1]。国际跆拳道联盟(ITF)在1966年成立,首届的联盟主席为崔泓熙。韩国汉城在1973年5月成立了世界跆拳道联盟(WTF),金云龙被评为主席。到1998年为止,全世界已有144个会员国加入世界跆拳道联盟组织。跆拳道这项竞技项目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跆拳道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组织之一。跆拳道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跆拳道已成为世界锦标赛、亚运会和亚洲锦标赛、大学生运动会等一系列重大赛事的比赛项目。跆拳道在2000年被奥运会正式列入比赛项目,设为男子女子各四个级别。跆拳道在我国开始发展较晚,20世纪90年代才传入中国。我国跆拳道运动的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中国跆拳道协会筹备小组在1992年10月7日成立。我国在1994年5月,在河北石家庄正定举行了全国首届跆拳道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学习班。

相隔一年时间,到1995年5月,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已有22个单位250名运动员参加。从此以后,中国的跆拳道项目快速发展起来。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在国外加拿大埃特蒙多举行,世界跆拳道多名高手被我国女子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王朔打败,最终获得女子55公斤级冠军,拿到金牌。这是跆拳道项目开展以来,我国跆拳道运动员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2]。自从跆拳道被正式列入奥运会后,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中国女子跆拳道队都会获得金牌。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陈中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获得女子67公斤级以上级别冠军,为中国获得一枚奥运会金牌。陈中、罗微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各获得一枚金牌,再次为中国添光异彩。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吴静钰跆拳道运动员在女子47公斤级中获得冠军,实现了中国跆拳道亚运会以来金牌零突破。2007年世锦赛中,女子运动员陈中获得冠军,成为中国跆拳道的第一个大满贯获得者。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吴静钰取得了小级别49公斤级冠军。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跆拳道中,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总共收获1金1银1铜三块奖牌,中国队再次获得好成绩。竞技跆拳道运动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过去的国际赛事看出,我国女子跆拳道只有个别选手成绩较为突出,而大部分选手距离韩国跆拳道顶尖选手还是存在差距的。虽然每届奥运会女子跆拳道选手都能拿到奖牌,但是并不代表女子跆拳道技战术整体水平的提高。为了中国竞技跆拳道的发展,必须大力提升我国女子跆拳道的整体技战术水平。特别是经过2000年悉尼、2004年雅典、2008年北京这3届奥运会以及国际其它赛事的磨练,在竞赛的理论、竞赛规则等方面得到了更加的公正、科学、严谨、规范。提高了跆拳道项目技战术的创新,也为了使比赛更加精彩激烈。为了使跆拳道比赛观赏性更强,比赛规则更加公正,备战国际大赛。跆拳道规则规定一般性技术击中躯干得1分,旋转踢技术击中躯干得2分,击中头部得3分,旋转踢击中头部得4分。主裁判员读秒不追加分。一方运动员每被判2次“警告”或1次“扣分”,另一方运动员得1分。

……..

1 文献综述

1.1 跆拳道得分技术、战术的界定,及研究范畴的界定

允许使用的技术:拳的技术和脚的技术。拳的技术是指使用紧握的拳的正面食指和中指部分攻击。脚的技术是指使用踝骨以下脚的部位攻击。允许攻击的部位:躯干和头部。躯干允许使用拳和脚的技术攻击躯干被护具包裹的部分,但禁止攻击后脊梁柱。头部,只允许使用脚的技术攻击。禁击部位:裆部和除允许攻击的部位以外的部位均为禁击部位。依据刘卫军编写的《跆拳道》一书,根据技术动作的功能可将跆拳道技术大致分为进攻的技术、防守的技术和反击的技术三大类。进攻技术包括横踢、下劈、推踢、侧踢、双飞踢和拳的进攻等,防守技术主要通过上肢手臂的格挡、步法的移动呈现出来,反击技术有后踢、勾踢、后旋踢和拳的反击等。按动作的标准可分为实战姿势和步法的移动。按得分技术的标准分为拳法和腿法。竞技跆拳道腿法包括横踢、下劈、后旋踢、旋风踢、后踢、推踢、侧踢、双飞踢、勾踢、多飞踢、腾空腿法、组合腿法等。跆拳道的得分技术的界定跆拳道的得分技术是指准确、有效地击中得分部位时所运用的拳法和腿法技术。

……….

