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
印尼作为亚太地区腐败最严重的国家,在 2013 年“透明国际”发布的清廉指数排行榜上排在 114 位,然而参与调查的国家总共才 175 个。印尼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人民协商会议前主席穆罕默德·阿米安· 赖斯坦承说:那些口口声声说要根除腐败的人,其实他们也是腐败的一份子。通俗点说腐败在印尼基础深厚不易动摇,已经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民主化转型以来,虽然政府不断加大反腐力度,但是反腐形势依然不容小觑。印尼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受到腐败不同程度的祸害,给印尼本国乃至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极大地伤害。究竟怎样才能控制腐败,而不至于越反越腐,进而有效遏制腐败,不仅是印尼政府、民众面临的一大困扰,同处在民主转型期的国家和同受腐败困扰的国家同样也十分关注如何反腐。
各国学者针对越来越猖狂的腐败现象使出浑身解数,各抒己见,纷纷提出自己对反腐败的见解和主张,一直以来各国政府也在不断努力改进和完善反腐措施,然而腐败的蔓延是如此的凶猛,特别是那些处在民主化转型期的国家,其腐败呈现靡坚不摧之势。在反腐败这条路上充满荆棘和坎坷,本人脑海由此开始在思考这几个问题:转型国家治理腐败为何难见效果,究竟如何才能有效的限制腐败?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刻不容缓去解决的。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腐败的概念研究
世界各国把腐败当作一个制约和阻碍发展的世界性难题摆在国家重要议事日程上。为了能有效遏制腐败,国际社会采取各种措施比如地区性乃至全球性的反腐合作,阻止腐败的进程。可是就腐败的定义问题,每个国家乃至各学界甚至每个学者都可能持有不同的看法和定义。
海登海默认为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来中饱私囊的一切行为就是腐败;亨廷顿的看法是:公务员不惜做与公共行为规范背道而驰的事来非法获得个人利益的行为就构成了腐败,实际上也就是权力与金钱的交换。根据国际透明组织的定义:公务员们不正当的使用公众赋予给他们的权力,让那些与他们关系密切的人或者自己非正常的富裕起来。
贪婪、私吞公共财产和依仗权势等问题很早在亚里士多德所著的《政治学》一书中被提到过。洛克认为,若统治者的行动和下达的命令不是为了他的子民的切身利益着想,而是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完全不依照法律,单凭自己意志行事,不管他有多正当的理由,这就是腐败。相比来说孟德斯鸠对腐败和极权等问题的分析是全面而又系统的。他的《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若贵族们依仗自己的权力专断蛮横、任意妄为的话,这就导致了贵族政治的腐化;他认为政府里面每个人都做着正义的事情,这个政府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不正义的政府,若政府里面存在不正义的事情,腐败就产生了。在专制的国家里,每个人都会想方设法为自己谋取点好处,贪污腐败就成了一种随处可见的现象。虽然西方政治学从未停止过对腐败问题的探究,但是相对来说近些年来对腐败问题的研究则更多些。在现代西方学者眼中,西方社会广泛存在的腐败现象是一个必须要论述的理论性问题。何谓腐败?西方学者做了很多的努力来定义腐败使之相对科学和确切,可以一点也不夸张的说有多少人研究腐败就有多少关于腐败的定义。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霍姆斯教授在他的《论腐败的定义》一文中指出:每个国家对腐败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定义。实际生活中,不单是各个民族和各种文化对腐败有着不同的界定,同样在某种特定文化里面各个群体对腐败也有不同的见解。所以要是有人说可以提供被大众普遍接受和认同的关于腐败的定义那是不可能的。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韦尔奇和皮德斯指出,定义腐败往往会受到以下三方面事实的影响:对一个公民;贪腐是政府官员或学者的行为,然而对另一个人来说也许只是一种“政治手段”,而在第三个人看来只不过是不小心犯的错。
...........................
