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华龙网作为重庆新闻门户网站,始终将发布和传播新闻作为主业和灵魂,坚持“新闻立网”的理念,打造出了全方位的立体新闻体系。尤其是近几年,华龙网加大投入力度,全方位拓展网络新闻整合能力和原创报道能力,基本满足了地方性新闻门户的受众需求。本文立足华龙网的新闻,从形态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对其新闻体系的建构做出全面的分析,试图对其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提出建议。
华龙网是重庆首个全媒体网站,聚集了重庆广电集团和报业集团的优势资源,在集网络、手机报、数字报、微博、微信、广播、电视、户外 LED、杂志等“十媒一体”的多终端新闻传播现状下,其新闻必然是丰富而繁杂的,对其新闻体系的梳理有助于重庆本地新闻行业建设和理论研究。在调研过程中收集并整合的大量一手资料,可以作为重庆地区新闻行业研究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有助于进行重庆地区新闻发展的持续性研究。
1.1.2 实际意义
纵观全国媒介环境的大背景,各地区的发展现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东西部地区网络数字鸿沟的存在不利于西部地区的新闻业发展。地方新闻网站是一个地区的形象窗口,是对外宣传本地区的重要平台,地域环境相对闭塞的西部地方网站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道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整个西部地区媒体环境的改善。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媒体发展速度非常可观,华龙网也跻身地方新闻网站前三甲,成为西部地区新闻网站的杰出代表。将华龙网作为典型案例研究,可以为整个西部地区媒介发展方向和前景提供建议。以点带面,推动西部地区媒介环境的改善。
自 2000 年以来,我国网络新闻媒体纷纷诞生。各省(市)的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也已逐步趋于成熟。以北京千龙网、上海东方网、湖南红网等为代表的地方性新闻网站都已经在当地确立区域门户网站的地位。华龙网作为重庆门户,其本土影响力不可小觑。然而,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以来,新闻网站也整体进入了艰难转型期,传统的“门户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用户需求,华龙网也需要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浪潮中探索出自身的转型之道。厘清当前新闻体系,有助于华龙网在关键转型时期站稳脚跟,长足发展。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动态
新闻网站最早诞生于美国,因此,对新闻网站的研究也起源于美国。由于新闻网站仅仅是网络媒体的一部分,早期鲜有对新闻网站的独立研究,而是散见于对网络媒体研究的分支当中。如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的《数字化生存》(中文版由胡泳等译,海南出版社 1997 出版)、罗杰·菲德勒(Roger Fidler)的《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edia Morphosis: Understanding New Media,中文版由明安香翻译,华夏出版社 2000 年出版)、罗兰·德·沃尔克的《网络新闻导论》(Introduction to Online Journalism,中文版由彭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出版)。除此之外,国际传播学协会会刊《传播学季刊》等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刊物也刊有关于新闻网站及网络媒体的研究成果。
1.2.2 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的网络媒体从 90 年代后期开始逐渐兴起,有关新闻网站的研究也从那时开始发展起来。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的,如上述美国学者的著作。此后,国内学者在网络媒体和新闻网站方面的研究逐步增加。如彭兰主编的《网络传播概论》和《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屠忠俊和吴廷俊编著的《网络新闻传播导论》、董天策主编的《网络新闻传播学》、黄星民主编的《网络传播技术基础》等。这些著作大多从网络的基本概念着手,全面、系统地讲述有关网络传播的理论知识,也有少量案例穿插其中。尽管理论性和概念性较强,带有比较明显的教材特征,但是其中一些观点和提法对于新闻网站的建设和运营仍然具有较大的启发作用。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各类新闻网站的全面普及,研究国内主要新闻网站及其发展战略的论文也逐渐增多,如何家正的《对新闻网站目前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李晨的《新华网和路透网的比较研究》、郭贤喆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生存现状与发展策略》等等。这些论文从宏观、微观等不同层面着手分析当前我国新闻网站的发展,为后续的学术系统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关于地方新闻网站的研究,有申亚妮的《地方重点新闻网站新闻内容建设策略研究——以红网为例》等硕士论文和罗聂、陈边的《以内容建设引领地方新闻网站突围——以荆楚网改版为例》等期刊论文。这样的一些文献虽然在地方新闻网站内容建设方面提出了一定的建议,但整体来说不够系统化、深入化。因此,开展关于地方新闻网站内容建设的研究则显得很有必要。
总体来说,目前学界已有的学术专著成果中,介绍地方重点新闻门户网站的仍然相对较少,论文居多,在中国知网 CNKI 上以“地方新闻网站”为主题进行搜索,结果显示 482 条(检索日期为 2016 年 3 月 19 日)。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对地方重点新闻网站整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上,对地方新闻网站纯新闻报道内容系统的分析研究相对较少。
..........................
