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20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一、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的文学史观念

从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现代文学并立文学之林开始,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成果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文坛上。上世纪60 年代由山东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组编撰,山东人民出版社1960 年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编撰,科学出版社1962 年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是最早出现的几部文学史中的代表。由于受当时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形成了文学史为政治服务的现象。而这种文学史的编写模式,可以说在当时很适合中国的国情,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文学史家都纷纷效仿这种治史模式。新时期以来,国内政治形势对文学思想的限制也逐渐解除,一时间各种文学思想如百花齐放般现于文坛。这也使文学史的编写走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抛弃了单一化的书写模式,以不同的文学史观念和视角来重现审视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的史学观

文学史是人类精神的物化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史即为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历史,换言之,它是以文学发展的方式显现着。文学史的编写记录着意识形态的发展史。一部文学作品的创作要受到作家生活经验、所受教育程度、个人喜好、政治倾向和生活环境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同样,一部文学史的创作也会受到史学家个人带来的内外因素的影响。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发展都会受到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内因起主要作用,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外因起辅助作用,对事物变化起推动和延缓的作用。因此,我们知道,个人的内部因素在文学史的书写中起决定作用。在这里,首先要探讨一下史学家在文学史书写中是以什么样的史学观念来指导其文学史著作写作的。

(二)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的文学观

文学观和文学史观是文学史研究和著述的指导因素,它们的变化直接导致文学史范式的变化。文学观需要回答的是“文学是什么”的问题,在文学史研究者的治史过程中,他们的文学观会贯穿整部文学史著作。对文学的解读往往是千差万别的,就如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对“文学是什么”这一问题上,文学史研究者更是有着不同的答案。大体上区分可以分为以科学主义为指导的文学观和人本主义文学观。

以科学主义为指导的文学观主张以提供历史客观事实为己任,要将文学发展的客观真相呈现在读者面前,尊重历史事实,试图容纳文学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现象。以审美的角度来梳理真正有价值的文学。科学主义和政治无关,科学主义的文学观,体现出文学史研究者理性思维的光芒,在无处不在的政治文化语境下,坚持尊重真相,坚持尊重文学本文。但是,科学主义的文学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因为选择的标准不明确,就会导致在编写文学史的过程中对大量的文学史料无法进行有效的筛选,冗长的文学史史料的堆加会使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模糊不清,而且也不可能涵盖所有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

二、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的史料运用

谢泳先生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中的史料拓展问题---以1951 年刘盛亚<再生记>事件为例》一文中谈到过完整的史料对文学史的建立的重要意义:“凡成熟的学科,必有相对稳定的史料基础,所谓稳定的史料基础是指一门学科的基本史料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些史料是构成后来学科发展的一个基础文献,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讲过,能扩展新史料和使用新方法,学术就进步,反之就退步。”任何一部史书的基础都是史料,在纷繁的史料中按照各自的需要使用不同的标准来对史料进行取舍,然后经过有个性的编排和有倾向性的叙述,才会形成这样或者那样的史书。那么我们就可以毫无异议给史料确定一下它在治史过程中的重要性了,没有史料,何谈治史!“有多少材料做多少文章,持之有据才能言之有理,论从史出,只有认真梳理史料才能发现真问题真点”。

(一)史料的范围

中国当代文学史从其发生时间1949 年算起到现在,已经经历了50 多个年头了,而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治史过程可以说是从来没有间断过。“许多史学家都主张中国当代文学难以写史,因为缺少了缺少了作为历史叙述必须有的距离,而缺少了这个时间的距离,许多文学现象内在矛盾的各个侧面都没有充分显露,匆忙的就已经暴露的侧面去做历史叙述与判断”。我认为史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既然是中国当代文学史,那么首先空间问题就要确认,“只要是在中国创作的文学作品,就应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范围之中。有些文学史著作没有收录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文学作品,认为由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性质是带有中国社会主义阶段性质的文学,香港、澳门、台湾和大陆的社会性质不同,所以不能算在中国当代文学史里,例如,由郑万鹏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就只是对中国大陆部分的文学做出了整理和介绍,并没有触及港澳台地区的文学作品和作家。可是我认为只要是发生在中国,就应该在文学史上给予一定的位置,因为这也可以算作中国文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独特的区域,它不仅记录了在不同社会制度下中国的意识形态的多样性,而且还向我们展现了人们多样的精神世界。

三、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的文化立场............................... 19

(一)科学主义的文化立场.................................... 19

(二)人文主义的文化立场.................................... 20

(三)审美主义的文化立场.................................... 21

四、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编写方法................................... 22

(一)经典作家、作品的编写方法............................... 22

(二)文学思潮发展史的编写方法............................... 23

(三)问题研究的编写方法.................................... 24

五、结语...................................................... 27

我们看到,任何一种文学史的编写方法都不可能尽善尽美,而且我们也不能将我们想要得到一种完美的文学史书写方式的美好愿望强加给文学史研究者们,因为他们已经在自己的领域为文学史研究,为文学精神的传承做出了贡献。我们可以从不同体例、不同编写方法、不同文学史观指导下的文学中获取不同的文学史知识,然后将它们进行一个系统的整合,形成我们对文学发生、发展的认识。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的在不断进行摸索和尝试,并且可以肯定这些文学史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历史永远是向前发展的,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的未来的道路上,可以做更多的、大胆的尝试。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