1.2 关于跆拳道技术的研究

刘宝成、赵秋蓉等通过分析研究指出,在跆拳道的所有基本技术当中,无论是男子比赛还是女子比赛,抡踢在比赛中是主要的核心技术,得分的重要手段,而且使用率超过一半以上。男子运动员的各项所有技术和高难度击头动作的技术掌握均高于女子运动员。笔者认为我国女子运动员整体技术水平和身体条件和爆发力比男子运动员低。一般运动员的得分跟男女冠亚军相比,一般运动员的得分低。该跆拳道项目在全国各地的发展都不均衡,严重阻碍了我国跆拳道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要努力加大跆拳道的普及力度,重视跆拳道运动员的基本技术训练,提高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缩小一般运动员与高水平运动员的差距[3]。周财有、徐海虹等对跆拳道比赛进行得分技术的统计得出结论,跆拳道得分的主要手段是横踢技术,也是重要的核心技术,尤其是后横踢的得分率最高,在横踢技术中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在比赛中运用拳法技术没有得分,仅仅起了防御格挡作用。笔者指出,应该加强拳法的训练,在比赛中应用拳法得分。高难度击头技术,男子运动员得分率高,说明我国男子运动员对高难度动作击头技术的驾驭能力高于女子运动员。因此,女子运动员在以后的训练过程中,要加强高难度击头技术的掌握,在训练中掌握技战术的技巧,保证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4]。徐守杰通过分析研究指出,横踢技术在竞技跆拳道比赛中是主要的得分方式,基本技术过于简单,严重遏制了我国跆拳道项目的发展。造就跆拳道后备人才必须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女子运动员力量素质有待提高。跆拳道项目今后发展的方向会变得更高、更快、更强[5]。

……….

3 结果与分析..........14

3.1 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女子跆拳道比赛....14

3.2 女子跆拳道比赛击打部位运用技术情况的分析.....21

3.3 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组合技术运用情况分析.......26

3.3.1 女子跆拳道中小级别(49、57 公斤级)组合技术的运用情况 ..........26

3.3.2 女子跆拳道大级别(67、67+公斤级)组合技术运用情况 ....27

3.3.3 女子跆拳道中小级别与大级别组合技术的对比分析.........27

3.4 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战术使用运用情况.........28

3.4.1 女子跆拳道比赛中战术使用情况 ..........28

3.4.2 女子跆拳道比赛三种战术得分运用情况 ..........29

3.5 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犯规情况的调查分析 ....31

3 结果与分析

3.1 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女子跆拳道比赛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术运用分析

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跆拳道比赛在辽宁省举行。跆拳道项目在历时 4 天的赛程里,有来自全国各地体育代表团的运动健儿参加。其中,女子跆拳道比赛18 个代表队参加了此次比赛,由 49kg、57kg、67kg、+67kg 四个级别组成,共比赛 79 场,总得分 465 分。跆拳道运动的基本技术主要由腿法和直拳构成。如何应用这些基本技术是得高分赢得胜利的关键,而权衡腿法技术运用的熟悉程度是一个运动员,一支运动队技能水平的重要指标。由表1图1可以看出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女子跆拳道比赛运用技术最多的是横踢,从跆拳道技术运用的次数和所占比率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横踢技术,运用了5257次,占统计总数的80.51%。排在第二位的是下劈技术,运用了351次,占统计总数的5.37%。排在第三位的是侧踢技术,运用了332次,占统计总数的5.08%。排在第四位的是后踢技术,运用了215次,占统计总数的3.29%。排在第五位的是推踢技术,共运用了166次,占统计总数的2.54%。排在第六位的是后旋踢技术,共运用了61次,占统计总数的0.93%。排在第七位的是旋风踢技术,共运用了48次,占统计总数的0.73%。排在第八位的是勾踢技术,共运用了44次,占统计总数的0.67%。排在第九位的是双飞踢技术,共运用了38次,占统计总数的0.58%。排在第十位的是直拳,共运用了19次,占统计总数的0.29%。排在第十一位的是三飞踢,共运用了4次,占统计总数的0.06%。

………..

结 论

(1)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跆拳道女子比赛中运用的技术,从跆拳道技术运用的次数和所占比率来看,运用最多的技术是横踢,占统计总数的 80.51%。横踢技术是主要的核心技术。其次分别是下劈、侧踢、后踢、推踢、后旋踢、旋风踢、勾踢、双飞踢、直拳、三飞踢。

(2)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跆拳道女子比赛按得分多少的顺序是 1 分技术、3分 4 分技术、2 分技术。1 分技术中,横踢技术是重要的得分手段。拳法技术在本次比赛中没有得分。横踢和下劈技术是 3、4 分高难度击头技术中主要的得分技术。2 分旋转踢技术在本届跆拳道比赛中得分最少。

(3)击头技术大级别运动员在本届运动会中有了较大的进步。从击打躯干部位得分来看,大级别得分率高,中小级别得分率低。女子跆拳道比赛组合技术主要为两连攻、连续反击、多连攻。无论是中小级别运动员还是大级别运动员组合技术得分相差甚大,说明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组合技术发展不平衡。

(4)女子跆拳道比赛运用的主要战术是主动进攻战术、迎击战术、防守反击战术这三种战术。其中,主动进攻次数最多,得分也最多。迎击得分最低。

(5)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犯规情况主要有以下六种构成:双脚出界、倒地、回避或消极比赛、抓搂推对手、攻击腰部以下、其他。警告犯规被扣掉得分在本次比赛中所占分值比较大。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