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06 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政府执行力”一词。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政府执行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同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镇政府执行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密切相关,是国家政权在乡村社会的利益维护者,同时也是使乡镇政府由传统的“管制型”转变为“服务型”政府重要推动力。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乡村地区的基层政权,服务于广大乡村和乡村群众,是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主体,也是国家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因此乡镇政府的执行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乡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服务型乡镇政府的建设。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化社会,乡镇政府一直是作为官方正式代表,其执行力的特点有着特定时代的烙印,随着乡镇政府执行力实践的深入,其执行力的已取得很大进步,如乡镇机构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改善乡镇政府工作环境以及利用大数据整合提高乡镇政府执行效率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乡镇政府执行力高效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我国要在 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乡镇政府以及基层干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乡镇政府在执行政策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执行阻碍,由于乡镇政府执行主体综合素质较低、财政信息人才等执行资源缺少、乡村政治意识薄弱和人治色彩重等社会环境制约以及监督、激励执行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影响执行进程和效果。这就需要提升行政执行者的综合素质、提高群众参与度、完善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优化执行环境等途径以此提高乡镇政府执行效率,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实现乡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乡镇政府为研究主体,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角度研究乡镇政府对中央或上级政府的指令、政策和制度执行力,不断强化乡镇政府社会服务能力,推动乡村建设和治理现代化。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执行力的概念界定
最早专注于行政法学领域研究日本学者南博方提出“执行力”,认为执行力是强制实现其内容的效力。[1]然后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美国企业家拉里·博西迪(Larry Bossidy)和拉姆·查兰(Ram Charam)在《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一书中从企业管理角度提出执行是一种运用系统化方式,发现现实问题并实际采取行动的。介绍执行的缘由、执行的要素和过程、执行的核心流程运营。[1]执行力在企业获得积极成效后,学者将“执行力”引进公共行政领域,对政府执行力展开深入系统性研究。
20 世纪初期,公共行政学创始人威尔逊,在《行政学研究》中提出:“关于‘执行’的概念,从事政治领导工作的人负责制定政策,而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则负责执行政策。”[2]美国行政学家古德诺提出:“政治—行政二分法,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则是国家意志的执行”。[3]威尔逊和古德诺对政治与行政的区分,实则是对决策与执行的划分,将民主回应性、追求效率和实现价值目标结合起来。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组织理论,认为官僚组织是最有效率的,具有合理分工、层级节制、非人格化、权责明确等特点。[4]对官僚组织研究侧重于静态分析,把政府执行与组织效率紧密结合在一起,强调组织制度,忽视调动执行主体积极性。
(2)政府执行过程和模型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研究政策执行的西方学者,提出大量关于研究政府执行的过程、模式和途径论述,丰富和充实了政策执行的理论内容。美国学者史密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提出“过程模型”,认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涉及四大因素,政策制定、执行主体和对象、执行环境三者构成了政策的执行过程。[5]琼斯在《公共政策研究导论》提出的“琼斯模型”,政策分析过程包括如下一些功能因素(1)感知/定义(Perception/Definition);(2)集合或累加(Aggregation);(3)组织(Organization);(4)代议(Representation);(5)确定议程(Agonda setting);(6)规划(Formulation);(7)合法化(Legitimation);(8)预算(Budgeting);(9)执行(Implomentation);(10)评估(Evaluating);(11)调整/终结(Adjustment/Termination)。[6]但该模型具有功利性特点,缺少一定的公共性,过度强调成本控制,忽视社会公平。国外研究政府执行还有其他模型,如美学者霍恩和米特所提出的“系统模型”,美国学者 E·巴德克提出“博弈模型”。
.............................