第 2 章 印尼腐败问题的发展及其特点
2.1 印度尼西亚腐败问题的发展
腐败就像癌细胞一样在现代化的脚步中向印尼政体周身不断扩散,严重阻碍了印尼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2.1.1 苏哈托时期的腐败
(1) 苏哈托家族的腐败。
在苏哈托统治的时期里,腐败贪污以他的家族为中心,根据国际机构大致估算,苏哈托家族的财产在 200 亿到 340 亿美元之间,而当时印尼的人均 GDP却只有 695 美元。这还不算什么,苏哈托通过对国有资产的私有化改造,在当时还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水平强制转移或出售一些国有企业给其家族成员。印尼的很多重要官职都是由苏哈托的亲属担任,其中他的大女儿担任内阁社会事务部长,其他 4 个儿女和 1 个儿媳是印尼国会议员。苏哈托在执政印尼的 30 多年时间里,苏氏家族成为了印尼国内以其为核心的垄断集团,其子女和旁系亲人直接掌握了纺织、交通、汽车、能源、航空、传媒、旅游、电力等核心产业,全国 3/4 以上的财富控制在他们手上。苏哈托和其子女更是变本加厉的直接贪污腐败,非法敛财 400 多亿美元,150 亿藏匿海外。以华人财团为主的金融圈利益熏心,通过使用不正当手段巴结苏哈托家族,为其洗钱、敛财。由苏哈托亲自委任或其家族势力成员直接出任议员,人民议会名存实亡,基本成了私家机构,已经不能起到监督的效果。他的六个成年的孩子在他下台的时候全部在印尼经济体中已经拥有重大的资产,而且商业和家庭物产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到洛杉矶等各地。以上这些是战略方面的投资,而那些在印尼的投资对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涉及航运、出版业、收费公路、酒店、化学塑料制品和电视台。苏哈托家族对航空线也非常感兴趣,几乎霸占了印尼到麦加穆卡拉玛的空中通道。他把第一个移动电话特准签发给了班邦(他儿子)的 Satelindo 公司,在这个 2 亿多人口的国家里,其产生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汤米(Tommy)是苏哈托的第二个儿子,是他后代里面名声最不好的,家族中最臭名远扬的一个,生活奢靡不检点,但是他却能毫不费力的收购国有企业股份。同样苏哈托的其他几个子女坐拥丰富的资源也就不足为奇了。汤米的姐姐图图特在 1983 年的时候成立了 CitraLamtoro Gung 集团,经营的主要业务是教育电视、收费公路开发和银行。而这些资产来源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基金会筹集资金,公司每年必须向这些基金会“交费”,就和收入超过 4 万美元的纳税人同样需要纳税一样。在印尼苏哈托家族拥有超过 360 万公顷的地产资源,合并的东帝汶上约 40%的土地面积属于他们。可以说他们家族能有这样的经济地位全依仗掌握总统职位而获得的。
....................
2.2 腐败的主要特征
2.2.1 家族式腐败
在印尼,家族式腐败现象一直都是别具一格的。家族腐败形成的前提是家族政治,家族政治是手握某种特别权力的家族通过操控着某种权力来形成的,为了快速谋取家族经济利益,家族政治最后就演变成家族腐败。
苏哈托统治时期,当时贪腐的主体当之无愧就是他的家族。据国际机构的数据统计,苏哈托整个家族的财产总值在 400 亿美元上下。印尼的很多经济部门都垄断和控制在哈托家族及其亲朋好友的手上,汽车、地产、银行、民航、石油、大型项目招标投标、基础设施等到处都有腐败的影子。不止这样,通过私有化国有资产,他的家族成员用低于市价水平的价格收购了许多国有企业,其家族成员获得的 “汽车大王”、“丁香大王”等称号由此而来。
在苏哈托执政的威权民主时期,家族式腐败现象最为明显,然而 20 世纪 90年代之后进入民主改革时期,印尼在遏制家族性腐败方面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反而进一步滋生和加剧了家族性腐败。
2.2.2 高层腐败与低层腐败盛行
腐败可以分为高级别腐败和低级别腐败,在苏哈托下台之后,据说他和他的子女敛聚了将近 150 亿美元的现金、房产、飞机、珠宝和艺术品,都是其在任总统时的贪污所得,在新闻头条都可以看到,因为这些属于高级别腐败。判定腐败层次的高低并不是由贪污或挪用金额的数量来决定的,而是由政治领袖或公职人员在腐败时其所处的职位高低以及给的社会造成危害的程度大小决定的。由于高层腐败的参与方是手握大权的政府领导人,所以涉及的金额较平时的腐败案件往往要大很多,相应也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危害。高层腐败发展的最坏情况就是演变成国家领导人的“盗贼统治”,而低层腐败则主要是基层公务人员以提高办事效率为由收受贿赂或者索要好处费。在印尼,国家付给公务员的工资只能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所以公务员为了维持生计经常收取好处费。通常单个的低层腐败涉及的金额会比较少,而且很多公职人员收取贿赂后反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这是一种误区,容易成为一种被默许的潜规则而被忽视,认为这种行为是有帮助的,但是有很多学者指出:这种低层腐败其实是发展中国家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处在低层的公职人员数量之庞大,贪污腐败范围如此之广,很容易发展为成整个社会的大众化问题。与位高权重的统治者相比,低层公职人员对于他们行为的成本问题基本不会去考虑,所以他们会不遗余力进行贪污腐败活动,从而过度侵蚀公共财富。高层腐败危害大却能经常能够得到更多关注,所以我们也应该更加重视底层腐败。
............................
