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妇女能顶半边天”为宣言的妇女解放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性别不平等状况。恩格斯指出: “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事业中去。”妇女公共参与的重要性被高度强调。女性在人类文明社会发展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始显现出来,尤其是开始强调女性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着当代社会发展的进程。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男性劳动力大量外流,人力的缺少极大的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的步伐,从而影响乡村的建设与发展。①
进入新时期,习近平同志对如何做好妇女工作提出了新的理论指导,并且据此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早在 2013 年,在同全国妇联第十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习近平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立为新时代妇女运动的主题,并明确指出:“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谋划和开展工作,这是妇联组织发挥作用的根本遵循,是妇联工作不断前进的重要保障”;“做好新形势下妇联工作,一定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必须有改革创新精神”。习近平同时还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和改进对妇联工作的领导,为妇联组织履行职能、开展工作提供更好条件,把党和政府所急、广大妇女所需、妇联组织所能的事情更多交给妇联组织去办。”②2014 年2 月 5 日,习近平在给全国妇联党组的重要批示中又指出“希望(全国妇联)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牢固树立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意识,把联系和服务广大妇女作为工作生命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深入基层做好工作,不断促进妇女发展,真正把妇联建设成为可信赖依靠的‘妇女之家’。”③在 2015 年全球峰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妇女权益保障法全面有效的实行,需要增强妇女在政治参与活动中做决策的能力,鼓励和支持妇女“半边天”作用。①2019 年 5 月,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强调要做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妇女大有作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妇女组织和妇女的相关研究涉及到对妇女参与社会治理的探究,对于中国妇联组织及其工作的研究和妇女组织的社会作用研究。
一是国外的学者对妇女政治参与的研究。女性积极争取选举权意味着妇女开始参与政治。国外对其的研究是从女权主义和社会性别的层面出发,探究了妇女在政治参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女性政治参与程度等问题。其中,国外学者将女性在政治参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细化为了政治资源、政治体制、家庭角色和社会环境四个层面。在政治资源方面,因为国家环境长期呈现“男强女弱”的形式,这样的不平等地位使得妇女在政治资源占有量方面少于男性,而且因为国家的忽视,妇女的政治参与程度不高,始终扮演一种可有可无的角色。在政治体制方面,有学者认为女性参政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的原因在于在女性参政议政的过程中,国家层面提供的法律制度、保障机制和相关体系等方面过少,难以形成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在家庭角色方面,有学者认为妇女之所以离政治圈子越来越远,在政治生活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弱,是因为妇女承担着家庭和社会双重角色,“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往往妇女会放弃自己的社会属性而承担家庭责任。在社会环境方面,有学者认为,长期以来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的束缚导致妇女头上仍然存在着“紧箍咒”,认为政治参与是男性的事情,使得妇女自身参与意识的淡薄,主体地位缺失。另外,美国社会政策专家墨瑟通过研究发现,除了以上的所述,像是妇女原本的社会基础不牢固,影响力缺失,竞争的不公平性和不畅通的渠道皆阻碍了妇女参政。
二是对于中国妇联组织及工作情况的探究。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妇女的地位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改变使西方学者在感到惊诧的同时又十分的不解,于是便开始着手研究中国的妇联工作,并且还出版了著作专门介绍新中国妇女解放的成就。②20 世纪 80——90 年代,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和社会性别理论开始兴起,此时西方对于中国妇联工作的研究也开始从正向梳理转为反向批判,从中国妇女个体及群体的生存环境角度研究妇女自身的能动作用,以此来进行深入的反思和重构。①②例如,美国学者贺萧(Gail Hershatter)凭借对于陕西省内多地区的农村妇女干部和部分妇女群众的调查了解,分析了在妇女作为单独个体在生命历程中表现出的集体化时期妇联组织对于农村妇女发展的推动作用。③白威廉(Parish William)和马丁·怀特(L. Whyte Martin King)则在研究了现代中国农村和家庭后认为中国妇联是唯一一个源于生理因素设立的处于从属地位的群众组织,在政府机构中具有“无定制性”的特点。④有的学者在研究了中国妇女和妇女运动之后分析了在中国当前的体制下,妇联组织的作用以及在开展活动时的自主性发挥情况。⑤近年来通过分析中国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国际妇女组织和女性草根组织的发展,探究由此带来的对妇联双重职能和妇联自主性提升的影响。
................................
