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象级电视节目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现象级电视节目的概念解读
一、现象级电视节目特点
1. 制作的国际化
一档现象级电视节目需具备被国际认可的先进模式。在国内,现象级电视节目在节目创作阶段尽管多是国外经典版权的引入,但只要生产流程与方式与国际接轨,节目质量就会得到保障。以《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现象级电视节目引进的是韩国原版节目,并在实践中与版权方合作打磨出了成熟系统的节目模式,保证了节目的制作水准。
2. 创新的本土化
纵观近年来在国内走红的现象级电视节目,大多为引进国外成功节目版权。“本土化”是指将从国外等不同文化环境中引进的产品结合本土自身文化习惯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只有将国外经典节目进行本土创新,才能使引进版权的现象级电视更加适应本土观众的胃口。而本土化创新则需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节目嘉宾选择的差异性。中国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习惯各不相同,因此在嘉宾的选择上应选择性格迥异,且尽量邀请不同地域,乃至两岸三地的嘉宾,增加节目带来文化上的多元性。例如《爸爸去哪儿》节目邀请的五组父子(父女)性格各有差异,各具代表性,这样的差异化安排为编导设定情境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二是情境的设定具有反差性。《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各项游戏比拼,例如抢房子、划船、捕鱼、摘葡萄、变妆等环节都不是普通都市人经常会去做的事情,嘉宾正是由于对任务不熟悉,在完成过程中产生的意外状况颇多,增加了节目的看点。
.......................
第二节 国内现象级电视节目发展历程
在绪论部分,笔者已经提及现象级电视节目不仅局限于综艺节目,但在本文中应将论述重点放在综艺节目上来。黑格尔认为,“事物的存在和衍变即合理”。现象级电视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是电视业历经多阶段发展后的必然产物。回溯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不难从中窥探出端倪——现象级电视节目的生产主体正在从央视的一家独尊转变为地方卫视的互争雄长。
一、游戏娱乐类节目时期
1997年7月11日湖南卫视推出了一档《快乐大本营》的节目,以明星为招牌,集表演、竞技、游戏、参与和搞笑于一体,其一经推出一下就改变了人们心中电视节目的形象,一改往日国内综艺节目的正统、庄重,以清新、活泼、娱乐的新风尚改变了综艺节目只有唱歌、相声、戏曲等文艺表演的固有印象,掀起了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高潮。紧接着《欢乐总动员》《超级大赢家》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游戏娱乐类节目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快乐大本营》的出现也为日后湖南卫视“快乐中国”的定位奠定了基础。
直到2012 年浙江卫视引进荷兰的《The Voice》推出《中国好声音》,一举重新开启了原本因广电总局限制而有所收敛的选秀节目。虽说《中国好声音》是一档选秀节目,但其定位却是一档励志类专业音乐评论节目,盲选时的“转椅”环节是这档节目的最大看点,节目一经推出收视一路高歌猛涨,第一季决赛之夜收视率创下了 5.234%的好成绩(2015年7月17日,《中国好声音》第四季首播,CSM50城市的收视率高达5.351%,再次刷新中国电视综艺节目首播收视的新纪录),在决赛之夜浙江卫视便斩获了两亿元的赞助,一时间《中国好声音》的学员名声大噪。广告冠名商也水涨船高,销售量大增,“好声音”现象大放异彩,引得各家卫视纷纷跟风效仿。
.....................
第二章 现象级电视节目成因分析
第一节 市场壁垒松动:国外版权引进的本土化改造
国内的电视综艺节目起步较晚,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创造出现象级节目,其成功与国外成为品牌的电视节目模式的版权引进有着直接的关系。
节目模式交易则是包含了节目概念、理念、材料和专有技术的打包交易。引进模式的节目囊括了丰富的节目制作要素和制作体系,所以模式节目的引进是最方便的一种途径。
《中国好声音》节目版权引自荷兰TALPA公司研发的节目《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均引自韩国同名节目。理论上来讲,这些节目在国外市场经受住了考验,所以引进国内后的风险会降低很多。但是中外电视市场在媒体环境、受众认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异性,需要进行本土化的改造方可保证节目的质量。
一、技术革命为节目的制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电视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同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电视媒体也具有了纸质媒体不可触及的独特性,在技术革新的影响下电视媒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首先,技术革新更新了电视的表现手段,电视综艺节目也利用技术革新不断增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观众不用亲临其境也可以积极参与到节目中来,观众通过手机甚至可以巧妙地成为节目制作的一部分,大大降低了互动的门槛,有利于栏目成本的优化配置。其次,技术革新产生了新兴的电视媒体形态,直接导致收视方式和产业模式的创新。因此,纵观电视的发展过程,技术从最初只起到一个基础的、辅助的作用,到时至当今,成为引导性的力量。技术发展到何种地步,电视产业结构就能变到何种地步。
.........................
