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本文以北京口语中具有鲜明北京话特色的“京味儿”口语句“这是怎么话儿说的”为研究对象,通过历时考察与共时分析,探讨其形成动因,并以会话分析为研究基础,描写该口语句的会话位置及话语功能,分析语境因素对其使用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其使用过程中的主观性特点及主观化过程。
(一)选题缘起
“这是怎么话儿说的”作为具有鲜明北京话特色的“京味儿”口语句,在北京口语中使用频率较高。我们考察了 1956 年到 2019 年的文献,发现学者们对北京话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直到今天,北京口语研究仍然是我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在北京口语研究中,尚缺少对“这是怎么话儿说的”专门研究,不仅对于“这是怎么话儿说的”的性质界定说法不一,对其功能研究也不够深入,特别是缺少对其结构构成的有力的解释。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着重探讨“这是怎么话儿说的”形成动因,深入挖掘其话语功能,以期为北京口语语法的个案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对象
在以老北京为题材的影视剧、京派作家的著作及老北京人的话语中,时常出现一个京味十足的口语句——“这是怎么话儿说的”。如
(1)“给几位爷请安来了。”马青扑通倒地就跪。
“哟,别别别,这是怎么话儿说的?”我忙抢上一步搀扶,“你这不是逼着我趴下打滚么?”(王朔《一点儿正经没有》)
(2)夏顺:“得了吧,你问问咱们那些同学,谁不说你假?中学五年你交了几个知心朋友?连徐月娟都觉和你总隔着一层。”
慧芳:“胡说!诬蔑!我根本不是你说的这种人!”
刘大妈:“这是怎么话儿说的?刚才还有说有笑的,怎么冷不丁吵起来,慧芳,顺子是客,可不能这么丧声丧气地对人家。”(王朔《刘慧芳》)
.......................
二、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北京口语“这是怎么话儿说的”研究,多是在“说”类插入语、应答语、语篇关联语的研究中作为附带的研究进行的,初步涉及了“这是怎么话儿说的”性质、语义以及语用功能等问题的探讨。由于学界缺少对“这是怎么话儿说的”专门研究,因此在研究现状部分,我们根据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除了对现有的“这是怎么话儿说的”研究进行文献回顾,同时也对与“这是怎么话儿说的”有关的研究进行综述。此外,根据我们对“这是怎么话儿说的”语料考察和分析,对与之密切相关的主观性及主观化研究单独进行述评。
(一)“这是怎么话儿说的”研究
1.“这是怎么话儿说的”性质的探讨
在现有研究中,有关“这是怎么话儿说的”性质的探讨要么是从句法形式的角度进行的,要么是从话语组织的角度进行的,总体上说,对“这是怎么话儿说的”性质的认识还存在分歧,但其中部分观点仍然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孟琮(1982)将“这是怎么话儿说的”界定为感叹语气类短语。詹开第(1985)认为“这是怎话说的”是惯用语构成的评论句。史有为(1990)、马庆株(1997)认为北京口语“这是怎么话儿说的”是一种格式,并指出这种格式难以分析。
储泽祥(2004)认为“这是怎么话儿说的”是小句,小句是动态单位,会受到语用场合的限制,即场合不同,语序也不同,语用效应也不一样。因此,他将“这是怎么说话呢”“怎么说话呢这是”“这是怎么话儿说的”三例都有“这”“是”“怎么”“说”“话”等词语组配成的不同语序的小句进行比较研究。这提示我们应重视这种“语用的语序”,并为挖掘“这是怎么话儿说的”结构构成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提示我们通过和相似形式的比较来归纳总结“这是怎么话儿说的”个性特征。
.........................
第二章 “这是怎么话儿说的”历时考察与共时分析
一、历时考察的必要性
“这是怎么话儿说的”是北京口语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正如史有为(1990)、马庆株(1997)等所指出的,北京口语“这是怎么话儿说的”这种格式难以分析。
目前学界尚未对“这是怎么话儿说的”形成原因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们基于对语言事实的观察,提出两种假设,一是由共时层面的糅合和截搭造成的,一是历时的语言演变造成的。在进行共时的假设和推演之前,先对“这是怎么话儿说的”历时语料进行考察,描述其各个时期的使用情况及使用特征,进而分析“这是怎么话儿说的”是否是由历时的语言演变造成的,再进一步从共时的认知角度进行推演和论证。
............................
