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文学—时空里的文学和文学里的时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27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一、网络时代

根据“三十年法则’,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天,电脑网络技术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并没有完成。即就是说,我们尚未完全进入一个称之为“网络时代”的阶段。事实证明,人们之所以有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感觉,那是因为有更多的技术在同一时间一起出现。正是这些先进技术的出乎意料的交叉冲击,使我们感觉到技术发展的强度和速度都在与日俱增。即使处于新时代的前奏阶段,电脑这种新技术的发展与其他先进技术的交叉冲击,也使我们感觉到了巨大的冲击波。而即将到来的这个时代,变化并不像以往的大多数时代一样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螺旋藻上升图似的繁衍递变过程,相反,它是突发的、具有爆炸性与革命力度的、甚至是断裂的。这种强大的冲击力,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激烈而彻底。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我们己经很难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界定这个“新时代”,因为它的改变是如此剧烈的,同时又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并且,由于这个时代的衍变与生产力、技术等因素紧密相连,而它们在空间分布上千差万别,在时间维度上瞬息万变,这也使得我们对该时代做时间上的整体界定显得困难。因此,“网络时代”与其说是一个时间概念,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方式、意识状态。如此界定便打破了传统的在时代问题上的统一整体的概念,而形成一种多元化、个体化的视角。在这里,不妨引用福柯的观点:我们不应将现代性仅仅看作是一个处于前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时代(era),而更应将现代性看作一种态度。而正如“现代性”是人类某一个阶段所处的时代背景一样,“网络时代”恰是当下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时代背景。
“网络时代”与“全球化”天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前,全球化正在掀起一场世界性经济文化转型—如果说二十一世纪将和人类历史上己经逝去的所有世纪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那一定因为它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纪。互联网络的发展对这次全球参与的盛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性作用。全球化需要依靠网络等传播媒介的连接,而网络的极致传播速度又使得信息瞬间传遍世界,实现了全球资源共享,这不仅极大促进了工商业的国际流动,而且空前地带动了世界传统经济向信息知识经济、区域文化向全球文化的转型。由此,我们迎来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
.................................

二、时空里的文学,文学里的时空

依据上文,“网络时代”是一个时代背景,那么,在此背景之下,当代文学的发生又有着怎样的语境呢?“中国必须依照现实重置语境。这一现实就是: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史无前例的社会结构的根本变革,正在发生文化的巨大转向,媒介革命与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城市文化正在迅速兴起,消费型的小康社会正在逐步形成,后现代的大众文化与消费娱乐文化正在越来越成为今日中国的生活方式。从这一实践出发,我们所说的后现代主义就是根据中国今天的现实重写的现代性,是不断修正的、正在建构中的现代性。它是中国当下改革的现代性,也是现代性的现实改革。也就是说,我们正处于一个“现代”与“后现代”并置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的国情,尽管科学技术的超速发展正在或者已经改变了我们的存在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传播方式,但我们仍在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继续前进。而身处全球化时代,先进的传媒技术又负责将“后现代”等各种思潮运送到此与我们谋面。同时,我们又要从“前现代”的传统中取其精华,并以史为鉴。一时间,“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同处一室,出现了时间、空间、历史、地域、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错位和断裂,构成了一种本土文化的内在阐释焦虑,以及对西方文化和全球文化的阐释焦虑。这种焦虑和断裂后失去方向、失去意义的迷茫,还有技术速度导致时空界限的转化和消饵所带来的虚无,使得人们如同无根的植物,失去了精神家园,四处飘荡。于是有了下面将要提到的:
1、“坏旧文学”
那些已经消逝的时空,充满了波德莱尔在浩渺的气氛中所体验到的那种“微笑的懊恼”和“甜蜜的忧愁”,勾起人们对“一首优美的诗使我们原谅那特别古老的忧愁”’‘的田园般生活的无限遐想。但是生活在当代,速度已经改变了一切,过去已然断失。因此,“一个人并不是对其所是的那种过去怀旧,而是对其本可能是的那种过去怀旧。这个人努力奋斗为了能在将来得以实现的正是这一过去。”诸如正在流行的“上海怀旧”文学,时空倒转,退回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那里有张爱玲笔下.“第一炉香”升起的袅袅青烟,有数不尽的“流言”;也有穆时英笔下音乐彻夜不休的“百乐门”,有跳着“狐步舞”的痴男怨女;当然还有街道两旁种着法国梧桐的租界,有气派的殖民地建筑,有精致的咖啡馆,有月份牌,有老照片,有美女画报,有................................
...................................

第一章、怀旧文学.....................................10
第一节、速度神话.....................................10
第二节、“梦回唐朝”.................................13
第二章、酒吧文化.....................................17
第一节、“城市无故事”..............................17
第二节、“断翅的蝴蝶”................................21
第三章、“异度空间”.....................................25
第一节、大众传媒对文学的影响....................25
第二节、安妮的书..........................................28

结语
“时空里的文学和文学里的时空”说的就是在“网络时代”这个全新的时空里文学所呈现出的种种状态,以及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对文学的影响。细数到各个章节,“怀旧文学”是人们立足于当下,出于对过去时空的追怀而在文学中有所表现,或者说它是人们通过回到过去满足“当下”的愿望;“酒吧文化”是人们当下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生活在文学里的反映,它既有对“当下”的眷恋,也有对“当下”的逃避;而“异度空间”则主要指现代传媒,包括影视和网络这个特殊空间里文学的表现。说它特殊,因为其不仅把过去、现在、将来都置于“当下”这个时空之中,而且人们还可以在上下五千年间自由穿梭。同时,“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传媒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学也不得不对其臣服。所以说,“异度空间”里的文学所体现的特征就是“网络时代”文学所具有的特征。
当然,网络文学、网络写作的特点还有很多。仅从以上对网络作家安妮宝贝作品的简析中可以发现,即使出自于网络,但它们仍是“网络时代”这个时空的反映,随时空的变化而转变,并且它们所描写的也只能是这个时空中的人和事,以及想象,还有幻觉。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是当下文学的创作背景,在此背景之下文学呈现不同的时空样式又以不同视角反映和表现了这个时代背景。故,“时空里的文学”和“文学里的时空”,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创造了“网络时代的文学”。

参考文献:
[l]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2]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3]周宪:《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4]殷晓蓉:《网络传播文化—历史与未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5]余虹,杨恒达,杨慧林主编:《问题》,[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6]陈晓云:《众人狂欢—网络传播与娱乐》,[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7]王素霞:《新颖的NOVEL一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文体论》,〔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
[8]徐俊西等:《世纪末的中国文坛—90年代最有影响的十位作家十部作品审美评估》,比〕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
[9]金惠敏:《媒介的后果》,[M]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田葛洪兵:《障碍与认同—当代中国文化问题》,[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