第二节 受众消费文化心理的变化
一、处于改革和转型期大背景下的各种社会议题持续发酵
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小家庭为核心的传统生产方式正在瓦解,伴随而来的是以高品质、高质量生活为追求目标的现代化生产方式。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摆脱贫困、步入小康,物质文明大大丰富,然而精神文明的发展却并不同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忽视和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使人们的内心浮躁不安。
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起,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的政策,多年过去后的今天,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我国社会人口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养老和独生子女问题成为现如今社会热议的话题。根据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譬如反应社会“剩男剩女”现象的《非诚勿扰》,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爸爸去哪儿》,颜值与能力问题的《中国好声音》等现象级电视节目为观众提供了相关话题,引发社会讨论的同时也为解决现有社会矛盾提供思路。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发展,大众文化也变得越来越繁荣,受众的同质化也逐渐增多。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传播工具和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全球化对电视节目的传播提供了可能,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全球传播的电视节目将不同的文化理念交织在一起,人们的情感可以逐渐融入到这些电视节目中,人价值认同逐渐被重新整合,世界逐渐趋于同质化。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了关于“地球村”的寓言。所有文化在相互渗透和各种文化的碰撞当中使得其他文化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进行修改完善,因为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人们的审美倾向逐渐趋同,面对日益趋同的观众,电视制作者也因势利导地迎合广大观众的同质化需求。国家之间的文化特征逐渐弱化,观众的审美观、价值观,包括心里需求在内都正在逐步收敛趋同。观众不再是一个小群体被分成若干块,而演变成了一个大的需求相似的整体。
........................
第三章 基于 SWOT 分析解读国内现象级电视节目..............22
第一节 因素列举.......................22
一、S(strength):内部优势...............22
二、W(weakness):内部弱势............................26
第四章 现象级电视节目发展对策建议...........................36
第一节 对外:积累经验,依靠优秀原创节目增强传播影响力.......................................36
一、发展趋势:把握舆论导向,积极开办以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原创文化节目.......36
二、积累标准化开发经验,做强原创节目.......................38
第四章 现象级电视节目发展对策建议
第一节 对外:积累经验,依靠优秀原创节目增强传播影响力
一、发展趋势:把握舆论导向,积极开办以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原创文化节目
《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再掀起一阵“舌尖热”的同时,也暴露了中国纪录片创作面对的尴尬。在CCTV一套晚间10点档播出时,七集平均收视率为0.5%,也就是说如果仅从收视率看,很多节目都超过它,甚至远不及一些所谓的“低成本、轻操作”八卦节目,但它所起到的社会效应,特别是通过社交媒体重新传播引发的追看热潮,则是后者远远不及的,“叫好不叫座”提出了一个困扰电视业界多年的问题——节目收视率和影响力之间的矛盾。
纪录片是电视节目形态中历史最悠久,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或者说是其他很多电视类型的基础。《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一些长期疏离这一节目类型的电视台,因其产生的巨大效应才如梦方醒般地“发现”了纪录片的价值,则反映出这一电视品种的生存状态和在观众遥控器中的真实地位。
..........................
结语
总的来说,2010年之后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在现象级节目的带动下而发生了质量上的改变,于是也引发了接连不断的节目抄袭、模仿、引进的浪潮。本文是一篇中国电视媒体为赢取重大影响力而必须有现象级电视节目的成因探寻之作。本文意在打破目前中国电视媒体因受制于体制因素而节目内容难以全面创新的桎梏与传统惯性思维,从而探索出一条给予同类传统媒体在目前环境下发展的新思路。本文突破了以往新闻传播固有的理论研究视野,尝试从传媒经济学角度,运用经济学经典框架分析理论以及高度统一逻辑与现实相辩证的内在联系,完善论点论证过程中的逻辑性和关联度,且重视论点提出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性,做到从概念界定、发展特点、市场化的优劣势进行全面分析,将现象级电视节目的市场化路径清晰地勾勒出来,希冀给各级电视台予以富有内涵的有益启示。
但因本人能力有限,本文既然已经看到当下传统电视台面临迫切转制与转型的趋势,在打造现象级电视节目的成因探讨中,仍流于对现象本身的过多描述,而是要对体制改革的迫切性与主导性有着更为深入的研究。作为初涉研究领域的在校生,受到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局限,在驾驭这一重大课题的能力上,在认识错综复杂的历史成因上,仍有稚嫩和不够成熟老到的一面,望能够抛砖引玉,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略)
现象级电视节目成因及对策建议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