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当前,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乡村社会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整体上看,乡村社会更加开放,农民的社会流动性大大増强。政治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此外还出现各类社会组织。经济上,乡村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成分发生转变,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文化上,农民的价值观念日趋理性化,主体意识增强。在此环境下,乡村社会秩序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在旧的社会秩序没有完全退出,新的社会秩序又未完全形成的关键时期,传统力量收到了现代力量尤其是市场力量的冲击,两种力量的交织强烈震荡着乡村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即意味着在促进乡村发展和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要注意维持乡村社会的稳定。而乡村社会秩序是维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农村社会整合的重要因素,要想使得乡村社会保持稳定,必须关注当代乡村社会秩序的重构问题。由此可见,探索重构乡村社会秩序的新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自2013年起,连续三年,浙江省将文化礼堂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十件实事"。自2013年启动文化礼堂建设以来,据浙江省委宣传部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8月12日,全省已累计建成文化礼堂近3500家。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礼堂建设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乐清市属浙江省下辖县级市,是中国市场经济的早期发育地么一。2014年,乐清市获得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2015年,乐清市雁荡镇松详村文化礼堂成为全省"我们的村晚"大型文芝晚会分会场。据乐清市委宣传部资料显示,截止2015年9月底,全市现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83家,覆盖村庄538个,覆盖全市农村群众约52万人,覆盖率达到61%,建设规模居温州首位。
.....................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公共领域理论
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指出,公共领域的意义在于监督公共权力的合法性,维持社会整合,然而随着利益多元化、媒介权力化等因素的侵入,公共领域日益丧失对于公共权力进行监督的功能。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需要被恢复。他指出,"公共领域的存在体现的是一种合理的社会结构模式,公共领域的功能及其运行机制对于化会的整合、控制、监督发挥着重要作用"。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对于理解和分析中国乡村公共空间具有启示意义。虽然哈贝马斯在对于公共领域的概念进行界定的时候没有提及公共空间一词,但我们却能够发现在哈贝马斯所指的公共领域中,公共空间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通过将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两个概念做比较,来帮助理解本文公共空间逐一概念。本文中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正是在借鉴了哈贝马斯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其中,哈贝马斯解释说公共领域对于维系社会稳定,进行社会整合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点对于理解中国农村公共空间的功能具有引导作用。另外,哈贝马斯针对公共领域式微的原因和对策分析对于中国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在研究社会秩序生成时将社会秩序分为生成型和建构型。生成型社会秩序是在追求目标的人们之间自生自发形成的,而建构型社会秩序是在一致行动的组织中刻意形成的。哈耶克认为,"社会秩序的形成离不开特定社会中的行动主体及其活动,行动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呈现的一致行动能力构成社会秩序的基础"。当前乡村社会秩序研究侧重分析自生自发型社会秩序。哈耶克认为,"这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的状态往往都是活动个体基于所处特定生活倩景而独立决策和行动的,是非计划安排的结果,是活动个体运用存在于个体习惯和倾向之中的实践性知识来应对不同时空下的情势而生成。因而人及其活动是分析社会秩序形成的解剖点,秩序形成的社会基础显然与社会内部人们的活动及活动情景联系紧密,身处同一场景或者相似场景的人们,有着大致相同或相似的经验、价值观、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憧憬等,在他们之间极易产生共同的感受及价值规范,形成一致行动的能力,这些一致行动的能力把较为分散的社会个体结合在一起,从而制约着社会秩序的形成及其性质,而提供送一场所的正是公共空间"。
...................
第二章漸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第一节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概况
2002年至2007年,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走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2003年6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启动,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截至2007年,全省得到整治的建制村共计10303个,其中建设成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11別个。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回到浙江,考察美丽浙江建设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浙江"美丽乡村"的建设,并指出,浙江建设美丽乡村有自然禀赋,要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自此,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成为了浙江省新的使命和方向。
如今,浙江省文化礼堂的建设,将文化礼堂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更加丰富了美丽乡村的内涵和意义。同时,将浙江乡贤文化、孝文化、家训家规文化等丰富的文化积淀汇聚到文化礼堂,更加充实、提升了文化礼堂。
浙江省自上而下推进的文化礼堂建设,事实上是当下乡村民众的现实需求自1992年以来,浙江省行政村数量大量减少,乡村公共空间发生重大变化。据统计,2013年全省行政村比1992减少了35.15%。行政村变化情况如表2-1所示。
.......................
