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交通工具的变革,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提升,使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联系的日益密切,世界范围内“汉语热”的持续升温,汉语教育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汉语作为一门有影响力的语言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世界各地的汉语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汉语逐渐传播开来,走向世界。
随着汉语走向世界的还有汉字,汉字作为汉文化的载体,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如今的汉字是经过千百年的继承和改革之后的文字符号,汉字本身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发现汉字的身影,特别是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唐人街。
唐人街作为海外华人最重要的栖息地,研究唐人街里的汉语语言景观,具有特殊的学术意义和文化价值。语言景观研究作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领域,在“汉语热”的当下,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所关注。目前,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已经成为海外汉语语言景观研究最重要的地点。在唐人街进行语言景观的研究涵盖了语言的使用和文化的认同,也包含了语言和文化变革的内容;既可以进行共时的语言使用情况的分析研究,又可以进行历时的语言景观变革的对比研究。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语言景观的研究有很多值得我们发掘的空间,这也是本文创作的一个重要背景。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海外华人分布最多的国家之一。在美国华人聚居的地方,形成了独特的汉语语言景观现象,这也是本文选取美国宾州唐人街作为研究地点的由来。
图 2.3 美国费城唐人街(费城华埠)夜景 图 2.4 美国匹兹堡唐人街(中国园)街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语言景观的研究在国际上已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在国内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语言景观的研究,但是所取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语言景观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本文通过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汉语语言景观考察的研究,主要目的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了解华人移民到美国的历史。梳理出美国华人聚居社区——唐人街的发展现状,引出唐人街汉语语言景观的由来。
第二,通过梳理国内外语言景观的研究现状,进一步明确当前环境下语言景观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三,结合当今汉语国际教育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对语言景观的运用,探索语言景观辅助汉语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研究意义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经济实力常年位居世界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腾飞。新世纪初,中国经济迅速超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并且在近年来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着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中美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美国也出现了许多研究汉语的学者。
目前,美国学术界有许多精通汉语的“汉学家”,他们多关注的是汉语本身或者是中国文化的研究,对于汉语语言景观的研究较少,整个学术界对汉语语言景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针对美国汉语语言景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美国汉语语言景观的发展演变,有利于运用语言景观理论推动汉语教学方法的创新。本文的创作有利于填补美国汉语语言景观研究的空白,特别是对于整个美洲地区来说,汉语语言景观的研究环境都不太完善,在该地区进行汉语语言景观的研究还需要专家学者们进一步努力,本文的论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参考。
..........................
第二章 美国华人与唐人街概况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华人
“华人”(Chinese,Ethnic Chinese,Chinese Diaspora)泛指海外中国移民及其后裔。但是不同历史时期,“华人”概念略有不同。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能区分种族和国籍的不同意义,所以“华人”一词在使用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大的分歧。虽然各国官方和学术界的认知并非完全一致,但是基本上都是按照政治关系和文化族群类型划分。陈国强(1990)先生认为,“华人”指的是祖先来源于古代中国的人种,这是对中华民族的一种泛称,其中包括了现代的中国人和取得了所在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外国公民。具体来说包括中国大陆、港澳台,以及其他海外地区的华人。庄国土(2002)认为华人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中华文化、具有中国人血缘的非中国籍公民。例如:美籍华人、英籍华人、澳籍华人等,这里我们经常说的“某籍华人”其实就已经区分开了他的国籍。一般来说,我们采用的都是广义上的定义,华人即“所有海外的中国移民及其后裔”,更确切地说,包括了移民、华侨和土生华裔等拥有当地国籍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代移民。
二、华侨
“华侨”(Overseas Chinese)也称“海外华侨”,指的是尚未加入外国国籍,但侨居在国外的中国人。“侨”字在中国古代就有了,由于中国人移居国外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就把寄居他乡的人称为“侨士”。19 世纪末,“华侨”一词普遍作为对寄居海外的中国人尤其是东南亚的中国移民及其后裔的称谓。现在,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华侨是指旅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中国法律不承认双重国籍,因此是否加入居住国国籍就成为区别“华人”和“华侨”的关键。居住在国外的某人,如果还持有中国国籍,那他就是中国公民,也就是华侨;如果加入了所在国国籍,那他就成为了外籍华人。因此,“华侨”在上个世纪 50年代以前,泛指海外中国移民及其后裔;而在此之后,随着中国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国籍概念深入人心,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华侨”仅表示定居国外的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其他海外中国移民及其后裔都统称为“华人”。
..........................