二、“这是怎么话儿说的”历时考察
我们在《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中检索“这是怎么话儿说的”,并未发现这一形式,也未发现与其相关的、在现代汉语中与其同义的形式,“这是怎么话儿说的”出现的年代较晚。现代汉语“这是怎么话儿说的”中的“怎么话”不是现代汉语的合法搭配,它的产生应该有其历时来源,故在语料的历时考察中关注“怎么话”“怎么”“什么”以及“话”“话儿”等语汇形式的意义的变化,将有利于揭示它们和“这是怎么话儿说的”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此,在对《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进行检索时,我们以“话”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话”最早见于唐代,多与言说动词“语”搭配使用。宋代,“说”逐渐替代“语”与“话”搭配形成“说话”。明代,出现了疑问代词“甚(麽)”修饰“话”的用例。清代,“怎么”和“话”的搭配更加自由,用例也逐渐增多。随着这些形式的出现,明末清初时期,出现了“这是怎么话儿说的”。民国时期,“这是怎么话儿说的”这种形式逐渐固化并被广泛使用。现代汉语中,“这是怎么话儿说的”多被收录在北京方言词典中,在北京口语中也比较倾向用“这是怎么话儿说的”这种形式,除了这个形式并没有其他的竞争形式。
本节将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话”语法上的特点和意义进行分析,揭示其各时期的使用情况及使用特征,从历时角度来推测“这是怎么话儿说的”构成理据。在对历时语料进行考察之后,再从共时层面进行推演和论证。
...........................
一、“这是怎么话儿说的”会话位置 ......................................... 29
(一)话轮开端 ......................................... 29
(二)话轮中间 ........................................ 30
第四章 “这是怎么话儿说的”主观性及主观化 ..................................... 41
一、“这是怎么话儿说的”主观性 ................................ 41
(一)言者态度 ........................................ 41
(二)言者情感 ................................... 45
第四章 “这是怎么话儿说的”主观性及主观化
一、“这是怎么话儿说的”主观性
沈家煊(2001)认为“主观性”是一种语言的特性,是指在话语中说话者或多或少都会有“自我”的表现成分,即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语时会同时表明自身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印记。而“主观化”则是指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11]。根据沈先生对主观性及主观化的阐述,我们认为“这是怎么话儿说的”主观性主要体现为言者态度、言者情感和言者立场三个方面。
(一)言者态度
1.感谢
在交际中,“这是怎么话儿说的”往往可以充当客套话来使用,以此表达说话人对受话人的感谢,表达出说话人友好的态度和谢意,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促进双方友好关系,体现出强烈的交互主观性。
(115)方警官:这西药啊,有时候就是比咱中药快,可是往往是治表不治里,要想去根儿啊,还得靠咱老祖宗的偏方,赶明儿呢,我去同仁堂,再给老太太抓几副药,估计再吃两天就差不多了。
二顺子:那敢情好了,这怎么话儿说的呢?您看,你让我怎么谢您呢?干脆我替我妹和我娘给您作个揖得了。
方警官:行了行了,寒碜我哪,都街里街坊的,理应相互照应嘛。(影视作品《狼烟北平》)
.........................
结论
本文得出以下四点结论:
第一,元代时期,“怎么”与“什么”在用法上变得相同,为“怎么”和“话”的搭配提供了条件。“怎么话”多用在自然口语会话中,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对即时情景的指称,因此产生了“这是怎么话儿说的”。到了民国时期,随着语言的演变,“这是怎么话儿说的”这种形式逐渐固化并被广泛使用,其意义也由最初指代具体的话语内容转变为指代某件事情或具体的行为动作,使用时带有说话人主观的态度、情感以及观点等。
第二,从共时的角度看,现代汉语“这是怎么话儿说的”可以用糅合机制或截搭机制进行解释。从糅合的角度看,“这是说的什么话”和“这是什么话说的”之间的可替换关系,为近代汉语“这是说的怎么话”类推出现代汉语的“这是怎么话儿说的”提供了前提条件。从截搭的角度看,“这是怎么话儿说的”是由“这是怎么个话”和“这话是怎么说的”截搭形成的。
第三,“这是怎么话儿说的”在会话中位置灵活,在自然口语会话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情感、认识等,具有提示功能、评议功能、衔接功能以及礼貌功能。 第四,“这是怎么话儿说的”用于会话中多用来表达言者态度、言者情感以及言者立场,言者态度主要体现为感谢、回避、强调,言者情感主要体现为遗憾惋惜、嘲笑讽刺、斥责不满,言者立场主要体现为劝止和否定。其主观化是在特定语境中通过吸收语境意义、语义不断弱化实现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