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根据
中国互联网虽然只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但互联网带来的变革却超乎想像,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无线网、有线电视网和最大规模的网民。截至 2014 年 6月,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报告显示,中国网民已达到 6.32 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 5.27 亿。尤其是 2013 年底,4G 发牌后,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迫于竞争压力,都大幅提升 3G、4G 和宽带网速,这就从客观上促进了移动视频、新闻讯息、音乐和游戏的应用业务的爆发式增长,这也使得中国互联网的网情图谱--网民规模、网站数量--无法简单绘就。那么中国互联网是如何实现这种高速发展和加速度裂变的呢?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舒斌认为,催生这种特征呈现的因素越来越清晰,这就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多元传播介质以及社交关系传播、移动化传播、受众体验泛对象化等交织、融合而产生的新媒体新生态链。
新媒体给了世人无数的惊喜与憧憬之外,但它却没有置传统媒体于死地,似乎也没有这样的企图,新媒体大量使用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传统媒体同时也借助新媒体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就在既“亲密的”又“紧张的”氛围中共存与竞争。白岩松说,必须致敬当下中国正如火如荼发生变革的技术创新,因为技术在改变我们的思维,它蕴藏着无限的可能。然而,由于新媒体信息的碎片化、矢量化和复杂化,加之有效的监管法律、法规的滞后,它不仅带给人们便捷和快乐,同时也带给人们无奈与困惑,曾经盛极一时的微博大佬薛蛮子、“秦火火”、“立二拆四”、董良杰等,终因为追求自身不当利益,穿越法律底线而身陷囹圄。田舒斌在其《网络媒体需要一场自我革命》中曾深深忧虑,当前新媒体的竞争已经从单一的内容竞争演变为包括内容、渠道、平台、盈利模式等在内的生态体系的竞争,如果一味地追求短暂的商业利益,或者为追求商业利益不择手段甚至违法的行为,必将使整个网络生态圈陷入不健康的循环。可见新媒体不是万能的。
1.2 选题背景
1.2.1 媒介融合与全媒体
21世纪初,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本是相对独立的媒体形态,各司其职、相安无事。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突飞猛进和日臻成熟,使得受众改变了其获得信息的方式,同时,普通民众进入传媒行业的门槛不再遥不可及,甚至连成本最大的视频报道的壁垒也慢慢地消弭在廉价的技术大潮中,一台DV,或是一部带有摄像功能的智能手机,一篇完整准确的现场报道就会简单生成并通过无线网络发布出去,至此,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与冲击。在国内,传统媒体欲通过与新媒体高度的融合,打造具有跨时代特征的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传媒集团,这成为中国顶层设计者的急迫呐喊与共识。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中国记者》值班主编陈国权表示,新型主流媒体的建构现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在当前传统媒体话语权受到新兴媒体巨大冲击的基础上,站在“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诉求上提出来的。
第 2 章 城市电视台的生存危机与战略转型
2.1 城市电视台的困局与危机
2.1.1 角色与属性之困
中国大陆地区现有城市666座,城市电视台210余座,在中国广播电视体系中城市电视台被定位为区域电视媒体,市场份额占有量与央视、省级卫视三分天下,它始终担负着党和政府重要的舆论宣传和文化建设任务,成为中国广电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城市电视台却处于整个大众传播体系的最底端,虽然国家多次对广电传媒产业进行宏观布局和战略调整,但却始终把城市电视台排除在外,导致多次失去改革的最佳机遇期。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朱剑飞教授就曾指出:在媒介市场中,城市广电与过国家级媒体与省级媒体相颉颃,由于先天的内容资源稀薄、人才资源短缺、行政资源匮乏、市场空间狭隘等缺陷,再加上传统惯势的束缚中或多或少地在变革上存在惰性,呈现出复杂 、微妙而尴尬的角色本分。这种被“放任自流”的尴尬角色除了缺少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与战略调整之外,还直接表现在城市电视台的公共属性与商业属性、行政属性与产业属性长期混杂交织,事业管理权和产业经营权模糊不清,这与早已实行事业与企业管理双轨制的央视和省级卫视相去甚远。
2.1.2 节目内容与收视率之困
电视行业竞争的焦点是节目,节目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电视台的生存与否。在以新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全媒体环境下,先进的传播技术手段、高效快捷的采编制作能力、人力资源与传播理念的高度融合、精确的受众定位、雄厚的资金实力都使央视和省级卫视把城市电视台远远地抛在后面,直接导致城市电视台在节目创作理念、节目内容制作和节目质量上都处于极大的劣势。于是,城市电视台开始争相模仿央视和省级卫视的知名栏目,打开电视千篇一目的都是选秀类、婚恋类和现场真人秀类节目,这些节目质量不高,又缺少特色,随之而来的就是收视率逐年下降,时任北海电视台台长的苏远信就曾指出,从大陆地区的电视市场份额的年度变化来看,国家级电视呈逐渐上升之势,年上升幅度在 1.5%左右,省级卫视逐步上升,稳定在16%左右,省级地面频道及城市电视台市场份额成逐年下降趋势。除了节目内容城市电视台缺少自办性之外,在整体节目的建构中也缺少鲜明差异的标识性,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杨效宏教授曾经对成都、南京、西安和沈阳四家省会城市电视台的电视节目结构进行了调查,如图2.1.2.1,图中显示新闻类、娱乐类、教育类和服务类节目建构高度相似,最后杨效宏教授认为“这些城市电视台明显缺少个性风格的栏目和节目”。城市电视节目类型与节目内容的高度同质化,虽有行政级次的传统思维,但更为重要的的城市电视台在节目创建中缺少创新思维和敏锐的嗅觉和视角。
