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些年,大学生创业逐渐被推广到全国高校,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支持。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引来了发挥自身知识优势的机遇,这也是大学生创业获得社会重视的原因之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随着国内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而大量的大学生毕业则为社会带来严峻的就业压力。
在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下,对于毕业大学生而言可以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可以说大学生创业对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具有实践价值。近些年,为了给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政策性支持,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在这一政策背景下我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氛围和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进一步深化了创业理念,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已然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后备力量。但根据 2016 年 12 月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创业发展报告》中显示:2016 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仅为 2.93%,创业成功率更是远低于发达国家。可以看出,现阶段国内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和自主创业率并不理想,这为理论研究带来了难题,更为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
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创业政策的推动。政府也开始重视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2015 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6 年“创新驱动”被写入“十三五”规划,从政策上将创新、创业提升至国家经济发展的高度。现阶段一项关键性的任务就是采取何种方式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予以梳理以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1.1.2 研究目的
在对现有文献资料予以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进行梳理并把握其演进规律,这是此次研究的总体目标。在梳理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估机制。同时运用实例分析法,对大学生创业政策进行评价,进而为优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评估体系提供一定参考建议。具体目标如下:
一是从整体角度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作出评价,并对其演进历程进行梳理整合,明确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评价的宏观方向;
二是健全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评估机制。
三是以南京市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为实例展开分析,从多维度予以梳理,为优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提供理论参考和操作建议。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创业政策的研究在国外也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在 20 世纪 90 年代才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发现,有的学者将行业准入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也纳入到创业政策体系之中,有的将政府以促进创业为目的的扶持活动等认定为创业政策的主要内容。从范围上来讲,创业政策囊括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从中央到基层,从上而下各个层面的创业促进活动均可以纳入到创业政策体系之中,二十世纪初期,Stevenson、Lundstrom 等人率先展开了创业政策的系统性研究。现阶段境外关于创业政策的研究成果焦点在于:创业政策的构念、内容、分析架构等方面:
(1)创业政策基本内涵的相关研究 有的学者指出,刺激创业是构建创业政策体系的本质,代表人物有 Stevenson 等人。有的学者指出,构建创业政策体系的意义在于降低企业创立初期所面临多种不确定因素,
Hart 将创业政策的概念界定为了促进创业,政府对基层、行业和国家采取的相关政策。有的学者将创业政策的概念界定为为企业创新、创造提供支持的措施,Degadt 从两个层面予以解释:第一,鼓励自主创业,最大限度的保证创业成功。第二,构建良好的创业氛围,为初创企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政策环境。也有研究认为应该依据否与创业活动存在联系来认定相关政策是否属于创业政策,Gordon(2007)把税收政策和行业准入政策也认定为是创业政策,Mickiewicz(2008)将创业政策的概念界定为:为了鼓励自主创业,政府所采取的扶持活动,包括提供创业服务、创业培训、技术支持、资金支持、配套设施的建设等。
(2)创业政策框架的相关研究
有的研究者指出创业政策的价值在于为初创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Kayne 将税收政策、法律法规、融资政策、创业培训、知识资本、创业共识纳入到创业政策的范畴。通多研究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状况,Lundstrom 等人分析了创业的动因、机会、技能三大要素并对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创业政策的分析模型,将创业激励、创业培训、创业氛围、创业融资、创业支持和受众群体等纳入其中,该分析模型和政策类型的划分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有的学者立足于促进创业、优化创业氛围的角度,提出完善创业业政策体系的六项建议(Association for Enterprise Opportunity,2004) 。有的学者认为应当将创业培育、创业资讯、初创企业发展进程和全球化发展、财税优惠、区域创业、法律法规等纳入到创业政策的范畴(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ies,2004)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创业政策概念界定
上世纪中叶,为了给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出台了中小型企业政策。历经几年的探索,西方发达国家政策支持的对象逐渐由中小型企业转向初创企业,即将创业政策引入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中,同时出台一套完善的扶持创业的措施。与中小型企业扶持政策研究相比,创业扶持政策的研究并不成熟,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关于创业政策概念的界定,学术界尚未形成一致定论:有的学者将创业政策的概念解释为,提升国家或区域经济主体的创业意识,为了提升创业成功率而推出的政策性手段(Stevenson and Lundstrom ,2001) [20];有的学者指出应当从创业和政策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创业政策(Hart ,2003)。Hart 指出,创业的过程是创立或拓展企业的过程,政策则指广义的政府政策 [2],他将创业政策解释为为了激励和促进国家、产业、区域创业活动而出台的政府政策,目的是降低企业在创立初期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有的研究者认为应当从两个层面理解创业政策,首先鼓励和支持经济主体创立和拓展新企业,为初创企业的成功提供保障;其次是为初创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背景,向初创企业提供发展的条件等。受众群体对于措施和目标的认可程度决定了创业政策的成功与否(Jan Degadt,2004) [3];有的学者将创业政策的概念界定为:为了鼓励小型企业的创建、发展所颁布的政府扶持政策和措施(Jockcolhns,2006)。所以,扶持创业是创业政策的重中之重,通过对规制度、文化环境的调整和优化,颁布政策措施来支持创业者和小型企业,是促进创业活动开展的政策工具 [21]。
