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政策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47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生态功能区的概念的提出,生态功能区的幵发与保护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而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其具体的战略目标和要求被进一步明确:首先要坚持保护优先,并配合适度幵发、点状发展的战略,并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幵发资源环境可以负担的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注重对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发展,引导城市中的超额人群一步一步的转移从而成为地区性乃至全国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对生态功能区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的同时,也概括了在国家层面的限制开发区域功能界定和未来发展趋势,这些限制开发区域不仅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着我国的生态安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在全省甚至于中国生态系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极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的生态安全问题,并且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将建设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作为经济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工作提出的“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的具体工作计划。
为实现黑龙江省生态功能保护区长期有效的可持续发展,使生态功能保护区可以持续的提供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加大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探讨,了解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政策和体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吸取和参考发达国家地区的生态功能区的成功经验,根据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生态保护区的架构,帮助黑龙江省顺利完成经济建设的转型,促进黑龙江省积极进行生态功能区建设,在一些公共政策理论的指引下,本文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的借鉴,并对黑龙江现有生态保护区进行评估与总结,希望完善更适合黑龙江发展生态保护区的政策支持。
1.1.22研究目的
本论文研究旨在从公共政策层面解决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经济建设。并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先进理念的借鉴,对黑龙江省生态保护区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促使黑龙江省生态功能保护区以生态经济为主的产业格局。带动功能区的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更具针对性、适应性以及具有先进生态技术的黑龙江省生态功能保护区。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基础概念的界定、现状与政策问题、经验和政策的借鉴和政策研究等。具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基本概念的界定。主要包括:界定生态功能保护区与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包括生态功能保护区发展的政策影响以及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理论依据等。
(2)生态功能保护区发展的现状和政策问题。概括了国内与国外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开发现状,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分析国内生态功能保护区发展过程中的政策问题,如经济结构不合理、创新生态技术的不到位、资金问题的财税政策不完善等。
(3)国内外生态产业开发区发展的经验和政策的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主要生态产业发展及国内现有的生态产业区的经验和政策借鉴。
(4)发展黑龙江省生态功能保护发区的策略研究。特别是针对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地区的生态保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促进黑龙江省生态区发展策略上的建议,主要涵盖了产业结构政策、财政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科技创新政策等几个方面。
本论文技术路线图如1-1所示:


2生态功能保护区政策基本理论

2.1基本概念理论
2.1.1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界定
生态功能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我们将在一定区域内对生态环境实行重点保护和对资源进行限制性开发的地区作为生态功能保护区,主要工作是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洪固堤、保持物种多样等多个方面进行保护的做法。该概念最早于2002年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出。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及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可见,自然保护区主要着眼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则是由生物多样性保护向环境服务功能保护的迈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
2.1.2生态区政策的界定
生态区的政策主要是有关公共政策,而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是研究行政学和政策科学的基础,国内外相关学者对此都普遍关注,但是中外学术界在概念的解释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美国知名公共政策学家托马斯戴伊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的选择,由政府来决定如何去处理公共事务。政府的职责是处理诸多事务,如调节社会内部矛盾、动员群众一致对外、向社会各阶层提供象征性的奖励和实质性的服务、以税收的形式从社会中吸收资金等。由此可见,公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调节社会个体的行为、构建管理体系、分配利益、征税,或同时完成这些事项。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陈振明教授则认为,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来根据政府的执政目标制定的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行为准则。这个解释扩大了政策主体的范围,即涵盖了“其他政治团体”,同时也强调了政策的实质是一种行动准备。但是这个解释一方面认为政策是政策主体所采取的政治行为,另一方面又恩威它是一种行动准则,对政策实质内容的界定不够清晰。根据对多方面的学者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能够对公共政策的概念进行如下定义:公共政策是由政府组织、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间组织共同组成的公共权威部门,在一段时间内以实现任务和目标为目的,在公共管理进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在这个定义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公共政策是社一种行为规范,其主体是政府组织、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间组织,同时其主体在进行管理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准则。

