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网络参与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现状和动机分析研究——基于西安部分高校的调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414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的背景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曾说过,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不同的重要标志就是人民受到政治影响,并广泛地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去。在现代民主政治的背景下,公民参与的广泛性和深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重要因素。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问题的处理手段,以协调社会关系并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公共政策所包含的“公共性”体现在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不能脱离人民的参与。根据科恩的观点,要想实现民主,就必须实行广泛的公民参与,由此可以看出,民主过程的本质是实行广泛的公民参与。

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是政府,政府负贵对公共政策议程的产生、制定、选择、执行和评估。但是现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如信息不对称,官员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和社会环境的多变性,使得制定出能够反映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越来越难了。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公民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广泛的可参考的意见。这种广泛听取民意的公共政策才可以说是反应大众利益的,才能体现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公民自身素质的逐渐提高以及民主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公民参与方式己经不能满足政府的管理需要和公民的参政意愿,而网络的普及使得更大范围的公民参与成为可能,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发展中心发布的第33次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6月底,我国的网民规模达6.32亿,较之去年2013年提升1.1个百分点,在网民学历结构上,大专以上学历人群的上网比例最高。在网民的年龄结构上,20-29岁之间的网民占比最高达到了30.7%。可以看出,我国的网民结构呈现出年轻化和知识化。

因此,根据网民结构分布,本文以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因为这部分群体的在整个网民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而且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政治知识丰富,政治效能感敏锐,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强的特点,因而成为政治参与主体的重要组成群体之一。由于学校环境的特殊性使得高校大学生与社会中的其他群体有所不同,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会相对其他群体更高一些。针对这一部分群体系统地研究其参与现状与参与动机,并对其中所凸显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

.........................

1.2选题的意义

​1.2.1理论意义

​我国目前的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在这一背景下,公民对社会的发展状况和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定的关注度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公共政策的民意基础正在不断扩展。随着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力不断增大,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重视。而根据网上的调查数据得出,高校大学生群体在整个网民群体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因此他们的参与现状问题是更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目前,国内对于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政策参与现状研宄主要集中于“影响因素研究”、“价值研究”、“有效性研究”这三方面,对于这一群体的动机研究尚未涉及。因此,本文的研究视角就是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当代大学生网络参与的现状出发,研究大学生网络参与的动机。通过对现状的总结和对参与动机的深入分析,己期在理论上有所贡献。​

​1.2.2现实意义

​高校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和主要政治活动的参与者,在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和网络参与越来越普及的大趋势下,研究高校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同时,通过对这一群体阿络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可以很好的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对政治的认知水平,以及他们在网络政策参与中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的参与动机。最后根据研究所得的结论提出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网络政策参与行为的基本策略,这对政府管理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

第二章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公民参与

对于公民参与的概念,国内外学者都有着不同的见解,托寫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提到民主制度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公民参与_。公民参与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公民选举权的行使这样的间接民主,公民要求更多的介入到政府公共事务之中。亨廷顿认为公公民参与就是公民在政治活动中,试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已达到影响政府决策的目的。国内学者也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公民参与不同的解释,陈桂香(台湾)认为,“公民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对自己政治权利的行使,选择某种特定的参与方式,来达到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或活动。”李图强认为:“所谓公民参与就是指公民为了实现某种利益,在不影响他人自由的前提下,公民个人或者公民团体,以遵守宪法为原则,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参与到公共事务中的行为。”​

以上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们对公民参与定义总体上还是比较相似的,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的。第一,参与主体。公民参与的主体不仅仅局限于普通的公民个人,还可以是社会团体或者民间组织。但是这里的主体不包括制定政策者,因为他们制定政策是国家赋予的权力,在没有表决之前,他们对政策的出台有绝对的控制权,而且他们对政策制定的参与是基于自身所处职位的需要,不能算作公民参与的主体;第二,参与客体。公民参与的客体就是政策制定活动的过程并对之造成的影响的全过程;第三,参与目的。公民参与的目的就是公民在参与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期望对政府的最终决策产生怎样的影响,进而可以实现自己的某种利益或者自己所在阶层的某种利益。​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结合上述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公民参与就是:“政策制定者以外的公民个人或者其他社会团体出于各种原因,以合法的行动,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并试图对政府的决策系统和执行行为加以积极有效的影响的政治行为。​

...........................

