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践背景
2016 年我国正式出台《“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大力开展针对生存条件恶劣地区贫困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力求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全国上下 1000 万贫困人口“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任务,确保在 2020 年完成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但是,易地搬迁贫困人口因其生存能力较低、资本积累受限等因素,搬迁后的移民极易出现“脱帽又戴帽”的返贫问题。因此,2020 年我国虽按期实现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但仍然要全面做好扶贫的后续保障工作,跟进扶贫政策,确保脱贫人口永久性脱贫以及彻底消灭相对贫困人口。在扶贫搬迁工作中,最要紧的问题是单纯的将贫困农户自生存环境恶劣地区搬迁入新的安置区,就简单认为农户开启了新生活,摆脱了贫困问题,拥有了新的生活。将“脱贫摘帽”当作消减存量的工作任务,认为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线就完成了,那就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易地搬迁农户迁至新的安置区后,其后续的生计是否可持续,能否较好融入周边环境,是否能利用新的生计资本实现自给自足的可持续生计目标,进而实现永久脱贫,这一问题是研究的重点。
河北省涞源县是我省易地搬迁的重要地区,该县作为国家重点关注贫困县,贫富差距大,贫困山区农民有五万多人,居住条件、来往交通以及公共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该县易地搬迁任务较重。据统计,从 2003 年到 2018 年底,该县总计投入资金 17582.8万元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专项资金,已有 10801 户、30918 人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易地搬迁之后,虽然起始生活水平得到一定提升,交通更加便利,生活环境提高,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转型给移民也带来了很多困扰,如后续生计无法保障、难以融入安置区的新环境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易地搬迁农户后续生计可持续现状进行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
1.2 研究目的
本文基于河北省涞源县搬迁安置区调研数据,结合运用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的可持续生计框架(SLA),选取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运用 AMOS 计量经济模型,选取可持续生计框架(SLA)中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结果三个部分,详细地分析这三个变量中间的关系,生计资本作为解释变量,生计结果作为被解释变量,生计策略作为调节变量,为解决贫困地区易地搬迁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提供依据。
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主要目标有以下两点:
(1)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基础,参考前人研究成果,以实地调研数据为依据,构建合理的农户生计问题研究框架。
(2)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在构建的农户生计框架的基础上,研究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结果之间的影响关系,并对影响关系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3)总结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相关经验,结合本文研究结果,有根据的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为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贫困
国内外关于贫困这个概念众说纷纭,至今尚未统一。关于贫困的最早理论定义是Langtry 和 Booth 在 19 世纪末提出的,贫困被定义为 “当家庭全部收入无法满足其最基本的需要时就会陷入贫困”在所有居民中,缺乏获得食物的途径、缺少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不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以及社交条件的人、家庭以及群体就可称之为贫困。” 奥本海默则认为 “贫困是指身体,社交和情感停滞。这意味着花在食物,温暖和衣服上的费用低于平均水平。” 从贫困定义的演变可以看出,贫困已经从最初强调物质收入和绝对收入发展到个人的能力和权利。一些经济学家开始从资本的角度关注贫困的成因和对策,认为贫困最重要的原因是资本投入不足。
