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言学视域下十八大以来的外交辞令--以外交部发言人例行记者会答记者问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08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外交辞令概述

第一节 发言人及发言人制度

一、关于发言人
发言人既是一种机制,也是具体的人。
发言人是国家的代言人,回答问题时表达的是国家的意愿。发言人发表的任何意见或评论都是来自于有关部门提供的口径或口径的精神。由此来看,发言人是对外发布消息、表明政府立场、解答政策疑问的一个渠道。
发言人不仅仅是一种机制和渠道,同时又是具体的人。发言人不是一个被动念稿的机器,他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每个发言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他们会在符合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自我发挥。回答记者提问的内容是发言人自己根据不同的提问对象、不同的语境调整的。发言人将口径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更容易让记者乐意听下去并接受。

二、我国发言人制度的发展
第一阶段:建立前。
1.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国在该时期已经开展新闻发布工作。周总理曾多次举办记者招待会,争取国际国内舆论支持。
2.解放后: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多次举办记者招待会。1982 年 3月 26 日,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同志就中苏关系发布消息,这是外交部第一次以发言人形式举行新闻发布会。但此时,外交部发言人制度并没有正式建立。1983 年 2 月,中央要求外交部和对外交往较多的国务院各部门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发布新闻。
.......................

第二节 外交辞令的概念
外交辞令是指在外交场合用于表达本国政府态度立场的一种措辞方法。外交部发言人会酌情地不定期地主持例行记者会、发表谈话或进行电话答问,就某事件代表我国外交立场解答国内外记者提问。我们通常将国家领导人、政府官员、尤其是外交部发言人在外交场合所发表的合宜话语称作外交辞令。本文选取十八大以来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中答记者问时所用的语言作为研究对象。
外交辞令有其独到、固有的特色,是外交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最主要的武器。对外交辞令可以从两个不同方面加以理解:其一,它是正式外交接触和起草外交文书的语言;其二,它是构成公认的外交词汇的各类术语与惯用语的总和。
................................

第二章 十八大以来外交辞令中的词汇

第一节 词
外交部发言人在在例行记者会上对记者所提出的问题、对发生的事件表达立场和态度时,会使用一些固定的外交辞令。根据词汇意义,本节内容将发言人常使用的这些外交辞令分为交好、中立及交恶三类。表示交好的外交辞令主要有表示“欢迎”“赞赏”“支持”等;表示中立的外交辞令有表示“尊重”“关切”;表示交恶的外交辞令主要有表示“不满”“反对”“谴责”等。
一、表示交好的外交辞令
(一) “欢迎”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中,“欢迎”一词大多表示高兴地迎接(来访者),在外交辞令中也有这种用法,如:
第(8)句“欢迎记者朋友多加关注”,这里的“欢迎”就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含义一致。
但在外交辞令中,“欢迎”一词的这个用法使用较少,更多的是表示发言人对记者所说的人或事件的肯定。如:
第(9)句中,对“教科文组织决定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表示“欢迎”。
第(10)句中,中方对“美国和古巴决定恢复外交关系”表示“欢迎和支持”。
(二) “赞赏”类
“赞赏”在现代汉语中表示赞同、欣赏、钦佩。在外交辞令中,含有肯定或感谢之意。比“赞赏”程度更强的是“深表赞赏”“高度赞赏”。如:
第(11)句中对“美方给予的支持和配合”表示“赞赏”。
第(12)句中对“习近平主席受到印方的热情接待”,发言人“深表赞赏”。
第(13)句中发言人对“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南海仲裁案的问题所在”“体现了客观公正的立场”表示“高度赞赏”。 此外,“欢迎”“赞赏”会合并使用,如:
第(14)句中,中方对“几内亚首轮选票顺利进行”表示“欢迎和赞赏”。
...........................

第二节 熟语
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它具有丰富的内容与精炼的形式,大都源远流长,极富表现力,为人们喜闻乐见。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本节主要对十八大以来外交辞令中的成语、惯用语和谚语进行分析。
一、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成语是文化的浓缩,在外交辞令中使用成语,发言人更能生动形象地表达立场。本文从来源分类和格式两个方面对外交辞令中的成语进行分析。
(一)成语的来源
根据来源,成语可以分为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词句、口头俗语四类。十八大以来的外交辞令中,对各类成语的使用情况如下:
1.神话寓言
第(27)句,“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第(28)句,“狐假虎威”是出自《战国策·楚策一》。
第(29)句,“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
第(30)句,“火中取栗”出自法国作家拉·封丹的寓言诗《猴子和猫》。
第(31)句,“天方夜谭”源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
..........................

第三章 十八大以来外交辞令中的语法 ........................ 17
第一节 句式 ............................... 17
第二节 复句 ................................. 18
小结 .............................. 21
第四章 十八大以来外交辞令中的修辞 ................................ 23
第一节 辞格的使用 .............................. 23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 27
小结 ............................. 29
第五章 十八大以来的外交辞令与文化 ................................ 33
第一节 外交辞令与社会环境 ...................................... 33
第二节 外交辞令与外交政策 ...................................... 34
第三节 外交辞令与民族精神 ...................................... 36

第五章 十八大以来的外交辞令与文化

第一节 外交辞令与社会环境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既保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连续性,也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新特点。随着国力的增强和世界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努力践行中国特色外交,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明显增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越来越高效,国内公众对外交的知情意识和参与意识逐越来越强。新一代的外交发言人也跟随时代步伐,以崭新的面貌来面向大众,在继承严谨作风的同时逐渐形成一种新风格的外交辞令,在外交事务中既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又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取材贴近生活,易于民众理解成为外交辞令的新风格。在词语、语法和修辞方面,具体体现为:
一、词汇方面

1.熟语方面,发言人选用了贴近人们生活的谚语和惯用语,如谚语“众人拾柴火焰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自己知道”等,形成于古今人民的生活,使用谚语解说抽象的事理让民众感觉更加亲切,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惯用语“扣帽子”“搅浑水”“死胡同”“炒冷饭”等,是人们根据日常生活总结出来的,使用惯用语更容易让民众理解发言人的观点和立场。
2.发言人使用了大量的网络流行语,“刷屏”“点赞”“甩锅”“甩包袱”等词语兴起于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剧透”“代言人”一般出现在电视剧和广告中,发言人将这些词汇引进外交辞令,使表态更加生动形象,使外交更接地气,从而有利于加强民众对外交的关注和理解。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