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与整合-----论老舍和俄国小说的艺术形式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279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沟通与对话------老舍和十九世纪俄国文学

一、俄国文学热潮在中国的兴盛和影晌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次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它彻底打破了传统文学的侄桔,将眼光投向世界,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的文艺思潮,使新文学的发展融入世界文学的轨道。在充斥文坛的各种文艺思潮当中,近代的俄国文学因其在国情与民情上与当时的中国酷似,又成为学者和作家们译介和接受的重中之重,赢得了现代知识分子的共鸣,文坛上因此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俄国文学热潮。茅盾在回忆当年的情景时曾说:“大约三十年前,也就是有名的‘五四’运动爆发了以后,俄罗斯文学在中国广大的青年知识分子中间引起了极大的注意和兴趣。……俄罗斯文学的爱好,在一般的进步知识分子中间,成为一种风气……”川当时的各种媒体也推波助澜,“对俄罗斯古典文学的介绍很快地形成了一条汹涌澎湃的巨流”,以至于“没有一个文学杂志,没有一个出版社,不刊登或不出版俄国作家的作品。”[2]这场暴风骤雨般的“俄国热”,对新文学作家的思想所造成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几乎所有经过“五四”运动的现代作家和他们的创作,恐怕都或多或少、或早或迟、或显或隐地受到过俄国文学的影响,俄国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催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老舍与俄国文学的沟通和对话

当“俄国风暴”盛行于“五四”文坛的时候,老舍正在北京一所小学里担任校长,职务的繁忙使他无暇亲身参与这场运动,他后来曾多次声称自己只是“五四”运动的“旁观者”、“局外人”。1924年,老舍去了英国,后来又辗转到了法国、德国、意大利、马来西亚、新加坡,在海外度过了七年时间。这一段时间里,他“昼夜的读小说,好象是落在小说阵里”,从古希腊罗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一直到近代英法等国的小说等,都是他重点涉猎的对象。英法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像狄更斯、康拉德、威尔斯、梅瑞狄斯、菲尔丁、福楼拜、巴尔扎克、莫伯桑等人,对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狄更斯的小说,不仅为他所爱,而且还由此激发了他最初的创作冲动。因此,在1924一1930这一段时间里,老舍主要是受英法等欧洲文艺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英国的味道很浓。然而,老舍20年代虽然远在海外,但国内“五四”运动强烈的冲击波仍然对他的心灵产生了不小的共振,他虽然没有像其他作家那样深处于俄国文学氛围之中,但俄国文学中的一些思潮和流派不可避免地在他的记忆里留下了某些痕迹,这一点,从他早期小说里所反映出来的政治理想中可以窥见一斑。

第二章共鸣与渗透-----老舍和俄国作家的小说观念

一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影响
首先体现在文学观念的变革上。中国传统文学要么把文学当作是载道的工具,要么把它当成一种消遣,将文学变成了政治和娱乐的附属品,这种观念忽视了文学本身的特质,妨碍了它的健康发展。“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学的倡导者大声疾呼“真的文学”,力主改变文学观念,倡导为人生而艺术。俄国文学的引入,其“为人生”的文学主旨,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迎合了现代文学发展的潮流,加速了这一观念的转变。相比较其他现代作家而言,老舍文学观念的形成要稍晚一些,他是先从事小说创作,在写完了7部长篇,大量短篇小说之后,才开始有意识地接受文学理论,形成自己的文学观念。早年,他对理论是漠不关心的,认为“我是个作家,理论与我无关”,“我写我的,不管这问题那主义”。三十年代回国之后,在教授“文学概论”、“文艺思潮”的过程中,他才开始系统地研究中西文艺理论著作,特别是当时奉为主潮的俄国文艺理论,在中外文艺理论的熏陶和渗透中,逐步走向理论自觉。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处女作《穷人》中曾这样形象地指出文学的特质,他说:“文学—这是一幅图画和一面镜子;是激情的表现,是一种异常巧妙的批评,是醒世教谕和文献。”1849年,他在彼德拉舍夫斯基一案被捕后所作的供词里又一次重申了他对文学的看法:“我知道,文学是人民生活的表现,社会的一面镜子……如果没有文学,社会便不能存在。”l’41陀氏的表述表明了他对文学特质的见解,他认为文学与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文学的主旨是“表现”社会生活,是“醒世教谕”和批判,同时,它又具有自己“表情”的特质,有其独有的审美功能。俄国作家把文学的社会特质与审美特质相并重的观点,为三十年代的老舍所钟爱,引起了他的共鸣。在《事实的运用》中,老舍指出:“小说是些图画,都用感情联串起来。图画的鲜明或暗淡,或一明一暗,都凭所要激起的情感来决定。”老舍的观点与陀氏颇有相似之处,在强调文学客观如实地反映生活的同时,也注重其特有的表现作家主观感情的作用。他不分昼夜地阅读英法小说,在谈到这些阅读对自己创作的影响时,老舍说:“大体上,我喜欢近代小说的写实的态度,与尖刻的笔调。这态度和笔调告诉我,小说己成为社会的指导者,人生的教科书……”

