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内背景
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我国步入“十三五”期间以来,经济发展转向中高速增长态势,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的要求,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稳步推进;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推进经济发展形成新格局,这都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各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和更多的专业人才来开拓更广阔的发展道路和更高质量的发展空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人才数量的充分储备,人才质量的持续提升以及人才素养的健康发展,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各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吸引人才从经济发达的地区投身中部地区的发展建设中。
从 200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开始;2001 年“十五”计划纲要专章提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2003 年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2007 年,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人才强国战略作为我国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十七大报告,2012 年党的十八大和 2017 年党的十九大,人才强国战略相继出现在党的领导人的报告中,并且,在 2010 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2010 年-2020 年)》中,“人才强国”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目标,这些都使得人才强国战略一步步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出台相应一系列政策方针,我国人才工作稳步推进,这根本上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人才的重视以及人才引进工作的紧迫性,特别是在后发地区,人才引进工作更是迫在眉睫。
...........................
1.2 选题意义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开拓地方政府人才引进政策研究的新视角。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太原市近年来的人才引进政策发展历程以及人才引进成果,对比我国发达地区和类似中部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和引进成效,试图寻找新的视角来探索中部地区在激烈的人才战争中如何结合自身的经济产业结构特点来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并达到良好的引才效果。
(2)探索地方政府人才引进政策的理论应用。以往对人才引进政策的研究较侧重引进成效的经济成果体现和分析,而缺少对政府干预有效性的分析和探索。而政府作为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者,实则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对市场化行为合理干预,是调整区域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本研究丰富了区域政府干预人才流动的理论探索。
(3)创新地方政府人才引进政策的研究方法。以往对中部地区人才引进政策的研究大多为宏观层面的分析研究,而较少从政策文本本身出发进行分析,缺少系统得对中部地区政策文本进行研究的方法与体系。目前,对中部地区人才引进政策的研究多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而较少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将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进而作用文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以太原市为例的后发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的政策演变过程政策成果以及发达地区与后发地区人才引进政策相比较之下的后发地区政策缺陷和优化建议。
................................
第 2 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2.1 概念界定
2.1.1 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相对应,在我国现行宪法中规定: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由此可以得出,地方政府为地方人民政府,是指管理某一区域事务的政府组织的总称。本文中所指地方政府限定为三级区划中的省级地方政府,即直辖市政府,和四级区划中的地区级政府、自治州政府。
2.1.2 高校毕业生
本文中所分析的高校指普通高等学校,由国家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含自治区、直辖市等)主管的实行高等教育的大学和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独立学院等。招生方式为普通高考、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省市的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对口单独招生考试、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等方式。高校毕业生是指 3 年内在普通高等学校接受规定学制教育后取得学位证和毕业证的学生。下文中部分城市人才政策适用放宽至毕业 5 年内。
2.1.3 人才引进政策
当前,对人才引进政策的定义在学术界并没有达成统一共识。有些学者认为人才引进政策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国家或者地方政府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为规范人才引进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而有些学者认为,人才引进政策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对人才引进工作进行管理所制定实施的一系列规范。总之,人才引进政策的对象是人才,目标是引进。结合众学者的观点,本文中的人才引进政策指国家或某一地方政府为吸引和引进人才,制定、执行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包括人才的优惠制度、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服务制度等。本文中的高校毕业生人才引进政策具体指的是地方政府为引进高校毕业生人才,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鼓励高校毕业生在地方就业、创业的政策规范。
...........................
2.2 理论依据
2.2.1 人才流动理论
人才的引进、保有与成长机制研究,本质上是一个人才流动的问题,主要是解决如何尽可能地减少人才外流、增加人才内流。人才流动实际上内涵十分丰富。例如,人才职位的晋升、从一个科学领域转向另一个科学领域、从一个科研机构向另一个科研机构、从一个地区转向另一个地区、从科研领域转向 科研以外的领域等等均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人才流动。根据工作状态确定因素的不同,人才流动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如职业间流动、产业间流动或者地区间流动。本文所研究的人才流动主要指的是地区间的人才流动。那么,人才为什么会流动?根据本文研究需要,主要阐述了以下理论:
(1)推拉理论
该理论是由学者巴格内(D.J.Bangne)提出的,认为人才流动是由来自流出地的“推力”和流入地的“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流入地那些有利于改善生活的因素就成为拉力,而流出地的那些不利于的生活条件就成为推力,人口的流动就是因为这两股力量的作用所决定;推力是人口流动的消极因素,促使人口离开流出地,拉力是积极因素,吸引着人口迁移到流入地。影响人才流动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所指涉的方面,就成为推拉作用最为激烈的地方。对其加以概括,比如高收入、好的职业发展机会、生活条件、更好的教育机会、宽松、安全的社会环境等等,都成为影响人才流动的关键因素。可见,人才流动的目的是改善生活条件,既包括物质生活条件,也包括精神生活条件,特别是影响个人学术事业发展的那些条件就显得更为重要。
美国学者李(E.S.Lee)进一步系统提出了“推拉理论”以外,补充了影响人才流动的第三大类因素——中间障碍因素。中间障碍因素,是指那些对人才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主要包括两地距离隔断的障碍、跨越距离隔断所需物质条件的障碍、两地不同语言文化差异的障碍,以及人才对于以上这些障碍因素的认识与偏好等。可知,人才流动就是在“推力因素”、“拉力因素”、“中间障碍因素”等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3.1 太原市高校毕业生人才政策体系及特点................................. 15
3.1.1 太原市高校毕业生人才政策体系......................... 15
3.1.2 太原市高校毕业生人才政策体系特点............................. 17
第 4 章 国内其他地方政府高校毕业生人才引进政策经验......................... 25
4.1 郑州市政府高校毕业生人才引进政策及经验............................. 25
4.1.1 郑州市政府高校毕业生人才引进政策............................ 25
4.1.2 郑州市政府高校毕业生人才引进政策经验........................ 26
第 5 章 地方政府高校毕业生人才引进政策问题分析................................ 30
5.1 人才观念不清晰,引进政策不完善................................... 30
5.1.1 引才观念不清晰................................... 30
5.1.2 人才引进政策不科学............................................ 30
第 6 章 地方政府高校毕业生人才政策的优化对策分析
6.1 构建良好引才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仅仅需要政府单方面宏观的维护和改善,更多的需要微观的个体组织和群众在思想意识领域的认同和信仰。在如今以用人单位为主体的人才机制下,要打造良好的人才和引才社会环境,不仅需要政府作出引导性的政策措施建设,构建和谐友好的引才社会环境,也需要具体的用人单位来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微观和宏观的社会引才环境。要有效的引进人才,必然需要全社会的全方位的改善和行动,现代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和谐的社会气氛、创新的科技发展、完善的科教文卫事业建设、强大的区域影响力、健全的政府服务等等各个方面都可以为城市吸引人才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由此可见,政府在人才引进工作中的角色不可忽视,基础设施的完善、社会氛围的改善和维护、政府服务的健全等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政府作出行动,并且,在人才引进的工作中,更是需要政府进行大局方向上的引导,在人才层次、人才评价标准、各方面专业人才数量等等各个方面作出区域化的引导和控制,来保障人才引进工作的有效成果,确保或者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所引进人才能够在对区域地方发展上发挥促进作用。
.............................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