第二节 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成长起来的国家,除了少数土生土长的印第安人,现在的美国人大部分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剩下的则是非裔和亚裔。美国亚裔移民中华人占多数,华人移民是美国历史上最早的移民群体之一。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 40 年代末,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时期:
(一)自由移民时期(1848-1881):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欧洲列强纷至沓来。十九世纪中期,开始有华人移民前往夏威夷和美洲大陆西海岸充当劳工。他们开始在美国人的种植园里工作,后来在美国西部矿山工作,连接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的铁路也有很多华人劳工参与修建,他们中大部分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体力工作者,不断的被美国资本家压榨。由于这一时期美国需要大量劳工,所以针对华人移民的政策相对宽容,基本上属于没有任何限制的状态,也被称为“自由移民时期”。
(二)排华时期(1882-1943):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大量美国人处于失业状态,这个时候美国白人劳工把仇恨的目标对准了华人劳工。美国白人劳工认为是华人劳工抢走了他们的饭碗,致使他们失业,这种仇恨愈演愈烈,逐渐演变为对华人的歧视和排斥,发生了很多非法迫害华人的暴力行动。排华浪潮一波接着一波,美国工人阶级联合其他社会力量对美国政府施压,要求政府采取措施限制华人。1882 年美国政府出台了《排华法》,它导致的结果是抑制了华人移民美国,华人人口下降,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了第二次世纪大战末期。
(三)配额移民时期(1944-1967):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加入到对日作战的行列中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更加巩固。美国政府出于改善中美关系,联合中国抗击日本的需要,于 1943 年废除《排华法》,同时实行配额移民政策。这一时期由于战乱、美国政府的移民配额政策以及新中国的人口管控政策等原因,华人移民美国人数不多,其中大多数是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移民,从中国大陆直接移民到美国的人数相对较少。
图 2.1 美国费城唐人街店铺汉语语言(文化)景观
......................
第三章 美国宾州汉语语言景观调查..................................................18
第一节 语码数量和语码种类........................................18
一、语码数量........................................................ 18
二、语码种类........................................... 19
第四章 唐人街汉语语言景观的功能和价值..................................... 33
第一节 宾州汉语语言景观的功能分析.........................................3
一、宾州汉语语言景观的信息功能.............................................. 33
二、宾州汉语语言景观的象征功能........................................ 35
第五章 宾州汉语语言景观研究结果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40
第一节 汉语语言景观的教育意义...................................40
一、 语言景观对汉语学习者的积极作用................................... 40
二、语言景观辅助汉语教学的方法........................................... 41
第五章 宾州汉语语言景观研究结果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汉语语言景观的教育意义
语言景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对宾州汉语语言景观的研究,笔者发现汉语语言景观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具体表现在语言景观对汉语学习者的积极作用,汉语学习者可以通过语言景观有意或者无意中学习汉语知识;另一方面表现在通过对语言景观的研究,学者们提出了语言景观辅助汉语教学的一系列方法。
一、语言景观对汉语学习者的积极作用
汉语语言景观有利于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知识的偶发性输入。偶发性学习(incidental learning)是指学习者在无意识中,通过某种巧合或者意外因素而获得的意料之外的某种技能或成果。语言景观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且几乎是无处不在,因此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偶发性输入的汉语知识与主动学习获得的汉语知识都是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重要途径。新的汉语语言景观的创设增加了汉语学习者偶发性输入汉语知识的机会,有利于汉语学习者无意识间获得汉语知识。例如:当某人在阅读汉语小说的时候,对于他来说主要目的是读懂故事情节,获得阅读的愉悦感,虽然文中也会有一些不认识的汉字、生词,但是结合上下文他也能看懂大概意思,于是他无意识的学到了新的生词和句型。同样的道理,汉语语言景观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无意识的接触中也能学会很多生词和句型,这是因为汉语知识通过汉语语言景观的形式偶发性的输入给了汉语学习者。在现实生活中,公共空间里很多汉语语言景观并非是为了教学,无意识的接触这些汉语语言景观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也并非是为了学习,但是语言景观中所包含的汉语知识仍然在无意识中输入给了汉语学习者,这些汉语语言景观无意识中成为了汉语学习者汉语知识的输入来源。
..............................
结语
本文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语言景观进行了深入考察,在费城和匹兹堡的唐人街搜集了大量语言景观的语料,通过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笔者对宾州语言景观有了深入了解。
本文首先对美国唐人街的形成及发展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回顾了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华人聚居形成了唐人街,本文的研究地点就是美国宾州的唐人街。通过梳理发现,早期移民美国的华人主要是华人劳工和因躲避战乱移民的社会底层人民,大多数从事体力劳动,他们在美国往往会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复苏,华人移民转向了高级知识分子和资本家,他们多数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或者在美国有着一定资本,从事经贸或者科研领域的工作,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通过对华人移民群体的了解,从而对唐人街的形成和发展有了深入的认识,作为华人聚居地,唐人街承载着美国华人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唐人街是美国华人对遥远中国思念之情的精神寄托。创作本文之前,笔者在费城和匹兹堡唐人街搜集了大量语言景观的语料,从语码分类、语码选择、语码信息等不同角度对唐人街的语言景观进行了考察。在宾州唐人街里,最常见的语言是英语、汉语、西班牙语,其他语言很少出现;其中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汉语作为优势语言,英汉组合模式最为常见的语言组合形式;唐人街作为华人聚居地,汉语语言景观在这里出现的频次很高,说明唐人街的华人对汉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有着很好的保存和延续,也是中华文化深远影响力的一个见证;在唐人街里,非官方语言景观标识占绝大多数,其中餐饮住宿类和日用百货类占比接近一半,这也说明了唐人街里的行业分工和经济发展状况;非官方语言景观标识虽然数量很少,但是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在唐人街里有重要地位。汉语语言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有着传递信息的功能和作为象征的功能;具体的汉语语言景观传递出的信息不同,自身所象征的事物也不同;唐人街里汉语语言景观传递出的多数是具体指示类的事物,象征的多数是中国文化元素;语言景观的价值分为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宾州唐人街作为重要的旅游景点,这里的语言景观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具体来说这里的语言景观可以创造出巨大的商业利益,并且吸引大量游客;文化价值是语言景观自身的属性之一,汉语语言景观本身就具有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在唐人街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