2.2理论基础

2.2.1治理与善治理论

在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学术界,“治理”一词被学者们引入到经济学、政治学和管理学等领域当中,它是治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治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斯罗森墙,治理理论的出现是对传统管理理念的革新,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中,管理的主体只能是政府,公民和其他社会团体很少能够参与其中,而且以往的管理方式有时还夹杂着个人意志在里面,比如领导的个人喜好决定着某一域的管理方式,而不是以法律法规作为管理的唯一依据,在传统的管理方式里,所有的社会事务都要由政府一管到底,也就是所谓的一元化管理。而在治理理论中,管理社会的主体不仅仅来自政府,还可以是民间组织、社会团体或者公民个人。治理提倡的是多部门之间的合作,这里的合作部门可以是政府机构也可以是非政府机构,通过公与私之间的合作来完成共同治理。政府也不能只一味的发号施令来管理社会事务,而是通过和私人部门的合作协商,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来达到共治的目的。同时,在管理领域里,政府还应适当放权,把一些能交由市场完成的事务交给市场来解决,尤其在一些公共领域,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的提供可以外包给一些私人机构来完成,而政府要做的只是提供一些政策引导,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简单的说,治理就是或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经营管理相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这些机构可以是国家政府机关,也可以是来自社会的第三方团体。治理是对社会上相互冲突的不同利益群体进行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

善治理论是在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对治理理论的一种补充和发展。治理理论虽然给政府管理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它也出现了管理失灵。比如,治理强调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但是这种合作下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对责任的承担不能够清晰的界定,容易出现相互推矮的现象。善治和治理相同的是,它也强调治理的主体未必是政府机构,也可以是社会上的其他私人机构,同时注重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但是善治的目的是为了弱化政府的权威,让政府更好的服务社会,以达到还政于民的目的,同时善治存在于很多部门之中,不仅政府需要善治,公司、社区等其他机构也需要善治,可以说善治理论覆盖的领域更加广泛。善治对社会有更高的要求,因为它是建立在公民社会的基础上,可以说没有一个发达的公民社会做支撑,善治就很难实现。

........................

第三章大学生网络参与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实证调查............22​

3.1数据采集..........22

3.1.1问卷设计.............22

3.1.2样本概况及问卷回收............22

第四章大学生网络参与现状与参与动机............31

4.1参与现状的分析..........31

4.2参与动机的分析............32

第五章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网络参与行为的基本策略............36

5.1政府方面............36

5.1.1政府应该畅通网络参与渠道,加强电子政府的建设..........36

第五章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网络参与行为的基本策略

​5.1政府方面

5.1.1政府应该畅通网络参与渠道,加强电子政府的建设

大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参与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是公民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大学生网络参与渠道并不是很完备,在本文的问卷调查中,有43%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参与政策制定的原因是因为参与渠道不畅,因此政府很有必要加大这方面的信息建设,并加速电子政府的建设。

​其次,电子政务的建设不仅仅只是技术上的投资,还应加大宣传。有的政府网站或许投资了很多资金在里面,而且应用了最先进的网络技术,但是知道的人宴寥无几,这就失去了建设网站的最初意义。因此政府应加大网站的宣传,让人们知道这种和政府对话的方式。同时,电子政务的建设还应体现出互动性,现在的很多政府网站都是千篇一律的信息展示,只是简单的把一些重要信息展现在政府网站里,缺少和公民应有的互动。电子政务的建设不应只流于形式,而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就是达到政府和民众之间相互合作,使电子政务的落脚点是服务于民。

最后政府应做到信息发布的公开性和及时性。国家现在提倡建设阳光政务,因此政府在其政府网站上对相关信息的发布也应尽量公开透明化,务必使人们了解的信息都是真实有效的。同时,对于一些重要信息的发布应做到在第一时间被民众了解到,现代社会信息的时效很短,因此对于信息的时间要求会很高。

.....................

结论

​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网络,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也离不开网络,网络对政治的影响使得当政者不得不正视这种变化。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参与政府公共制定现状和动机的调查,在对相关数据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提出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网络参与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策略。

通过本文问卷所得的数据分析得出,有一部分大学生没有过网络参与政策制定的经历,在对这部分大学生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参与渠道不畅和自身参与意识不强以及政府的回应力比较小占据主要原因,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热情,还需要从这三方面采取相关的措施。在对有过参与经历的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还是比较高的,主要的参与动因是基于内心的信念,其次是外在的利益原因。因此政府除了要加强相关的政治教育之外,还应重视大学生的利益诉求。大学生也应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都应牢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重任。学习并不只是为了将知识转化为一份工作获得可观的收入,还应提高自身的思想层次,向着更高的目标奋斗。

​但同时也应看到,本文只是基于高校大学生网络参与所做的问卷分析,因此,分析结论以及所提出的改善意见都是从基于大学生这一群体。而对于社会整体的公民参与,虽然未将他们作为分析对象,但是,通过本文问卷所得出的数据分析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适用于对于公民整体政治参与的改善的。比如,在对政府提出的相关改善意见中,加强电子政务的建设对于促进全民政治参与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