2 妇联组织的改革进程
2.1 妇联组织的改革历程
在我国众多的社会组织中,中华妇女联合会是与群众接触面最广的组织之一。自改革开放后,妇联组织为当好女性的贴心人,切实发挥出联系妇女群众的作用,开始对自身进行改革探索,以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简单的设想阶段。19 世纪 80 年代,妇联根据“十三大”的改革要求,要对妇联自身的体制进行改革,但这仅仅是一个设想,在第二年发布《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时设想已停止。虽妇联自身体制未进行改革,但妇联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妇联工作就进入了现代化发展阶段,也即意味着妇联组织的发展要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此时确立了妇女参与“四个现代化”的主要方针,妇女组织要作为“四个现代化”的后勤兵,保障后勤工作、家务劳动、托儿所和幼儿园等托幼事业,公共食堂和饮食服务业。此外其功能定位为参与、教育、代表、服务和维权职能,即参与经济建设和改革;普及教育,提高妇女群众素质;代表妇女参与民主监督和民主参与;切实解决妇女群众的需求提供服务。带有政治色彩的“妇女运动、妇女解放”思想开始向“妇女工作、妇女发展”过渡。
第二阶段为真正的实施改革阶段。1993 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和〈关于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的指导下,从组织架构,职能关系以及相关编制层面进行了改革调整。具体要求职能具体化,精兵简政,严格定编定员,理清各部门之间关系,通过合理分工,确定协作范围,明确主次职责,整改交叉扯皮现象。这一文件的出台促进了群众团体机关建设和作用的发挥。同时这一时期属于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阶段,妇联的工作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 1993 年的第七次妇代会上,提出了要继续动员妇女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提高妇女群众的自身素质和社会地位,要保障妇女权益,追求平等和发展。在此次妇代会上也首次增加了“联谊”的职能,转变为“参与、教育、代表、服务、联谊”职能。同时也提出了要建立宣传、培训、活动的阵地,发展妇女相关理论研究、法律、家政服务等事业,创办公益型、服务型、经营型的产业,以此来形成宣传、教育、培训、科研、维权等多元化服务体系。而在 1998 年的第八次全国妇代会上提出了截止到 2010年的发展目标要继续落实男女平等,优化妇女儿童的保护和发展政策,促进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中实现权利、地位平等。要求各级妇联开展活动吸引妇女兴趣,加强服务建立凝聚力,树立典型带动其他群众,协调各方化解矛盾,以联谊的方式团结妇女群众,发展有关理论实践、内容方法的层面,最终促进妇联工作开拓创新。
..............................
2.2 妇联组织改革必要性
在我国众多的社会组织中,中华妇女联合会是与群众接触面最广的组织之一。自成立到发展至今,妇联组织为当好女性的贴心人,切实发挥出联系妇女群众的作用,对自身进行了改革探索,发生了以下几个层面的转变。妇女工作性质由“妇女运动与妇女解放”转为“妇女发展”,妇女工作主体由“妇联组织”转为“妇女儿童”,妇女工作范围内容由“妇女解放、男女平等与服务保障”转为“社会性别平等与社会福利”,妇女工作重点由“妇女运动与妇女发展”转为“保护妇女、母亲、儿童和家庭生活福利”,妇女工作方法由“组织化、准行政化与群体化”转变为“项目化、个性化与专业化社会服务”。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国家政策的影响。尤其是自从 2015 年群团改革以来,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妇联组织作为最大的以性别为界限的组织,并未真正发挥出将女性团结到一起的作用,而是在时代发展和形势改变的情况下未能及时转变职能和工作重心,脱离了群众,出现了群团组织中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改进单一落后的工作方法,加强与群众之间的联系,自 2015 年起,党中央就提出了要进行群团改革的工作要求。2017 年,党中央又强调各地开展群团改革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一刀切”,把握正确方向,敢于直面问题,密切联系群众,打好坚实的群众基础,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组织自身情况的局限性和国家的群团组织改革推动力迫使基层妇联奋力转变,促进了妇联关注女性需求,将工作重点转为“保护妇女、母亲、儿童和家庭生活福利”等层面。
二是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进入新时期,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成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对我国的工作开展指明了新的方向。而社会的主要矛盾映射在妇女群体上则是妇女群体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在男女层面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妇女权益保障的不平衡,包括在就业选择、职位晋升、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不公。另一方面是妇女发展不充分,发展质量不高,包括妇女技能水平低,不能发挥出性别优势,教育投资收益率低以及自身意识的限制。
............................
