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的一直开展,食品增加剂、染发剂、环境净化、农药残留等均成为不可无视的引发淋巴癌的因素。作为人体的主要进攻体系,淋巴体系可反抗病毒、细菌等有害外来物的损害,淋巴组织在此历程中轻易脱离掌握,并在不良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下,淋巴细胞就能够在成长历程中发作变异,造成淋巴瘤。与其余恶性肿瘤相比,恶性淋巴瘤在我国的发病率绝对较少,但首发于口腔颌面部的恶性淋巴瘤在近年来新发明的恶性淋巴瘤病例中数量逐年回升[1],且在发作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罕见的逝世亡起因中,恶性淋巴瘤的逝世亡率为 1.5/10 万,为罕见逝世亡起因的第七位,而在欧美国度占第三位[2]。
首发于口腔颌面部的恶性淋巴瘤是口腔颌面部肿瘤之中继鳞状细胞癌和唾液腺肿瘤之后第三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3]。占全身淋巴瘤总数的 8%~27%[4],其好发部位以颈部淋巴结最为常见[5]。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在口腔颌面部任何区域均发生[6],但病变多为淋巴结外病变或表现为无淋巴结受累,且淋巴结外病变更常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7,8]。与霍奇金淋巴瘤相比,非霍奇金淋巴瘤更常见,约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总和的 5%[9]。恶性淋巴瘤的发病原因及其发病机制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虽然有一定的进展,但仍不能完全确定[1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的病人容易感染淋巴瘤的几率比没有患此类疾病的人明显增多[11];还有舍格伦综合症的病人也容易患者恶性淋巴瘤[12]。很多研究表明恶性淋巴瘤的病因与 EB 病毒的感染有关,但其发病机制目前的研究仍未有所结果。EBV 在恶性淋巴瘤发生、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13-15]。首发于口腔颌面部淋巴瘤的发病原因和机制现在不能明确,而在各个部位都有可能发生,发病的特点多种多样,疾病的发展极不典型,淋巴结内或淋巴结外的外周淋巴组织均可发生,若活检不得当,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有一定的难度,具有较高的误诊率。吴宝龙等[16]研究报告发生于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早期临床诊断误诊率可高达 87.5%,而组织病理学检查误诊率为 5%。因此,如何正确地诊断早期淋巴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现霍奇金淋巴瘤可从原发部位向邻近的淋巴结转移,而非霍奇金淋巴瘤也有直接向远处淋巴结转移而越过邻近者,起源常呈多中心性[17,18],故早期临床诊断较困难,临床一旦确诊,常已播散全身,生存率不高[19]。本文结合临床病例及相关文献,对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经过进行总结,以增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确诊率,缩短确诊时间,尽早及时有效治疗,降低死亡率。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
资料来源收集自 2002 年 1 月 1 日至 2011 年 6 月 30 日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耳鼻喉科、颌面外科、肿瘤科等相关科室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的首发于口腔颌面部的恶性淋巴瘤初诊患者的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所有纳入患者均进行手术切除活检,并以病案资料的最终病理诊断为指标,诊断为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
1.3 排除标准1)病例资料中显示为首发于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但其临床及病理确诊非在我院进行,而直接根据它院确诊结果在我院行放化疗的住院患者;2)临床资料不完整的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初诊患者。
2 研究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病案资料的方法,统计每一个病例的基本资料:性别、发病年龄、疾病部位、临床分期、病理特点、首次诊断情况等相关信息;因同一疾病多次住院的同一患者进按一例计算;应用统计的方法对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最初发病部位和症状、伴发症状、首次诊断情况及病理分型等进行归纳、统计分析。
3 质量控制本
研究组成员除本课题研究者以外,还有两名协者及病案管理人员。研究前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整理成序、通过查阅病案资料,登记病例基本资料、诊断情况、病理资料等相关信息;本组成员将所有数据编码录入计算机。
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编码后录入计算机,经过随机抽测、复查和逻辑检查核实无误后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淋巴瘤患者病历 1047 例,其中首发于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总人数为 146 例,其中 135 例样本被包括在这项研究中,其余因临床资料不完整被排除在外。 发病情况 性别年龄构成比135 例首发于口腔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 30 岁以下 25 例,30~39 岁年龄组 15 例,40~49 岁年龄组 29 例,50~59 岁年龄组 13 例,60~69 岁年龄组 28 例,70 岁及以上年龄组 25 例,发病年龄 5~86 岁,平均年龄:47.80±2.36 岁,其中:男性 99 例,女性 36 例,男女比例为 2.75/1;从发病至就诊时间 10d~48 个月,平均2 个月,其中半年内就诊 33 例。其中各年龄段的性别分布特民族构成135 例首发于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汉族人数为 92 例,占总人数的 68%,维吾尔族 23 例,占 17%,哈萨克族 9 例,占 7%,回族 7 例,占 5%,其他民族 4 例,占 3%。