2.2 建立地域色彩鲜明的城市电视
城市电视台一般直接针对多城一域(一个地级市、所辖县市和县市所辖区域)的受众,很多学术资料都认为城市电视台对应的应该是一城一域,实际上城市电视台是以地级市为中心、向外辐射若干县市的电视台,它的城市受众对象应该包括所辖县市的居民。
中国大陆地区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形态丰富多样,民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是不一而足,加之城镇化进程推进异常迅速,截至2014年底,大陆城镇人口超过7亿,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区域的贴近性,文化形态的同一性,使城市电视台占尽“地利”“人和”,这对于央视媒体和省级媒体来说是鞭长莫及的。
地域传播实际上就是一种窄众传播,城市电视台与其传播对象共处一域,同根同源的文化属性是维系城市电视台与受众最好的纽带,如何对特定区域进行高效传播、如何满足本区域受众对信息以及精神文化的需求?苏洪涛在分析了城市电视台目前的生存状态和市场特征后提出,通过立足本土化,发展产业经营,推进科技创新,优化人才队伍等来经营城市电视台,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所谓城市电视的本土化,就是根据所在地域得天独厚的地理、心理、文化价值认同等因素建立的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城市电视。中国经济的崛起使城镇化进程变得迅速,一方面城镇化进程带动了人员的剧烈流动,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另一方面大量人口的快速聚集也把不同地区的不同的亚文化形态带进了同一座城市,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原有的“主”文化与流入的“次”文化会产生碰撞,当然也会产生融合。
第 3 章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电视..........................22
3.1 公共电视、公益电视和电视的公共性的区别......................22
3.2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电视...................25
第 4 章 建立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性公共电视.............................31
4.1 建立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公共电视的可行性...........................31
第 5 章 结论...................40
第 4 章 建立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性公共电视
4.1 建立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公共电视的可行性
建国之后,中国大陆地区并没有创建过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电视台或是公共电视频道,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之争,虽然在全球化进程中有所减弱,但是作为唯一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在世界整体和平的间隙对意识形态之争放松丝毫的警惕,反映在新闻报道中和广播电视体制中的最基本的标志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价值观。而西方媒体,无论是商业媒体,还是公共广播电视,虽然宣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其生存的本在,但是西方媒体从来没宣称过要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保持客观和中立,一直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报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持双重标准。因此,在中国大陆地区建立公共电视台,既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公共电视成功经验,但同时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公共电视的资本主义价值观,要通过审慎的法律制度框定公共电视的服务人民大众公共利益的宗旨,防止大陆地区公共电视成为政治议程的“反对党”,防止不加约束的公共电视成为破坏和颠覆社会制度的帮凶。
第 5 章 结论
在全媒体时代,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整个传播媒介生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电视媒体。央视和省级卫视凭借体制优势、政策优势、传播理念的转变和雄厚的资金逐渐变得强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站稳脚跟。但是,处在夹缝中生存下来的中国城市电视,虽然直接面对大陆地区最广大的受众群体,并树立了一定的权威性。然而,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央视和省级卫视的受众蚕食,加之自身的诸多问题,使得中国城市电视的地位越来越尴尬。多年积累起来的受众群体和权威性慢慢被消融,尤其是在全媒体时代,生存是其最大的危机。
中国城市电视要想在困境中逆势突围,生存并发展下去,就需要城市电视台结合自身特点和区域特点,以市场需求和受众需求为导向,创建能够满足二者需求的现代城市电视,实现生存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另外,大陆地区,没有公共广播电视的传统,在城市电视改革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国性公共电视和建立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公共电视,这不仅可以改变目前大陆地区单一的广播电视结构,还能满足受众多元的信息传播渠道。
全媒体语境下的大众传播媒介,如果固步自封,不锐意改革,都将被时代和大众所淘汰。中国城市电视的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要真切了解当代受众的新特点和新需求,实现媒介存在价值,服务社会广大受众。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