我国学者也对创业政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界定。高建、盖罗它(2007)认为创业政策旨在促进创业、减少障碍、降低风险、改善创业环境[22];汤耀平(2011)认为大学生创业政策是以支持和帮扶大学生创业为核心的,通过对制度、文化因素的调整和优化,采用公共政策措施来支持高校毕业生企业家和中小型企业,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支持的政府政策 [23];周劲波、陈丽超(2011)将创业政策理解为:基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而提高创业成功率的政策性安排 [24];韩欣玮(2014)将创业政策的概念界定为:为了促进和扶持企业,由国家和政府颁布的促进创业活动的措施 [25];张翠英(2015)认为创业政策的本质在于激励和促进创业,其核心在于为创业全程提供帮助,目的在于减少企业在创立初期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经过对制度、文化背景的调整和优化,通过颁布政府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和创业者的发展,提高创业成功率的政策措施。
............................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创业过程理论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创业历程逐渐获得学术界的关注,界定创业过程意味着对创业过程研究的开始。研究初期,学者们立足于活动的维度展开对创业过程的界定,有的学者将创业过程界定为新组织创立的过程(Gartner,1985) [30];有的学者在企业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将创业过程划分为以下阶段:创业前、创业中、初期发展、后期发展四个阶段(Holt,1992) [31];有的学者将创业过程解释为:将商业计划付诸实践的贯穿于企业全过程的全部事件(Reynolds,1996)。现代学术领域从过程层面对创业过程的概念予以解释,有的学者指出创业的过程是一种思维、推理、行为的过程,这种过程的动因来自于机会,重视引导和措施的平衡(Timmons,1999);有的学者指出,与机会识别、开发、使用相关的一系列过程就是创业的过程[32] ,所以创业的过程就是将商业计划付诸实践的所有活动[33] (Shane and Venkatara-man2000)。立足于过程层面对创业过程的概念进行总结:创业是一种思维、推理、行为的过程,这种过程的动因来自于与机会,重视引导和措施的平衡[34] ,或者将创业的过程理解为与机会识别、发掘、使用相关的一系列过程 [35];有的研究者从个体发展层面将创业的过程进行划分:作出创业决定-选择创业项目-初步分析-组成运营团队-设计创业规划-初期运作和发展-个体与企业的成功(Olive,2001);王玉帅,黄娟(2009)认为创业的过程是特定经济主体发挥自身人力资源优势,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发掘寻求市场契机,进而创建企业的过程。创业者必须承担与收益相对应的风险 [36]。同时,创业的过程又是创业者与环境长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创业意识,掌握、发掘、评价市场契机,并对创业资源进行整合,进而创立新公司,同时承担创业风险的过程。所以,可以将创业的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产生创业动机-感知创业机会-整合创业资源-创建新组织;而 Shanea(1997)也曾提出,动机阶段是潜在创业者产生创业意愿或创业目标的阶段,创业的过程是持续变化着的,感知机会、评估机会、开发资源、整合资源的前提是主体有这样的意愿,这就是创业的动机 [37]。可见动机之于创业的关键作用;Jan Degadt(2010)专门对动机阶段进行描述,他将创业动机阶段解释为“前创业期”。政策的制定首先要对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量,在众多影响因子中明确影响最大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合理的政策 [38]。
.........................
3.1 大学生创业政策出台背景 ........................ 15
3.1.1 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文本分析 ........................... 15
3.1.2 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一般文本分析 ....................... 15
第四章 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体系的优化 ............................ 29
4.1 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29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29
4.1.2 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的指标选取 ....................... 30
第五章 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实例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 46
5.1 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数据获取 ...................... 47
5.1.1 ........................... 47
5.1.2 问卷发放和数据获取 ........................ 47
第五章 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实例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5.1 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数据获取
5.1.1问卷内容的设计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在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系统化的角度展开了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体系的评估。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
(1)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表现出“尝试探索”、“拓展丰富”、“体系初成”以及“创新导向”四个主要阶段。本文依据政策评估理论及创业过程理论的指导,运用文本分析方法,通过量化分析我国 1999—2017 年的大学生创业政策,绘制社会网络图,进一步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和分析,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几年的“创新导向”阶段,大学生创业政策文本中开始出现诸如“天使投资”、“创业大赛”、“创客空间”、“电子商务”等体现出“互联网+新理念”特点的主题词。说明我国已开启了全民关注创业、万众支持创业的新时代。
(2)大学生创业政策可以从政策执行效果、政策影响、政策回应度三个方面加以考量。在政策评价标准的指导下,对以往大学生创业政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梳理,从三大指标如政策实施结果、政策影响、政策反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评估体系进行衡量。以此为前提,通过专家问卷法对指标元素进行调整,最后构建起由四级二十一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
(3)对本市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影响和反馈进行综合评分,其评价等级为中等偏上。运用本文所构建的政策评估指标框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每个指标因子在系统中所占比重,同时运用 FCE 法对创业扶持政策评估体系进行综合评估。并且以南京市为例对市大学生创业政策作出判断,运用问卷调研、文献统计等方法获得原始数据,求得体系中每个指标的得分情况和整体评分,分析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评估等级为中等偏上。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