2 好发部位135 例首发于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好发部位依次为颈部 29 例,占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好发部位的 21.48%、颌下及颏下区 18 例,占发生于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好发部位的 13.33%、扁桃体区 15 例(占 11.11%)、鼻咽部 13 例(占9.63%)、腭部 12 例(占 8.89%)、上颌窦 10 例(占 7.41%)、腮腺区和面颊部均为 9 例(各占 6.67%)、眼眶 8 例(占 5.93%)、下颌骨 3 例(占 2.22%)、其他如唇部、牙龈、头皮等共 6 例(占 4.44%);135 例首发于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有 72 例(53.33%)表现为原发部位的无痛性包块,主要好发于颈部和颌下区共41 例(41/77),27 例(20.00%)为原发部位的坏死溃疡,以腭部(7/27)、扁桃体(4/27)较为常见,18 例(13.33%)为痛性肿物,12 例(9.09%)为弥漫性炎症浸润,6 例(4.44%)为表现为原发部位的组织水肿,多见于面颊部(4/6)。
目录
内容与方法…………………………………………………………………………4
1.研究对象………………………………………………………………… 4
1.1 病例资料来源………………………………………………………4
1.2 纳入标准…………………………………………………………… 4
...............
2.研究方法………………………………………………………………… 4
3.质量控制………………………………………………………………… 4
4.统计学方法……………………………………………………………… 4
结果…………………………………………………………………………………5
讨论…………………………………………………………………………………10
小结…………………………………………………………………………………19
小 结
1.135例首发于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的回顾性分析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男女比例为 2.75∶1,好发年龄段均为 40~50 岁。好发部位依次为颈部、颌下及颏下区、扁桃体区、鼻咽部及腭部和唾液腺。
2.非霍奇金淋巴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淋巴瘤,来源于 B 细胞的恶性淋巴瘤95 例(83%),来源于 T 细胞的恶性淋巴瘤 37 例(17%)。结外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韦氏环。
3.对于口腔颌面及颈部出现的无痛性局部肿块,腭部或牙龈出现的、经久不愈的溃疡坏死病灶,或原因不明的颌面部弥漫性炎性肿胀等病例,在对症处理病灶的同时,应结合患者全身情况和超声、CT 等提供的相关资料,及早活检。对于临床症状可疑为淋巴瘤,而病理学提示为阴性,或仅仅为炎症反应时,不要轻易放弃诊断,可反复多次活检并作免疫病理学检查,以免漏诊。
参考文献
[1] 周雪颖, 吴祥冰, 吕臻, 等. 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瘤临床特点与病理分型[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 1(2): 35-37.
[2] 邱蔚六, 林国础, 李士忠, 等. 口腔颌面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8, 20(2): 78-80.
[3] 姚敏, 寿柏泉, 李卫国, 等. 1977 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2010, 3(2): 132-133.
[4] 周建华, 文继舫, 邓征浩, 等. 恶性淋巴瘤分类和诊断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5, 15(11): 1737-1739.
[5] 李忠. 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 21 例临床分析[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6, 3(5):65-66.
[6] Eisenbuc L, Sciubba J, Mir R, et al. Oral Presentation in non-Hodjkin's lymphoma: areview of thirty-one cases[J].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1983, 56(2): 152-l56.
[7]Kojima M, Shimizu K, Nishikawa M, Tamaki Y, Ito H,http://sblunwen.com/kqyx/Tsukamoto N, Masawa N.Primary salivary gland lymphoma among Japanese: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30cases[J]. Leuk Lymphoma, 2007, 48: 1793-1798.
[8]Daniels http://sblunwen.com/kqyx/ T. Benign lymphoepithelial lesion and Sjogren’s syndrome. In: Ellis GL,Auclair PL, Gnepp DR, editors. Surgical pathology of the salivary glands[J]. Majorproblems in pathology series, Philadelphia, 1991, 25(7): 81-83.
[9]Ezzat AA, Ibrahim EM, El Weshi AN, et al. Localized non–Hodgkin’s lymphoma ofWaldeyer’s’s ring: clinical features, management, and prognosis of 130 adultpatients[J]. Head Neck, 2001, 23: 547-548.
[10]S. Etemad-Moghadam, F. Tirgary, S. Keshavarz, et al. Head and neck non-Hodgkin’slymphoma: a 20-year demographic study of 381 cases [J]. Oral Maxillofacial. Surg,2010, 39: 869-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