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静美中的山水画艺术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72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1章引言

1.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渐江的山水画面貌清新独特,为世人所称颂。他的绘画艺术开拓了中国山水画崭新的审美境界,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渐江山水画的静美特征不仅是对他个人艺术成就的肯定,而且对研究清初遗民画家和新安画派乃至明末清初山水画坛的艺术思想与整体风貌都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南京艺术学院的吕少卿2005年在其博士论文《承传与演进》中谈到渐江“身后寂寥成绝响”,诚然,渐江的绘画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渐渐有不合时宜之感而逐渐为人们所淡忘。本文力图通过研究渐江山水画的静美特征及其内在根源来总结渐江在中国绘画发展进程中的艺术成就,并以期改变渐江被当今画坛逐渐淡忘的趋势。
渐江的山水画极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蕴。我们只有用心体会,从深层次上理解渐江山水画的静美特征及其内在根源,刁‘能在精神层面上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文化内涵。
本文以渐江山水画的静美特征及其内在根源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与精神的、心理的、社会的和历史的等多种层面相关联,因此本文采用历史研究和平行比较以及图像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

2.国内外文献综述
关于渐江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有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年修改再版的汪世清、汪聪先生编纂的《渐江资料集》,此书对渐江的生平资料搜集颇为全面,是当今国内学术界研究渐江普遍采用的基本参考书。论著方面主要有郑锡珍先生1979年所著的《弘仁、晃残》,陈传席先生1988年所著的《渐江》和1996年所著的《弘仁》(2004年5月经修改后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再次出版)以及单国霖先生1998年所著的《弘仁》等,这几本论著应当说是研究渐江的权威性著作。
此外,1984年陈传席先生等曾组织纪念渐江大师逝世三百二十周年《渐江暨黄山画派名作联展》及研讨会,《论黄山诸画派文集》于1987年结集出版,其中有关于渐江的十几篇研究文章。伍鑫甫先生所著的《名画家论》中有《渐江论》一文,论述较为全面。陈林先生在《美术研究》2004年第四期中发表《渐江出家时间、缘由辨析》一文,提出了“渐江崇祯末出家”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南京艺术学院的吕少卿2005年在其博士论文《承传与演进》中对渐江的研究也比较
系统、全面。...........
......................

第2章渐江山水画的静美特征

欣赏中国的传统绘画,不少作品每每使人获得如观‘水中月、镜中花’的美感,这些作品荡尽污浊,扫尽尘氛,在一派晶莹透彻的世界中充溢着勃勃生机和脉脉灵气。”,·这种美感在渐江和尚的山水画作品中体现得最为充分。这个深感亡国之痛,丧家之悲的耿介文人,遁入空门后把一腔幽怨一一表达于笔墨之中。他描绘出一种不染尘俗、静谧幽深的艺术境界,抒发了自己“花草吴宫皆不问,独余残沈写钟山”共的民族气节,形成了静美、清逸的艺术风格。

2.1静美的思想探渊
从古至今,“静”的文化特征渗透于中华民族精神的诸多方面,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静”是中国美学与中国绘画理论中的重要表达词汇,在中国绘画艺术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动”与“静”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比通常物理学上所讲的运动与静止的含义要宽泛、深刻。如“有欲”、“刚健”、“有为”等被纳入“动”的哲学范畴,而“无欲”、“柔顺”、“无为”等则被纳入“静”的哲学范畴。

2.1.1静美的渊源
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当时的审美对象还是具体的、外在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审美领域的开拓,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又发现了一种抽象内在的美,这就是“静”。最早表述静美观念的是《诗经·北卜风·静女》:“静女其妹,佚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蜘橱。静女其妾,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悍女美。”〕这里的“静女”之美在于她的“静”,即气质安详娴雅,仪态端庄而不轻桃。楚国的宋玉在《神女赋》中也表达了以“静”为美的观点:“淡清静其惜媳兮,性沉详而不烦。”,,比起神女外表的动人之处,更美的则是其性情上的沉静安详。从外在、具体的形式美感到以“静”为美的抽象、内在的心灵感受,这是审美观的重大变化,同时也标志着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静美观”的萌生。禅宗思想中的“静悟”观念对于文人画的发展深有影响,这在王维的诗文书画中显得尤为突出。“善良的性格,内心的矛盾,艺术的慧敏,人生的坎坷终于把他送进了佛门居士之林”,①他在感悟空灵的禅意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文和画作,这些诗文与画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一种空寂深沉的静美。...............
............

第3章渐江山水画静美特征的内在根源.....................................................13
3.1自身精神气质的决定性作用...................................................................13
3.2出家前后思想心态的擅变.......................................................................15
3.3师法传统....................................................................................................17
3.3.1对倪云林技法的传承与心灵的契合......................................................17
3.3.2师法萧云从.............................................................................................19
3.4师法造化....................................................................................................20
3.5明末清初画坛崇“柔”尚“静”风气的影响....................................................21
第4章渐江山水画的静美特征对现当代中国画发展的现实意义................23

结论
本文在对渐江山水画的静美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任何千古流芳的作品都与画家所处时代的整体社会精神相契合。另一方面,作品中所呈现出的风格韵味也是与画家的精神气质相一致的。渐江的山水画闲和中有坚毅,清雅中有冷峻,幽深中有凛冽,恬淡中有生机。这样的画面能让你屏息无言,能让你凝神涤心,能让你在烦嚣的世界里获得一份充实和宁静。
渐江离开我们己经三个多世纪了,他的绘画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渐渐有不合时宜之感而逐渐为人们所淡忘。当然,过早离世也是他后来的影响趋弱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通过对渐江山水画的静美特征及其内在根源的研究来重申他在中国绘画发展进程中的艺术成就与历史地位。渐江独特的绘画艺术在清初画坛上别树一帜,异彩迸发。他不仅影响了中国清代绘画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他的绘画作品营造的意境依然是当今画家所不能企及的,他山水画的静美特征对于我们继承中国山水画的优秀传统,推陈出新,将是不无裨益的。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