进入 21 世纪后,人们对贫困的定义更加客观完善,代表性的理论有阿玛蒂亚森提出的通过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来摆脱贫困。他认为一旦陷入贫困,就面临无法满足基本生活资料的需求,实际上也是缺乏个人能力。换句话说,摆脱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从自身出发,查找贫困的原因。要不断增强自身素质,紧随时代脚步,掌握更多的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经济水平,进而一步步改变贫困的境地。就贫困的定义而言,可以用收入,能力和权利来界定。收入贫困是从人类最低生存需求的角度进行生物学定义的,例如食品,租金和其他生活项目。这个定义量化了贫困,是由朗特里首次提出的,开创性的将贫困概念量化,为贫困人口的统计和测量提供了标尺。能力贫困是指人们支配食物和规划生活的能力。当然,能力也受限于社会的法律、经济和政治。因此,Amartya Sen认为贫穷是对个人能力的剥夺。权利贫困是从贫困的对象来界定的,即贫困是指穷人能够获得的收入或财富以及较少的权利和机会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
2.2 理论基础
2.2.1 可行能力理论
国外学者在研究贫困问题初始阶段,大多没有注意到贫困本身的因素,一味的关注如资本积累及资本投入等因素和贫困之间的关系。起初是阿玛蒂亚·森在对造成贫困原因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之后,提出了可行能力理论。他指出收入增加单纯是发展的表现,但发展的本质问题是每个人自由选择权利与机会还有不断追求幸福的能力。阿玛蒂亚·森谈到追其贫困的根本,是指剥夺了贫困者的可行能力。人们因为缺少创造财富的能力和增加财富的机会,使其陷入贫困的状态之中。因此,政府制定扶贫政策的长期目标就是要使贫困人口生存能力变的更强以及增加他们创造财富的机会。脱贫的衡量标准也是值得斟酌的,单单以收入来衡量脱贫与否这是不科学的,而且容易使人们再次陷入到贫困之中。可行能力理论不再流于形式而是探究造成贫困深度原因,像教育资源少、社会保障水平低、不能把握机会、抵御风险能力较低等问题。通过挖掘这些深层次问题,发现影响脱贫稳定性的因素,为稳定性脱贫提供指导。
2.2.2 可持续生计理论
现在大多数学者对可持续生计的界定是指在脆弱的环境之下,如个人或者家庭遭受自然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时,具备的能和各种风险相抗衡的能力以及能够持久稳定的利用相关资源的能力,并且不会对资源的可持续造成威胁,不管是短期还是未来的实践中,都可以持续不间断的使自身的生计水平得到改善。下面列举了三个国际上较为认可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
3.1 关键变量的界定及操作化定义...............................23
3.1.1 生计资本..................................23
3.1.2 生计策略..................................24
4 实证分析..........................32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32
4.1.1 异地搬迁农户调研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32
4.1.2 异地搬迁农户可持续生计影响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34
5 研究结论与实践启示.............................45
5.1 研究结论.........................................45
5.2 实践启示....................................46
5.3 局限与展望.......................47
5 研究结论与实践启示
5.1 研究结论
本文以涞源县为例,运用 SLA 理论,构建了用于研究易地搬迁农户可持续生计的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检验、修正,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分析提出了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建议。主要结论如下:
(1)农户生计策略受到多种生计资本因素的影响
在影响农户生计策略的因素中,结论显示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均对农户兼业经营产生影响。其中,对农户从事兼业经营的影响最大的是人力资本,影响最小的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中劳动力占比影响较大,而物质资本中农户拥有的生产工具数量影响最小。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本对农户兼业经营影响相近。另外,结论仍判断在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对农户生计技能培训的影响中,对生计技能培训影响最大的是自然资本,影响最小的是金融资本,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通过以上验证结果的讨论可以看出,对于涞源县易地搬迁农户来讲,增加其生计资本存量,能够较好的促进农户生计策略,有利于农户从事多样化生计策略类型,掌握更丰富的生计技能,这同样也是可持续生计形成的核心。
(2)农户生计输出受到多种生计资本因素的影响
研究结论表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农户生计技能、兼业经营均对其生计输出产生显著影响。这其中,对农户生计输出影响最大的同样是人力资本因素,这表明农户可行能力的发展进步是农户摆脱贫困的重点。并且农户人力资本对农户生计输出的直接影响强于对其产生的间接影响。说明在涞源县异地搬迁农户中,选择其人力资本,对其家庭成员或主要劳动力进行再培训可以直接有效的改善其生计输出。其次,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对农户生计结果产出的影响差异不大,都能够直接以及间接地影响到农户生计结果。总而言之,对于涞源县易地搬迁农户来说,提高人力资本能够较为有效的促进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增加其金融资本以及物质资本次之,增加自然资本反而对农户可持续生计效用不大,不利于农户摆脱贫困实现生计可持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