第二节浙江省文化礼堂建设研究
一、研究现状
在知网上检索相关文献可知,浙江省开展了己有两年的文化礼堂建设,在学术刊物上却并未见到相关的研究论文,由此可见,文化礼堂的建设并未受到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太多关注。在知网上文化礼堂作为主题进行高级检索,共得出329条结果,时间跨度从20口年6月15日至2015年9月15日。其中解;刊151篇、报纸155篇、硕士学位论文2篇,分别是:2013年浙江工商大学钟益君《乡村祠堂文化保育与活化中的地方政府角色一一金华市境域祠堂为例》、2015年浙江海洋学院林上真的《关于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指导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思考——以苍南县为例》。
针对知网上搜索到与文化礼堂相关的151篇期刊名进行统计,得出表2-2。
......................
第三章乐清农村文化礼堂建设.............22
第一节乐清市村落共同体变化............22
一、行政村减少...........22
二、人口变化...........23
第四章文化礼堂与乡村社会秩序的重构............46
第一节文化礼堂与村落公共空间..............46
第二节文化礼堂与乡村制度性规范、非制度性规范..............53
第三节文化礼堂仪式与乡村社会秩序...........53
第四章文化礼堂与乡村社会秩序的重构
与促进社会发展一样,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新时期,改革开放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经济和狂会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改革给中国尤其是乡村带来的社会转型也引发许多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化会秩序。
第一节文化礼堂与村落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中相对固定的人际交往结构方式和社会关联形式孕育着社会秩序的生成。村庄社会关联作为乡村社会秩序形成并赖以维持的社会基础,离不开村庄社会内不同情境的村落公共空间。村落公共空间成为乡村变迁场景中社会秩序生成的重要场所,公共空间的演变必然引发乡村社会秩序的重构。其中,文化活动空间为人们形成共同文化价值观念提供路径,是乡村社会认同感的归属地。文化礼堂作为乡村文化活动空间,它"精神家园"的内核正是当前村庄社会关联所缺失的重要内容。
村落公共空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乡村社会内人们可自由进入并进行思想交流的公共场所,二是乡村社会内普遍存在的制度化组织和制度化活动形式,如文娱活动、红白喜事等。这正是文化礼堂存在的意义。从物质层面上来看,文化礼堂提供礼教仪式场所、生活娱乐场所、集体服务场所。而从精神层面来看,文化礼堂带给乡村新的社会关联,成为人们的旧属地、"精神家园"。在文化礼堂这个场所内构成着乡村社会的各种接触,形成着村庄内部的社会关联,而村庄内部的社会关联又决定着村庄共同体的形成,新型公共空间随之诞生。由此可见,文化礼堂的建设过程是村落的新型公共空间的构建过程,也是乡村社会秩序的重构过程。
........................
结语
文化礼堂作为农村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乡村制度性规范与非制度性规范的探索性结合,对于乡村社会秩序的重构有着重要意义。农村文化礼堂中的仪式、弘扬民间习俗、礼待乡贤等内容,对于挖掘和保护农村传统文化、丰富农村精神文明活动、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浙江省文化礼堂建设开全国么先河,可以说为开启中国乡村社会秩序重构提供了浙江样本和范式,是浙江乡村道德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文化化堂的建设离不开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文化礼堂管理机制。地方政府应通过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服务文化礼堂建设。地方民政部口应积极参与到文化礼堂建设中来。同时,文化礼堂的长效发展、文化礼堂成为"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最终动力来源于乡村社会自觉自愿的共同努力,文化礼堂建设要调动社会积极性,鼓励非营利性的、非政府性的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及更多的志愿者应自主参与,让文化礼堂成为村民自主建设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