3 山东省基层妇联参与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分析.................................... 18
3.1 荣成市基层妇联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产业振兴.............................18
3.2 大户陈家村妇联开展人才培训,推动人才振兴...............................20
3.3 莳一村妇联拓展“最美家庭”内涵,推动文化振兴...............................21
4 基层妇联在山东省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27
4.1 基层妇联促进农村妇女增收,助力产业振兴.................................27
4.2 基层妇联培训妇女就业技能,助力人才振兴...........................28
4.3 基层妇联塑造乡村风尚,助力文化振兴.......................................30
5 基层妇联在山东省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34
5.1 基层妇联在山东省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困境..............................34
5.1.1 基层妇联在五大振兴方面的作用明显不平衡...........................34
5.1.2 基层妇联开展乡村振兴活动资金匮乏...............................35
5 基层妇联在山东省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5.1 基层妇联在山东省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困境
尽管全省的基层妇联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也涌现了不少典型案例,对乡村振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乡村振兴毕竟是一个新事物,我们没有经验可以参照,没有规律可以遵循,况且受到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劳动力缺乏,人口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人们对其认识有限,理解不深,政策落实困难。同时,基层妇联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主观和客观上的阻碍,妨碍了基层妇联的发展,难免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上出现后劲不足现象。下面把这些不足,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由外到内的顺序排列如下:
5.1.1 基层妇联在五大振兴方面的作用明显不平衡
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与组织五大振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偏废。但事实上,基层妇联对乡村振兴的参与,还主要集中于基层妇联比较熟悉的一些领域,比如打扫村居卫生、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等。我们问卷的调查结果,进一步印证了人们的判断。受访对象对基层妇联在五大振兴中“发挥很大作用”的认可率分别为:生态振兴71.6%、文化振兴 68.4%、人才振兴 65.8%、产业振兴 58.2%和组织振兴 57%。人才振兴排在第三位,说明基层妇联对农村妇女的技术培训,还是得到了人们比较高的认可。相对而言,基层妇联在乡村产业振兴和组织振兴的推动作用还是需要继续开发。
基层妇联在五大振兴方面作用发挥失衡在实地调研时体现的更加明显。每到一个调研地,很明显的感觉到在某一个或者是某几个方面的发展突出,但是均衡发展的少之又少。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向妇联主席求教,她们自身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受制于人员资金等问题的制约,一时无法兼顾。在走访中,家风村风的整治,村居环境的整洁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究其原因自认为有以下几点。
...............................
6.1 多措并举,唤醒并巩固农村妇女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人公意识
由于现在妇女存在着思想保守,缺乏接受新鲜事物和独立决策的能力,要改变这个现状当务之急就是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以多种方式宣传动员打开妇女的保守思想,促进全面发展。
首先,大力宣传“女性独立”的观念,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提高她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毕竟在调查中,显示有 72.4%的人认为思想认识水平限制了她们的作用发挥。采取切合实际的宣传方式,扩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让女性群体意识到自身价值,破除陈旧观念,女性不是男性的依附品,并不是只有男性才可以主事赚钱,自己同样可以具有相应的能力,要有拼搏进取改变生活现状的意识。基层妇联要利用好自己扎根基层的便利条件,深入乡村,全方位、广覆盖、宽领域的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一部分妇女先做到转变,让其活出自信和美丽,起到示范作用,为乡村振兴打下思想基础。同时,在宣传方式上要紧跟时代,加强对新兴媒体的运用。在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与利用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全民记者”的时代悄然来临,舆论传播格局已经改变。网络的发展推动着各级妇联不断前进,尤其是基层妇联组织更要利用新型平台,发挥好妇联系统报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作用,利用好微博、抖音、博客、播客等传播手段,以基层妇女群众需求为本,通过快闪视频、微电影、诗歌创作、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农村妇女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丰富实践和乡村的巨大变化,振奋广大农村妇女群众的精神,引导广大妇女积极建功立业,真正做到与“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同心同行。
其次,基层妇联可以在农村组织类似“不忘传统,展望未来”的主题活动,既宣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普及新时代的新风尚,提升农村妇女的精神风貌。组织开展广大妇女群众乐意参与的移风易俗行动,通过她们易于接受的活动的开展,让其认识到自身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良好家风、文明乡风建设的重要性。同时,开展宣讲活动。结合“新农村新生活”骨干培训等活动,组织十九大女代表、“两会”女代表、女委员,专家学者、妇女理论工作者进妇女之家、进妇女儿童家园、进村庄社区开展有深度、有广度的宣讲活动,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说清楚,把党委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时传递到妇女群众之中,充分发挥出广大女性的主观能动性。让妇女群众以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科学的知识充实自己,慢慢实现自身精神风貌的转变,最终促使妇女从内而外的改变,为乡村振兴提供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