由此可见,欧洲近代小说中的写实态度是老舍情有独钟的,它吻合了老舍的脾胃。在英法小说的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这种意识储备,使老舍后来在阅读俄国小说的时候,对文学的写实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英法小说的写实相比,俄国小说的写实更具有特色。英法作家往往偏重于对生活表象的观察与描绘,借以抨击时弊,对人的心理世界却缺乏关注,在他们的小说中,人的内心与社会生活之间总是有一层隔膜:俄国的小说家则恰恰相反,他们更侧重于心理的写实,不仅描绘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而且还进一步揭示出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的心理世界,把对社会的批判放在下层人物的被扭曲的心理世界中来折射反映。同样是写实,英法小说是由外向内,而俄国小说则是由内向外,相形之下,俄国小说较英法小说更具有社会观察的深度,更能给人以灵魂的震撼。老舍曾多次赞赏托尔斯泰等俄国作家对生活尤其是对人的心灵本质的深刻的洞察力,认为“俄国小说不仅形式好,描写也极深刻,如托尔斯泰,他的作品的深度为其他各国作家所没有。英国作家描写一个人,只要描写得漂漂亮亮就差不多,俄国作家则描写得把他的灵魂也表现了出来。”的确,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写实小说家之一,他对人的灵魂深处的隐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皮萨列夫论托尔斯泰时说:“没有谁比他更善于进行心理分析,没有谁比他更能深入洞察人的灵魂深处……善于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最隐秘的内在动机,甚至是那灵魂的偶一悸动。”[z5]托氏自己也认为:“真正的艺术会涉及最为广阔的领域,能抓住人的心灵的实质。只有这样的艺术才永远是高超的艺术。”在1896年5月17日的日记中,他写道:“艺术的主要目的—表现一个人的心灵的全部情况,表现朴素的语言无法说明的秘密。”l26]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的精神的,是托氏小说所重点刻绘的对象,他从心灵的角度切入,准确的观察和认真的对待一切事物,从中发掘出人的社会本质。同时,他并不是抽象地表现人的内心生活,而是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与环境中加以表现,这使得他小说显得特别真实。受托氏的影响,老舍三十年代以后的小说大胆介入人的心理领域,像三十年代的《离婚》、《骆驼祥子》,四十年代的《四世同堂》等,都注重从人与人的关系中,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来表现人,探索人的心灵奥秘,发掘其后的社会本质,从而达到了艺术的顶峰。

第二章共鸣与渗透一一老舍和俄国作家的小说观念..........10

第三章转型与开拓—老舍和俄国小说的市井聚焦..........17

第四章批判与忏悔一一老舍和俄国小说的灵魂透视..........30

一、庸俗:中产阶级市民的心理底色..........30

二、病态:下层城市贫民的心理畸变..........35

三、忏悔:先觉知识分子的心理拯救..........39

结语..........58

结语


老舍对俄国文学的接受,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表现技巧和艺术形式上的借鉴与融合。老舍小说中表现技巧的丰富多彩、艺术形式上的新颖别致,与他接受多国文学的艺术是分不开的。事实上,老舍自己多次承认,他接受别国文学,最感兴趣的首推它们的形式。从俄国小说中,他掌握了多种心理描写的技巧,把它们同传统的心理描写手段相融合,优劣互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老舍小说中的优美的结构艺术,把握和控制宏大的历史叙事的能力,与他对托尔斯泰的景仰和推崇是分不开的。在审美艺术上,老舍三十年代以后的小说一改英国时期的滑稽色彩,转入深沉的笑和含泪的幽默,与俄国作家的风格接受也是不可分的。含泪的幽默是俄国小说自果戈理以来就有的一个特点,老舍后来去了美国,接触了美国作家欧·亨利、马克·吐温等人的小说,接受了他们小说中的黑色幽默、含泪的幽默影响,但这一手法的接受,最初还是源自于俄国小说。此外,老舍是现代文学史上众所公认的一位语言大师,他对语言艺术的近乎苛刻地追求也与俄国小说有关。俄国作家契诃夫对语言艺术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对老舍产生了很大的启发,陀思妥耶夫斯基力求语言大众化、平实化的做法,也给了老舍不少的启示。可以说,老舍在小说语言艺术上的成功,与俄国作家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茅盾:《果戈理与中国—果戈理百年逝世纪念》,《文汇报》1952年3月3期

【2】叶水夫:《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文学在中国》,《译文》1959年第9期,73页
【3】老舍:《中国现代小说》,马小弥译,《老舍全集》17卷13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4】郁达夫:《屠格涅夫的(罗亭》问世以前》,《郁达夫文集》第六卷,花城出版社1982年版

【5】郁达夫:《小说论》,《郁达夫文集》第五卷,花城出版社1982年版
【6】鲁迅:《祝中俄文字之交》,《鲁迅全集》第四卷,45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7】老舍:《写与读》,《老舍文集》第十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8】普列汉诺夫:《文学和美学》(下卷),569页,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莫斯科

【9】爱罗先柯:《俄国文学在世界上的位置》,周作人口译,李小峰、宗甄甫合记,载1922年12月9日《晨报副刊》

【10】周作人:《文学上的俄国与中国》,《小说月报》1922年第十二卷号外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