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北城新区徐桥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400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公众参与可以看作是关心公共事务管理的公共利益相关人持各自的观点与看法参与到公众生活中以期对公共决策活动过程与结果产生影响的行动。公众参与不只是包括公众在政治生活方面的参与,还应该包括公众对社会生活中其他领域的参与。公众参与不仅是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动机和公众利益表达的重要渠道,还是基层社区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各级政府都加快职能转变,努力实现自身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反映在基层就是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使得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基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占据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不仅带来了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快速发展,也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市区面积持续增加,城市空间不断地向周边的城郊地区和农村地区蔓延、扩张,这些城市化的现象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许多重大而又深刻的影响。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开始出现,尤其是在城市与农村交叉接壤的边缘地区,社会问题更加复杂。在这些城乡结合地区,原先的农业用地由于城市化发展的需要而被用作城市建设用途,原先的居民也开始由农村村民向城市市民转化,社会治理的组织和程序也发生转变。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这些人的思想观念和利益需求也发生着重大的转变。此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还使得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加入到城市建设的大潮中,这些流动人口部分会选择留在生活较为便捷且居住成本较低的城乡结合部居住和生活。因此,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状况就更加复杂,人们的利益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如何保证城乡结合部这一复杂地区的公众参与和利益表达已经成为关系到城市稳定和农村发展的重大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二、选题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从理论角度来说,把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相关问题提出来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与开拓性。当前国内的学者们从社会管理、政治发展、人口服务、环境保护以及区域规划等多个视角对公众参与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关于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问题的研究依然不够全面。目前的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将城市和农村分开来进行的。研究成果也大多集中于城市社区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另一部分多研究社区环境保护过程中的公众参与问题以及城乡区域规划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具有特殊地缘性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的关注度还不够。本文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社区治理为视角,以公众参与为研究重点,以城乡结合部为研究目标区域,以合肥市北城新区的 X 社区为研究对象,对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的主体、公众参与的途径以及公众参与的管理等问题进行分析,在一定意义上丰富了关于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问题方面的研究。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将对社会治理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的学习和对研究目标区域的实地调研实践结合起来,主要研究在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过渡地带的特殊地缘性社区如何在社区自身治理过程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实现公众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的有序性和有效性。研究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的主体结构、参与的形式以及参与的内容,以实地调研收集的公众参与现状资料为基础,对公众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完善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的可供参考的可行性建议和对策。不仅要从培养参与主体的参与意识、增强社区组织自主性、培育社会组织以及完善相关制度体系方面探索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新途径,还要关注参与主体的角色转变、参与组织载体过渡以及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分析。

第二章:北城新区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的现状。简要介绍北城新区 X 社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人口结构以及社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等基本状况;北城新区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主体的人口结构情况、社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机构发展现状、公众参与的动机与意识、公众参与的类型与层次以及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现状等。

第三章:北城新区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从前一章的现状叙述中归纳出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存在的包括公众总体参与度不高、社区基层自治组织带动力不足、公众参与意识薄弱、公众参与的组织化程度低以及基层政府缺乏引导等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较多、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较差、社区基层组织转变过程不完善、基层政府的关注度不够等。

第四章:北城新区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完善的对策。主要针对北城新区 X社区在公众参与社区治理中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与建议,包括加强对社区内流动人口参与社区治理的管理,促进参与主体由村民向居民的转​变,协调基层自治组织由村委会向居委会的转变与过渡过程,关注和扶植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的发展以及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与规范。

.....................

第二章 北城新区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的现状

第一节 公众参与的人口结构复杂

城乡结合部处于城市与农村交接的边缘地区,是城市空间向农村扩展、农村空间向城市转化的过渡地带。原本的农村地区要实现向城市的转化,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本文基于对合肥市北城新区 X 社区的实地走访,根据 X 社区土地利用的不同状况得出了城乡结合部社区人口结构情况如图 2.1 所示:

一、由村民转化的居民

由于城市整体发展的需要,一些接近城市市区的农村地区要进行拆迁改建。原本一些有着错落有致房屋布局的村落要被规划改建为整齐划一的居民小区。伴随城市发展规划方案的实施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这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从拆迁中得到的财富收益使人们开始有能力和条件效仿一直向往的“城里人”的生活,原本赖以维持生活的土地或被流转或被征收,剩余劳动力就地进入转移过来发展的企业、工厂就业,人们开始由村民转化为居民。

​二、外来人口与流动人口

随着城市中心区的饱和发展,结合城乡结合部自身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拥有大量廉价土地以及剩余劳动力增加等有利条件,一些原先在城区里的企业和工厂被迁移到这一区域发展。此外,随着一些村落向居民小区的转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随之进入这一地区,如学校、医院、公交车站等,一些占地面积较大的高校也开始向这一地区转移或者扩展。X 社区辖区内就有十几家大中型企业,还有两所大中专院校,这些企业、工厂以及学校等的增加带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同时也带动了本地及周边地区的人口流动。庞大的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群体给这一地区的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