第 2 章 华龙网“新闻立网”发展概况
2.1 我国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发展
2.1.1 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历经的三个发展阶段
1、初步探索阶段(2000 年以前)
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等中央级网络媒体的相继建成,意味着我国传统媒体的网络化探索之路正式开始。随后,进入 21 世纪以来,网络媒体开始逐步由中央向地方延伸发展。2000 年 3 月底,中央下发《国际互联网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纲要(2000—2002 年)》,打响了从中央到地方新闻网站建设发展起跑的发令枪。①在相关部门的全力部署下,各省级、地(市)级党委宣传部门或传媒集团相继建立了地方重点新闻网站。
2000 年 5 月 25 日和 28 日,千龙新闻网和东方网分别在北京和上海成立,成为我国最早建立的两家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两家新闻网站依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早年间积累的媒体资源,成为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领跑者。千龙新闻网得到了八、九家北京传统媒体的大力支持,集多家媒体的新闻资源于一体,通过内容整合、形式变通后强势发布,令人眼前一亮;东方网则集合了其他上海本地优质媒体,引入“新闻导入、服务衔接、电子商务拓展”的全新理念,将网络新闻生产融入到城市信息化发展进程之中。
同年 12 月,国新办又批准成立北方网、华龙网、东北新闻网、浙江在线、红网、中国江西网等全国共 24 家重点地方新闻网站,各地的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由此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2、全面发展阶段(2001 年—2005 年)
自 2001 年以来,在国家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和媒体的全力建设下,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大。除省级重点新闻网站外,温州网、泉州网和烟台胶东在线三家网站也作为地市级网站的代表率先进入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行列,国内基本形成了中央、省级、市级的三级新闻网站布局。
2001 年 8 月,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共同发出《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办 17 号文件),其中关于“加强新闻网站建设的意见”为各地的地方新闻网站确立了发展方向和经营定位,并制定了管理体制。
2004 年,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蔡名照在江西南昌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表示,我国 24 家地方新闻网站正和重点建设的 8 家中央新闻网站一起,成功改变了网络新闻传播杂乱无章的局面,发展成为引导网络舆论的“主流网络媒体”。
.......................
2.2 华龙网“新闻立网”的发展
2.2.1 华龙网“新闻立网”的发展过程
2009 年,华龙网完成转企改制,新任领导班子抛出“新闻立网,渠道扩网,品牌塑网,应用强网”的十六字办网理念,且达成共识:无论产业如何发展,新闻始终是华龙网的主业和灵魂。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内容影响力始终是新闻网站发展的核心资源。新闻‘立’不起来,其他一切都将停滞不前。“新闻立网”的定位由此确立,成为华龙网始终坚持的重要办网理念。
自 2010 年起,华龙网将新闻内容建设置于首要位置,一门心思扩大内容影响力。在硬件设施方面,重建访谈直播厅、升级改造发布系统、加强“数字记者”装备、打造采编播一体化试点;在生产能力方面,建立突发事件半小时响应机制、建设由 6 个外语频道组成的对外发布体系等,全方位拓展网络新闻整合能力和原创报道能力;在管理制度方面,建立了以编委会、采编例会、部门沙龙为载体的三级策划机制,围绕重庆和国内外的重大主题报道和新闻事件,推出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重要策划和栏目。
在 2015 年 5 月举办的“一带一路”建设与网络媒体责任论坛中,华龙网集团董事长李斌再次强调: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华龙网将继续坚持“新闻立网”,做好舆论引导,通过融合发展打造全媒体云平台。将传统媒体新闻内容和互联网有机结合,通过有效的新闻内容,多渠道布局,抢占、构建宣传舆论阵地。
2.2.2“新闻立网”的内涵与外延
“新闻立网”的概念是在新闻业界萌芽且传播开来的,21 世纪初期,随着网络新闻的快速发展,“新闻立网”的口号被部分新闻网站的管理层提出,散见于各会议讲话中。但是,“新闻立网”至今为止仍然没有确切的学界定义,似乎更应该被看做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对于“新闻立网”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可以参照“新闻立台”概念。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在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新闻立台”理念,要求以新闻节目为主体,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各类电视节目的改革。②进入21 世纪以来,由于多元化电视节目的兴起,电视节目娱乐化倾向严重,“新闻立台”的声音有减弱之势。然而在经历了 2008 年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等一系列重要事件后,“新闻立台”口号再度被重视,回归公众视野,突出强调新闻节目在电视台的主体地位,捍卫新闻节目在电视台主频道中的比重。
........................
