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增加农牧民收入的西藏财政支农政策实证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18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1.1 现实背景
农牧业对于西藏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西藏农牧民的可持续生计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西藏农牧业主要分布于是西藏综合条件较好的地区,20 世纪 50年代,西藏的农牧业仍然统治于封建农奴制度,1965 年,西藏耕地面积只有 16万公顷,所生产的粮食为 29.07 万吨,广大农奴受到极大的束缚,生产工具落后,只是简单地进行农业再生产活动。到 2015 年,西藏目前的耕地已经超过 36 万公顷,生产粮食为 100.63 万吨,是 1965 年的 3.46 倍。当前,西藏农牧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较高,达到了 80%以上,因此,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西藏国民经济的发展。
大力发展西藏农牧业,充分提升和挖掘农牧业的发展水平和潜力,对于促进西藏农牧业快速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实现西藏社会经济较快发展的有力措施。
1.1.1.2 政策背景
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困难重重,农业投入少,生产发展较为落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农牧民的需要,单纯依靠农民自身投入已很难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必须增加财政支农的投入规模,建立财政支农资金长效增长机制,财政性建设资金要向农村适当倾斜,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稳定。
研究促进农牧民增收的西藏财政支农政策有利于西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针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以及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等精神,积极探讨促进农牧民增收的财政支农政策,可以促进当地农牧业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扩宽西藏农牧民增收空间和提升农牧业发展潜力。
............................

1.2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思路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思路和创新点以及不足。
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根据相关财政支农有关理论,如公共政策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探讨了财政支农的必要性以及财政支农政策是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对西藏 1990-2014 年财政支农政策的演变以及发展状况进行概述。
第四章,从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的角度研究西藏1990-2014年的财政支农支出资金规模、结构、存在的问题,从而发现西藏财政支农政策的不足。
第五章,对西藏农牧民的收入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西藏农牧民收入的发展阶段,西藏农牧民收入现状。
第六章,对西藏财政支农政策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立足于西藏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建立数据模型分析论证西藏现行财政支农政策以及各个项目与农牧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并对西藏现行财政支农政策进行评价。
第七章,提出增加西藏农牧民收入的财政支农政策建议。这是本研究的重点,在公共财政和公共产品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分析的结果,尝试提出完善促进农牧民增收的财政支农政策框架的建议对策。
具体研究思路如图 1-1。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财政工作重要的指导依据,并且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任务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政府变动税收和财政支出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对就业和国民收入产生影响的政策。
2.1.2 财政支农政策
财政支农政策是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政策体系,主要指国家在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财政支持,是支持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的手段之一,是国家参与农民分配关系的重要组成内容。
财政支农政策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资金投入、优惠政策和制度建设。财政支农政策的具体内容包括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支持抗震救灾、增加政府扶贫投入,支持扶贫开发等方面,本文主要研究农业基本建设支出、事业费支出、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扶贫开发以及农村救济费这六个方面的财政支农。
2.1.3 农牧民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指农民当年挣得所有收入减去当年产生的所有支出的收入总和。农民纯收入主要用于农业的再生产和当年的生活消费开支,小部分用于储蓄,是对一个地区或一个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的体现。
........................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财政理论
《公共财政理论》作者为美国财政专家马斯格雷夫,认为政府发挥着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合理公平的分配收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由于市场存在失灵,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提供满足市场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财政理论主要研究政府如何通过提供基础设施来提高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实际,市场不能够提供或不愿意花太多的成本来提供,这时候政府投资充当了重要角色,由政府来对这些产品和服务进行提供。
在我国,农业具有明显的弱质性,存在着城乡资源分配失衡的情况,以公共财政理论为基础,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目标,政府就必须发挥宏观调控和干预,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公共财政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主要分析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无法提供公共产品,政府应通过哪些措施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强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政府应采取多元化的财政手段来加大对农业方面扶持力度。公共财政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政府继续实施促进农牧民收入增加的财政支农政策的必要性,为政府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来促进农牧民增收提供了理论依据。
........................

第三章 西藏 1990-2014 年财政支农政策演变以及发展状况................13
3.1 西藏特殊的财政制度 ...................13
3.2 西藏 1990—2014 年财政支农政策的发展格局 ....................13
第四章 西藏财政支农政策现状分析.................21
4.1 西藏财政支农政策规模分析 ..................21
4.1.1 西藏财政支农政策绝对规模分析 ............21
4.1.2 西藏财政支农政策相对规模分析 ...............23
第五章 西藏农牧民收入现状分析..................40
5.1 西藏农牧民收入发展阶段 ................40
5.2 西藏农牧民收入现状 .......................42

第六章 西藏财政支农政策对农牧民收入影响研究

6.1 西藏财政支农政策对农牧民收入影响研究
6.1.1 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章节采用西藏有关统计数据,将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分析因子,采用时间序列对西藏1990年-2014年间的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本章节主要运用了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等分析方法,具体思路是:先对研究对象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然后再对财政支农政策及其结构对农民收入的效应贡献度进行实证分析,以便找到相关对策。
农业生产支出、农业扶贫开发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费支出对农牧民收入增长弹性分别为 0.1715、0.1662、0.0629、0.1114,其中,对农牧民收入效应作用最大的是农业生产支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农业生产支出每增加 1%,则农牧民收入增加 0.1715%;其次是农业扶贫开发支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农业扶贫开发支出每增加 1%,则农牧民收入增0.1662%;第三是农业科技三费支出,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业科技三费支出每增加 1%,则农牧民收入相应增加 0.1114%;效应作用最小的是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农业基础支出每增加 1%,则农牧民收入增 0.0629%;各解释变量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均呈显著正向相关性,说明农业生产支出、农业扶贫开发支出、农业基础支出、农业科技三费支出的增加对农牧民收入的增加具有积极作用。
..........................

第七章 促进西藏农牧民增收的财政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本研究基于公共财政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对当前西藏财政支农政策与农牧民收入之间的情况做了详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所示:
第一,对西藏 1990-2014 年财政支农政策的绝对规模、相对规模以及财政政策支农强度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知目前西藏财政支农力度不够,财政支农支出的速度明显落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而且对于财政支农投入的资金数量规模相对较低,其对西藏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不高。
第二,对西藏财政支农政策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等部分,可以看出西藏现行的财政支农政策结构不合理,对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投入的力度较小,事业费投入较多,科技费用较少,支援农村生产支出逐渐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和救济费支出加大等,但是结构之间的比重差异较明显。
第三,基于1990年至2014年的西藏统计年鉴数据,对西藏农牧民收入进行阐释,分析结果显示,25年间西藏农牧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呈现三个阶段,但在每个阶段表现出的西藏农牧民收入是不稳定的,上下波动起伏较大,而且城乡收入比虽然不断缩小,但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第四,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西藏财政支农政策与农牧民收入之间进行了分析,得出西藏财政支农政策和农牧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的正相关关系,得出二者的弹性系数为 0.2628,即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 1%,农牧民收入就增加 0.2628%。
第五,关于西藏财政支农政策的结构与农牧民收入的分析,在剔除不相关变量情况下,除了事业费支出和农村救济费支出对农牧民收入没有显著影响外,其余各变量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均呈显著正向相关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