第二节 社区基层自治组织发展畸形

通过实地走访笔者发现,城乡结合部的社区主要为因城市向农村扩展而基于村民委员会改建为居民委员会的“村改居”社区。首先,在工作内容方面,“村改居”社区基层自治组织不仅仅要面对社区居民开展工作,广大村民也是其服务的重要对象。此外,还有数量庞大甚至超过常住人口数倍的流动人口群体。所以,这部分社区的基层自治组织不仅有改建后居民委员会新的工作内容,还要兼具原先村民委员会的部分工作职能。在性质上“村改居”社区属于城市社区,但在工作内容上,城乡结合部社区处于“亦村亦居”、“半村半居”的状态。X 社区就辖有非农业户籍人口 1300 余人,农业户籍人口 2300 余人,在处理好社区居民相关工作的同时,社区还要重视村民工作的开展。X 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内容如图 2.2所示:

其次,在人员与机构设置方面,原先的村民委员会面对农村较为单一的工作内容,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都较为精简。而改建后的社区居民委员会面对复杂的工作内容增加了许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但在人员配备上滞后于机构设置,造成机构设置多、人员配备少的畸形状态。笔者通过调研发现 X 社区的基层组织拥有包括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计生幸福生活 E 站、多媒体活动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流动人口服务办公室、社区综治工作站、以及全程代理服务室等十几个机构部门,但该社区居民委员会实际在职工作人员只有 9 人。

X 社区居委会的部门结构如图 2.3 所示:

..........................

第三章 北城新区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22

第一节 北城新区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 22

一、社区公众的总体参与率不高 ················· 22

二、公众参与层次较低 ················· 22

第四章 北城新区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完善的对策·················· 29

第一节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社区参与管理 ······················29

一、完善对流动人口的登记管理制度 ··························· 29

二、提高流动人口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 29

第三章 北城新区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北城新区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公众的总体参与率不高

通过对合肥市北城新区 X 社区的走访和了解,虽然 X 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的主体结构复杂多样,但是 X 社区治理中公众总体参与率并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X 社区治理中的实际参与群体主要为老年人和青少年。老年人多为退休无业人员,大多留守照看家庭,青少年则多为学生,这两类人日常生活中在社区内活动的时间比较多。而人口数量庞大的中年人和青年人大多由于工作、农业劳作以及外出求学等原因,并不常在社区内活动,或者无暇顾及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第二,X 社区治理中的参与者女性多于男性。参与到社区治理活动中的女性多为没有正式工作,居家照看孩子的母亲,大量的男性居民并没有很好地参与到社区治理活动中。

二、公众参与层次较低

首先,公众参与的动机层次较低。X 社区公众在社区治理活动中的参与多为自身利益驱动,很少有人从自己参与社区治理的责任意识和公共利益维护角度出发。公众参与的动机过于自我,这使得公众的个别参与过多,容易造成社区治理中公众的无序参与。其次,公众参与的类型层次较低。从 X 社区公众在社区治理活动中大多是告知性参与、动员性参与以及执行性参与这一现状中可以看出 X 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过于被动,公众缺乏主动参与的精神与意识,还缺少自主参与的平台与渠道。最后,公众参与的内容层次较低。X 社区的公众一味的接受社区的宣传,习惯了被社区动员而进入公众参与过程,公众参与的内容也大多限于对社区工作的支持配合与执行。如图 3.1 所示,社区对公众的输出是巨大的,而社区接受公众的输入确是微乎其微的,这就造成原本社区与公众双向互动的公众参与过程变成了社区向公众的单向输出过程。

.........................

结语

本文通过对合肥市北城新区 X 社区的实地走访和调查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和治理理论的理论研究依据,对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这一研究对象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造成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城乡结合部的“部分现代化”,城乡结合部社区的基层组织在形式上实现了由村委会到居委会的转变,但在治理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还没有跟上现代化的步伐。城乡结合部的民众在身份上实现了由村民到居民的转变,但在日常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以及对公共事务的热情等方面都保留着传统观念。因此,要实现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中公众的有效参与,不仅要在基础设施、生活方式方面实现现代化,还要从思想观念上实现人的现代化。此外,还应积极构建适应城乡结合部社区公众参与的现代化制度。

此外,本文在资料收集、实地调研以及写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有待完善的部分。笔者通过网络数据库、图书馆等途径间隔性阶段收集相关研究的理论成果,收集到的已有研究成果比较有限,时效性有一定的局限。本文选取一个实地调研地,采用个别案例分析的问题和原因,以此来探讨整体的解决对策,难免会存在以偏概全的局限,缺乏普适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