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与汉族师生艺术创造力及比较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72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创造力的文献综述

1.1创造力的概念

创造力的发展和心理学有着相似的经历:它们都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早在古希腊时代,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将创造力(creativity)定义为“产生前所未有的事物”,但这个阶段的创造力大都带着神秘主义的色彩。直到1869年高尔顿的《遗传的天才》出版之后,才标志着人们开始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创造力。
在心理学界,由于研究者的研究角度不同、理论依据不同,所以对创造力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目前为止,创造力都没有一个得到所有研究者公认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在给创造力下定义的时候,或者强调创造的目的性、或者强调创造的结果,还有的强调创造的动机和人格。尽管存在着分歧,但人们比较接受的定义至少包括四方面:创造性的过程、创造性的产品、创造性的个人和创造性的环境。Amabile (1983)指出:“创造性最好不是定义为一个人格特征或者一种一般能力,而应定义为一种由人格特征、认知能力和社会环境有机结合而导致的一种行为” 。Sternberg等人(1988)提出“创造力是一种产出具有新颖性和适切性的工作成果的能力[3]。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1999)认为,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在独特地、新颖地、具有价值地(或恰当地)产生某种产品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能品质或能力。

1.2创造力的跨文化研究

创造力的跨文化研究,是研究者在考察创造力与环境的关系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研究方式。文化提供了一系列促进和组织创造力的条件,这些条件会影响创造性活动的总体水平。
在创造力的跨文化研究领域中,中国和西方国家关于创造力的比较研究逐步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比较中西方文化背景下个体创造力的代表性研究有:周林、查子秀和施建农(1995)采用图形创造性思维测验,以中国和德国五年级到七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进行了连续三年的测验。结果表明,中国儿童(包括一般儿童和超常的儿童)只在产生性思维方面优于德国儿童;三年中,德国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的增长趋势优于中国儿童]。胡卫平等人(2004)编制了初中生科学创造力测验,对英国八所中学的1307名的青少年和中国两所中学的1087名进行了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跨文化研究。..........
.........

第二章苗族和汉族初中生艺术创造力及相关研究

1研究设计

1.1研究目的

通过拼贴画任务,研究苗族和汉族初中生的艺术创造力水平,然后多角度进行比较分析,考察在哪些维度上艺术创造力会有差异。通过内隐联想测验,研究苗族和汉族初中生关于民族和艺术创造力之间的内隐刻板印象,比较两个民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同时将内隐刻板印象和苗、汉两族初中生实际的艺术创造力水平进行比较,检验内隐刻板印象是否反映了真实情况。
通过让学生评价他人作品的艺术创造力,考察内在的刻板印象和对别人艺术创造力的外显评价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1.2研究方法

1.2.1被试

选取了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两所普通中学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的学生共180名。这两所中学其中一所中学在苗族聚居地,学校苗族学生的比例为84%,汉族学生为16%;另一所中学在汉族聚居地,学校苗族学生的比例为32%,汉族学生为68%。被试具体分布情况。

1.2.2艺术创造力测验材料。

在本研究中使用的拼贴画任务是Amabile开发的用于艺术创造力研究的工具。具体的材料是60块颜色、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彩纸,包括边长为4. 5cm的正方形、边长为2. 2cm的正方形、边长为4. 5cm的正三角形、边长为2. 2cm的正三角形、直径为4. 5cm的圆形、直径为2. 2cm的圆形这六种图形,每种图形都有10种颜色。要求被试在一张A4的白纸上完成一幅拼贴画。拼贴画的主题是从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四种情绪中选择一种感兴趣的,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制作一副拼贴画,来表达这种情绪。要求被试只能使用统一提供的材料。

1.2.3艺术创造力评分

首先,将所有收集回来的被试作品拍成照片,存放在电脑中。然后把被试对自己作品的描述也输入电脑文档中,这样既方便评分者更好地了解被试的作品,也避免了被试书法水平的高低对评分者的影响。
根据同感评估技术的要求,评分者必须熟悉相关领域或者在该领域有丰富的经验。所以选取了8名之前有相关评分经验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生采用同感评估技术(CAT)对作品进行评分。根据Niu和Sternberg的研究_,要求评分者从独创性、适宜性、美感性、幽默性和总体创造性这五个维度对每一幅作品认真评价,使用7点评分,创造力最高得7分,以此类推最低为1分。为了减少评价偏见,所有评分者都不知道被试创造作品时的具体情况。.................
.......................

第三章教师关于艺术创造力的内隐刻板印象及相关研究............................. 27
1研究设计..........................................................................................................27
2研究结果......................................................................................................... 28
2.1教师内隐刻板印象结果分析...................................................................... 28
2.3教师对他人艺术创造力评价结果分析..................................................... 29
综合讨论.......................................................................................................... 31
1苗、汉初中生的研究结果探讨................................................................... 31
1.1苗、汉初中生的民族—艺术创造力内隐刻板印象.................................31
1.2苗、汉聚居地的初中生的内隐刻板印象............................................... 31
1.3苗、汉两族初中生的艺术创造力........................................................... 32
1.4不同年龄的初中生的艺术创造力........................................................... 33
1.5父母文化程度和初中生艺术创造力的关系........................................... 33
1.6初中生对他人艺术创造力的评价和自身艺术创造力的关系................ 34
2教师研究结果探讨........................................................................................34
2.1不同职称的教师的内隐刻板印象........................................................... 34
2.2不同学历教师的内隐刻板印象............................................................... 35
2.3教师的内隐刻板印象和对学生艺术创造力评价之间的关系............... 35

结论

1本研究的结论

本研究发现在民族——艺术创造力的内隐刻板印象中,不同民族的初中生,表现出明显的群体内偏好,即每个民族的学生都认为本民族的艺术创造力更高;实际上苗族和汉族初中生的艺术创造力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聚居地因素上,汉族聚居地初中生的艺术创造力显著高于苗族聚居地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初中生更倾向于认为汉族的艺术创造力高于苗族,但他们自身的艺术创造力呈下降趋势;自身创造力和评价他人作品的艺术创造力呈显著负相关。教师的内隐刻板印象值和对学生作品的艺术创造力评分之间有中等程度的负相关。具体结论如下:
1.1民族与聚居地这两种因素在苗族和汉族初中生的民族——艺术创造力内隐刻板印象上交互作用显著,且民族和聚居地的主效应也显著。苗族学生认为苗族的艺术创造力高于汉族;而汉族学生认为汉族的艺术创造力高于苗族,存在着明显的内群体——外群体效应。

1. 2从聚居地这个角度来看,苗族聚居地的学生认为汉族的艺术创造力高于苗族;而汉族聚居地的学生认为苗族的艺术创造力高于汉族。艺术创造力水平方面,苗族聚居地的学生显著低于汉族聚居地的学生。但在评价他人作品的艺术创造力方面,苗族聚居地学生的评分显著高于汉族聚居地学生的评分。

1.3不同年龄段初中生的内隐刻板印象变化趋势:12岁学生倾向于认为苗族的艺术创造力比汉族高;13岁学生虽然还是认为苗族的艺术创造力高于汉族,但内隐刻板印象程度在减弱;14岁学生认为汉族的艺术创造力高于苗族,与12岁学生的差异显著。12-14岁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水平持续下降,且14岁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显著低于12岁学生。但是,12-14岁学生对他人作品的艺术创造力评分持续升高,且14岁学生的评分显著高于12岁学生的评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