第 2 章 乡镇政府执行力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乡镇政府执行力的相关概念
2.1.1 政府执行力
“执行力”最早出现在国外行政法学领域,之后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制定系统化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20 世纪初,学者将“执行力”引进公共行政领域,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威尔逊,在《行政学研究》中提出关于“执行”的概念,主张政治和行政应该分开,从事政治工作的人负责制定政策,而行政工作人员则应负责执行政策。
“政府执行力”在2006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便成为公共管理学者研究的热词。政府对政策执行情况评估标准有效能(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公正(equity)和回应性(responsiveness),如果政策执行结束后没有满足群体需求,这项政策是失败的。
广义的政府执行力,是指政府部门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目标,对社会各种资源整合、配置和使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制度的能力。谢庆奎认为政府执行力是政府按照法律法规政策有效执行和落实既定公共政策的实际能力。他把政府执行力分为四个力:协调力、领导力、营销力和监督检查力。[2]狭义的政府执行力,是政府在落实具体公共政策和处理日常事务中的行动力和实现力。宁骚认为,政府执行力是指政府作为执行主体,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由方案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3]
政府执行力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人员既要有对大局的认识,又要有细节的落实,以高度的责任感与危机感认真对待政府执行力的建设工程,积极投入到每一项改革以及政策执行的工作中。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的同时,构建政府公信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2.2 乡镇政府执行力的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 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国家为了应对政府危机而提出的一系列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理论,又被称为“企业家政府”、“市场导向的公共行政”,由传统的非人格化的官僚制转向富有弹性的、人性化的、试图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是在政府失灵的情况下提出,重点是要重新界定政府职能,调整政府与市场、企业与公民关系,实现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过程的民主化、执行方式分权化,促进顾客和结果导向,提高政府绩效。
新公共管理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政府绩效评估和奥斯本的政府再造理论。政府绩效评估把“4E——经济、效率、效能和公平”作为评估标准,其在于提供以产出和结果为基础的责任制、适用于政府范围的绩效指标评价和管理系统。衡量政府优劣标准是提供公共服务成本和绩效的高低。奥斯本的政府再造理论认为,政府应专注于扮演掌舵角色,合理分工、政府要学会授权而不是事事亲力亲为、以服务顾客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和引入企业家精神等十个方面的要求,核心内容是政府要像企业一样追求高产出、高效率。
在乡镇执行过程中引进企业参与的同时可以对乡镇政府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改革,如建立有效政府,防止搭便车现象;增强企业成本意识,降低运行成本;建立法治化,适度市场化执行政府;重视公众参与,提高政府回应能力,接受社会监督。
...........................
第 3 章 我国乡镇政府执行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6
3.1.1 乡镇政府执行意识得到强化................................. 16
3.1.2 乡镇政府执行能力不断提升....................................... 16
第 4 章 我国乡镇政府执行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5
4.1 乡镇政府执行主体综合素质较低................................ 25
4.1.1 执行主体思想道德素质偏低.................................... 25
4.1.2 执行主体业务能力有限.................................. 25
第 5 章 我国乡镇政府执行力提升的对策思考.................................. 33
5.1 提高执行者的综合素质...................................... 33
5.1.1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服务理念............................. 33
5.1.2 加强对执行主体的专业技能培训.................................. 33
第 5 章 我国乡镇政府执行力提升的对策思考
5.1 提高执行者的综合素质
乡镇政府执行理念滞后、服务意识淡薄,本质上说明乡镇政府执行主体道德素质偏低、业务能力水平不高,使得“四风”盛行,乡镇政府权威性受到挑战,对此从思想意识形态和专业能力层面提出对策,从而提高执行者的综合素质。
5.1.1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服务理念
乡镇干部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转变执行理念,做人民的勤务员、树立公仆意识,保持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为执行力的顺利实施扫清障碍,创建公开、公正、平等的执行环境倾听民生民意,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需,发挥乡镇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确立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推动政府执行力的提升。所以必须加大政治教育力度,使乡镇公职人员树立正确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强化乡镇公职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意识,依法依规执政,自觉抵制诱惑。
一方面,乡镇政府要把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社各类会活动中,比如通过开展学习时代楷模讲座、学习强国、运用“互联网+”学习党的理论、走访群众倾听民声等形式,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增强政治教育活动吸引力,保证政治教育常态化得到有效落实。另一方面,乡镇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的硬性行政价值标准,通过制度的形式约束和规范执行主体的言行举止,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乡镇公职人员接受政治教育由被动转向主动,使政治建设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乡镇组织政治教育常态化走入民心,营造“风清气正”的乡镇政治生态。强化乡村干部责任,把责任内化于心,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乡镇干部认真履职尽责,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真正认识权力和群众的关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做到对村民热心、耐心和诚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做到务实,为乡村群众排忧解难。
...........................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