第 3 章 华龙网“新闻立网”现状分析 .................... 11
3.1“新闻立网”之内容分析 ................ 11
3.1.1 新闻栏目设置 ................ 11
3.1.2 头条新闻分析 ............. 12
第 4 章 华龙网“新闻立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31
4.1“新闻立网”面临的挑战 ............. 31
4.1.1 社交媒体对地方新闻网站的冲击 .................. 31
第 5 章 华龙网“新闻立网”发展策略 ............... 37
5.1 加大本地新闻和文化的传播力度......... 37
第 5 章 华龙网“新闻立网”发展策略
5.1 加大本地新闻和文化的传播力度
5.1.1 主动设置议程,制造网络话题
“议程设置功能”是大众传播宏观效果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说,其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大众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对于大众议程设置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形式:首先,网络媒体的媒介形式更加丰富,可以融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于一体,可以在全媒体互动的过程中对受众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次,传统媒体的议题设置仅仅存在历时性,而网络议题设置还存在共时性,时效优势明显;最后,传统媒体的容量受限,而网络媒体的容量近乎无穷。
由此看来,华龙网作为新媒体环境下重庆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掌握一手本地新闻资源,充分发挥议程设置作用的优势表现得十分明显。只有加强议程设置的主动性,利用已有资源为受众挖掘更多可能引起关注的新闻话题,用话题热度带动新闻或专题热度,才能占领舆论高地,从而提高新闻网站的热度和吸引力。
5.1.2 挖掘本地新闻,扩大原创比重
华龙网作为省级重点新闻网站,是重庆地区“基层”网络媒体中唯一拥有独立采访权的媒体,比起商业新闻网站和中央新闻网站而言,可以获得更多的“一线新闻”,这是华龙网的优势所在。
其实,对于本地新闻和原创新闻而言,华龙网已经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且设置了“原创新闻”栏目,但是从上文对“原创新闻”栏目的分析来看,每天的数量约 30 条,占网站新闻总量的比重较小,而且基本以简短消息的形式呈现,大部分只有文字,没有配图,属于“快餐式”的新闻消息,总体来看在详尽程度、创新程度和吸引力上面仍有待提高。此外,在获取一线新闻素材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核实求证和深入挖掘,提高原创新闻的水平。尤其是对于来源于网络渠道的一手新闻素材,更应该加强把关,保证其真实性。综上,华龙网仍需要在加大对本地新闻和原创新闻的重视程度,在符合新闻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本地新闻,扩大原创比重,才能形成网站的核心竞争力。
.........................
结语
2000 年,华龙网作为首批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之一正式成立,经过 16 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全国第三、西部第一的显著成绩。网站的新闻体系日渐完善,风格日渐明晰,理念日渐成熟,“新闻立网”的重要性也在实践过程中被证实。然而,基于移动互联、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形态持续更新,网络媒体的格局也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华龙网和其他地方新闻网站一样,都是互联网的早期媒介产物,面对当前媒介生态环境的改变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其发展要求,亟需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浪潮中探索出自身的转型之道。面对当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形势,华龙网深入践行“新闻立网”的发展理念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从新闻的本土化和原创度、新闻的移动互联转型、新闻的大数据转型三个方面着手,提升网站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