2.2生态区政策的基础理论
2.2.1生态区政策建构范式
生态区的公共政策理论建构包含了分析型理论建构、总体政策型的学科理论建构和以问题为中心型的学科理论建构。分析型理论建构是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其中涵盖了民主主义的学问,是个人和集体的抉择,是以民主体制为前提,目的是为了追求政策的合理性。分析型理论建构的特点主要体现为时间的敏感性及政策的历史情况。总体政策型的学科理论建构是将管理科学中的方法论同行为科学中的个人意志决定论相互结合起来,具体表现为:第一是将系统化与理性化的认识作为重点;第二是客观处理非理性过程与超理性过程,是政策制定与现实的过程;第三是注重传统科学,尤其是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构建一个注重公共政策制定的整合系统;第四是构建起在纯粹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桥梁;第五是在现有的研究方法之外,还要将过往经验与相关知识作为本学科的知识来源。以问题为中心型的学科理论建构注重以问题为中心,将公共政策理论作为中介场所,而忽视个人情感,并不认同将各种知识融合的系统,而是对不同的知识分开进行独立的研究。
2.2.2生态区政策分析方法
有关生态区有关的公共政策分析包含了很多种具体的分析方法。有的方法侧重于分析单个的事件;有的方法侧重于某个领域的分析;有点方法是利用经验来进行分析。在诸多方法当中,过程方法是应用最多的政策,它的关键是把政策拆分成若干过程,然后逐一进行研究,包括界定问题,提出政策、执行和评估政策,以及根据其实际操作中的成功或者失败来决定是否中止政策或者改变政策;实体性研究方法主要涵盖了经济政策、科技政策以及外交政策等,同时还需要有不仅熟悉具体领域的政策、而且还熟悉相关的政治过程的实体性政策分析专家对公共政策进行科学的判断;逻辑实证主义方法主张运用归纳理论、模型、假设检验、硬数掘、比较方法及统计分析来进行研究,把政策当成一个理性的规划;经济学方法的基础是政治经济学理论,并且假设人都是理性的,追求具体收益,这一方法把公共政策与公共财政的方法有机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分析出其中的利害关系;现象学方法又称为后实证主义方法,其主要观点是直觉比实证或科学的方法更重要,其研究方式也多釆用描述性的、非科学的,或直觉研究的方法;参与方法覆盖了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价值,当前我国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存在的专家参与制度以及听证制度等,都属于参与方法;规范或者诊断性方法强调政策立场,而且用有技巧的方法让别人相信其立场的优点;其他方法包括意识形态法、历史法等方法。

3黑龙江省生态功能保护区发展的现状及政策分析.........14
3.1黑龙江省生态功能保护区发展的基本情况........14
4国内外发展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政策经验与借鉴..........21
4.1国外生态功能保护区发展的政策经验.......21
5促进黑龙江省生态功能保护区发展的政策建议.......26
5.1调整生态功能保护区产业结构政策........26

5促进黑龙江省生态功能保护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5.1调整生态功能保护区产业结构政策
5.1.1科学制定产业区发展规划
首先需要规划了生态保护区未来的产业发展。只有通过合理的产业规划设计,才能是幵发区的发展走上良好经济循环的正轨,积极推动开发区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健康,通过将各个产业以及物流链的有机结合,形成完善的生态产业体系,通过有效的产业规划,建立起可循环发展的经济体制,对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现有的生态系统进行逐步完善与发展,在逐渐完善产业政策的同时,科学制定产业区的发展规划,逐步建立起一个完善高校的生态产业系统。
地区发展的主导型产业的基本特点包括:潜力大、比较优势明显、规模较大、关联度高等。根据黑龙江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自然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比较了该地区与其他生态保护区的自然资源,为了更好的发展生态产业、保持生态平衡,该地区的主导产业应为:第一,生产和深加工“绿色有机食品”,合理利用保护区内独有的自然资源生产开发纯天然无污染的无添加的有机营养食品。第二,幵发现代生物健康产业,以生物技术为支撑,开发比如天然中药类产品、天然滋补营养保健品等。

结论
黑龙江省是我国生态大省,幅员宽广,地广人稀,生态资源极为丰富,但长时间以来尤其是大小兴安岭的林区由于过度开采和缺乏有效保护等原因,造成了目前黑龙江省自然资源极度匮乏。根据上述情况,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区的幵发与建设方针,提出了相关政策来落实发展保护区的实际工作,通过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大力发展来实现黑龙江省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与幵发还不够成熟,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全面分析了黑龙江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自然条件以及现阶段的政策状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文章内容的分析,作者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目前来说我省生态功能保护区特别是大小兴安岭地区在生态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生态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生态产业技术成熟难以推广、发展生态保护区的政策不够完善等原因。
第二,限制黑龙江省生态保护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政策的不够完善。主要是缺乏有效的推广政策,创新生态技术政策的不够完善以及财政税收政策的不够完善等一系列原因制约了黑龙江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快速发展。
第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先进生态功能保护区发展经验的借鉴,提出了一些加速发展黑龙江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政策方面的建议。首先是要调整生态区的产业结构,包括了科学的发展规划和优化产业结构等;其次是要完善生态区的财政政策,从完善政府的财政和税收两个方面入手;再次是要完善生态区的社会保障政策,应该夸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然后要完善生态区的科技创新政策,包括了人才的引进和鼓励以及加强对外交流与科技合作;最后要完善生态区的科教文卫政策,涵盖了政府人员的培训以及免费中职教育的加强,还包括了建立完善的卫生机制。本文从以上五个方面完善了黑龙江政府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政策,为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区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