第 3 章 印尼民主转型期腐败治理分析.................. 15
3.1 民主转型期的腐败治理....................... 15
3.1.1 哈比比时期的腐败治理................. 15
3.1.2 瓦希德时期的腐败治理...................... 15
第 4 章 印尼民主转型期反腐困境探析................ 24
4.1 印尼传统文化的阻碍................... 24
4.1.1 贪腐文化的根深蒂固和普遍性.......... 24
4.1.2 尊卑等级观念的根深蒂固................ 24
第 5 章 印尼反腐困境对转型国家的启示............... 30
5.1 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可操作性的反腐败措施.........30
5.2 完善民主形式,推进反腐败法制体系建设............ 30
第 5 章 印尼反腐困境对转型国家的启示
从古至今腐败现象一直都存在,是全球各地人都所诟病的恶疾,国家反腐败工作是否取得了成效不能仅仅通过看眼前的一时一事来判定,而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历史地客观地根据其采取的措施和对腐败的态度来判定。尽管近期内印尼政府的反腐败工作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这与其民主的不完善、历史文化传统、 没有强有力的权力监督、社会群众对腐败文化广泛认同等息息相关的。通过观察印尼政府反腐工作的实际行动, 对于其他同处民主转型的国家可以借鉴一下几方面的经验。
5.1 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可操作性的反腐败措施
例如实行政府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 人民群众监督政府官员收入和财产状况,这是一种大众普遍认为较好的防腐败措施,目前清廉国家也是用这种方法防止腐败的。然而在印尼所有的官僚特权阶层都参与腐败,社会各阶层也一致认同贪污腐败文化,从而导致贪腐行为在全社会横行,撇开这种客观现实,对廉洁程度较高的国家反腐败的成功做法实行“拿来主义”,也不加以传播,又缺乏预防和过渡性的措施,有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以至于这么好的反腐败制度措施只是在表面上实施,而没有发挥出其真正的效果。因此,各政府要结合本国国情来制定反腐败政策措施,这是一个关键的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 不盲目吸取其他国家的教训与经验,拒绝拿来主义,结合当前国情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能够让广大民众接受和认可的方案和举措, 以点到面的推行和扩散,这样才能让反腐败工作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
结语
自产生之日起,腐败从未停止过侵扰人类,成为全球人们的噩梦,就连最清廉的国家,也难逃腐败的魔掌,也不能实现绝对程度的清廉。民主转型初期,腐败更是进入高发状态,在转型阶段,一些国家照搬西方模式,过去的制度逐渐解体,而新的制度尚未确立,如此一来,民主化会产生很衍生腐败的因素,但是腐败频繁发生的直接原因不是民主化,而是因为在民主化初始过程中,政治社会转型中并没有完善的制度,原有的传统结构无法担起遏制腐败的责任,以至权力或者制度引发了腐败。腐败随着民主的推进逐渐消减。民主建设和权力制衡对防腐和治腐十分有效。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那种认为单纯推进民主就可以让腐败销声匿迹的观点,是一种浅显和不切实际的认识。治理腐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得结合本国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综合反腐措施。国家领导人和政府要员坚决的反腐意志,是保障和促进反腐败行动顺利开展,深人进行的重要条件。针对腐败行为实施具体的制度建设,包含法律和其他具体详细的防治腐败的机制建设,对于赢得反腐斗争的胜利至关重要。
反腐败,对于印尼来说是一场持久战,就像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不能指望一下子就成功。那些腐败程度过高的国家当务之急是把腐败控制在低发状态,且保持这种低腐败水平,就被视为达到了最佳治理状态。从目前情况来看,印尼反腐败工程随着新总统佐科.维多多的上任,已正式拉开帷幕,并逐渐步入良好局面。我们相信,只要坚定反腐决心,并持之以恒的采取有效反腐行动,印尼政府走出反腐困境的路途必将一片光明,印尼反腐形势也定会有所好转。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